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性银行的投资风险

2023-03-26 15:56郝庆晟
证券市场周刊 2023年10期
关键词:投研核销H股

郝庆晟

这两年地方性银行因为业绩增速较高而受到市场的追捧,但地方性银行(城商行与农商行)存在一些固有(先天)的劣势,投资人不可不慧眼识别。

本文以某家农村商业银行为例讨论一下投资地方性银行时需要注意哪些问题,2018年至2019年,从这两年开始该农村商业银行的基本面开始走坏。从其财务数据中,可一见端倪。

数据中的异常

该农村商业银行H股在2012年12月31日收盘价为4.24港元,2017年12月29日收盘价为5.52港元,2022年12月30日收盘价为2.67港元。

在不复权的情况下,从2013年到2017年这5年,该农商行H股的股价年化上涨5.4%,表现相对好于建设银行H股(3%),但2018年到2022年这5年股价年化下跌13.5%,表现显著弱于建设银行H股(-7.4%)。整个这10年股价年化下跌了5.5%,表现也比建行H股弱很多(-2.6%)。

该农商行2017年至2021年4年净利润累计只增长了7%,由于2019年其A股上市导致股本增加,这4年间每股收益还下降了11%,2022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也只增长了5.6%。这是该农商行最近5年股价表现欠佳的主要原因。

从其历史变动可以看出,转折点发生在2018年至2019年,该农村商业银行的基本面开始走坏。但就在2019年8月底公司发布半报后,还有大V发文称该行“港股的估值已经极低,投资价值已经是极其罕见级别”。

回顾过去数年,根据2019年之前的财务数据,能否发现什么问题?

可以看出来的是,其信用成本快速增长。实际上在2018年的时候,该农商行的信用减值数据就已经在预警了,当年的信用减值占利息净收入的比重同比几乎翻倍,从2017年的17.2%猛增到30.8%,而当年营业收入增长8.87%,净利润增长仅为1.37%。

银行的拨备是一种逆周期调节工具,在营收不理想的情况下,依靠降低拨备计提来释放利润,保持核心一级资本的稳定增长,这是银行的基本策略。因此,大部分银行都是在保持利润增速稳定的前提下,加大拨备计提的力度。但该农商行从2018年开始,宁可牺牲净利润也要加大拨备计提的力度,除了谨慎之外,很可能还有别的原因。

数据显示,该农商行的拨备数据一直很充足,在2015年之后拨贷比一直维持在4%之上,不良加关注类贷款的总拨备覆盖率一直保持在100%之上。

这样的拨备水平,很可能会让人觉得业绩的安全垫很厚,利润增速会很稳定。但实际上,尽管2019年其通过A股上市补充了核心一级资本,但该农商行2017年至2021年4年净利润累计只增长了7%,而由于股本增加,这4年间每股收益还下降了11%。

因此,该农商行的例子说明,不能仅仅因为某家银行的拨备充足就认为其一定能够保持较好的利润增长,还要考虑其他因素。

而且该农商行的不良生成率在2018年大幅提升,这同信用成本一样,提供另一个预警。但2019年又恢复到前几年的水平,这可能让很多人误以为该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在2019年大幅改善了。然而,该农商行A股在2019年上市,之后2020年和2021年连续两年不良生成都比较高。

如果考察不良加关注的占比,会发现2019年不良关注率较2018年大幅上升,也高于2017年。因此,尽管2019年的不良生成显著下降,似乎恢复了正常,但不良关注率这个指标并没得到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不良率与关注率都是财报日的数据快照,也就是12月31日那一天的情况,如果要看整个财报期的情况,需要还原核销的数据。核销前不良关注率(核销率+不良率+关注率),从2017年至2019年分别为3.95%,4.01%,4.02%,从指标看,该农商行2019年的资产质量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该农商行另外一大问题在于非息收入占比过低,手续费净收入占比不足10%,是大部分银行的一半,仅为招商银行的三分之一。总的非息收入占比不到15%,显著低于城商行、股份行和国有行。非息收入表明,该农商行的收入严重依赖于息差业务,因此,信贷质量和净息差对其业绩影响较其他银行会更加明显。

这几年该农商行净利润的疲软,主要是因为净息差出现了快速的下降,2017年之前净息差过高,导致这几年的大环境对该农商行非常不利,再加上非息收入占比很低,因此该农商行从2017年至2021年这4年营收年化增长每年只有6.5%。而信用成本的大幅提升,则进一步导致净利润年化增速不足2%。

净息差的下降来自于两方面原因,一方面资产收益率出现了较大的下降,另一方面负债的成本率出现了较大的上升。而其他银行要么资产端收益率能够维持稳定,要么负债端成本率能够保持下降。

再来看该农商行资产及负债结构。

其存款以零售存款为主,占比达到80%,对公业务存贷比(企业贷款/企业存款)高达200%,该农商行对公业务留不住存款,说明其对公客户主要业务的资金往来都不在该行进行,这也表明其客户的综合收益较差。

该农商行的零售存款中,活期存款占比只有20%,而且逐年下降,一方面说明该农商行可能通过地域优势获得了较多的零售存款,因此倾向于通过负债定资产。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农商行只能通过利率较高的定期存款吸收负债,这间接反映出该农商行针对个人客户的理财服务相对较差,或者说明其零售客户群体风险偏好较低,不喜欢权益投资或理财。

该农商行的主动负债(央行借款、同业存单)占比这几年在快速提升,目前已达到24%,说明目前负债严重不足,只能大量通过成本较高又不能维系客户关系的主动负债来补充。

难以避免的固有问题

该农商行的问题并不是个案。

开办地方性银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支持当地的经济发展,因为大型银行没有经营区域的限制,它们在中西部等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设立网点后,往往更注重于吸收当地的存款,由于担心不良问题而相对较少投放信贷。而地方性银行只能在当地开展业务,因此信贷也只能投放在当地,可以有效解决大型银行的风险偏好问题。

但由于地方性银行的经营范围被限制在当地,因此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首先,一个省份或者城市,其产业结构往往会集中于某个行业,或者集中于产业链中的某个环节,这便导致该地区的银行信贷投放会过于集中,或者受到特定产业或行业的影响会较为严重。而全国性银行其信贷投放的产业比较均衡,相对风险就会小很多。例如,上文提到的该农商行在2021年核销的制造业贷款为39.86亿元,占全部不良贷款核销的50%,2020年制造业核销占比也高达42%。

其次,一家企业如果发展的好,必然会将业务扩展到全国甚至是全世界,而地方性银行由于只能在当地经营,在其他区域没有网点,这就不可能满足业务分布在全国的大公司的所有需求。

比如,某公司如果资金不足可能会找开户行开一张承兑票据用来支付供应商的货款,但如果公司拿着一张地方性银行的票据,外地的供应商可能会拒收,一来对方可能都没听过这家银行不知道这张票据能否最终兑现,二来当这家供应商自己也缺乏现金时,它可能会拿着这种票据找一家银行进行“再贴现”,这时候,如果票据是一家地方性银行开具的,那么也有可能会被当地的银行拒收,或者是需要一个较高的贴现利息,所以供货商更愿意收全国性银行开具的票据。

不过,很多地方性银行在服务小微企业方面确实能力突出,本土的信贷员对当地小微客户更熟悉跟踪更密切,这是大型银行所不具备的。这些问题导致地方性银行经营差异非常大。

最后,近几年银行都在大力发展大财富业务,这块业务对投研能力要求很高,但投研能力会显著受到资管规模的影响,通常规模越大的银行在投研方面越具备优势,而投研能力强的银行又能吸引更多的资金,因此这块业务具有典型的马太效应,强者恒强。

另外,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银行,其零售客户群体可能风险偏好较低,不愿意进行权益类产品或理財,只愿意做定期存款。这就意味着地方性的小银行在这块先天就处于劣势低位。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作者声明:本人不持有文中所提及的股票

猜你喜欢
投研核销H股
AH股折、溢价对比
用友U8V 10.1应收款管理模块中“核销”操作的探讨
天弘基金三管齐下打造投研“实力派”
沪港通下A+ H股票网络结构演化的实证分析
新三板估值难题
用友ERP-U8单据核销处理分析
制度创新与内部控制实施中矛盾的协调
——以某石油企业勘探支出的预核销制度为例
小微企业不良贷款核销存在的问题及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