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E 教育理念下的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2023-03-23 12:18郭继鹏
现代英语 2023年18期
关键词:英语翻译外语导向

郭继鹏

(吉林农业大学,吉林 长春 130118)

戴炜栋等专家和学者曾提出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外语教育体系中,要坚持外语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原则。 我国对外经贸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对各种翻译人才的需求持续增长,随着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高校应该把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考虑在内,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培养出不同层次和种类的外语人才,满足社会发展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外语人才培养中,翻译人才的培养则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要意识到翻译人才之间的个体差异,在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并非完全相同,具有层次性和多样性,但应具备较强的对源语和目标语的转换能力。

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有效实施,依赖大批的优质翻译人才,同时与翻译人才培养是密不可分的,有待于产、学、研深度融合。 共同推进,协同创新。仲伟合[1]对翻译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要点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尤其是在培养目标方面,翻译本科专业旨在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双语能力、翻译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能够从事国际交流、语言服务、文化教育等领域工作的应用型翻译人才。 毕业生应熟练掌握相关工作语言,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了解中外社会文化,熟悉翻译基础理论,较好地掌握口笔译专业技能,能够胜任外交、经贸、教育、文化、科技等领域中一般难度的翻译、跨文化交流、语言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仲伟合在对专项评估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提出了发展建议:以国家发展战略为办学向导;以职业需求为课程导向;以实践能力为培养重点;以师资队伍建设为关键;以保障质量体系为抓手,以实现社会对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 OBE 理念背景提出与发展

“学习产出教育” 理论(Outcome - based education,简称OBE)最早由美国教育学者William Spady 于1981 年率先提出这一理念,OBE 较早在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基础教育领域予以应用,并逐渐成为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之一,被认为是追求卓越教育的正确方向,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应用,是一种新型的教育范式。 近年来,OBE 教育理念在国内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研究,突破了工程领域的范畴,并逐渐在人文社科领域得到了应用。

OBE 教育理念也被翻译为“成果导向教育”或是“产出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因此,重视学生的学习产出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外语教育改革的热点之一。 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导向、持续改进是OBE 理念关注的重点。

OBE 教育理念在我国英语翻译教学改革方面起步晚,在高校英语翻译人才培养方面的关注度仍然不够充分。 课程教学理念中虽然能够体现对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视,但缺少OBE 教育理念的“反向”策略,人才培养模式的设定以学科为导向,对国家、社会等外部需求多为被动适应,主动满足程度不够。OBE 理念是通过对学习产出进行分析,反向设计教学过程和评价体系,以实际岗位需求作为教育的目标。 课程设置的路径始于课程体系,满足毕业要求。虽然部分学者已经开始重视OBE 教育理念在教学改革方面的研究,但对OBE 理论应用于英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关注度不够,该领域研究空间尚待探究。成果导向教育基于学习产出,从需求开始反向设计、正向实施。 因此,基于OBE 理念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以成果为导向,借助先进的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采用现代教学方式,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翻译实践能力强的通用型外语翻译人才。

二、 英语翻译教学的简述及现状

翻译课程是英语专业一门重要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通过翻译教学使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翻译的基本理论;掌握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英汉互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巧;通过大量的翻译实践提高学生对英汉两种语言的驾驭能力及对两种文化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能够比较准确快速地翻译一些与专业相关的应用文体的文章或文件等;同时学会翻译一些英美国家刊物上的一般性原文读物。

传统的翻译课程教学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注重基础知识的讲授,重语言知识,轻实践。教师根据教程内容讲授翻译的相关基本理论、方法、介绍基本技巧的前提下,通过练习来培养学生翻译实践能力。 课后由教师布置翻译任务,学生完成后并通过教师评论及讲解。 这种教学模式,固然有助于学生在初级阶段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掌握翻译理论和技巧,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技能的高阶性和语言实践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翻译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

三、 基于OBE 理念的英语翻译教学改革与翻译人才的多元培养路径

(一)OBE 理念下以成果为导向的英语翻译课程目标设计

OBE 理念下的英语翻译教学遵循的原则首先是要确定教学目标。 明确学生应当达到的学习成果是什么,并且通过教学实践如何帮助学生行之有效地达到目标成果。 基于OBE 教学理念,翻译教学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应能达到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第一,知识维度方面。 掌握英汉互译理论知识和笔译技能。 学生能解释翻译的概念、分类、原则和标准等基本理论知识,描述英汉互译的过程,识别英汉两种语言在语义、词法、句法及文化等方面的差异,在翻译实践中能运用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等基本的笔译方法,熟练使用词类转换、增词法、省略法、合并法、拆分法等英汉互异的基本技巧。

第二,能力维度方面。 掌握基本的笔译实践能力。 运用翻译基本理论指导笔译实践,通过对不同文体文本的篇章特点分析和笔译练习,学生逐渐形成语篇意识,能熟练运用基本笔译技巧,对不同体裁的文本进行较为准确、流畅的翻译,具备基本的笔译能力。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的课程教学理念,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学会汲取信息,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任务式、参与式等教学活动,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第三,情感维度方面。 树立正确的翻译观、良好的翻译伦理、较强的语言服务意识。 根据课程内容和思想融入课程思政,引导学生确立正确的翻译观、培养良好的翻译伦理,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树立译者的外宣意识与语言服务意识,培养爱国情怀。

(二)OBE 理念下翻译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翻译不只是语言符号间的转换,准确地说是文化符号之间的转换。 翻译教学应考虑文化差异,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其在英汉互译过程中克服文化差异的干扰。 不同文化差异对翻译的影响是巨大的,而文化的差异使转换不可能完全实现,有时文化的不可译性,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翻译的障碍,而译者的使命就是跨越文化屏障的桥梁。

翻译被认为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翻译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工具,翻译不仅是一种语际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转换。 在某种程度上语言的转换只是翻译的表层,而文化信息的传递才是翻译的实质。因此,要深刻、准确地传递和表达原文的内在信息,译者必须探明英汉双语的文化特征及其差异,并将双语的文化内涵恰当地“对接”起来,超越文化的屏障。

翻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研究表明,语言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与其所存在的文化系统紧密联系。 虽然在语言符号的各层次上,如词素、词组、句子、篇章等,已经进行了比较充分的对比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翻译技巧,然而,更多含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语言符号却是远非某种技巧能在译文中传达自如[2]。 王佐良认为“翻译者必须掌握两种语言,但是,如果译者不了解语言之中的社会文化,就无法真正掌握语言”。 因此,翻译教学中只进行语言对比,而不进行社会文化对比,是不能搞好翻译教学的。 所以,教师不仅要注重训练学生的语言转换能力,而且要时刻注意培养学生对语言中所包含的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使英语学习者认识到我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之间的差异[3],增强跨文化意识,并针对文化差异采取适当的手段加以处理。

(三)OBE 理念下教学设计

成果导向法采用混合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尤其是注重线上加线下混合教学模式,采用反向教学内容的设置。

在翻译教学中取线上线下混合式方法,实现教与学相互融合的主体教学模式。 线上即在线开放课程学习,学生依据教师的指导,利用线上教学视频资源完成“信息传递”的主动学习;线下即实体课堂,教师依据学生自主学习情况,通过小组展示、生讲生评、以练代讲、译文赏析等丰富的学生主体活动,促成学生主动学习[4]。 以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中心,优化翻译学习成果导向评价目标,促进学生翻译能力的全面发展。

在OBE 教学理念下,教师可以利用混合式教学手段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差异化、碎片化的学习需求,在翻译教学设计和安排方面,同时可以将学生的学习进程按照课前、课中、课后分为三个阶段,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学习方式达到相同目标。 课程教学设计的主要特征为教学过程的“三阶段”。

第一,课前自主学习阶段。 学生依据单元主题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完成单元“信息传递”的学习,并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任务达到记忆与理解层次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中讨论学习阶段。 在实体教室的课堂中,师生共建学习共同体。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协作学习的形式,完成教师布置的小组汇报、同伴互评、译文赏析等学习活动,促成知识迁移应用,实现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第三,课后巩固学习阶段。 学生完成线上章节测试、单元翻译任务等课后学习任务,通过同伴互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反馈等,强化学习效果,实现个人及小组学习促成。

四、 翻译人才培养的多维路径

(一)树立学生为中心的翻译教学模式

OBE 教学理念倡导以成果为导向实施教学,贯彻“学习中心、产出导向”。 在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中,教师经常会处于相对权威地位,在OBE 教学理念下的翻译教学中,教师要实现角色的转变,突出学生的中心地位,伴以更加精炼和高效的课堂讲授,教师角色由主演转变为导演,“以学生为中心”从而更好地引导、辅助学生学习翻译,将学生转换为课堂的主角,激发学生学习和实践翻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掌握翻译知识并付诸实践。

(二)构建符合地方特色的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产出导向理念的外语+社科类是这种模式是从外语人才里面培养翻译人才,即“外语+专业”。它是以外语为主体知识结构的外语复合型人才[5]。例如,外语为“英语”,专业可以为国际商务、涉农翻译等,即农业英语,农业翻译英语等专业类型。 此类模式的课程设置可在外语专业中增设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农业科技英语翻译等若干方向型课程,以体验复合型专业方向。 此外,农业类、理工类+外语此模式,以农业、科技知识为主体知识结构,培养农业方向+、科技专业+外语专业复合人才,此类模式培养既有学生所学专业的基础知识、学科理论与基本技能,同时具备外语翻译基础,熟练掌握外语语言能力的创新型复合人才。

(三)“访企拓岗”促进校企合作加强实习实训

“访企拓岗”是学校强化校企衔接、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迫切需求和有效途径。 高校中的学院、外语系作为高校人才培养单位的主体,需要积极开展市场调研,主动“走出去”,到企业中调研,走访用人单位,深入了解企业对外语外贸等翻译人才的需求状况,详细了解社会市场对翻译毕业生的需求,紧扣市场的脉搏,紧跟企业对翻译方面用人需求的变化趋势,结合地方优势,及时完善和改进人才培养方案,合理调整课程设置,通过实习实践等方式促进校企合作,实现产教研、产学研高度融合、多方共赢,打造“服务行业,服务地方经济”的“双服务”翻译人才培养体系,避免“同质化”,提高翻译人才的竞争力和比较优势。

五、 结论

翻译专业课程教学长远发展需要建立一套全新的、实用的、科学的翻译教学模式,是外语教学改革的一部分,有利于培养大批创新型、应用型翻译人才。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翻译类人才是国家重要的人才资源,成果导向教学模式对新时代翻译类课程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能够切实改变现阶段外语课程教育的不足之处,使得我国翻译专业越来科学化、专业化、规范化,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有积极的战略作用。 对成果导向教学模式的深入推进也是我国教育模式改革的有力举措,会积极推动外语翻译人才的培养。

猜你喜欢
英语翻译外语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偏向”不是好导向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