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BL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以通识选修课经济学思维为例

2023-03-25 05:49闫跃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3年1期
关键词:通识师生课程

闫跃红

(吉利学院,四川 成都 641423)

1 改革前课堂情况与问题

毫不夸张地讲,打造高效优质课堂几乎是每一位授课教师的愿望,也是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的必然。

1.1 课程改革前的情况

经济学思维是一门面向全校开设的通识选修课程,32学时,2学分,通识选修课的学生基本没有经济学基础,学科基础薄弱,学习动力不足,师生重视度都不够,教学质量不高,教学效果堪忧。但是通识教育要“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的作用[1]。它是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急功近利,要细水长流,它在长远、在细节、在润物无声。因此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补足学科短板,充足学习时间,达成学习成效就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必修课题。

1.2 课程改革前的问题

1.2.1 通识选修课课堂效果不佳

在全校听评课中,督导们对选修课课堂的听课评价普遍低于其他课程。从分数的主要构成看,指标得分偏低分布在教学设计思路不清晰、学生中心体现不明显,教学内容不充足,深度、广度不够,教学方法单一,课堂基本一言堂,教学效果不佳。

1.2.2 高校、师、生对选修课重视度不足

高校也普遍不重视通识选修课,但凡有其他课程、活动相冲突就都会以牺牲选修课优先;试卷的随意性也很大,在师生座谈会中有教师和学生都心照不宣地提出选修课就不必考试,只要出勤率在就好;课堂也不需要特别管理,言外之意就是我来就可以了,大家都过得去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最好。这些思想危害性很大。由于对课程的重视度不够,以至于教师在自身专业性不足,备课不充分的情况下就敢于开课,师生课堂不加管理,后排座现象、低头党现象、玩手机等现象普遍。作业出的敷衍、答得不用心、判得不仔细等现象司空见惯。严重降低高校教学质量,浪费稀缺资源,影响学生学习效果,更难达到高校育人成人目标。

1.2.3 师生双方课堂满意度不高

通识选修课的出勤率普遍低于其他课堂,在学生评教和教师评学环节,师生双方虽然表面要求较低,但是评价却出奇的严格,基本都不满意对方的教法和学法,评价时并不把课程性质不同作为评价主依据。可见潜意识里师生仍有提高通识选修课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的需求。

教育界对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途径的探索从无止境,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推陈出新,“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笔者也积极加入探寻者行列,尝试提出一些自己课堂有效教法的研究与实践和诸公探讨。

2 教学方法探索

2.1 PBL教学法

PBL教学法于1969年由美国教授Barrows首创,得到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它以问题为学习的起点,把学习放在问题情景中,强调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主,发挥问题对学习过程的指导作用。让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通过合作讨论形成有效的问题解决策略,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通过学生自学和教师指导相结合的小组教学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独立思考的能力[2]。

2.2 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是2007年由美国科罗拉多州Woodland Park High School的化学老师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Sams在课堂中首次采用,效果很好,2011年后这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在美国及全世界流行开来。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是将“教”与“学”进行翻转,上课之前,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通过视频或者其他学习资源在课外完成直接学习,而课堂时间则战略性的用于集体或者个性化活动高效的解决困惑即共识及非共识性问题,同时互相启发以达到获取知识的最大效用。

翻转课堂一方面要重视学生利用课下时间的充分性,另一方面关注学生在课上时间的活动效率。Jonathan Bergmann和Aaron Sams在反思翻转课堂中特别强调9点:(1)合理分配课堂时间;(2)个性化教学;(3)指导练习和独立练习;(4)小组辅导;(5)差异化教学;(6)学生相互指导;(7)课堂时间的翻转;(8)同伴教学法;(9)有组织的讨论[3]。

3 课程改革思路与实践

3.1 课程改革思路

笔者实践的基于PBL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就是以PDL教学法思路,用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来具体实现。教师课前给学生设置情景提出问题,学生需先课下通过各种手段和资源学习知识,再用所找知识,独立或者小组合作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之后在课堂上展示问题的解决,组间提出异议或者教师引导未尽事宜、解惑共识性和非共识性问题,再加以知识延伸,最后再由师生共同归纳总结,并设置下一次课的情景问题(见图1)。

图1 课程实施示意图

换言之,就是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把学生的知识建构放在课下,自学作为教学方法实施的基础,学生课前利用教学视频、线上课程等资源进行自主或者讨论学习,而知识的内化和吸收则在课上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深层次、高效的互动得以完成,将课上师生以及生生的交流协作作为知识的内化与建构,从而实现良好的课程学习效果。

3.2 课程改革实践──以最低限价为例

《经济学思维》课程中有对限价理论的理解部分,要求学生了解限价的原理、掌握限价的结果和限价的应用。拿最低限价为例:

3.2.1 提出问题给学生

在此环节给学生设置的问题情景是“北京、上海乃至全国各省市都不定期相继出台过最低工资政策,让学生分组课下去解决以下四个问题:①找至少两个城市的最低工资政策文件;②用供求理论、市场均衡分析最低工资的制定原理及政策主张背景;③分析最低工资制定后可能产生的政策结果;④找到最低工资制定后政府的相关配套措施。”

3.2.2 学生课下知识获取

(1)推荐他们自行课下先独立观看研究西安交通大学俞炜华教授的网络公开课《经济学思维方式》视频、《经济学原理》课程、各种公开的平台视频、网页中涉及“供求、均衡、限价部分”知识等。

(2)要求小组成员共同商讨这4个问题的解决办法,疑惑部分先组内解决,不能解决的疑问咨询教师再去寻找解决的办法和知识。

3.2.3 学生课上解决问题

(1)由小组代表在课上逐一展示讲解解决办法,各小组①②问题基本能够达成一致,但在③④问题组间不一致的声音很多。

(2)组间相互提出疑问,并互相解释说明。对③中政策可能产生的结果仍有不全的部分教师引导启发,如教师会通过现实中的“裁员、内卷、996等事件”引导学生思考最低工资引发的企业和劳动者行为。

(3)教师对非共识性问题如④集中给予引导,仍尽量启发由学生团队思考、讨论、碰撞后习得。

3.2.4 教师课上总结延伸

问题解决后,教师给予总结。并将该最低限价进行延伸,如引导学生“工会存在的作用和结果”等,启发学生知识应用与迁移。

3.2.5 教师布置下一次任务(问题)

此最低限价问题解决后,逻辑顺畅的导出最高限价问题和市场营销中价格策略现象让学生学科知识融通并进入下一轮知识获取和问题解决环节。

4 课程改革效果与反思

4.1 课程改革效果

4.1.1 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显著提升

课改后,学生的学习时间得到保障。同时,由于问题导向,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内容抓取有的放矢。课堂展示、讨论环节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组间疑问互答使学生间学习交流氛围热烈,更加增强学生间的学习比拼,学习动力提高。教师及时点拨引导往往令学生有豁然开朗、柳暗花明之感,学习兴趣更加浓厚。教师总结延伸使学生能够巩固已学知识,同时开拓知识、发散视野,增强知识的运用拓展和融合能力。

4.1.2 教师授课热情和信心大增,师生对选修课重视度加强

课改后,教师授课热情和信心大增。为了让翻转课堂更有吸引力,有良好效果,教师在课前对问题精心设计准备,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在课下乐于获取知识,课上广泛参与和充分展示使得问题得以解决,知识得以掌握,授课教师的授课热情和信心倍增,师生对选修课重视度加强。

4.1.3 师生、生生关系融洽,课堂满意度大幅提高

通过课上课下师生、生生的互动、探索、讨论、启发,学生和教师不仅在知识的获取、问题的解决中有明显的成就感,就是几方的关系也在充分的讨论、沟通、碰撞中得到理解、改善,师生对双方的满意度都大幅提高,达到前所未有的和谐与共赢。

4.2 课程反思

采用PBL为导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要想达到很好的效果,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很重要:

4.2.1 高校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高校只有重视通识教育选修课,教师才会主动去改革,学生学习效果才可能有改革向好的持续性,课程才能质量提高。高校要站在育人的角度给予通识选修课以正确的定位和充分的重视,从课程目标到教师选派,从课前准备到课中授课,从课堂管理到课后作业,各环节教学质量的要求、监控和跟踪,以及对通识选修课程教改的支持都能反映出高校的重视程度。态度就是催化剂,良好的教学效果是需要重视去催化的,尤其是改革初期,顶层的设计和制度重视是必要的。

4.2.2 教师的专业素质要强

教师本身专业素质是根本,决定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任何教学方法都只能是锦上添花,教师专业素质才是决定课程质量和效果的先决条件。如问题的提炼、线下资源的提供、课堂教师的引导、点拨都依赖教师“台下十年功”的积淀。而各大高校对通识选修课程教师的素质门槛要求不高,开课教师往往是新教师、非专业,仅凭缺工作量凑课时、个人爱好、课程好上等原因开课,这对通识教育课程的开课质量必然难以保障。

4.2.3 “问题”的提出要巧

PBL法中“问题”的提出内涵要深厚,形式要活泼,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经济事件天天发生,但是经济学思维有无感触、经济事件是否接地气、是否与时俱进,背后原理是否课程目标所需都很重要。所以教师的问题敏感性要高、提炼要精心设计,既要达到课程目标的要求,又要有一定的知识广度和深度,还要让学生有神秘感,问题要貌似知道,但是又没这么想过的感觉。对于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和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而且要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切不可急功近利,好高骛远,使学生望而却步。

4.2.4 线下资源要丰富易得

翻转课堂利用课下时间解决学生的基本知识获取,前提是线下知识资源充足、可获得。尤其是非专业学生,难度太大不易获取会大大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线下学习的学习效果。当线上资源短缺时,教师可以自创资源,如自录重要及关键知识点等帮助学生顺畅进行线下学习。

4.2.5 课堂把控能力要强

翻转课堂将教室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中心不是把课堂全部交给学生。教师应该合理分配课堂时间,把控课堂氛围,对一些学生或者小组的个性问题进行个性化、差异化教学,调动小组学生相互指导,实行同伴教学法。开展有组织的讨论,并及时点拨、引导学生不让课上讨论就会流于形式,陷于争吵或者平静死水,这样课堂效果才会大大增强。

4.2.6 要有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

无论是成人还是学生,一个任务、一种模式时间久了就会兴致缺缺。适当的加分、精神(奖状)和物质奖励(纪念性的小礼品)等都会令学生重新爱上课堂,维持一学期的激情和投入。激励机制要灵活、公平、公开,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当然,课程的有趣生动才是最重要的。也可以让有能力的小组自己创造学习内容与大家分享,加以激励,这会加深他们在同伴中的成就感和号召力,增强学习动力和效果。

4.2.7 要主动辨别关注有需要帮助的学生

翻转课堂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学生课下带着问题自学和小组讨论的成效决定了课上展示和解答问题的质量,同时又是教师点拨引导有效的基础。可是总有一些学生自身的性格特质不合群或者学习习惯不好、学习方法不得法等,使得其既不能顺畅得到自学资源又不愿意主动或者被动接受小组的帮助,同时也不愿参与到课下课上的讨论之中,对于激励要么无感要么求而不得,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学习的信心、放弃课程的学习。教师要想方设法尽早发现,巧妙帮助这类学生,让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培养获取有用知识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解决学习的困难达到学习效果。

改革是永恒的,没有一劳永逸的万能教学法。教无常法,教要得法,改革一直在路上。

猜你喜欢
通识师生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简述大学通识课教学改革
通识少年“种”石油
通识少年小课堂 血液之旅
通识少年·拿破仑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