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3-03-23 17:01陈晓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数学思想体验式教学情境

陈晓

[摘  要] 体验式教学法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数学思想方法、探索意识等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文章认为,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体验生活情境,彰显“数学味”;体验操作过程,发展数学思维;体验探究过程,感悟数学思想;体验实际应用,形成方法策略。

[关键词] 情境;体验式教学;数学思想

体验式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造学生经历过的或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还原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理解并建构新知的一种教学形式,这种教学形式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情感与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数学体验式教学是在发展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尊重、关怀、拓展、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与意义。但在实际教学中,有些教师虽然注重学生的体验教学,但热闹的背后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难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为此,笔者特对体验式教学法进行了深度研究。

一、体验生活情境,彰显“数学味”

皮亚杰在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出,儿童与他所生活的环境在相互作用中,会对外部世界建构认知,从而促进自身认知结构的发展。他认为,知识是被应用在活动背景与文化中的产物,是情境化的,学习者在自身原有认知经验的基础上同化与顺应新知,实现新知的意义建构[1]。由此可见,情境创设对学生新知的建构具有直接影响。同时,该理论对新课改背景下的数学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如今的数学课堂,不论是常态课教学,还是展示课教学,情境创设已然常态化。

纵然教师在思想上已经充分认识到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能有效地将学生的生活与教学内容联系起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有些教师只是为了创设情境而情境,出现了情境只作为课堂点缀的现象,学生对于情境的体验仅仅局限于“生活味”,而远离了数学教学应有的“数学味”。

案例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的教学

本节课基于学生认识周长进行授课,为了让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体验“周长的计算”,一位教师准备将全体学生带到操场,并要求用事先准备好的卷尺测量篮球场的周长。

当教师一提到去操场测量篮球场周长的消息时,还没等教师组织好,学生就迫不及待地一溜烟跑出了教室,待教师赶到操场,学生已经在操场上东奔西跑,教师又花了五分钟时间进行整队。测量过程中,学生相互打闹,只有少部分学生完成了任务。至于数据整理与计算,只能拖到下一节课进行。

学生在这个情境中虽然有所体验,但到底体验到了些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问題。有价值的情境应经过精心安排与设计,若想带学生到操场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应在活动之前就与学生交代清楚去操场的任务及操作程序。只有按照一定的规章制度来教学,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就是低效或无效的教学,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这位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体验,不仅时间成本太大,而且缺乏“数学味”,学生并没有在情境体验中获得思维的发展。类似于此的情境体验,是一种流于形式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从而导致了教学的失败。情境体验活动的创设,不能只注重外在形式而忽视了教学内容的实质,教师应在学生感性体验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的理性空间,让学生从本源上掌握知识本质,感知生活情境中的“数学味”。

二、体验操作过程,发展数学思维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实践证明,学习者仅仅凭借听与看只能接受约30%的内容,而亲历实践操作,则能让知识的接受率达到90%以上。实践操作能让学生在亲自操作中试验、观察、猜想、验证并推理出相关结论,积累活动经验,理解并掌握相应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有效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鉴于此,教师可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为学生提供动手实操的机会,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知其中所蕴含的数学知识与本质,从而将外显的动作内化成知识本质,为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奠定基础。

虽然实践操作对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有些教师在实际操作中所呈现的活动过于机械化,导致学生的体验成了一种无价值的模仿。

案例2  “平行四边形的认识”的教学

教师要求学生以四人小组合作的方式,用预先准备好的材料动手制作平行四边形。

学生预先准备的材料有小棒、三合板、图钉、线、方格纸等,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学生的制作方法多样,展示的平行四边形也很多。在此基础上,师生呈现出以下教学对话:

师:观察各组所呈现的平行四边形,说说平行四边形具备怎样的特征。

针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有:①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②平行四边形有四个角;③平行四边形中,有两条边稍长,两条边稍短;④平行四边形中有两条边朝一个方向倾斜……

学生的答案不少,却没有真正答到教师所想要的“点”上。教师设计学生自主制作平行四边形活动的意图在于让学生边操作边体验平行四边形具备怎样的特征,但学生虽然完成了操作,却没有获得知识的本质。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而言,这是一个流于形式的操作活动,该活动并未达到教师预期的教学效果,存在为了操作而操作的嫌疑。

其实,数学实验操作的目的并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对操作过程形成直观感受,也不是让学生将目光聚焦于操作活动本身,而是期望通过实践操作活动的开展,来触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中形成更多理性的思考,发展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显然,在上述的制作平行四边形活动中,学生的思维仅停留于表浅的感性层面,并未透过现象揭示问题的本质。因此,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就无法摆脱原有认知经验的束缚,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无法有效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

鉴于此,教师在课堂操作活动的设计上,应结合学情,充分了解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引导学生在观察、类比与反思中揭露表象背后的本质,关注操作活动的内化过程,注重动态操作与静态知识间具有怎样的联系,如此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三、体验探究过程,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具有概括性与科学性等特征,任何数学知识、思想方法等都必须由学习者自主去“经历、体验、感悟”。教师虽然是课堂的掌舵者,但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教师更多的是充当“引路人”的角色,教师无法将知识直接运送至学生的大脑,同样学生的大脑也不是一个等待教师填充知识的容器。

真正的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感悟的过程。想要提升教学效果,就必须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给予学生充足的探索与思考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感知知识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并在交流与讨论中激发思维的火花,体验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形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2]。

案例3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的教学

师:如图1,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大家思考一下,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求出该图形的面积?

生1:将图形中左边三角形的部分剪切下来,补到图形右侧的空白处,经拼接后所得的图形为一个长方形,就可以计算出面积了。

师:非常好!将不规则的图形剪拼成我们所熟悉的图形,无形中就简化了问题的难度,便于问题解决。这种转化方式在我们之前的学习中也遇到过,大家还有印象吗?

生2:比如在学习小数乘法时,就是先将含有小数的式子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整数式子,再进行计算。

师:非常好!这就是将不熟悉的问题转化成熟悉问题的过程,也就是将复杂且无法解决的问题转化成可解决的简单问题。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将平行四边形纸片转化成我们所熟悉的图形,而获得面积呢?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就找到了探究的思路,大家拿出纸、笔、剪刀、尺子等,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探索,很快就获得了相应的转化办法。完成后,各组展示、交流不同的剪拼法。

师:大家认为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就算完成了吗?其实我们还需要探索转化前后的图形,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哪些部分没有发生变化。

生3:图形的形状虽然发生了改变,但图形面积却没有发生改变。

此时,教师借助多媒体展示“画—剪—平移”的过程,让学生再次直观体验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转化方法。

师:刚刚我们研究的是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但在生活实际中,如求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园的面积,又不能用割补法进行拼接,该怎么办呢?

生4:有没有类似于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这是一个不错的提议,现在我们先来探讨一下平行四边形与转化后的长方形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随著教师的点拨,学生很快就进入了平行四边形面积推导的探究,经过合作交流,各组都提出了一些想法。

师:以上探究、思考与推理的过程对于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现在各组回顾一下,大家是怎样获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

生5:先画出平行四边形的高→将高剪下→平移→拼成长方形,经过此过程,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长一样,平行四边形的高即所拼成长方形的宽,面积计算公式也呼之欲出。

通过以上探究,学生不仅经历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还自主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这是将静态学习转化成动态研究的过程。学生亲历探索、思考与实践,对知识形成了直观体验与感悟,从而获得了重要的数学转化思想。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对一些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总结,让学生在丰富的探索体验中,学会灵活地应用这些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让课堂成为动态且富有智慧与生命力的平台,以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3]。

四、体验实际应用,形成方法策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与各项新政策的落地,如今的数学教育教学不仅仅停留在知识与技能的层面,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实际应用与数学各项能力的发展层面。新课标强调:学生要通过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学生的学习经验越丰富,所获得的体验、感悟越深刻,实际应用时则能理论联系实际,透过问题的表象发现本质,达到灵活应用知识的目的。

教师作为课堂的引导者,应注重带领学生在丰富的问题中体验解题的方法策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学会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获得真实、深刻的体验,深化学生对知识价值的认识,从根本上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形成方法策略,提高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案例4  “长方形表面积”的教学

问题:若想将十个长方形纸盒用纸张包装在一起,如何包装最节约纸张?

为了强化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体验最佳包装策略,教师可引导学生先动手拼一拼三个纸盒(可用橡皮、书本代替),对包装过程形成直观体验,感知如何叠放才是最节省空间的,自主发现:重合一次就会减少两个面,减少的面积越大,拼成的长方体表面积就越小。通过这个规律,学生很快就推演出十个纸盒的最佳包装方案。

以上过程,学生不仅亲自动手操作,自主总结出一定的规律,还充分体验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获得了列举、转化、猜想验证与类比推理等经验。这些经验的积累与能力的形成,为学生后继学习夯实了基础。

总之,良好的学习体验会给教学带来良性循环。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角度去观察与分析问题,引导学生在体验式学习中领悟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方法等,以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发展,为学生更好地应用知识奠定基础,从真正意义上开阔学生的视野,健全学生的人格。

参考文献:

[1] 皮亚杰. 结构主义[M]. 倪连生,王琳,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 章建跃. “第六届全国高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观摩与展示活动”总结暨大会报告 发挥数学的内在力量为学生谋取长期利益[J]. 中国数学教育,2013(Z2):3-6,9.

[3] 罗增儒. 从数学知识的传授到数学素养的生成[J].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16(19):2-7.

猜你喜欢
数学思想体验式教学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浅谈数学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复变函数》课程的教与学
加强数学思想渗透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分析体验式教学在中职会计课中的应用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