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应注重在工作中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

2023-03-24 02:48陈杨洋马心翠安徽省淮南实验中学山南第一中学
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班级班主任生命

陈杨洋 马心翠 安徽省淮南实验中学山南第一中学

在2022 年全国抗击疫情的大环境下,作为班主任,应当结合疫情形势的发展在工作中时时关注生命教育,处处渗透生命教育。那么,渗透什么?如何渗透?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与路径予以阐述。

一、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

开展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促进其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对于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来说,是责任与使命;对于学校来说,是完成立德树人,培养健康人才的重要举措;对于家庭来说,是提升家庭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关爱学生,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生命责任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暴发后,由于居家隔离,不可避免地触动着学生幼小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了病毒的危害。在这时,教师要体现出教育主导地位,积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生命。一个有责任感的孩子,有对事情和别人负责的态度和能力是让孩子积极向上和自我奋斗的内在驱动力,也是他们未来取得成功的催化剂。因此,班主任要注重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价值,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与使命。

二、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内容

人的生命具有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在班主任工作中不仅要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自然属性,学会生存,学会保护生命,还要教育学生懂得生命的社会属性,使他们学会学习、生活和社交等,更要让学生学会追求生命的精神属性,学会感恩与奉献,战胜困难与挫折,迎接各种挑战。

(一)珍爱生命的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要教育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让学生懂得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短暂的,生命之花太过娇艳与稚嫩,经不起狂风暴雨的摧残。生命是珍贵的,是不容许伤害和浪费的,我们的一生有太多事情要做,我们要让自己的生命鲜活起来,变得更加精彩。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了便不会再重来。因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让学生懂得生命的可贵。

(二)生存能力的教育

生存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让中学生形成健康意识,学会规避灾难祸患等。生存意识的养成也是告诫学生要有珍爱生命的意念。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群体,我们要想在社会中生存下来,首先要学会与别人相处,适应社会环境,其次要有生存技能,有规避自然灾害(如火灾、地震等)的能力。生存教育对中学生的一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引导学生掌握生存技能,提高生存能力。

(三)困难与挫折教育

在学习和生活中,学生会遇到很多的困难,在班主任工作中对学生开展挫折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生子女居多,他们长期在家庭和学校的呵护下成长,面对的挫折较少,缺乏面对困难的经验。有些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经历的影响,往往会产生不当的行为。而社会是复杂的,学生长大后都要步入社会,因此在学校学习阶段,教师有责任教育学生学会正确地面对困难和挫折。学生只有经过挫折教育,才能深刻理解成功的意义,因此,班主任要抓住教育契机对学生进行挫折教育和磨炼。

(四)感恩与奉献教育

在疫情背景下开展生命教育,要让学生懂得感恩与奉献,首先要感恩党,是党和政府带领我们战胜疫情;其次要感恩千千万万的医护人员,“逆行者们”用勇于担当的奉献,守护了一方净土和百姓平安;最后还要感恩父母、感恩师长、感恩同学……每一个人的成长都需要相互帮助和奉献。班主任通过感恩与奉献教育,让学生成为拥有感恩之心的人,最终实现自我完善,回报生活,奉献社会。

三、班主任工作中渗透生命教育的路径

班主任作为学生的管理者与引导者,在班级工作中需重视生命教育,可以从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开展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注重对“问题学生”的教育、构建家校合作教育平台、基于疫情开发校本课程等方面入手,渗透生命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

学生时代,班级是他们学习知识和接触社会的主要场所,因而需要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成长环境。作为班级的负责人,班主任要从多方面推动良好班级氛围的建设。首先,班主任要将班级营造为融洽的团体,以身作则,以自身的言行为班级学生作出表率,促使班级内所有同学实现共同成长,为将来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其次,班主任应推动班级的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包括教室环境(桌椅整洁、地面卫生、墙净窗明),学习氛围(定期更换内容积极的板报或展画、张贴励志和催人奋进的标语等)。最后,班主任还要组织学生开展各项室内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开阔他们的视野,促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有更深刻的认识。例如,在班级内开辟“植物角”,种植一些花草植物,使学生可以在课余时间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探索生命的神奇,还可以通过研学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生活中被我们忽略的美好。

(二)开展主题班会和主题活动

为更好地开展生命教育,班主任在培养学生生命意识的过程中需注重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根据学生年龄段的心理需求选择适宜的方式,如开展主题班会或主题活动。

在生命教育主题班会中,班会主题通常包括:生命起源、珍爱生命、走进社会与自然、心理健康教育、法律知识教育等。根据主题设置相应的内容,如从生命起源中深入了解父母的不易,对父母和家庭要持有感恩的心;在珍惜生命中,思考人生与梦想,好好把握当前的时光,为生命的美好添砖加瓦;在走进社会与自然中,分享自身的经历,保护生命也是为了保护每一份美景;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增强抗挫折的能力;在法律知识教育中,讲解常规法律知识,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主题班会可以用演讲、讨论、电影、情景剧以及邀请相关人员参加等多种形式,使学生通过班会对生命有更深刻的认识,从而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实现生命教育的真正意义。

在生命教育主题活动中,学生往往可以更加深入地对生命形成直观的认识,通过实际体验等方式,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例如,利用“母亲节”“父亲节”以及“重阳节”等节日进行生命教育,主要目的为感恩父母和敬重生命;在“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宣传当前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变,以及自然资源的过度消耗,引导学生树立节约和环保的意识;在“反毒品日”“戒烟日”“艾滋病日”,讲述生命健康的重要性……活动的方式包括视频、图画、演讲、辩论以及校外实践等,让学生在感受生命和认识生命的过程中,增强对环境、健康、生活和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三)注重对“问题学生”的教育

生命教育就是要教育学生尊重生命,这就要求教师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与自由,教师与学生彼此没有隔阂,才能平等而真诚地交流。同时,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智力、爱好、兴趣、潜力都不一样,正是由于这么多的不一样,才要求班主任有一颗包容的心,重视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

所谓的“问题学生”并非指在学习、生活中存在不良行为的学生,也包括意识方面有“问题”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对其他人或者集体并未有过过激的行为,仅仅是在言行和意识中需要进行引导和指正,因而班主任要主动与其进行接触,通过关爱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帮助,在生命教育的作用下,切实解决学生的“问题”。首先,班主任要对“问题学生”持有必要的宽容和理解,为解决问题创立条件。其次,班主任需要主动对“问题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找到问题的根源,为解决问题做好充足准备。再次,班主任要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建立“学校、家庭一体化”机制,为解决问题以及有效监管创设条件。最后,班主任需要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帮助和疏导。例如,一些“问题学生”暴躁易怒,班主任要采取怀柔手段,既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分析事件的因果关系,又要讲解生命的珍贵,以及暴力所产生的后果,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从而学会克制。一些“问题学生”偏向自闭低落,则要以鼓励为主,讲解诸多通过奋斗改变人生的励志故事,使学生认识到生命的伟大。

(四)构建家校合作教育平台

家庭是学生接受生命教育的第一个场所,也是学生在生命教育中体悟亲情与生命的关键。所以,生命教育不能局限于学校,还要鼓励在家庭中有序开展,通过构建家校合作教育平台推进生命教育的贯彻落实。在平台中,班主任与家长应保持深入沟通,一方面可以使家长认识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将学校的教育内容通知家长,进行校外监督以及生命教育的延伸;另一方面,家长能将学生的表现反馈给班主任,以便于班主任调整在校期间的生命教育,通过家校的同心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成长。

(五)基于疫情开发校本课程

生命教育不能只局限在教室,生活是最好的教育。这场疫情是一本厚重的教材,作为班主任,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引导学生从这场疫情中学会担当使命、义务与责任,敬畏自然和敬畏生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给全球带来前所未有的生命灾难的同时,也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在疫情背景下,应紧扣生命教育的内容,从“人与自然”“人与病毒”“人与价值”等多个方面挖掘资源,开发适应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让学生感知逆行者们的勇敢与担当,感受全国众志成城的民族团结与英雄气概,感动“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深情厚谊,感悟这场战役中平凡生命的不平凡。依托校本课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实现生命价值的升华。

四、多维评价,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学生

(一)反思性学生自评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学生自我的反思性评价就是其内驱力的主要来源。学校定期召开阶段学习情况总结主题班会,教师采取多种形式驱动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积极引导学生查漏补缺,促使学生对这一阶段的学习进行自评。在自评的过程中,学生可将本次评价的结果与上一次结果做出对比,记录得出多次自评的差距,并将结果进行反思,从而取得阶段性的进步。学校可将自我评价的结果记录在学生的成长档案中。

(二)同学协作式互评

学生与学生之间朝夕相处,互相之间是最了解的,甚至超越了教师对学生的了解。学生之间的相互建议,往往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例如,教师可以将班级学生分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指出彼此存在的问题,以及为对方提出修改意见。通过一系列互评,教师在定期的主题班会上了解组内学生的学习及生活情况,还可以让学生对点评的结果进行总结,促进学生长远进步。同学小组互评,虽不是教师起主导地位,但同学协作式互评的模式可以让学生参与进来,让学生在相互评价中更准确地认识自我、改善自我,提高小组的凝聚力。

(三)教师多元化评价

学校从班主任、任课教师到社团教师配套构建了多元化立体式的评价体系。教师评价多元化不但是指评价的主体多元化,也指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教师的评价关系到学生的方方面面,评价的主体不能是单一的,单一评价容易造成武断,因此,班主任、任课教师以及社团教师需要共同构成学生的评价主体,使评价更准确、更丰富。对学生而言,学习成绩固然重要,但是衡量一个学生的标准依据应该是多方面的,如性格品行、心理健康、协作能力等,所以教师需要客观立体地对学生进行评价。多元的评价主体加上对学生多方面的评价,这样才能够全方位、多层面地体现评价的客观性。

(四)家长鼓励性评价

家长评价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主要是对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情况向班主任进行反馈。对学生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家长的评价应当以鼓励、肯定为主,对学习中的不足,家长要以希望改进的形式提出,同时,家长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家里的表现,并将孩子出现的不良情况及时反馈到学校,由家校协作共同解决问题,从而帮助他们提升信心、健康成长。

在防疫的大背景下,生命教育意义重大。学生要树立保护生命和健康的意识,积极配合校内外的疫情防控要求,做到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符合条件要及时接种疫苗,为疫情防控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个人以及他人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同时,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生命教育始终贯穿学生成长的整个过程。疫情、消防、火灾等安全问题,与学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无论何时何地,都应当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领悟生命的成长,真正参与到生命教育中来。

猜你喜欢
班级班主任生命
如何做好一个班主任
班级“四小怪”
夸夸我的班主任
班主任
不称心的新班级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高中班主任的自我成长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