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列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术在作品中的应用

2023-03-26 20:37孟珂珂
参花(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作曲音乐创作音乐作品

就音乐艺术而言,一直以来对其的分析和研究就没有停止过,所以,在音乐创作的过程中,必须对新的音乐艺术理论进行积极尝试,这对音乐的发展极为重要,而序列音乐作为一种新出现的作曲理论,随着应用的不断深入逐渐被大众所熟知。与其他传统的作曲理论相比较,序列音乐作曲理论有着极大的不同,可以说它是对其他音乐理论的一个概括总结,并且在现代音乐作曲当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位置,并极大地影响着音乐作品的创作,因此,必须对序列音乐这种作曲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于其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和发展。

一、序列音乐概述

序列音乐这一形式是在20世纪才出现的,虽说发展时间并不是很长,但其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随着不断地发展,已经变得更加具有专业性、理论性,并形成了一个较为体系化的音乐流派。序列音乐最为显著的特点就是其自身所表现出来的数学美感。这是由于数学与音乐本身就有着一种非常微妙的关系,而正是这种潜在的联系使数学也带有一定的音乐色彩,并且音乐作品也通常是由一个个数字谱写而成的。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其变得越来越成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体系化,可以借助信息化、数据化的表述形式将其音乐特征充分表达出来。也就是说,针对某一个音乐桥段,可以利用数字化手段对其进行合理的编排,使其在某一个音乐作品中能够被重复使用,而一般来说,序列音乐的排列方式主要是十二音律。并且在我国相关书籍中也对序列音乐进行了相应的解释,序列音乐又可以称之为序列主义,也就是说通过深入分析音乐中的各个因素,根据数学的排列方式来对音乐进行编写和整合,借助这种方式来分析其中的特殊内容,并产生一定的音乐作用。

二、序列音乐作曲理论的重要意义

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当序列音乐作曲理论还没有出现的时候,作曲理论往往是以主题式作曲为主,人们可以围绕主题展开丰富的想象,并以此进行相应的音乐创作。此种音乐创作遵循着逻辑性这一原则,所以,被创作出的音乐作品自然而然也会显现出其逻辑性的一面。

而逻辑性使这种音乐创作从开始到结束都始终沿着初始创作方向来进行,此种音乐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使听众的音乐感受力受到制约,而且音乐创作者的创作力也会被束缚,无法得到良好的发挥。但是序列音乐作曲理论却与之有着极大的差异,其对传统作曲理论所具有的逻辑、連贯以及主题等特性进行了剔除,而是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将音乐编写和公式推演两者有效结合在一起,此种方式散发着蓬勃的活力,它包含着传统作曲理论所不具备的偶然性这一独特性质,不仅开放了视域留白,而且使创作者自身的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在信息化时代迅猛发展的形势下,网络技术也变得越来越成熟,而这也就使序列音乐作曲方式被广泛应用于电子音乐创作中,利用具有参数化音乐的特性将已经编辑好的序列录入电脑等智能化设备中,借助电子合成器来进行相应的处理,从而制作出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

三、序列音乐作曲理论的具体特征

序列音乐概括来讲就是将音乐序列进行不同形式的排列组合。通过找出相同排列组合的规律,进而推算出不同排列组合形式以此为基础进行相应的音乐创作。而在这之中最为常用的就是十二音音乐。在音乐创作过程中,音乐创作者在运用序列主义方式时,通常会选择十二个半音来进行创作,之后再对十二个半音进行一定的排列组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十二个半音的每一个都是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说,创作者在用序列进行编写的过程中,必须将十二个半音都涵盖在其中,而每一个序列的具体使用频率则要由创作者自行决定。一般来说,十二个半音通过合理的排列组合能够形成四十八种音列,而除此之外还应对整体序列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在优化之后音乐更加具有和谐之美,所以说当音乐被拆分为单独的序列来逐一推演并进行创作之后,还应对音乐作品的整体完成情况多加关注,换言之,就是要在作品最后敲定之前对作品的整体性进行认真的分析,以此确保音乐作品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序列音乐作曲理论的具体运用

(一)序列结构设计

从序列音乐作品可以看出,其在技术层面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音乐作品的整体价值展现出来。就以《涉江采芙蓉》这部作品为例,其是我国序列音乐作品的一个典型代表,整部作品将十二音体系的原理进行了充分的运用,另外,从作品中还会发现整部作品一共由二十九个小节组成,作品的编写遵循着一定的技法来进行,以此呈现出倒影、逆行以及原形等较为显著的艺术表现形式。并且在此部音乐作品的编写当中,小二度、三全音等形式也没有出现。所以,在运用十二音来创作作品时,有着较为严格的要求,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十二半音一定不要发生缺失的现象,另外,还应将音程的影响尽量降低,确保音乐作品能够拥有更好的表现效果。

(二)序列音乐作品的主要用法

在序列音乐作品当中,最为普遍的用法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纵横法,在创作过程中使用纵横法,可以让广大听众对作品所要展现的序列艺术有更加深刻的感知,例如在《涉江采芙蓉》这首作品中,前五个小结就是运用的纵横法,并且就这个作品来说,原形、逆行这两种音阶表现形式都有所涉及,符合序列作品创作的基本原则,进而为广大听众呈现清晰度更高的音乐作品。二是分割法,在该部作品中的6、7、8、12、13这五个小节中都运用了分割法这一音乐创作形式,使得逆行序列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得到了充分的呈现,作品的整体艺术价值也被更加凸显出来。三是重叠法,也是以《涉江采芙蓉》这部作品为例,其在第16和18两个小节当中将原型和逆行进行了完美的融合,从而使音乐作品更加具有艺术魅力,以此吸引更多听众的关注。

(三)序列音乐作品的旋律创作

音乐创作者在创作序列音乐作品的过程中,旋律是最能体现出作品创新的部分,广大听众往往能够通过音乐的旋律感受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所以,要想创作出好的序列作品,就必须深入分析和研究序列音乐的相关原理和技术运用方法,只有如此才能将序列音乐作品的价值更好地展现出来。比如《涉江采芙蓉》中有13小节的内容将序列谱曲的艺术特征全面展现了出来,而在同样是G调的两个小结之间加入降调,这样就可以使旋律听起来委婉且更加具有层次感,从而使作品的音效有一个整体性的提升。

五、序列音乐作曲理论的发展趋势

(一)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

信息化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音乐在创作形式上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已经由以往实体乐器转变为电子乐器来谱曲。旋律也由从前的乐器演奏呈现变为旋律特征抓取、公式推演,而在之后又向着电子化方向发展。所以,音乐创作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很有可能会是序列音乐作曲理论与信息技术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那些作为音乐演奏的器材也能够借由特征解析、数字编码等技术手段转变为音源,之后再利用电子合成器进行制作,从而变成音乐创作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由此可以看出,音乐在创作上有着极大的发挥空间,可以灵活进行创新,使其能够拥有新的发展局面。而从广大受众的角度来说,并非每一个被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都能够称之为好的音乐,所以说一首音乐如果无法获得受众群体的喜爱和认可,也就从侧面反映出了其并不算是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需要注意的是,随着序列音乐作曲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深入融合发展,音乐创作者在基本知识训练内容上极有可能发生改变。以往在学习音乐专业知识的时候,音乐学习者不仅要学习一些传统的乐器,还要拥有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对音乐敏锐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音乐作品。但是就目前音乐创作情况来看,创作模式的改变使音乐创作与传统乐器演奏之间的联系不再那么紧密,所以,这样就不再需要音乐学习者必须对传统乐器进行深入的学习,也可以运用序列音乐作曲理论完成对音乐的创作。与以往的音乐创作模式相比而言,当前的音乐创作则更加偏向于对音乐的研究和实验,在旋律上也由以往围绕着灵感展开,而随着不断的发展则越来越倾向于运用音源寻找或是序列作曲等方式。由此可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音乐也势必要随之进行相应的改变,这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甚至还会对音乐未来的发展道路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音乐的可接受性发生了转变

就传统音乐创作模式来说,音乐能否被广大受众广泛认可和接受,是衡量一首音乐作品的重要因素。但随着序列作曲理论的出现和发展,使得音乐创作逐渐由注重观赏性向内指性方向发展。在音乐创作过程中,音乐创作者通过运用序列音乐作曲理论,极有可能会成为一种独特的创作理念实践,然而由于其专业性过强,所以往往只有同样接受过专业学习的同行业者才能够深入地理解其中的内涵,而受众却不能对运用序列音乐作曲理论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做到足够的理解,而就这一点来说对音乐未来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也是需要音乐创作者特别注意的。從音乐的实质来说,其是传递情感的桥梁,而并不是对情感的一种独白。如果说由于音乐自身太过于专业的话,则会给人一种距离感,让那些没有音乐基础的听众很难融入音乐当中,这样的音乐只会成为少数人能够欣赏的音乐,而对于绝大多数的听众来说则无法引起情感共鸣。例如有些音乐创作者在运用序列主义来创作作品时为了突出独特性,有时会进行序列、时值缩减等变化。然而这种专业技能的充分展现,也并未能获得广大听众内心深刻的感知。绝大多数听众对音乐无论是其专业性还是和声部分的色彩性呈现都缺少清楚的认知。而这也就使得创作者不得不面临着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那就是广大听众无法对其进行感知,而序列主义音乐的精妙之处也就成了孤芳自赏,无法得到广大听众的理解和认可,那么这就极易造成音乐创作者和听众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情感互动,这对音乐日后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另外,序列主义对音乐创作来说是一种作曲理论,其主要服务于作品的音乐性,也就是说序列主义的运用是手段,而并非是目的。但是随着序列主义的不断发展,并逐渐与电子音乐结合在一起,有些音乐创作者开始尝试着将序列主义作为创作目的,此种方式刚开始呈现的效果很可能会让人产生新鲜感,但是这种将作曲理论当成创作目的的方式,除了可以将专业技能展示出来,并不能使音乐作品拥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所以,必须谨慎使用序列主义作曲理论,而且音乐自身包含着多种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彼此之间只有相互融会贯通和借鉴学习,才能推动音乐朝着欣欣向荣的方向发展。

(三)音乐更加具有包容性

就序列音乐的创作方式而言,其针对的不仅是高音部分,还有节奏等音乐特征,它们都能够以参数化的形态呈现出来,并通过电子合成这种方式对序列进行合理的编排,所以综合的序列音乐有着许多的可能性,涵盖的内容非常丰富多样。那么,这也就使得其自身的包容性可以得到更好的发挥,让音乐作品能够更加别具特色和丰富多样。从这一方面来说,与运用其他方式来创作音乐作品相比,序列音乐作曲理论的运用可以使作品能够传递更多信息,其不仅可以让音乐更加悦耳动听,展现频谱美,还能够拥有一定观赏特性。由此可见,音乐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在包容性上更强,从而使音乐形式更为多元化。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追求的形势之下,音乐作为人们生活中一个重要部分,其在创作理论、技术等方面也应进行相应的提升。而随着序列音乐理论和技术的应用,给我国现代音乐发展也带来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音乐创作者要想能够在音乐上实现创新发展,可以尝试着灵活运用序列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术来进行创作,而在这一过程中还应对作品的序列结构设置予以高度重视,不断优化调整序列用法,积极提升自身的编曲水平,从而将序列音乐理论与技术的艺术价值充分地展现出来,以此获得听众的广泛喜爱。

参考文献:

[1]吕亚飞.传统作曲与电子音乐作曲观念及技法探讨[J].大观(论坛),2022(03):54-56.

[2]黄德泉.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音乐创作中的应用策略[J].艺术评鉴,2022(04):16-19.

[3]周沐春.浅谈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音乐中的应用[J].明日风尚,2022(01):61-64.

[4]袁羽佳.民族音乐元素与现代作曲技法的结合[J].大众文艺,2021(22):63-64.

[5]龙诗文.分析序列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术在作品中的应用[J].作家天地,2021(26):127-128.

[6]邱杨.优秀民族音乐元素融入作曲技法分析[J].牡丹,2021(16):110-111.

[7]于静.作曲技术理论在民族音乐创作中的应用研究[J].艺术大观,2021(20):23-24.

[8]颜飙.序列音乐作曲理论与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应用[J].中国文艺家,2021(02):105-106.

(作者简介:孟珂珂,女,硕士研究生,周口文理职业学院,教员,研究方向:作曲与作曲技术理论)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作曲音乐创作音乐作品
AI:像贝多芬一样去作曲
姚晨琴歌四首《云·山·风·松》音乐创作初探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邀你来我家
作曲心语
戏曲音乐创作应把握的三重风格——以朱绍玉戏曲音乐创作为例
George Gershwin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从两篇音乐创作评论引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