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2023-03-23 11:19孙少华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34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绩效考核职工

孙少华

(山东凯奇餐饮有限公司,山东 威海 264209)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关键主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理念,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发展环境,使得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这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导[1]。在企业经营过程中,绩效管理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能在参考预定目标的基础上,对企业的经营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生产目标完成及经营效益增强情况,对于企业后期发展规划具有深刻影响。

现实情况表明,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较多问题,常见问题包括管理体系不全、绩效管理方法单一、绩效结果缺乏应用等。市场环境下,民营企业急需改善自身的绩效管理方式,准确、高效地完成绩效评价,以此来提升企业管理的整体水平,为民营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内涵及重要性

(一)基本内涵

绩效管理是企业现代化管理的重要组成,在初期阶段,企业管理者会和职工确认自身的经营目标,并就如何实现这一目标达成共识。在后续经营中,企业会通过激励等措施,帮助职工取得优异绩效,并在一定时间后,对职工取得成绩进行考核,以此来完成企业的战略目标,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在现代管理理念下,绩效管理是一个动态循环的综合过程,其不仅包含了目标设定、过程指导,而且涉及绩效考核;绩效激励等环节。发挥绩效管理的工具性作用,能有效地整合企业现有的资源,帮助企业获得更大的利润[2]。

(二)重要性

民营企业发展中,积极开展绩效管理工作具有重要作用。首先,绩效管理本身就是一种系统、完善的管理手段,其在考虑民营企业战略目标和短期效益目标的基础上,对现有的资源进行优化分配,并实施运营过程评价,这加强了民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创造了全新的工作模式,有助于工作效能的提升。

其次,市场化的发展使得民营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面临着较大的压力,这种压力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除外部竞争对企业的冲击影响外,还包括了内部运营管理等因素,通过开展高质量的绩效管理工作,能从企业内部出发,发挥每个职员的能动作用,这极大地激发了民营企业内在的生产力,有助于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

最后,在“十四五”期间,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表现出全新特征,即在国家相关政策的扶持下,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在民营企业中的融合愈发深入,这加快了民营企业的产业转型步伐,实现了民营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这一层面来看,民营企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为更好地适应这一经济规律,民营企业需要通过绩效管理来确定自身的经营成绩,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生产方向调整和管理方式创新,以此来为国民经济的增长贡献力量[3]。

二、民营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一)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

目前,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一是在深化绩效管理思想的影响下,有较多的民营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绩效管理体系,但是所建设的绩效管理体系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环节缺失、衔接不到位的问题。如部分民营企业在绩效管理中,重点突出了绩效考核,对于初期目标设计考虑不足,且忽视了企业经营过程的指导和绩效考核后的激励改进,降低了绩效管理体系的实用性。

二是在制定绩效管理基本框架体系后,民营企业忽视了对绩效管理制度的补充与完善,一些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摘录于《公司法》当中,缺乏对企业业务实际和管理实际的考虑,导致绩效管理制度的约束性较差。

三是民营企业缺乏相对独立的绩效管理部门,绩效考核工作多由企业的人事部门和财务部门配合落实,增加了这两个部门职工的工作量,且容易使得企业绩效管理沦为形式,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整体效果。

(二)绩效管理方法单一

民营企业绩效管理水平受管理方法应用情况的直接影响[4]。目前,一些民营企业尚未能摆脱传统的绩效管理方式,导致绩效管理方法的应用较为单一,存在较多的缺陷。一方面,民营企业会采用部门主管评分的方式开展绩效管理工作,这种管理方式下,绩效管理的效果受部门主管个人专业素养水平的影响,降低了绩效管理的整体效果。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将绩效考核看作是绩效管理的全部,通过阶段性的考核代替了其他绩效管理环节,并且管理者多是通过工作记录法、要素评定法开展考核工作,对于简单排序、强制分配、目标管理、360度考核等方法的应用不足,降低了绩效管理的灵活性。

另外,即便是单纯进行绩效考核,民营企业的绩效考核也会受到上级领导主观意志的影响,并且在完成节点考核后,往往会将短期的绩效与职工的薪酬结合起来,这使得部分职工的积极性受到影响,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

实现绩效考核与战略目标的结合是民营企业提升绩效管理质量的内在要求[5]。现阶段,民营企业广泛存在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的问题。一方面,民营企业部分管理者对于绩效管理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其只是将绩效管理作为企业管理者的一种基本手段,未能将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引起了绩效管理与战略目标脱节的问题。另一方面,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民营企业的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这要求民营企业在经营中努力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益;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民营企业多从企业财务的角度来设计绩效管理目标,且具体目标的设计多侧重于短期效益,忽视了对企业战略目标的考虑,造成了绩效管理偏离企业长远目标的问题。

此外,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多具有阶段性、随机性的特征,即部分企业只有当上级领导提及后,才会在短期内关注自身的绩效,忽视了对企业绩效的长远规划,引起了绩效管理效果不佳的问题。

(四)财务数据对绩效支撑较弱

财务数据在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准确分析,能实现企业绩效的量化评价,但现实情况表明,民营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对于财务数据的应用有限,未能有效发挥财务数据对绩效的支撑作用。

首先,随着民营企业的经营规模的扩大,其财务管理工作中所涉及的数据类型不断丰富,数据容量也不断增加,在现有的管理条件下,部分企业尚未能建立财务信息化管理体系,导致这些财务数据的收集、分析、利用过程较为缓慢,难以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

其次,民营企业在财务预算管理层面存在一定的缺陷,表现为企业的预算编制不够合理,预算目标不够准确,这样很难通过预算目标与核算结果的差异来反映企业的绩效,影响了绩效管理的准确性。

最后,开展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工作需要努力实现财务、业务目标的统一,但现实情况表明,民营企业财务数据与业务情况的衔接下较差,未能在企业经营管理做到业财融合,这影响了业务、财务数据对绩效管理工作的支撑作用,降低了绩效管理的实效性。

(五)绩效考核缺乏反馈沟通

规范开展绩效考核工作,能实现民营企业绩效的有效确认。目前,大多数民营企业具有相对稳定的绩效考核方式,但是在完成绩效考核后,民营企业忽视了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和应用,导致绩效考核数据未能发挥应有作用。

一方面,部分民营企业在绩效考核管理中采用了绩效结果不公开的做法,这使得企业的基层职工并不了解自己的工作情况和企业的发展情况,难以在后期的工作中做出改进,致使企业绩效短期内难以获得提升。

另一方面,一些民营企业将完成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的终结,未能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实施企业管理方法调整和职工培训,导致企业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未能得到及时处理,阻碍了企业的绩效提升和效益增长。此外,民营企业各部门之间本身缺乏有效的衔接机制,这使得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不及时、不顺畅,阻碍了绩效考核结果的流通,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三、民营企业绩效管理对策

(一)构建完善绩效管理体系

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旨在从整体和个人两个层面出发,准确确定企业的绩效,为下一阶段的目标设计和运营规划提供参考。

首先,民营企业需要更新自身的绩效管理理念,在传统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完善绩效目标设计、过程指导和激励改进等环节,以此来保证绩效管理框架的完整性。其次,在建立完整绩效管理框架后,民营企业需要在现代管理理念的支撑下,补充完善自身的绩效管理制度,在新制度下,应明确企业绩效管理的目标、指标,增强绩效管理制度的实用性、约束性。最后,为适应全新管理需要,民营企业需要设立相对独立的绩效管理部门,强化绩效管理组织框架建设,选用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人员开展绩效管理,使得企业绩效管理真正落到实处。

(二)重视绩效管理方法应用

在民营企业经营过程中,创新绩效管理方法应用应注重以下要点:其一,传统部门主管评价的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新时期的绩效管理需要,对此民营企业需要抛弃传统“家长式”作风的绩效管理方式,使用多元化的方式开展绩效评价工作。譬如,除过使用强制分步法、关键事件法外,民营企业还可通过目标管理、360度考核等方式开展绩效管理,确保绩效管理的灵活性。

其二,在全新绩效管理方法应用中,民营企业需要将全体职员纳入绩效管理的范畴,防止出现只考核基层员工、忽视高层领导考核的现象。

其三,在绩效管理方法应用中,民营企业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职工申诉渠道,确保可畅通性地对绩效管理的结果实施反馈,在上下级互动中消除企业绩效管理的偏差[6]。

(三)加强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关联

党的二十大对民营企业的发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为民营企业的战略发展规划了蓝图,为推动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加强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结合。

一方面,民营企业需要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企业管理者的绩效管理意识,使得企业的绩效管理上升到战略高度,同时应确保管理者能从战略目标的角度出发,进行绩效管理工作的有效规划,创造科学、良好的绩效管理环境。

另一方面,从企业战略角度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时,民营企业需要重视企业战略规划的有效利用,通过战略规划为绩效管理计划的制定提供管理导向,使得绩效管理逐渐转变为企业的战略性关联工具,更好地实现企业战略服务。此外,加强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联系时,还需要建立长期化、固定化的绩效管理机制,并且需要在绩效管理中将职工的个人绩效与企业利益结合起来,以此来激发职工积极性,达到企业、职工双赢的目的。

(四)加强财务预算核算

财务预算、核算工作在民营企业绩效管理中起到关键作用,深化财务预算、核算数据应用,能为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撑[7]。

首先,在经营过程中,民营企业需要重视数据信息系统的有效建设,通过该系统准确收集企业的预算、核算数据,并做好这些信息数据的分析、利用管理,在保证数据全面性、准确性的同时,指导绩效管理工作的开展。

其次,要将财务预算核算与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民营企业还需要加强对预算、核算过程的系统管理,尤其是在企业预算管理中,管理者需要结合企业的经营目标,系统开展预算编制工作,该环节中,除设计科学的预算目标外,还需要做好预算指标的有效设计,在执行企业预算后,需准确开展核算工作,并对比财务核算与预算目标的差异,实现企业绩效的准确判断。

最后,从财务预算、核算的角度实施绩效管理时,民营企业还需要加强财务事项与业务事项的有效关联,形成业财融合的新模式,提升企业管理实效性,保证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

(五)重视绩效考核沟通管理

完成企业绩效考核后,民营企业还需要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沟通管理,深化绩效考核结果应用,以此来提升绩效管理的综合效益。一方面,企业需要改变以往绩效考核结果不公开的做法,建立绩效考核公示制度,激发职工的荣誉感和紧迫感,使其能在日常工作中创造更大的绩效。另一方面,在完成绩效考核后,民营企业需要结合绩效考核结果,准确地实施职工激励奖惩工作,并且还需要开展一定的职业培训工作,提升职工的综合素养与能力,为后期进一步提升企业绩效提供可能。此外,民营企业需要加强企业绩效考核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通过良好的信息沟通渠道来完成绩效考核信息的流通与应用,增加企业绩效管理的实效性。

四、结束语

绩效管理对于民营企业职工作用发挥具有积极作用,有助于民营企业效益增长和持续发展。新时期,民营企业管理者只有深刻认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结合企业实际,深层次分析绩效管理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绩效管理方法创新,这样才能提升绩效管理的实效性,增加企业效益,推动民营企业的健康、稳步发展。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绩效考核职工
以职工之家为抓手 让职工享“家”温暖
职工书画
国企改革视角下绩效考核的具体方法
绩效考核分配的实践与思考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
职工“获得感”这样来
《最美职工 职工最美》 曲谱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