面神经麻痹后单侧痤疮1例

2023-03-23 06:53吕嘉洁丁楚涵杨青青张皓雪余恕玲刘盛秀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2023年3期
关键词:皮脂腺炎症性脓疱

吕嘉洁,丁楚涵,杨青青,张皓雪,余恕玲,刘盛秀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26岁,左侧面部皮疹3个月余。患者3个月余前出现左面部多发性红色、暗红色皮疹,后外用莫匹罗星软膏治疗,皮损缓解不明显。患者5个月前因口角右歪伴左眼睑闭合不全、左侧听觉过敏,诊断“面神经炎”,予口服醋酸泼尼松片20 mg/d,共5 d;肌注维生素B1,口服地巴唑、呋喃硫胺及甲钴胺,结合针灸理疗等,面瘫症状渐缓解。患者既往有面部痤疮病史数年,表现为少量对称分布的粉刺、丘疹,外用药物后可消退,但症状反复。患者否认其他慢性病史及家族史。体检:一般情况良好,发育正常,系统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皮肤科情况:面部油腻,左侧额部、颊部及下颏部可见多发性暗红色丘疹、脓疱,部分白头粉刺,数枚囊肿样皮损;右侧面颊部可见单个暗红色丘疹(图1)。辅助检查:血常规、肝肾功能、头颅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诊断:寻常痤疮(Ⅲ级,面瘫治疗后)。治疗:口服克拉霉素缓释片0.5 g/d及维生素B6片,外用氯碘羟喹乳膏及复方黄柏液,嘱咐患者调整饮食及生活作息等,经治疗1个月后皮损较前消退。

图1a~1c 治疗前面部图片示:面部不对称分布多发性暗红色丘疹、脓疱,主要集中在左侧Fig.1a~1c Images of the face before treatment showed asymmetry of dark red papules and pustules on the patient′s facial skin,mostly on the left side

2 讨论

痤疮为临床常见的皮肤病,好发于面部,通常为双侧对称性分布。其发病机制与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微生物定植、皮脂腺分泌过多及炎症反应等有关[1-2]。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为面神经炎、周围性面瘫,多单侧发病。局限于单侧面部的痤疮少见,且与同侧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的病例,国内暂无报道,国外仅10余例报道。单侧皮损表现为炎症性丘疹、脓疱及粉刺[3-6],参照寻常痤疮的治疗方案可改善,仅1例治疗后出现瘢痕[4]。本例患者左侧表情肌瘫痪、听觉异常,考虑为左侧茎乳孔以上面神经管内的单纯性面神经损伤,随后患侧额部、颊部及下颏部皮肤出现痤疮,笔者观点倾向于面神经损伤后引起的一系列反应间接促使了单侧痤疮的发病。患者因不能耐受四环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此次接受口服克拉霉素及外用治疗后皮损有所消退。

周围性面瘫后发生同侧痤疮的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面瘫后该部位皮肤的皮脂腺分泌旺盛相关。皮脂腺的分泌独立于面神经纤维的支配,面瘫后浅表肌肉活动少可能引起皮脂分泌的变化,包括皮脂淤积与随意流出,局部皮温低导致皮脂黏度增加[3]。患神经系统疾病后出现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可引起皮脂腺分泌增加,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异常,糠秕马拉色菌过度生长,均有利于脂溢性皮炎的发生[7],这与患侧皮肤发生痤疮有潜在关联,但尚缺乏高质量的实验证据支持。

炎症反应贯穿整个痤疮发病周期[1]。在Wolf′s同位反应中,神经纤维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与此类炎症性疾病相关[8]。单侧皮肤患带状疱疹后可出现粉刺[9]、玫瑰痤疮[10],提示病毒感染引起神经纤维损伤触发神经肽的分泌,进一步活化免疫反应并引起炎症性疾病。病毒在疾病中的直接作用还不明确,仅1例报道患者在Ramsay-Hunt综合征恢复后出现单侧痤疮[3]。

周围性面瘫的治疗初期多会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研究者[3-5]将这种面瘫后的单侧痤疮划分为皮质类固醇痤疮。皮质类固醇痤疮与药物代谢导致毛囊破裂,毛囊内容物进入真皮引发炎症反应有关[11],在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数周出现,以炎症性丘疹及脓疱为主,面部、躯干、四肢都可发生。系统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面瘫的病例[3-6]中,激素为小到中等剂量,从开始激素治疗到出现的痤疮时间从19 d~2个月不等,面部以外的多发性痤疮均未提及。此外,面瘫可引起患者的精神负担,对患侧面部的触摸及搔抓可能促使痤疮发作[4]。本例患者否认面瘫治疗中使用的针灸治疗与同侧痤疮的发生或加重有关,其他报道中也无针灸等物理治疗的情况。

虽然寻常痤疮和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均属于常见疾病,但周围性面瘫后单侧面部发生寻常痤疮临床实属罕见。其发生与单侧肌肉运动减少引起皮脂分泌异常、神经纤维与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系统用糖皮质激素等有潜在关系,但其发病机制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猜你喜欢
皮脂腺炎症性脓疱
羊传染性脓疱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病理变化及防治
高盐饮食或可诱发炎症性疾病
炎症性肠病与肝胆胰病变
MDT在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中的重要性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23例皮脂腺癌的临床病理观察及文献复习
鱼腥草外敷除脓疱
皮脂腺瘤31例临床病理分析
北方地区羔羊传染性脓疱病的防治措施
34例感染性皮脂腺瘤诊治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