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房地产企业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的有效策略

2023-03-23 11:19林玉溪
大众投资指南 2023年34期
关键词:信用风险风险管理管控

林玉溪

(东莞市光大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126)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房地产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该背景下,房地产企业不仅需要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还需要应对复杂多变的财务风险。为了保障企业持续稳定发展,提高财务风险管控能力显得尤为关键。

一、新形势下的房地产市场特点

首先,房地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国家政策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逐步深入,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更加严格的监管环境。此外,新兴房地产企业的崛起以及互联网房地产平台的快速发展,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传统房地产企业需不断创新发展策略以应对市场竞争。

其次,新形势下的房地产市场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结构和政策环境的差异导致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状况和价格波动呈现显著的地域特征。这要求房地产企业在制定战略布局时充分考虑区域市场的差异性,以实现有效资源配置和市场拓展。再者,新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多样化。伴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购房者对住房的品质、配套设施和社区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商业地产、养老地产和文旅地产等新兴市场领域逐渐崛起,为房地产企业提供了新的投资机遇。因此,房地产企业需要对市场投资需求的变化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并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策略。

再次,新形势下的房地产市场对企业的融资渠道和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家对房地产市场加大调控力度的背景下,企业融资渠道收窄,融资成本上升。这要求房地产企业在筹资方面加强风险管理,优化融资结构,降低融资成本,以保证企业正常经营。

最后,新形势下房地产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重视。环保、节能、绿色建筑等理念在房地产市场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认同。政府对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不断加大,相应的政策也在不断出台。房地产企业需要积极响应政策导向,加大在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投入,以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竞争力[1]。

二、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风险的来源与表现

市场风险主要体现在房地产市场价格波动和经济周期变动。这种风险可能导致房地产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及收益波动,对企业的投资决策、盈利能力和财务稳定产生影响。目前,房地产企业在市场风险识别和应对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难以有效预测市场走势,调整业务策略。信用风险源于房地产企业的借款、融资活动和与合作伙伴的信用关系。信用风险可能导致企业融资成本上升,融资渠道受限,影响经营和扩张计划。同时,信用风险还可能损害企业声誉,影响市场份额。

当前,许多房地产企业在信用风险管理方面存在明显的不足,缺乏有效的信用风险识别和防范机制。流动性风险主要表现为企业在短期内难以兑现资产或筹集足够资金以满足负债支付和运营资金需求。流动性风险可能导致企业陷入资金链断裂的危机,影响正常运营和发展。现阶段,房地产企业在流动性风险管理方面仍有待加强,尤其是在现金流预测、监控和资金调配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操作风险源于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环节的不足,包括人为失误、系统故障和内部控制不当等因素。操作风险可能导致企业的财务损失、法律纠纷以及信誉受损等后果。在当前房地产企业中,操作风险管理尚显不足,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措施往往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2]。

(二)房地产企业面临的财务风险挑战

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监管政策不断加强,旨在稳定房地产市场,遏制过度投机。这使得房地产企业需要在更严格的政策环境下运营,增加了企业在规划、投资及融资等方面的不确定性。在政策监管加强的背景下,房地产企业面临着更高的财务风险挑战,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应对策略。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竞争日益激烈,房地产企业之间的竞争不断加剧。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企业需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项目开发、营销推广和市场拓展。这使得企业的财务压力加大,可能导致负债水平上升、经营效益下降等财务风险。在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应充分认识财务风险的严重性,加强财务风险管控。房地产行业对资金的需求较大,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企业融资渠道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导致资金链紧张。资金链紧张可能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营,甚至导致企业陷入破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房地产企业应加强对资金链的监控,及时调整策略以降低财务风险。随着房地产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之间的信用风险日益显现。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在合同履约和项目质量方面出现失信行为,导致企业信用风险上升。信用风险的上升可能使企业融资成本增加,市场信誉受损,进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3]。

(三)企业财务管理体制与机制的不完善

许多房地产企业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例如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或职能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这使得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方面的工作难以得到有效推进,可能导致风险识别和应对措施的滞后,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在一些房地产企业中,财务风险管理政策和流程尚不明确,导致企业在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方面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

此外,不明确的政策和流程可能导致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影响风险管理的有效性和效率。房地产企业在面临财务风险时,往往存在风险意识淡薄的问题。企业高层和员工对财务风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可能导致风险管理工作得不到足够的重视。风险意识淡薄使得企业在应对财务风险时反应迟缓,增加了企业的风险敞口。部分房地产企业在财务风险管理方面存在被动应对的问题,缺乏主动预防风险的行动。这可能使得企业在面临风险时难以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导致财务风险的扩大[4]。

(四)财务报表与数据的透明度不足

在房地产企业中,部分企业在财务报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不全面的问题。财务报表是评估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的重要依据,信息披露不全面可能导致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难以准确判断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从而影响企业融资和信用评级。部分房地产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存在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存疑的问题。虚假或不准确的财务数据会误导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可能导致企业信用风险上升。此外,财务数据真实性和准确性存疑也可能引发内部管理问题,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部分房地产企业在信息披露方面存在滞后现象,使得投资者和监管部门难以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五)国际化经营带来的外部风险

随着房地产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逐渐拓展,企业需要应对来自国际市场的汇率波动风险。汇率波动可能导致企业海外投资项目的收益波动,同时也可能影响企业在跨国融资、国际贸易等方面的成本和收入,从而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在国际化经营过程中,房地产企业可能面临海外项目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政治风险可能包括政治稳定性、政策变动等因素,而法律风险主要涉及当地法律法规的适用以及合规性问题。这些风险可能导致企业在海外项目投资和运营中受到限制,进而影响企业的财务状况。房地产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可能面临跨国融资的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信用风险主要来源于跨国融资中的借款方和投资方的信用状况,而利率风险主要是由于国际市场利率波动导致融资成本不确定。

三、应对财务风险管控能力存在问题的有效策略

(一)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

为了应对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应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负责全面监控企业的财务风险。通过这一部门,企业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系统性、全面性的识别、评估和控制,从而降低财务风险对企业经营的潜在影响。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还需要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政策与流程。这些政策与流程应涵盖财务风险的识别、评估、控制和监督等环节,确保企业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管控。

为了确保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房地产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人员的培训与选拔。企业应定期组织风险管理人员参加相关培训课程,提高其对财务风险的认识与识别能力。同时,企业应选拔具备丰富经验和专业素质的人员担任风险管理岗位,以增强风险管理的专业性。房地产企业还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和监督机制,以确保财务风险管控有效。

(二)提高资金管理能力

房地产企业应注重严格控制企业的杠杆水平,避免过度举债导致的财务风险。合理的杠杆水平可以帮助企业有效利用外部资金进行扩张,但过高的杠杆水平将使企业面临巨大的偿债压力,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

为了降低财务风险,房地产企业应优化资金结构,平衡内部与外部资金来源,以降低融资成本和流动性风险。企业应充分利用各种融资渠道,如股权融资、债券融资和银行贷款等,以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同时降低对单一资金来源的依赖。房地产企业需要建立有效的现金流预测与监控机制,以确保企业具备充足的现金流应对各种财务风险。企业应定期进行现金流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调整财务策略。此外,企业还应实施现金流监控,确保企业现金流的稳定性,从而降低流动性风险。房地产企业应重视财务报表与数据的透明度,保证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5]。

(三)强化信用风险管控

房地产企业需重视客户信用评估,以有效降低信用风险。客户信用评估涉及对客户的财务状况、信用历史、还款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分析。企业应建立科学、严谨的客户信用评估体系,提高对潜在信用风险的识别和防范能力。房地产企业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应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共同应对信用风险。通过与金融机构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经验和技术,提升自身的信用风险管控水平。

为了分散信用风险,房地产企业应积极探索建立风险共担机制。风险共担机制可通过多种形式实现,例如与合作伙伴共同承担融资项目的风险、与金融机构分享信贷风险等。这有助于降低单一企业所承担的信用风险,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房地产企业应致力于改进信息披露,确保财务信息的及时性和全面性。

(四)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

房地产企业应关注战略规划与业务布局,以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企业应深入研究市场需求、行业发展趋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战略。合理的业务布局有助于降低单一业务或地区所带来的风险,确保企业在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中保持稳健经营。房地产企业要提高抗风险能力,应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企业可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塑造、人才培养等方面努力,提高市场份额和竞争地位。强大的核心竞争力有助于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抵御各类风险的冲击。为了降低单一业务带来的风险,房地产企业应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这可以通过投资不同地域、开展多元化项目、探索新兴业务领域等方式实现。多元化业务有助于分散风险,提高企业整体抗风险能力。房地产企业要应对财务风险,必须增强风险意识,主动预防风险[6]。

(五)应对国际化经营带来的外部风险

房地产企业在国际化经营中需要应对汇率波动带来的风险。企业应建立健全的汇率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制定汇率风险管理政策、设立专门的汇率风险管理团队、采用衍生工具等手段进行汇率风险的避险与套期保值。

房地产企业在海外投资项目中,面临政治风险和法律风险。企业应加强对投资目标国家的政治稳定性、法律制度、合规要求等方面的研究和评估,以降低潜在的投资风险。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企业还需关注当地政策变化,及时调整投资策略,以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房地产企业在跨国融资过程中,需应对信用风险和利率风险。企业应加强对融资渠道和金融机构的筛选,确保信用风险的最小化。在利率风险管理方面,企业可采取固定利率、浮动利率或利率衍生品等手段进行风险对冲,以降低融资成本。

(六)落实信息化风险管理手段

房地产企业在财务风险管控中应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系统。企业应经过充分调研,选用市场上成熟的风险管理软件,或升级研发符合企业特点的风险管理系统软件,以实现对财务风险的全方位监控管理。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这些技术在财务风险管控领域的应用也日益广泛。房地产企业可通过大数据分析,挖掘潜在的风险信号,提前预警风险事件,形成评估预警。同时,信息安全对于企业财务风险管控至关重要。房地产企业在落实信息化风险管理手段的同时,应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四、结束语

企业需采取一系列有效策略,如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提高资金管理能力、强化信用风险管控、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应对国际化经营带来的外部风险以及落实信息化风险管理手段。在未来,房地产企业应继续关注财务风险管控领域的新发展,积极探索创新性解决方案,以确保企业持续、稳健地发展。

猜你喜欢
信用风险风险管理管控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信用证洗钱风险识别及管控
房地产合作开发项目的风险管理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
京东商城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防范策略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个人信用风险评分的指标选择研究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