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话兔(上)
——中国人与兔

2023-03-26 13:23张乐郭建崴
化石 2023年1期
关键词:门齿兔年白兔

张乐 郭建崴

相传兔“望月而孕,口中吐子”,因而得名兔子(字音同吐子);兔,字形同“免”,在古代是可以免祸的意思,大有抓不住兔子的短尾即可免去祸事之意。兔,甚是神秘而有趣,而且在我们中国人的文化传承脉络中一直强劲地“跳动”着,难怪它也荣登十二生肖榜上。

关于兔的文字记载、民间谚语以及幼儿歌谣很多,其中不乏千古名句和脍炙人口的佳句:“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茕茕白兔,东走西顾,人不如新,衣不如故”;“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白菜,蹦蹦跳跳真可爱”……。表明从古至今中国大众对兔子一直非常熟悉与关注。

兔子不仅备受关注,还被人们作为天宫祥瑞之物和讴歌赞颂的对象:“白兔长跪捣药虾蟆丸”叙述的是白兔为西王母捣药助其长生不老的故事,汉代画像石和画像砖上也常见捣药兔的形象,这些都寄托了人们健康长寿、永葆青春的愿望。在民间,人们将嫦娥奔月后住的居所叫广寒宫,清冷的月宫中仅有玉兔与嫦娥相伴,有李白《把酒问月》中的诗句为证:“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表达了古人对月亮的好奇与憧憬。在中国航天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玉兔”亦承载了中华儿女对月球的深情厚谊与无限向往,2013年12月一辆月球车被命名为“玉兔号”,它与“嫦娥三号”一起着陆月球,并独立开展了“观天、看地、测月”等科学任务,从此“玉兔”与“嫦娥”真的到达广寒深宫,不再是月宫里虚幻的角色,成为中华儿女奋斗了半个多世纪彰显综合国力的国之重器。

我们一般俗称的兔子主要指兔形目兔科成员,由于其门齿发达,终生生长,与啮齿类极其相似,曾一度被划分至啮齿目。其实二者区别显著,兔具有前后重叠的两对上门齿,前面一对较大,唇侧有明显的纵沟,后面一对较小,呈圆柱状,隐匿于前一对后面;而啮齿类仅具一对上门齿。

兔科有11属46种。中国本土的野生兔只仅有1属10种,包括草兔(又名蒙古兔)、高原兔,东北兔、塔里木兔和雪兔等等,它们都属于兔属成员,被统称为旷兔(拉丁名为Lepus;英文名为hare)。旷兔不挖穴,地面栖息;幼兔生下来几分钟就能跳跃,身上覆毛,眼睛也是睁开的,除了哺乳,基本上不用母兔育幼。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家养兔不属于兔属,而被归于穴兔属,其成员被统称为穴兔(拉丁名为Oryctolagus;英文名为rabbit),原产地为欧洲的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葡萄牙)和法国南部。在中国乃至整个亚洲都未发现过野生穴兔群,也没有穴兔类化石留存,中国的穴兔是先秦时期通过丝绸之路从欧洲引进的。在现代,不论是饭店里供肉的兔、制衣厂里供裘的兔、实验室里供解剖的兔,还是家里供陪伴的宠物兔都是欧洲穴兔驯化后的品种。与旷兔不同,穴兔善挖洞,营巢地下;幼兔生下来身体无毛,眼未睁,也不能奔跑。

但是不论是旷兔还是穴兔,它们的老祖宗却可以追溯到同一个古老的物种,那就是生活在大约6200万年前的安徽模鼠兔。20世纪70年代,一个中国人——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古生物学家李传夔先生,在安徽潜山古新世地层中发现了几件重要的头骨化石,经过详细的形态学研究以及与相关物种的对比分析,将其命名为“安徽模鼠兔”,并提出它是兔形类动物的祖先类型,得到国际古生物学界的广泛认同,揭开了有关兔子起源的谜底。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联欢晚会推出的吉祥物“兔圆圆”,它标志性的四颗上门齿就取自于“安徽模鼠兔”化石生态复原形象的典型特征。“兔圆圆”不仅是传统文化上的生肖兔,更是凝结中国科学家求索精神的中国兔“祖先”。

《萌兔大闯关》主角——康康(中国古动物馆供图)

中国古动物馆也在春节之际推出“兔年话兔”的贺岁特展(海报图见封面,由中国古动物馆供图),同期还放映3D科普贺岁电影《萌兔大闯关》。到古动物馆来吧朋友们,让我们跟随古生物学家们的脚步,在兔年对兔“寻根问祖”,通过兔子化石了解更多的科学知识、感悟深层的科学家精神。

猜你喜欢
门齿兔年白兔
十二生肖—兔年
Year of the Rabbit兔年大吉
A new species of Pararhizomys (Tachyoryctoidinae,Muroidea) from Linxia Basin of Gansu Province
白兔眼睛红
双门齿兽
兔年生人三之气运气养生
兔年生人初之气运气养生
白兔打狼
兔兔兔赛跑
波尔山羊年龄咋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