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

2023-03-23 11:19谢世哲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34期
关键词:高效化动态化环节

谢世哲

(三亚机场建设有限公司,海南 三亚 572000)

企业为促使各环节工作高效化实施,持续性将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视为强有力的抓手,全方位落实和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和要求,以重新定位内控管理地位,将其作为各项业务开展的基础,具体实践过程中选取可行性较高的策略和方法,确保内控管理获取较佳的效果。不容乐观的是,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过程中,仍存在部分较为凸显的难点无法解决,应结合时代发展客观需求,明晰企业内部各项业务开展基本特征,有计划、有组织提出相应的策略和方法,持续性做好内控管理工作,强化企业自身各类风险防范能力,显著发挥财务风险防范、资金合理化配置等方面的作用。

一、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随着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面临竞争愈发激烈,为促使各项业务规范、标准化实施,需充分做好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一是防控财务风险。财务管理是企业发展和运营中管理的重点内容,财务内控最为关键的是精准辨识财务风险,并对其做好合理化控制,对企业而言受多方面因素的干扰,财务风险显著提高。开展内控管理过程中,应精细化分析各类经济活动面临的风险,科学、合理选取相应的策略和方法做好控制,以显著控制财务风险,将其把控于企业可控范围内,以此降低各类财务风险[1]。

二是提高资源利用率。企业内部资源有限,结合企业发展和运行基本特征,高效化配置和使用各类资源,以显著提高各类资源使用效率,助力企业高效化发展。基于现下企业内控管理现状分析,针对各类浪费现象需积极做好完善整合,并对各项资金全方位执行和使用过程中动态化追踪和审评,以此促使各项资源凸显自身能效和作用,避免资源使用率较低,导致资源予以浪费。

三是助力企业可持续发展。企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关键,持续性做好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有利于促使企业内部活动规范、有序实施,高效化开展各项工作,确保内部权责实现相互统一,不同程度促使权力约束和制衡,从源头遏制隔离不良行为,确保内部工作效率及质量显著提升,助力企业高效化发展。

二、企业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存在的困境和问题分析

(一)企业内部控制环境问题

内控建设与企业内部环境存在紧密的关联,不仅作为内控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是内控活动高效化实施的支撑,其实际包含内容较多,如内部组织架构、治理模式、企业文化等。

从当下实际发展现状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第一,企业管理人员对内控建设和风险防范有所忽视,对其建设认识存在滞后性,并未明晰强化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对企业发展促进作用,仅将内控管理视为简易化制度框架,导致企业针对内控管理建设投入的资源有限,难以符合相关基本需求,不同程度干扰和影响内控管理体系的优化和完善。管理人员自身认知存在滞后性,导致企业内控建设过程中配合和支持度存在不足,干扰企业内控制度发挥自身能效和作用。第二,组织架构缺乏完善性。部分企业内控架构缺少完善性及合理性,无法将具体权责落到实处,导致企业资源浪费,产生多个风险漏洞。

(二)风险评估问题

企业内控管理体系实施过程中,其中风险仍是核心环节,最为关键的作用和能效是辨识和分析企业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对风险认知不再局限于基本概念,更多是对风险做好识别和评估。人员对待风险的态度从原有被动化逐步转变为主动化,更加助力企业掌握各类风险,持续性提高自身风险抵御能力,但由于风险评估控制起步发展较晚,现下企业风险评估仍存在部分困境和误区。

如企业领导风险管理控制理念滞后,过度依附自身主观经验和意识,并未综合性分析内外环境,考量企业自身风险实际承受力,甚至简易化认为企业为获取更多的经济效益,需面临较高的风险,运营和发展过程中缺少对风险管控的体系。

此外,风险防范体系有待优化和完善,无法对多元化的风险做好辨识和评估,更多止步于事后风险反馈和应对,对事前和事中管理有所忽视,无法形成全过程风险评估和管理体系,导致风险评估无法结合企业不同发展阶段进行分析,仍将风险评估视为固定的环节,缺少灵活性和弹性,无法对企业运营各环节风险做好高效化控制。

(三)内控管理制度缺乏完善性

企业内部控制及财务管控完善性不足,无法符合当下实际需求,即便部分企业建立相应的财务管理和内控机制,但将核心重点放置于财务价值层面,对其自身功能存在偏差,导致财务正式管控过程中,仅将实际管理范围纳入财务预算、账务报账等,并未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制定完善的内控制度,对其整体宏观把控度不足,无法高效化开展财务控制工作。

同时,现下内控管理制度实际制定和执行力度不足,无法结合企业运营和发展状况,动态化对整个内控管理制度做好调整和完善,导致其适用性及可操作性不佳,影响企业内控管理效果。此外,内控管理制度执行过程中,并未对其做好动态化监督,导致整个内控管理制度无法全方位落地,促使其执行止步于边缘化,难以为企业高效化运行和发展做支撑。

(四)监督和评价问题

监督和评价不仅是针对企业内部各项活动的运行,而且是对企业内控运行和实施过程、结果做好灵活性监督和分析。就当下实际状况进行分析,企业内控监督和评价不到位,无法将内部审计监督全方位落地,缺少独立、客观的内部审计机构,导致监督和评价工作无法高效化实施。内控管理实际执行结果评价并未做好充分使用,难以对内控管理制度进行动态化优化和完善,促使内控管理缺少完善性及先进性,难以客观符合现代化企业高效化需求。

三、企业的内控管理和风险防范

(一)完善和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管理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的优劣直接关乎企业生存和发展,需对其加以重视,需充分构建较佳的内控管理环境,为内控制度高效化实施和开展做支撑,对有效强化企业风险防范和内控制度至关重要,应充分结合企业当下和未来发展战略为导向,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

1.树立风险防范和内控管理意识。现下企业实际生存和发展过程中,树立正确的风险防范和内控意识,以便于高效化发挥和凸显内控制度自身价值和优势,持续性强化内控文化建设工作,不断做好宣传和教育工作,显著增强对风险管控和内控重要价值。企业内部相关管理责任人应处于内控基础上,为后续全方位贯彻和执行过程中积极做好榜样和典范,持续性做好各项执行状况。

2.建立完善的内控体系。企业实际运营和发展过程中,仍存在多元化的风险,应坚持结合各环节实施状况,构建与之相适应的内控制度,为后续各环节工作高效化发展和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首先,需客观梳理和分析企业内部组织体系,明晰法人管理,以我国相关规范和要求为基准,严格做好依法治理和控制,全方位推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等机制。其次,精准掌握企业自身角色定位,积极变更财务会计人员角色和定位,做好各部门和人员进行协调和合作,显著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成本管控水平。坚持以风险内控中责任、牵制,积极完善和优化财务管理、业务管理制度,并高效化贯彻和落实岗位和责任相互分离基本原则,按照企业实际发展现状,构建与之相吻合的风险防控及监督协调机制[3]。

(二)全面评估和分析企业风险

新经济发展常态下,企业面临竞争愈发激烈,从原有经济高速发展转变为高质量发展,逐步处于转型过渡的核心阶段,企业内部业务不断扩展和延伸,面临的风险显著增多,为促使企业各环节高效化开展,应全方位贯彻客观企业风险,选取可操作性较强的策略和方法,应构建完善、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实际开展环节活动之前,需从多层次、多维度评估和论证工作,针对其中易产生风险的业务,需建立与之相吻合的风险评估机构,主要全方位做好各类风险评估工作,此类风险实际评估需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将各类业务开展存在的风险降低至最小化。

应科学、动态化分析企业内外环境变更状况,持续性分析环境实际变更的成因,分析该变化内部形成的风险,明晰各类风险形成的关键原因,为后续风险高效化策略和方法的制定和出台做支撑。企业内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同环节呈现的风险存在较大差异性,需按照企业业务开展客观需求为基准,选用多元化的评估方法,同时与相关管理层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为后续内控持续性优化和改善做支撑。

(三)制定企业财务风险的防控措施

企业内部运行和发展风险防控,是内部各环节高效、有序落实的基础和前提,为确保各项风险可控化,需充分将财务预算作为核心抓手,从前期编制至后续制定做好动态化控制,确保各环节资金应用均可实现可塑性。

财务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头戏”,需建立良好的预算编制流程,不断促使内部制度更具规范化、标准化,实际编制过程中,应以实际状况为导向,实现企业内部各环节业务精细化、具体化,掌握各成本实际类型,应建议结合实际状况对整个预算做好动态化监控,确保各环节预算支出更具合理性、可靠性。预算执行作为一项复杂性工作,需对其全过程做好合理把控,建立全生命周期控制制度,并将其制度落到实处,通过报告制度形式完成信息反馈。

除预算风险控制外,需正确梳理相关业务程序,结合企业内部实际状况,积极明晰各类活动开展的流程,综合性做好分析,客观、合理评估实际风险,明确其中核心关键点,有的放矢选取可行性较高的策略和方法,为健全各项规范制度做好支撑[4]。

(四)强化企业经济活动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经济活动逐步增多,为最大限度凸显和发挥内部监督作用和价值,确保各环节业务开展有据可依,处于动态化监督环境背景下,显著提高活动开展的质量,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内控监督权力均衡,始终是内控体系关键构成,是高效化贯彻和落实的基础和前提,需建立内部权力实际分管制度,以此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

首先,应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状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审计监督部门,并促使其实施更具独立性、客观性,确保各环节工作职责明晰化,出现问题可实现责任可追溯化,将各项责任落到实处。应充分以企业内部各环节工作程序和要求为基准,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对其执行充分做好动态化监督和分析。

其次,内部审计监督是企业内部各项活动开展和落地的基础和前提,应充分结合实际发展现状,从多维度、多层次开展,高效化做好事后审计监督工作,更需重视事前和事中监督工作,以便于实现全生命周期监督工作;应要求对企业自身资金管理作为综合性审计监督工作,也需对各环节业务各项活动做好全方位审计监督。

最后,内部监督自身职能并非止步于监督层面,需与整个服务功能充分做好协调,最大限度发挥内部审计监督自身能效和价值,明晰企业实际运营和发展过程中内控薄弱点,明晰其实际存在问题的核心成因,以此有效提出与之相适应的策略和措施,持续性做好成本管控工作,充分完善和优化目标责任管理制度,若相关规范和要求不吻合,应积极明晰相应的职责[5]。

(五)确保企业内部信息传递与沟通畅通

为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管理更加高效化,提高企业风险防范能力,需结合实际状况,选取与之相适应的策略和方法,确保企业内部信息传输更具高效化、有序化,实现信息共享,有必要精准、可靠收集各项信息,为后续内部控制管理高效化实施做支撑。为积极实现该目标,有必要选取科学、合理的策略和方法,借助外界多元化的技术,搭建完善的信息共享平台,有利于企业各部门和人员做好充分衔接,确保信息实现共享。

企业应充分掌握自身未来战略规划目标和风险状况,确保企业内部拥有较佳的交流和沟通,为内部控制制度的落实和贯彻奠定良好的基础。应积极选取内部信息交流和共享,做好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相互联动,明晰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关联性,促进企业高效化实施,可实现企业内部各项业务运行目标。

此外,应充分构建完善的信息传递和沟通机制,为企业内部自上而下构建完善的信息传输架构,以便于内部信息更具畅通性、可靠性,并动态化对其做好优化和调整,以增强其自身适用性及合理性。

四、结束语

内部控制管理和风险防范始终是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其自身管理优劣直接决定整个企业生存和发展,可选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和策略防范内部风险,从本质层面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及质量,为后续工作高效化开展做支撑。为显著提高企业运营和发展管理水平,应充分结合企业自身发展水平,持续性加强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做好各方面风险控制工作,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和控制机制,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效化动态化环节
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IPDT的动态化编制及其在低社会经济地位儿童中的应用
“双减”背景下基于高中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作业布置高效化的探索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高校低值易耗品管理高效化探讨与研究
增效肥料——推动肥料高效化利用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地下密闭结构内高效化爆实验技术
浅析标志的动态化发展
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论述
关于建立经典动态化的文化传播史观:文学史课程改革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