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河大合唱》的创作特色和艺术影响

2023-03-26 20:37王明月
参花(上) 2023年4期
关键词:黄河大合唱大合唱乐章

一、引言

《黄河大合唱》为我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该作品打破了西方的合唱传统,开辟了中国特色的合唱风格,是里程碑式作品。通过对《黄河大合唱》艺术成就等方面的研究,分析该作品的价值和对中国合唱产生的影响,能使我们更加深刻地了解我国合唱的发展历程,通过剖析经典,感受那个年代的风霜雨雪,以史为鉴,面向未来。本文主要从对我国合唱的概述入手,阐述《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和主要内容,分析其创作方法,阐述该作品产生的意义,希望通过研究我国成就突出的早期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的艺术价值与其产生的重大影响,能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

二、我国合唱艺术发展概述

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文化不断传入中国,新文化和新思想得到了发展。学校音乐、军歌和圣咏的集体齐唱方法为我国多声部合唱奠定了基础。20世纪初期,李叔同创作的合唱作品奠定了其作为我国近代合唱创作启蒙人的地位。而赵元任先生的大型合唱作品《海韵》代表了该时期最高水平的合唱作品。这个阶段是中国合唱音乐从其原始生态到理论化、技术化、艺术化和民族化的开始。1927年,上海国立音乐学院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民族合唱沿着专业音乐教育道路发展的开始。在此期间,黄自、聂耳、冼星海等新一代音乐家创作了大量具有艺术气息的合唱作品。1939年,凭借光未然的歌词和冼星海的音乐,我国第一部史诗大合唱《黄河大合唱》诞生了,这是我国合唱事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这项工作成功地将西方作曲技术与中国民族材料、民族风格、民族语言和民族魅力相结合,可以被称为中国合唱音乐的典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群众歌唱活动非常普遍,有内容接近时代的主旋律,健康和积极发展为特征的作品;也有一些生动的中小型作品,这类作品主要反映时代的生活,具有浓郁的民族气息。此外,还包括大型合唱组也是此时期合唱创作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多数内容都是具有革命性、流行性和民族化风格。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合唱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内容主要是围绕祖国风光、人文风俗、历史主题、爱情主题,内容丰富多样。与以往相比,创作手法上有了很大的改进和创新。21世纪以来,中国合唱事业走向国际,进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国许多优秀合唱团都是基于先进创作技术,更好地挖掘和继承中国民族文化,向世界传播中国声音。因此,源于民族信念的优秀当代作品层出不穷。

三、《黄河大合唱》的背景和内容简介

《黄河大合唱》为冼星海创作顶峰时期的合唱作品,这部作品不但展现了声乐的真实美,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艺术美,将中西音乐风格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被誉为我国合唱艺术的里程碑式作品,从而将中国合唱水平提升到国际水准。

(一)《黄河大合唱》的创作背景

《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于1939年在延安所创作的。此曲的作词人是光未然,他采用了一种新型的诗歌体裁进行创作。光未然先生到达延安后,跟随抗日部队前往我国西北的黄河两岸。在这里,他看到了抗战士兵的英勇形象和动荡的母亲河,祖国的雄伟山脉和河流激发了光未然先生的创作灵感。当时他写了许多著名的爱国主义诗歌,其中家喻户晓的朗诵诗《黄河吟》就是《黄河大合唱》的前身。朗诵诗《黄河吟》后来改写为《黄河大合唱》的歌词。《黄河吟》以充分的艺术创造力、雄伟的历史场面和宏大的气势表达了抗日战争中中国儿女的英勇精神。后来,从法国留学归来的作曲家冼星海先生来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冼星海先生对这首宏伟的历史诗深为震惊。下定决心后,他创作了这部伟大的音乐作品,在短短几天内震惊了整个世界,激发了人们顽强的战斗精神。

《黄河大合唱》自诞生以来迅速传播,并在当时遍及整个祖国大地,在这一时代背景下,爱国歌曲在激发人民爱国情怀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人民不断奋斗和抗日救亡的精神支柱,它显示了中华民族坚强的战斗精神。歌曲中以母亲河为主题,用黄河的怒吼来形容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号角,坚定了各民族共同捍卫祖国的决心。

(二)各乐章内容

本曲共分八个乐章。第一乐章:混声合唱《黄河船夫曲》;第二乐章:男中音独唱《黄河颂》;第三乐章:配乐诗朗诵《黄河之水天上来》;第四乐章:女声二部合唱《黄水谣》;第五乐章:男声二重唱及混声合唱《河边对口曲》;第六乐章:女高音独唱《黄河怨》;第七乐章:轮唱《保卫黄河》;第八乐章:混声合唱《怒吼吧,黄河》。作品八个乐章层次清晰,主题分明。

四、创作分析

《黄河大合唱》在词(包括朗诵词)、音乐和表演方面非常现代,其在动作上的表达十分丰富。笔者将从以下几点分析这部作品。

(一)歌詞

抗日战争时期是《黄河大合唱》问世的时代背景,目的是提高抗战的士气。当时,歌词言简意赅就是最基本的要求,此外,创作者丰富的生活经验十分重要,能对常用的民俗语非常了解。这就要求歌词易于理解,并且要保持押韵,使歌曲拥有广泛的演唱范围。如《黄河船夫曲》中,“嗨哟!划哟,划哟……” 这种一致的劳动呼声整齐有力,具有很强的情境特征,可以使歌手和听众身临其境。又如《保卫黄河》中,“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岗万丈高……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这一篇章的歌词最为通俗易懂,几乎以白话诗的形式描写情景、抒发感情。

(二)朗诵词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八个乐章中,朗诵词作为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全程贯穿于朗诵者的叙述中。在每个乐章开始唱歌之前,都会先用男性的声音进行旋律描绘。尽管只有几句话,但它在情绪控制方面非常精确,并起着良好的指导作用。如《黄河船夫曲》前,“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了,那么你听吧!” 这段话就像是导游的介绍,给观众一个清晰的主题,然后一群人合唱了一场震撼人心、宏伟而惊人的劳动圣歌,直接将观众带入动荡的黄河两岸,翻过河海的震撼直击人心。再如《河边对口曲》前,“妻离子散,天各一方!但是,我们难道永远逃亡?你听听吧,这是黄河边上两个老乡的对唱。” 朗诵诗从第三人称视角引导观众。朗诵诗可以预演唱歌,营造氛围,并在引导观众沉浸在音乐的情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朗诵诗在引导和连接八个乐章成一个整体(如树的骨干)方面起到了作用,为整个乐章奠定了基调。

(三)曲调

旋律是音乐的灵魂,而其艺术性的第一要义是音乐必须具有美感。这种美学不仅涉及温暖、流畅和悦耳的音乐,并且形成特殊的音乐形象,不管是从哪个角度,只要清晰就可以显示出社会现实并引起听众的共鸣,它是一种具有生命力并使得人们感动的音乐形象。

《黄河之水天上来》作为与其他七个不同的乐章是有必要单独说一下的,该乐章是一章纯正的配乐,没有歌唱旋律,而其余七个乐章则不然。例如,在《黄河船夫曲》中,传统的劳动圣歌被用作音乐创作的基础。旋律非常生动,节奏3/4和2/4交替使用。音乐非常动感,乐曲以在D(属音)结尾,并且结尾逐渐变得越来越慢,使船夫的声音效果越来越远,故意未完成,带有混响感。此外,另一个例子是山西民歌《河边对口曲》,其演唱的语言则是当时通用的方言。这种形式所体现的是百姓饱受战争摧残而家破人亡的悲惨形象,并且为了让音乐有明显的地方特点而使用锣、镲、梆子等民族乐器。另一个例子是在《黄河怨》中,3/4、3/8和6/4的节拍交替出现,并且旋律起伏变化,这使整个曲调令人悲伤和激动。上下部分讲述的悲剧经历,表达了他们抵御敌人的决心,短语的片段化和终止的完整性,从而使整个曲目在流离失所,家庭被毁的战争时期树立了一个完整的女性形象。

(四)表现手法

《黄河大合唱》整部作品中包含了独唱、重唱、对唱、齐唱、混声合唱等多种表演形式,整体的构成则主要是和声和复调两种创作手法。

《黄河大合唱》中《黄河怨》是女声独唱,从独唱中可以看出,其旋律线是在单行中进行的,其表达情感会更加直观,使听众在听人们讲故事时有一种真实感,这与歌剧中的人物演唱非常相似。而《黄河船夫曲》《保卫黄河》和《怒吼吧!黄河》是排列组合精美的混合合唱。和声和多声部的统一演奏是合唱的基础,他们将一部分用作旋律线部分,而另一部分则为了达到丰富和补充将采用不同的和声进行加工。在演唱某句词时,我们可以同时听到不同音高、节奏和旋律的变化,具有十分丰富饱满的声音效果。《黄水谣》及《河边对口曲》则是二声部合唱和对唱,它在音乐中使用了更多的复音技术。音乐的每个部分都相对独立且自由发展,其和声走向将注意力放在发展水平音乐,你方唱罢我登场是在声部中常见的,跌宕起伏,极富表现力。该分曲的旋律已反复使用重复性技巧,作曲者认为简单的叙述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情感。在不改变歌词的基础上,音乐通过重复的技巧逐层进行,情感变得更加强烈。

因此,整部作品无论从歌词、朗诵词、曲调、还是表现手法上,都能很好地体现创作者极高的创作水准和作品丰富的艺术价值。

五、对我国合唱艺术的影响

《黄河大合唱》音乐传播效果的深刻性既体现在传播的广泛度,还体现在中国人对合唱的探索和发展中。自从《黄河大合唱》问世后,合唱音乐创作在延安掀起了高潮。仅两三年,便出现了39部大型、多片段的合唱作品。《黄河大合唱》以其丰富的情感内涵赞扬了在抗日战争中无数中华儿女的伟大民族精神,展现了中国儿女保卫自己家园的坚定信念。《黄河大合唱》包含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艺术形象,一次又一次将音乐的情绪推向了高潮,其内涵早已经不限于纯粹的艺术领域,这对促进中华民族的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作出了贡献。

在艺术价值层面,这部作品无论在歌词、朗诵词、曲调和表演形式上都是超高的创作水平,因此被称为中国合唱的里程碑式作品。在世界的音乐舞台上闪耀着光辉,具有极高的表演和研究价值,是西方音乐理论与中国音乐的民族实践相结合的结晶,加速了新中国音乐的发展,为今后研究和探索中国民间音乐的发展方向开辟了新的道路。在音乐创作上,民間音乐资料的运用,展示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

在当今社会,《黄河大合唱》仍然具有时代价值,也是全世界华人音乐创作中最具当代性和代表性的音乐章节。尽管《黄河大合唱》描述了抗日战争期间我国的历史,但当我们回顾当时的情况并重新演唱《黄河大合唱》的音乐作品时,似乎再次点燃了我们内心的愤怒,祖国母亲痛苦的吟声,士兵的吼声,战争的号角,就像是我们再次听到了祖国的呼唤。如今,当我们再次吟唱起《黄河大合唱》时,其所反映的时代精神更具新的内涵。演绎这部作品可以使人们感受到抗日战争时期的历史氛围,感受到祖国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整部作品都在赞扬母亲河的顽强和各族同胞在抗日战争中所作的巨大牺牲,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抗战精神。

六、结语

民族的精神必定与民族性格密不可分,这是笔者所坚定的想法。笔者相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而音乐的力量就是往灵魂注入的能量。通过创作分析法来分析这部作品的歌词、朗诵词、曲调和表演形式,使笔者对该作品的创作技术层面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希望本文的分析能够为相关研究者对《黄河大合唱》进行多角度研究时提供一定的借鉴。

(作者简介:王明月,女,硕士研究生在读,海南大学,研究方向:声乐)

(责任编辑 刘冬杨)

猜你喜欢
黄河大合唱大合唱乐章
什么是“中华第一乐章”? 等
一二·九大合唱
春天的大合唱
蟋蟀大合唱
大合唱
思想的乐章
思想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