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三重逻辑

2023-03-27 15:50袁鸣于静
现代商贸工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袁鸣 于静

摘 要: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中国国情,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现状,提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论断。这一论断意蕴深厚,不仅凝聚着14亿多中国人民的伟大智慧,而且写照了中国共产党百年艰辛奋斗历程,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和重要组成部分。在喜迎中国共产党二十大召开之际,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方面深入理解这一重大论断的科学内涵,有助于为巩固党的全面领导和中国发展前进提供理论及实践支撑,也为世界繁荣稳定贡献中国力量。

关键词: 习近平;党的全面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图分类号: D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3.06.064

2022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两会时,提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论断,不仅生动阐释了中国为什么行,中国为什么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也为我国更稳更好更快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深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有利于全国上下一条心,共谋民族复兴大业。

1 历史逻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华民族和全体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纵观当今世界各国政党,没有一个党具有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和政治作用。从党员人数来讲,中国共产党是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党,在世界政治体制以资本主义为主的情况下,走出了一条当代马克思主义发展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论西方一些国家、政党、政客怎么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中国共产党都不惧怕任何来自于外部的威胁和威慑。百年历程,栉风沐雨,中国共产党用胜于雄辩的事实印证了“办好中国事,关键在党”,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并非自夸自封,而是时代发展的必然结果,更是历史和人民的自觉选择。

1.1 中国共产党光荣诞生

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清政府与西方殖民主义国家签署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南京条约》将中国带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丑条约》使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长期以来,中国人民遭受了极其残酷的压迫剥削,过着极其艰难的悲惨生活。1918年一战结束后,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无视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代表,自作主张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殖民地权利无偿划给了日本,“弱国无外交”在巴黎和会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然而,英雄的中华民族是不屈的民族,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危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提出了各类救国救民方案,进行了一系列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既有追求平均主义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有折戟沉沙的洋务运动;既有出师未捷身先死的百日维新,也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半途夭折的辛亥革命,无数的探索,各式各样的政党组织均在失败和破灭中落下帷幕,中国被剥削被压迫的命运没有根本改变,表明农民阶级、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无法拯救中国。直至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使中国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拉开了历史帷幕,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代表的进步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广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创建各类共产主义组织,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一件大事。自此,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中国革命开始走向正轨。经过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历经28年艰苦奋斗,到1949年10月,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终于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起一个崭新的中国,使有着5000多年辉煌文明史的中华民族再次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1.2 中国共产党的人民情怀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同志饱含深情的话语深刻表明了人民的重要性,而人民群众之所以信任、选择和支持中国共产党,就是因为共产党自成立时就自觉担负起“两大历史任务:一是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二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百年奮斗历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以“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不屈魄力,团结和组织中国人民展开英勇斗争,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革命道路,成功建立起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也正式宣告着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了;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出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广阔前景,使中华民族逐渐富裕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应时代之变,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第一个百年目标,不负人民重托。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站稳站实人民立场、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坚持贯彻群众路线,维护真理,修正错误,努力形成最广泛的社会共识,做到“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确保人民当家作主得到落实,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不懈动力。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大向强,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保持蓬勃朝气,立于不败之地的原因就在于党始终以可爱可敬的中国人民为根基,坚持为人民服务。

2 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是坚守初心和使命的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表明共产党是一个代表着无产阶级和全体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是代表社会发展趋势和人类进步方向的政治力量。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为了实现这一初心和使命“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因此,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应然性要求。

2.1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富国为民

纵观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我们党在革命斗争中,领导中国人民打破一个旧世界,实现了人民翻身做主人,与“工人革命的第一步就是使无产阶级上升为统治阶级”相符合。新中国成立以后,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下,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深刻的社会变革。从1956年到1976年,虽经十年文革冲击,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在徘徊中不断向前推进,取得了“两弹一星”、大庆油田、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等世界先进科技成果,建成了长春一汽、鞍山钢铁、武汉钢铁等一大批大型重工业企业,初步建成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工业体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经过一系列拨乱反正,在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领导下,带领人民进行改革开放“第二次革命”,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国正式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事业,中国经济社会开始步入高速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科技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于20世纪90年代成功顶住了西方的“和平演变”,使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在世界的东方巍然屹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强力推进反腐败斗争,扫黑除恶斗争,全面推进脱贫攻坚事业,于2020年取得了决战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成功实现了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深入人心,显示出强大而旺盛的生命力。党没有因此沾沾自喜,停下前进脚步,而是不忘初心和使命,继续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奋力开启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新征程。

2.2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鲜明品格

在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清楚认识到马克思主义并非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其原理的实践应用要以当时国家的社会历史为前提条件,因此,党一直注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大理论成果,为坚持和巩固党的全面领导提供了更为强大可靠的思想武器。我们党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直保持永不自满、永不骄傲、永不懈怠的光荣品格,从建党初期到社会主义新时代,一百多年间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时刻不忘引导中国走向复兴,鲜明体现出中国共产党既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又是马克思主义革命党的重要特征。因而,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实然性体现。“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百年初心不改、百年风华正茂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根本就在于有坚强的领导核心和科学的理论指导。”不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還是新中国成立后取得的伟大建设成就,都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都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强大的领导力、影响力、凝聚力,印证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能够不断自我学习、自我革新、自我修正、自我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3 实践逻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中国最伟大的实践,党的全面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联于一体。从当前国际社会现状来看,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将面临更多危机与挑战。从当前国际社会现状来看,部分西方不法势力通过与某国国内反动人士勾结,利用金钱政治、民族分裂、颜色革命等手段随意破坏该国社会制度和秩序,肆意将国家和人民财富洗劫一空,一些国家如前苏联、阿富汗、伊拉克等都经历过如此悲剧,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住这类不良现象的出现。因此,党的全面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和根本保证,是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风险挑战的定海神针。

3.1 党的全面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科学指导,深刻认识到社会革命以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为基础,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为了实现这个任务,需要在某些阶段进行社会改革,但任何改革的前提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没有党领导的改革一定会偏离正确方向。“要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深刻揭示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阐明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立业之基、发展之本和成功之道,更昭示了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党始终坚持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坚持将思想建党和政治管党同频共振、守正创新;始终坚持将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保持一致,不断深入研究和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内涵,并在实践中正确运用,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党,将深厚的理论信仰作为实践支撑,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史学习教育作为必修课,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真功夫、狠功夫,坚持学以致用、以用促学,确保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稳致远。

3.2 党的全面领导是保卫人民生命健康的可靠力量

2020年爆发至今的新冠肺炎疫情既是一份考卷,更像一面镜子,中国抗疫实践彰显了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实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优势。中华民族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文化传承,中国共产党有“人民生命安全高于一切”的政治理念和强大的组织、动员、协调能力,中国模式有“听党指挥、多管齐下、相互协作”的根本特点,从大批奔赴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到无数辛劳工作的基层工作者,从大型央企到大型民企,全国上下一条心,坚决跟党走、听党话,打好了防控疫情狙击战和总体战,为社会发展、经济稳定提供了强劲动力。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这一制度优势在中美两国防疫对比下体现得更为鲜明。首先,在应对速度上,美国行动迟缓,从接到中国通报到宣布国家紧急状态共用了70天;中国动作迅速,从官方开启调查至武汉封城只用了四周时间。其次,在责任承担上,美国上演了多出甩锅推责戏码,为掩盖其政府失策失职,不断寻找借口栽赃抹黑他国,无视人民生命健康;中国敢于担责,党中央第一时间提出尽一切可能拯救更多生命,积极向世界分享防疫成果和措施。在这个意义上,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际行动,与某些国家自私自利的行为截然不同,中国抗疫实践必将赢得更多伙伴与更广泛的共同利益,大幅提升中国软实力和中国形象。“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因此,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既是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现实需求,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保证。

4 结语

百年风雨兼程,励精图治,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展望当下,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宏大目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更大的机遇与挑战,困难和险阻愈发增多,国际环境和形势并不乐观。因此,要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和伟大复兴,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自我革新与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1.

[2]李忠杰.中国共产党历史通览(上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1:4.

[3]中共中央编译局.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4]李慎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的体会[J].世界社会主义研究,2021,(08):411+97.

[5]本报记者.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N].人民日报,20220311(005).

[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89.

[7]本报评论员.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N].人民日报,20200912(001).

猜你喜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对苏联生态建设的超越
中国政治发展的历史逻辑揭示中国模式的政治图谱
党为何始终高度重视核心问题
当代青年的“小目标”,该如何实现
浅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百年发展趋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中国梦关系探究
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工作发展方向
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的途径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试论形势与政策课程在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话语体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