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旅融合分析旅游公共服务提升策略

2023-03-26 12:16刘忠平
参花(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文旅公共服务融合

旅游公共服务是围绕游客实际需求提供相应的产品,表现为公益性以及基础性,需要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协调,优化资源配置。目前,中国旅游行业的公共服务信息建设不足、公共交通通达度不均衡等问题,影响游客实际体验,不利于旅游行业健康稳定发展。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全面分析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优化和改进策略,提升公共信息服务、强化危机处理等,能够有效提升服务质量,促使旅游行业转型发展,从而逐渐形成产业优势,获取更多经济效益,这对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也具有现实意义。

一、旅游公共服务的内涵

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提升,人们外出旅游时更重视相关设施、服务的质量,目前我国的旅游公共服务质量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需进一步开拓建设。从本质上看,公共服务具有社会性、基础性、公益性等特点,主要是为了满足公众实际需求提供的相关产品和服务,服务对象比较广泛,主要包括共同交通、信息咨询等有形或者无形服务,有利于促使社会资源公平、合理分配。[1]旅游公共服务属于公共服务与旅游方向的交叉领域,主要对发展规划、基础设施、交通以及信息服务等方面具有显著影响,基于游客实际需求,整合社会组织、政府各方力量,提供可靠的相关服务。旅游公共服务不仅包括外在宏观环境,也包括微观环境,其中,宏观环境主要是相关部门推出的相关政策、规划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微观环境是以游客的参与感、满意度为基础,推出的针对性服务建设,包括数字智慧平台、服务设施标准、集成应急集散等方面。

二、文旅融合的重要意义

文旅融合是实现文化和旅游发展的必然规律,可以进一步动态优化旅游、文化。不同地区的文化内涵、形式有所差异,也得到不断拓展,旅游则是将消遣、求知作为主要目的,文旅融合主要源于旅游的文化体验需求,以及人们自身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在现代化社会,文化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有利于推动旅游行业集约化、内涵式发展。[2]在某种程度上,文旅融合是一种创新组合,可以实现旅游业要素、文化产业和事业之间的渗透交叉,打破原有的产业边界,呈现出共同繁荣的现象。将旅游作为载体,有利于弘扬当地文化,展现形象化、聚焦化的特点,基于当地文化开发旅游,将公共服务建设、区域规划注入相应的文化内涵,有利于打造旅游品牌,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打造城市特色

在城市经济结构中,旅游业占有重要地位,积极打造城市旅游品牌,能够体现差异性,区分城市之间的差异,充分展现自身特色,提升城市形象。目前,旅游行业市场竞争比较激烈,通过打造旅游品牌,有利于提升景点宣传效果、城市魅力和知名度。根据城市生活元素以及文化底蕴,开发相关旅游产品,能够向大众良好地展示风土人情。在具体实践过程中,须积极融入特色文化,积极落实自然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进一步提升资源开发合理性,有效树立独特的旅游形象。

(二)丰富城市内涵

通过打造特色旅游品牌,能够吸引更多消费者,提高实际宣传效果,从而更好地树立城市形象。目前,部分城市并未认识到品牌形象的意义,旅游资源没有与城市相结合,不利于提升城市知名度。[3]为有效改善旅游业发展,须重视双输出模式,推动旅游、城市共同发展,也可以展现与其他城市的不同之处。在具体实践中,应根据景点、城市的特点,开发旅游产品,确保和城市发展紧密结合,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彰显景点的文化价值,这也有利于消费者感受当地城市文化。

(三)优化经济发展结构

文化、旅游与一个城市的发展息息相关,文旅融合发展具有巨大前景,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旅游业、文化业通常表现为孤立状态,打造旅游品牌时专业导向有所缺失,不利于合理应用城市资源,城市价值未能充分体现。部分城市侧重于旅游发展,希望带动周围经济共同发展,但是并未做好文化产业融合,造成相关旅游产品缺乏内涵。部分城市侧重于文化产业发展,未充分利用旅游的价值,也会对当地经济发展造成一定限制。对此,须积极丰富旅游文化内涵,大力推动文旅融合,打造特色旅游品牌,实现当地经济发展结构优化。

(四)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

作为社会宝贵财富,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且不同地区之间存在一定差异,表现为文化的多样性。文旅融合发展,将旅游作为载体,能够扩大文化的影响力,提升宣传效果,促使消费者更好地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理解文化多样性,从而有效强化其文化自信。此外,通过这种模式,传统优秀文化得以广泛传播,在提升城市品牌形象的同时,也有利于强化旅游行業竞争力。

三、旅游公共服务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旅游公共信息建设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旅游公共信息建设存在一定问题,比如及时性、多样性等方面,主要表现在线上信息服务、导览服务不足。公众主要是通过自媒体实现与景区、政府之间的线上沟通,而网页端模块设计未充分考虑特殊人群,尤其是残疾人,不能实现无障碍阅读。[4]同时,旅游信息更新时效性偏低,包括实时路况、临时封闭等,且存在标识缺乏、提示语错误等问题,影响游客正常出行,引起不舒适体验。此外,缺乏健全的跟踪反馈机制,无法准确掌握游客真实感受,且景区工作人员缺乏服务意识,这也会影响游玩体验。

(二)公共交通通达度不均衡

从整体来看,游客通常并不满意景区之间的交通情况,通达度发展不均衡。旅游、文化会直接影响经济发展,且游客更重视整个游玩过程的体验,如果能够保证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有利于提升游客好感度。但是,大部分城市的景区交通并不便利,无法切实满足游客实际需求,整体服务水平偏低。尤其是距离较远的景点,与其他地区缺乏有效联结,不利于实现交通自由,从而影响实际出游体验。

(三)公共安全应急储备不足

在外出游玩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安全事故,须做好安全应急处理,不断增强游客的信心,获取其信任感,从而有效打造良好的出行环境。公共安全问题主要包括公共信息、游客人身安全等,须强化相应管理工作,做好事后总结、安全事件引导等。[5]目前,部分地区存在安全设施不足问题,相关救护人员数量无法满足实际需求,且员工自身知识储备量偏低。同时,部分游客盲目追求刺激,而自身安全知识不足,无法有效规避意外事故,这也给旅游安全管理增加一定难度,须积极协调相关资源,全面提升危机处理效果。

(四)服务供给主体单一

目前,部分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并不能覆盖所有层次的游客,供给主体单一,只有充分体现互补性、差异化,实现多主体服务,才可以有效提升服务质量。由于公共服务并不具备较高的营利性,容易出现敷衍、缺位的情况,影响实际服务质量,同时精细化有效服务不足,相关地区并不具备鲜明特色,无法切实满足游客更高层次的需求。

(五)旅游场所文旅融合不深入

随着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大众不仅能够在网络查询相关信息,也可以互相交流观点和经验,这对其他用户具有一定引导作用。因此,相关部门要强化和公众的沟通交流,立足公众视角,深入探索市场需求,从而针对性优化旅游公共服务质量。目前,文化、旅游之间的融合并不充分,无法实现突破创新,且相关工作人员认为自身知识储备、学历等均有所不足,导致参与动能偏弱,从而影响服务质量。

四、基于文旅融合的旅游公共服务提升策略

(一)提升公共信息服务

积极引入5G、区块链、大数据等先进技术,实现公共服务创新,借助互联网平台投放旅游信息,大力推广特色线路,通过视频、直播等形式实现立体宣传,强化“旅游+”战略,积极构建智慧化平台,借助自媒体平台强化传播效应。根据游客自身需求,强化旅游志愿服务,保持自我奉献精神和意识,积极传播当地文化,设置咨询救援、旅游引导等志愿服务,合理利用激励制度,吸引更多的文化工作者、在校学生等参与。[6]在旅游窗口接待方面,须规范着装、用语,提供救生圈、儿童车等基础设施,同时工作人员要全面了解当地历史文化,便于更好地与游客沟通,传递文化内涵。为满足特殊人群的实际需求,应开设数字图书馆,提升视听内容的人性化特征,并改造升级信息端口,构建共享数据库。同时,适当开展惠民活动,为特定人群提供优惠服务,比如医务工作者、老年人群等。

(二)加强交通互联建设

根据当地文化、旅游资源,科学规划交通设施和体系,比如外部交通,应注意强化可进入性,并进行针对性市场营销,明确相应的客源定位,结合旅游资源和城市形象,积极吸引潜在消费者。在内部交通方面,注意保证不同景区的可通达性,可以设置相关交通专线,提高出行便利性,从而延长旅游停留时间。对于景区内的交通,要充分考虑旅游体验感以及便利性,从而有效提升消费者满意度。同时,还要强化郊区与市区的联系,尤其是特色民宿村落、山野风景区等,通过保证客源充分流动,推动区域内经济发展,这也有利于游客充分体验当地人文特色。

(三)强化安全危机预案能力

根据当地旅游现状,构建并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包括紧急处置、预测预警等方面,并提前做好预案,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危机意识,强化危机处理能力,切实保障游客人身财产安全,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反思,优化和改进相关措施。同时,相关部门要做好游客教育,普及危机应对知识,强化游客自身安全意识,从而避免意外事故发生。[7]为解决卫生环境问题,景区要根据开放时间,做好消毒、通风等处理,并做好游客限流,保证足够的个人空间,尽可能避免意外伤害,提升旅游体验感。定期组织安全演练,不断强化应急处理能力,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促使工作人员保持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

(四)促进多元主体参与

建立相关行业协会,整改黑导游等乱象,设立专门的执法部门,同时引导当地居民主动参与公共服务输出,强化与游客之间的沟通和联系。充分借助公众的监督作用,强化其主人翁意识,不仅能够强化社会治理效果,也有利于控制社会行为的随意性。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通过调查问卷、听证会以及互联网平台等途径,了解并参考公众合理意见,优化公共服务改造方案,分析游客个人偏好,掌握其真实需求,同时要注意筛选恶意评价,从而实现多元主体参与,有效提升公众满意度。

(五)推动文旅互融共荣

根据当地文化特色,促使旅游公共服务、文化之间有机融合,可以充分利用节假日、民风民俗等,丰富旅游内容,展现非物质文化特色。同时,打造文化场馆的旅游功能,嵌入一定当地文化,从而增强游客兴趣和娱乐体验。为更好地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可以积极打造特色游线,整合区域文旅资源,比如探寻长城研学之旅等,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8]此外,还应注重相关场所的文化宣传,促使场馆符号化,打造标志性地标,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实现文化和旅游的互相融合。通过主题陈列、独特建筑造型、文创产品等,有效丰富游客体验,同时,积极引入AR技术等,构建科技互动平台,促使游客进行长时间熏陶。

五、结语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整体来看,我国旅游公共服务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信息建设不足、交通不便利等,对游客游玩体验造成不良影响,因此须加强针对性改进。文旅融合有利于打造城市特色,豐富旅游内涵,吸引更多消费者,从而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也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在具体实践中,要全面分析现存问题,通过提升公共信息服务、加强交通互联建设等,有效提升公共服务质量。

参考文献:

[1]邱智鸿.文旅融合视角下娄底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20):138-140.

[2]陈锐,傅永梅,刘秀丽.文旅融合背景下智慧文旅服务平台建设研究[J].黑龙江科学,2022,13(18):95-97.

[3]崔凤军,徐宁宁,陈旭峰. 县域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评价指数的实证研究[J].治理研究,2022,38(5):93-101+127.

[4]刘英基,邹秉坤,王二红.制度与服务:黄河流域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的驱动逻辑——基于黄河沿线九省区的面板数据分析[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50(5):9-18+172.

[5]冷志杰,王鹏达.哈大区域农文旅融合模式选择机理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4):126-130+133.

[6]聂国力.文旅融合下阳城县推广全域旅游路径探究[J].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2,15(4):30-32.

[7]周敏宁,钟可莹,刘璞.文旅融合背景下乡村集成化设计探索——以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为例[J].中国名城,2022,36(7):60-65.

[8]刘红玉,张景川.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估研究——以陇南市为例[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22,43(10):40-45.

(作者简介:刘忠平,男,本科,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贞丰县文化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群众文化)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文旅公共服务融合
公共服务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融合菜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