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实践与思考

2023-03-24 02:48武鹏相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
教育 2023年4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家长

武鹏相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一中学

家校共育指的是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共同培养,两个教育主体为了同一个育人目标相互配合、相互支撑,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实现优势互补,构建一种新型的合作关系,探索一种新颖的合作模式。

高中是学生学习生涯当中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行为的引导极为重要。

一、高中阶段实施家校共育存在的问题

(一)家校合作意识淡薄

家校共育的意识淡薄会直接影响家校合作关系的落实和合作进程的推进。家校共育的意识淡薄主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其一,家长方面。在很多家长的认知里,一味地认为孩子在踏进学校之后,育人的重担就交给了教师和学校,自己负责孩子的吃喝拉撒即可。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老师只需要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传道受业解惑。而立德树人的工作是父母应该承担的任务,自己的孩子自己教才最安心、最放心。由此可见,大部分家长的家庭教育理念不够科学,缺乏和老师合作教育的意识。

其二,教师方面。不同家长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教育理念各不相同,由于工作繁忙,教师和家长缺少沟通。另外,教师往往会将学生在学校中的不良表现告诉家长,甚至部分教师在言辞表达上没有细致斟酌,言语上有责怪、抱怨之意,教师和家长之间存在推卸责任的嫌疑,使得教师和家长之间失去了信任,破坏了家校合作的前提和基础。再者,很多家长的教育理念落后,教师对这类家长缺乏信心,觉得他们在合作育人的过程中,会出现“帮倒忙”的情况。

(二)责权界限不清晰

家校共育是教学改革的新趋势,但是在具体的合作过程当中,责权界限不够明朗、清晰,从而使得整个合作过程并不顺利,效率低下,合作效果大打折扣。

其一,形式上,在家校共育合作模式之下,合作双方的地位不平等,一定程度而言,学校方面的主导地位过于强势,存在一定的“越位”情况,家长则处于被“管理”、机械遵守的弱势地位,话语权较小,使得合作的形式大于合作的内容。在合作的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学校和家长会互相推卸责任。

其二,内容上,学校和家长作为两个教育主体,自身所履行的育人责任是不同的,但是由于家校共育合作模式不够科学、合理,在具体的合作过程当中往往出现责任真空地带、责任重叠地带。

(三)家校共育合作模式落后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在考试前后,家长和教师的联系是最为密切的,从而使得家校合作共育处于为考试服务,而不是为学生服务的状态。另外,目前的家校共育,通常是通过开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的形式开展的,更多的是学校方面的单向输出,并没有发挥家长的作用。总体来看,当前家校合作共育沦为形式,没有彰显其实质性的价值和意义。

二、高中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意义

(一)有助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是学生时期一个特殊的阶段,学生会面临许多压力和困惑,很容易出现思想上的偏差。教育是一项复杂的工程,艰巨且漫长,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关联影响。因此,加强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学校和家庭在学生学习成长的不同时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无论缺失了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都是极为不利的。家庭和学校的教育都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驱动力。学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推动家庭和学校共育是大势所趋。

(二)有助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链接家长和学校的桥梁,两者之间的合作都是为学生而服务的。在家校共育的过程当中,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得到凸显。学校方面通过系统化的、规范化的教学活动,从德、智、体、美、劳等多个方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而学生良好学习习惯、高尚品行道德的养成都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和引导。在实际的家校共育环节,两个教育主体主要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加强对学生思维、行为的引导,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实在学习、生活当中的各个环节。

(三)对学生、学校、家庭有积极意义

家校共育模式加强了学校、学生、家长三方的交流和互动,对于三者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对于学校而言,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在此学习、生活的时间很长,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综合素养的提升主要是在学校实现的。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学校能够更清晰、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所接受的家庭教育,进一步明确学生的生活环境和家庭环境。基于此,教师能够深切地意识到学生性格的成因,积极探索学生的心理问题,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开展针对性教育,从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健康等多个层面着手,将贴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培养计划落在实处,优化教学效果。对于家长而言,在和老师沟通的过程当中,接受先进教学理念的引导和渲染,从传统的家庭教育理念当中解放出来,同时能够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给予孩子更科学的家庭教育。对于学生而言,通过家校之间的合作,家长和教师能够统一认识,寻求正确的教育方向,家校双方通过个性化教育,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环境和校园环境。学生在良好的环境下学习,思维会更加地开阔、活跃,身心会更加健康,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三、高中阶段实施家校共育的主要途径

(一)促进家校思想上的转变

家校共育合作中,需要双方不断转变观念,在思想上达成共识,真正意义上做到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促进家校双方思想上的改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其一,增强信任。家校共育过程中双方合作意识淡薄,主要是因为双方对于彼此的信任度不够,缺乏信任基础的两个主体在合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很多问题。因此,家校双方在合作的过程当中,应该做到彼此信任。

其二,构建高效的沟通机制。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和前提,在彼此信任的前提下,应加强家校沟通机制的构建,提升沟通的全面性和时效性。在教学实践中,很多家长的参与感不强,对于教师几乎是言听计从,却忽视了学生的具体诉求,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家校共育的整体效果与预期存在极大落差。因此,在家校合作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和家长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履行双方的职责和功能,形成家校合作共育的共同体,从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身心健康等多个方面进行沟通和交流,将合作共育贯彻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中。

教师可以创建一个“家校合作群”,每个学生家长可以把自己孩子在学习以及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反映到家校合作群,家校合作群的负责人将这些问题进行总结归纳传递给教师。教师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方面进行观察,而家校合作群反映的情况都是从学生在生活中的表现出发,如学生在生活中的情绪变化、作息规律等。家校合作群要将学生在生活中的异常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教师结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评价分析,这样可以让教师的判断更加全面准确。对于一些隐私性的问题,家长可以通过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和教师进行沟通。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较大的学习压力,只有家长和教师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够发挥好家校共育的价值,学生也能够在健康的环境下应对学习压力。

(二)明确双方的责权边界

责权边界不分是教师和家长在具体的合作过程当中最为重要的矛盾之一。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出现明显的重叠领域,加之教师和家长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不同认识,会导致学生产生更多关于学习、关于成长的困惑,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不利于教师和家长之间长期合作关系的构建。因此,明确学校和家长之间的责权边界显得尤为重要。家庭教育或是学校教育,双方都应该积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认知规律,在科学的合作模式下,给予学生思维、观念、行为上的引导,做到不越界、不让界,从而使两者之间构建高效的合作模式,建立长久的合作关系。

一方面,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家校双方都应该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积极探寻构建科学、完善的家校合作共育的指导方法和落实路径,完善相关的责任制度,进一步明确家庭和学校各自所承担的责任以及应该履行的义务,使双方的教育行为做到有制可依,有迹可循。特别是高中阶段的学生,自主意识较强,但是由于其思想等方面尚不成熟,很容易受到不良思想、不良文化的诱导和蛊惑。教师和家长应该积极合作,加强对学生思维品质、文化修养、道德意识等的教育。比如,学校方面积极开展专题讲座,给高中学生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和道德知识,让学生远离毒品、远离暴力文化、色情文化等。而家长则要做到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的力量,实现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家校之间相互补充,将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有文化、有素质、有道德、有信仰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另一方面,环境是极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良好的环境是成功的一半。学校应该注重校园和班级环境的建设,创设良好的校风校貌和班风班貌,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和人文气息,让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继而真正意义上实现环境育人的目的。例如,学校可以在走廊上张贴一些名人名言。如雨果的“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非常真实”、泰戈尔的“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泽”、鲁迅的“人生的旅途,前途很远,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通过这些名人名言给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氛围,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

此外,家长应该积极配合学校,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熟悉的生活环境对学生的思维以及道德品质有更加深刻的影响,在家庭中家长要善于利用实际生活案例对学生进行引导。高中生已经具备很强的理解力,家长要帮助学生通过生活事件挖掘生活的本质。

(三)丰富家校共育的形式,拓展合作共育的维度

传统模式下,家校共育过于形式化,合作过于浅显化,合作的模式过于单调,形成的合力不够强大,并且缺乏执行力度,从而使整个合作过程进行得不顺利,效果不佳。基于此,在新时代教育改革背景之下,教师和家长应该加强对家校合作共育模式的探索,丰富合作的路径,改革合作的策略,拓展合作的空间,从而实现家校共育价值最大化。

其一,借助信息技术实现合作形式多元化。传统的合作过程当中,教师往往通过开展家长会等形式促进合作,一对多的形式不利于家长和教师对学生个人的学习情况、学习状态等展开深度的讨论。而在信息化背景之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合作的路径,例如教师可以借助网络与家长进行及时沟通和互动。教师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活动拍摄成视频,上传到微信、QQ等平台上,通过视频家长可以真切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可以在各大平台上发送学习资料,让家长学习到更加系统教育理念。将这些教育理念用于家庭教育中,这样可以让家庭教育更加科学,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家校共育的质量。另外,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并以视频的形式进行反馈,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在课后展开认真学习,从而提高学习质量。通过这一形式,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沟通更加紧密,能够有效提升家校共育的意识。

其二,建立家校合作的制度、规则。当前家校合作过程当中出现了随意化、缺乏组织性等情况,导致整体的合作质量不高。相关部门可以以制度作为合作的行为指南,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明确合作的内容。在制度的指导以及约束下,家校之间的合作共育更具有目的性、层次性,更能够体现其规范化、常态化。如每个班级都必须具有相对应的家校联合会。在家校联合会中教师和家校联合会的负责人作为主导,家校联合会的负责人由家长民主选出。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家校联合会来及时交换学生信息,从而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

其三,关联第三方社会协同机构。在具体的合作过程中,缺乏第三方机构的协调和支撑会使得共育过程呈现明显的缺失。家长和学校可以积极鼓励第三方教育机构参与其中,发挥积极作用。如可以和心理咨询机构进行合作。高中生面临的学习压力很大,部分学生难以承受学习压力从而出现了心理问题。对于这部分学生,家长和学校可以通过心理咨询机构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让学生以健康积极的心态应对学习中的困难。

搞好家校共育就犹如建设一个好的生态系统,学生是种子,家庭是土壤,教师是园丁,社会是环境;种子饱满,土壤肥沃,园丁辛勤,环境适宜,才能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家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长请吃药Ⅱ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