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重茬的危害与防治措施

2023-03-24 19:25张彪
现代农村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重茬田间根系

张彪

(锦州松山新区城乡发展服务中心 辽宁 锦州 121013)

锦州市玉米种植面积较大,是我国重要的玉米生产基地之一。近年来,随着玉米机械化生产作业的普及,种植玉米省工省力,且玉米的产量较高,销售价格逐年提升,随着国家乡村振兴和确保粮食安全政策的深入实施,全市玉米种植面积稳中有升,2021年锦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玉米播种面积为468万亩,产量226.9万t,2021年全市玉米平均单产484.83kg/667m2,与同类气候地区相比,尚有较大增产潜力。经过实际调查,发现当地玉米重茬连作现象较为严重,一些地块连续重茬达30年以上,且仍有延续趋势,造成病虫危害加重、部分营养元素缺失、植株生长衰弱、籽粒商品性能差、收益不高,是当地玉米产量较低的重要因素之一。科学控制玉米重茬成为锦州市玉米种植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

1 玉米重茬的主要危害

1.1 造成病虫危害加重

1.1.1 病害加剧。玉米长期重茬种植会使病原菌在耕层土壤和田间残留的秸秆中的种类、数量增加,造成病害的种类变多、危害变重,特别是玉米大斑病、小斑病和弯孢霉菌叶斑病等叶部病害,根腐病等根部病害,穗腐病等穗部病害都会随着重茬连作的时间加长而危害愈发严重。

1.1.2 虫害严重。为害玉米的虫害如玉米螟、红蜘蛛、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大多在田间耕层土壤或冬季田间地头残留的植株茎叶及杂草的茎叶中越冬,长期重茬连作种植玉米,田间各种害虫的越冬基数大,各种虫害大发生的风险逐年积累加大。

1.2 养分失衡严重。玉米对大量元素吸收比例并不相同,长时间重茬连作会造成土壤中氮磷钾比例失调。玉米生长过程中吸收的矿物质元素的种类相对单一,容易造成土壤中的中微量元素失衡和元素间产生拮抗,出现铁、锌、硒、铜等中微量元素的缺乏,植株对中微量营养元素的吸收量不足会引起缺素症的大面积发生,植株生长受限,产量低,出现生理性病害,品质下降。

1.3 毒素在土壤中积累。长期重茬连作,玉米根系产生的分泌物、茎叶残体及病虫代谢物累积,土壤的自净能力也会明显减弱,土壤中会聚集玉米自毒物质和肥料中的铅、汞、镉等重金属元素,对玉米生长造成中毒性危害,导致农产品重金属含量超标。中毒症状主要表现为生长势较弱、根系不发达、生殖生长不良、抵御气候灾害和抗病虫害能力较弱。玉米籽粒中重金属含量超标则影响品质、销售、用途和价格。

1.4 制约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玉米长时间重茬连作和化肥的大量施用造成土壤板结、酸化,影响土壤的理化状态,益生菌群受到抑制影响,耕层土壤的微生物菌群不能维系自然平衡,使耕层土壤中对玉米生长有害的菌群和物质迅速积累、含量增多,有害的微生物菌群会严重影响玉米根系生长,造成根系短小、数量少、生长不良,土壤分解肥料和根系吸收利用肥料的能力减弱。

2 防治措施

2.1 与其他农作物轮作。可根据生产实际,结合农民增收致富和种植业结构调整,与其他农作物进行轮作倒茬,倒茬尽量选用非禾本科作物,如大豆、花生、薯类、蔬菜作物等,经过2~3年轮作倒茬后,可从根本上解决玉米重茬的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国家下大力度扩大大豆和油料生产,东北地区全面实施了高于玉米200元/亩的大豆生产补贴,推动了玉米大豆轮作倒茬种植模式的发展。

2.2 间作套种。玉米与矮秆作物进行间作套种历史悠久,这种模式实现了玉米与矮秆作物的错位搭配,增加了地块的通透性,实现了立体利用空间环境,提高了耕地总产量和效益,也间接完成了作物的轮作。目前东北地区主推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效果良好,一般采用“2+4”种植模式(2行玉米+4行大豆)或“4+6”种植模式(4行玉米+6行大豆),这两种模式田间通风透光好,而且大豆固氮根瘤菌为玉米生长提供部分氮肥来源,通过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实现空间错位搭配,提高了耕地利用指数,实现了玉米、大豆一季增产双收。

2.3 实行新型清种模式。主要有大垄双行和比空栽培模式。辽宁省玉米的比空栽培模式一般采取二比空模式,就是采用种植2垄空1垄的玉米清种模式,把等垄距栽培在3垄的株量种在2垄并增加株数5%~10%,翌年错1垄按同样方式种植。大垄双行种植是把等垄距栽培的2垄改为1大垄,并在1大垄上播种2行,按原等垄距栽培增加株数5%~10%,改等垄距变为大小两种垄距,翌年错垄栽培。二比空栽培和大垄双行栽培模式均实现了部分休耕,间接完成了轮作倒茬,玉米田间的透光率大幅增加,透光强度得到合理提高,空垄部位改善了田间通风条件,促进了CO2的流动,加大了玉米生长期田间昼夜温差,植株充分发挥边行效应,利用边行效应实现优质丰产,田间日常管理(除草、施肥、灌溉、喷药)作业方便。

2.4 优化施肥。①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有机肥中的有机质含量高,能够有效提高土壤的水肥蓄积能力,有利于提高土壤中益生菌的菌群数量,调节土壤酸碱平衡,解决玉米长期重茬出现的各种土壤障碍因素。②科学施用化肥。根据土壤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和有机质、pH值和土质情况,合理施用化学肥料,特别是施用一次性长效缓控肥时要注意氮磷钾比例,根据土壤肥沃程度和目标产量确定肥料施用量,用量为30~50kg/667m2;也要注意土壤中中微量元素的含量情况,及时补充土壤中缺乏的中微量元素。为了实现苗期根系发达、长势强壮,建议选择使用高磷复合肥做种肥,选择安全、不烧种以及不含缩二脲、氯元素的复合肥做种肥,用量为5~10kg/667m2。③配合施用抗重茬剂。市场上的抗重茬剂品种繁多,近年来在连续重茬地块施用效果较为明显,深受农民群众欢迎,按照成分含量分类主要有益生菌类、补充中微量元素类、植物生长调节剂类、腐殖酸类及复合型等,一般为粉末状或颗粒状,施用时大多掺混到种肥中施用,也有整地前撒施等施用方式。

2.5 秸秆还田及深翻深松。玉米田秸秆还田能够把玉米植株吸收的大部分营养归还给土壤,并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缓解因重茬造成的各种问题。辽宁省秸秆还田一般在秋收后、土壤封冻前进行,作业前可使用杀虫剂对秸秆进行杀虫。作业时首先对秸秆进行机械碎化,秸秆切后长度在10cm以内,之后撒施尿素10kg/667m2,根据要求施用一定量的腐熟剂。土壤墒情差时先进行洒水灌溉,再进行深翻深耕,深度以20~25cm为宜。秸秆还田能够解决田间秸秆残留问题,杜绝秸秆焚烧行为,保护大气环境。秸秆还田可以提高土壤中有机质、氮磷钾和中微量元素等各种养分含量,改善土壤中的微生物菌群,提高益生菌的数量,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增强土壤的蓄肥蓄水能力。对不能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块可以进行深翻深松,2~3年1次,可疏松土壤、打破犁地层,缓解重茬危害。

2.6 选用优良玉米品种。选用优良玉米品种,可提高对病虫害和不利因素的抵御能力,减轻玉米重茬的影响。

猜你喜欢
重茬田间根系
春日田间
老桃园更新再植不怕重茬病 砧木新品种“中桃抗砧1号”对重茬病有免疫力
苹果重茬栽培现状与解决方法探究
田间地头“惠”果农
雅安市:织密根治欠薪“根系网”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根系分泌物解铝毒作用研究进展
烤烟漂浮育苗根系致腐细菌的分离与鉴定
长期膜下滴灌棉田根系层盐分累积效应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