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提升飞行专业英语课程质量的路径研究

2023-03-23 12:18赵欣歆杨韵雯
现代英语 2023年18期
关键词:互联网+教材专业

赵欣歆 杨韵雯

(中国民航大学,天津 300300)

互联网科技的成熟应用引领了社会领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革新了教育和学习形式,传统的黑板、粉笔和教案的线下教学形式与网络教育融合,催生了以“互联网+教育”形态为主的智慧教育新模式。

近年来,我国民航综合力大幅提升,加强飞行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民航强国建设战略的重要保障措施。 其中,英语作为沟通载体向世界展示中国民航文化和发展,提高飞行人员的英语能力不仅是确保运输效率和航空安全的根本,也是我国由民航大国迈向民航强国的重要一步。 飞行技术专业开设多门专业英语课程(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以下简称ESP),以迎合国家发展和行业发展需求,为我国培养全球化和多元化的复合型飞行技术人才。 因此,ESP 教学面临如技术变革、教育环境及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等困境,其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亟待改革创新。 文章着眼于信息技术变革为教育带来的新机遇,基于“互联网+教育”背景,探索提升飞行技术专业ESP 课堂质量的路径。

一、 飞行专业ESP 课程困境

飞行技术专业的ESP 课程设立时间较短,课程体系不够立体化,配套教材尚未完善,在实际教学中存在诸多问题,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目前飞行专业ESP 课程所面临如下几方面的困境。

(一)课程目标定位模糊

当前民航类院校对飞行专业英语课程的定位目标普遍为:增强学生在航空背景下的英语听说的应用能力,掌握飞行相关的专业术语、行业理论的相关概念。 在课时有限、飞行学员专业基础知识相对薄弱等的客观条件约束下,很难实现由知识到技能的转变,并且学界对应用能力的评判标准也尚未统一[1]。 飞行专业ESP 课程属于典型的学科交叉型ESP 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技能,又须重视飞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多知识点的内涵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方可真正掌握,否则学生只能学习基本词汇和句型,并未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 故而上述课程教学目标模糊不清,很难实现能力提升。 根据行业人才需求,飞行专业ESP 课程应培养精通英语语言技能且通晓飞行理论知识的复合型、应用型飞行技术人才。

(二)配套教材不完善

教材是学生获得系统知识的主要工具,也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参考材料。 部分高校的ESP 教材直接引进原版教材,但对本专业的课程缺乏针对性,不能较好与教学目标衔接。 笔者所在院校飞行专业ESP 课程使用自编讲义或教材,虽然基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编撰,但是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权威的质量把控,难以保证可信度和实用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 因此,飞行专业的ESP 课程配套教材需授课教师、管理人员、行业专家等多方参与研发,与教学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契合,确保教材的优质和针对性。

(三)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滞后

与多数ESP 教师现状类似,飞行专业ESP 教师禁锢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 由于国际民航组织(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Organization,以下简称ICAO)对参与航线运输的飞行员的英语能力有明确要求,中国民航局也为此开发了对标ICAO 语言能力要求、适用于中国民航飞行员的英语等级测试(Pilot English Proficiency Examination of China,简称PEPEC),因此,飞行专业ESP 课堂主要以PEPEC 考试为导向授课,导致教学功利性较强,教师倾向于过度关注考试成绩而非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2]。 此外,ESP 课堂依旧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接受知识的被动地位,师生关系缺乏交流互动,教学缺乏活力,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不能获得学生的学习反馈,因材施教。 同时,教师对网络信息教学的认知仍停留在多媒体课件,缺乏学习现代信息技术知识的意愿,导致教学信息化效果欠佳[2]66。

二、 “互联网+”的ESP 课程质量提升策略

互联网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疫情的暴发更是凸显了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性以及推进了互联网教育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陈出新,高等教育也应随机应变和改革创新。

(一)“互联网+”教学的优势

互联网教学最大的优势即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知识获取变得更加灵活方便。 在线教育平台为师生提供了良好的交互环境,教师能够在平台共享学习资源,学生能够在平台同步学习,完成作业或考试,并与教师实现实时双向互动,及时解决疑问,增加了师生互动机会,互联网教育也注重学生主动性,提高了师生关系的对等性。 在互联网时代,教师可通过文字、视频、动画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让理论知识更加直观生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同时,相比传统教育模式,互联网教育资源具有开放性和实时性的优势。 部分学科前沿成果和行业优秀案例资源能实时进行补充和更新,弥补了教材知识的陈旧,并且很多学科已建设完善的线上学习资源知识库如慕课平台等,学生可通过资源共享扩充知识面,并能与他人在平台交流,让知识不再局限于课堂,提高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飞行专业ESP 课程质量提升策略

飞行专业ESP 课程改革创新应借助“互联网+教育”不容忽视的优势,形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充分发挥网络技术创造的丰富语言环境,本着“以学生为本,以成果为导向”的教学理念,为我国培养英语能力较强且能担当建设民航强国的复合型和应用型的飞行人才。

1. 建设立体化的ESP 课程

“互联网+”背景下的ESP 课程始终应聚焦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人才培养目标,作为交叉学科的飞行专业英语课程要确保学生在认知层面掌握航空领域的相关知识和具备出色的英语应用能力,在情感层面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 基于此,ESP 课程的教学目标应更加具象和更具综合性,而不是单一的知识—技能的转化为目标。 飞行专业ESP 课程教材体系也应基于课程教学目标进行延展和升级,一方面,需改进和完善现有的纸质版自编教材,严格把控教材质量;另一方面,应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从多模态、多维度建设立体化的多媒体教材,如建设线上共享学习资源库,方便学生查漏补缺和提高进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搭建线上仿真实践教学平台,丰富学生感官体验,巩固知识内化。 同时,飞行专业ESP 课程可利用线上平台收集学习数据,分析学情,获得教学反馈,进而改进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形成教学目标—教学实践—教学反馈的动态循环,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课程立体化改革也能提升教学效能。

2. 创新教学模式

飞行专业ESP 课程可创建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使得课程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互联网+”背景下的混合式教学并非将部分教学内容由线下转为线上,录制教学视频,也不是为了避免课时限制,将讲不完的教学内容作为课外知识放至线上平台,线上平台作为线下课堂的辅助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引领教学理念的变革。

传统教学课堂下教师的角色是备课、授课、提问、布置作业和批改作业,学生的任务是预习、听课、回答问题和完成作业,师生之间缺乏实时和深入立体的互动,而“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课堂丰富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学过程可通过慕课、微课资源和翻转课堂的形式完成,教师在课前线上平台分享课题相关的慕课或微课视频资源供学生学习或完成相关测试,在课堂中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能力,加强知识内化,提升教学效果。

参考飞行技术专业的特点和行业对飞行员的英语能力要求,飞行专业ESP 教学团队可利用“互联网+”的学习环境创建“移动教学平台”。 飞行学生地面理论课程安排十分紧凑,ESP 课程学时有限,移动教学平台利用学生碎片化时间提升专业术语和听说能力,应对未来的PEPEC 考试。 移动教学平台的形式较多样化,譬如,创建微信公众号、定期分享国外真实陆空通话音频、ICAO 发布的相关文件等材料,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专业英语学习环境。 同时,ESP 教学团队可以组织线上英语角活动,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电脑等参与,发送口语录音或与教师实时讨论,学生在此过程中发觉自身不足或探索更加深奥的知识,做出自我提升[3]。

3. 提升师生信息化能力

“互联网+”时代逐步提高了对师生的信息化知识和能力的要求,高校应重视培养教师信息化素养能力,开展相关培训,创新教学理念,将课堂留出空间给学生创造发挥,以帮助者和督促者身份设计教学活动,满足学生需求。 此外,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分享混合式教学经验,深层促进教师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和实践,不断激励教师探索信息化教学改革。教师可通过互联网或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学情、统计分析学习数据、批改作业、计算反馈评价等,信息化手段减少了教师的烦琐工作,将更多精力投入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升教学水平[4]。 与此同时,学生也应从被动接受知识的角色转为主动参与者身份,教师和学校开展相关培训引导学生感受互联网丰富的学习功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学习热情,实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目的。

4. 优化课程评价体系

科学的评价方式能够全面有效提升教学方式的效度,目前飞行专业ESP 课程的评价方式较静态,评价维度单一,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教学效果。 “互联网+”教学背景下的ESP 课程评价体系应做出改革,既需评价学生在线上平台的学习又需评价线下课堂的表现。 学生评价由4 类评价手段组成: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自我评价和同行评价。 每一类评价针对不同的线上和线下学习任务,教师建立学生档案,持续关注和监控学生学习动态,分析学情,持续促进教学活动改进,然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因材施教,设置层次目标,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学生通过教师的评价反馈、自我反思评价和同行建议评价能改进自身学习,动态多维的评价与教学建立有机联系,以评促教。

三、 结论

“互联网+”背景下的ESP 智慧课堂内涵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平台,学生需要高度参与,主动发现问题和追求创新性知识。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促学角色应将教学设计视角转向学习设计视角,既培养学生的兴趣及能力,又提高核心素养。飞行专业ESP 课程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信息化改革仍存在诸多阻碍和问题:如何优化课程体系,如何建设立体化教材,如何科学评价学习行为、学习过程、情感和认知能力,如何制订个性化教学方案,如何合理有效开展混合式教学等问题仍需深入挖掘和探索。 在信息技术革命重构教育生态的同时,教育者也要避免过度依赖网络教学,教师出现“偷懒”行为,疏忽教学设计,也会使学生养成惰性记忆,甚至思考和分析能力显著下降导致教学效果适得其反,更应避免过多的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带来的娱乐性大于教育意义,妨碍正常教学活动。 总之,“互联网+”背景下的飞行专业ESP 课程需要改革创新,注重整合和分析教学资源,重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优势与互联网优势结合,最大化教学质量和优化教学内容,最终形成民航院校最具特色的ESP课程体系,为院校培养优质飞行人才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互联网+教材专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