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与研究

2023-03-28 02:05陶萍
教育界·A 2023年4期
关键词:区域游戏实践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心理健康的发展关系着一个人未来三观的形成,幼儿园阶段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教师需要加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来保障幼儿的心理健康。由于幼儿对事物辨别的能力较低,情绪化较为明显等,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对其进行有意识的引导,潜移默化地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区域游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实践策略

作者简介:陶萍(1986—),女 ,江苏省昆山市绣衣幼儿园。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得到进一步的重视。基于此,当下的幼儿园应提高对幼儿心理健康的关注与重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具体心理问题,并以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用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式和幼儿进行沟通[1]。区域游戏能够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得幼儿自主产生改变,进而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区域游戏,有助于幼儿形成良好的品德,预防心理疾病,提高身体素质,因此教师需要给予其足够的重视。

一、区域游戏创设原则

(一)帮助幼儿了解掌握游戏规则

教师在带领幼儿进行区域游戏时,需要为其介绍游戏的具体规则,对于其中一些常识性的规则要反复讲解和强调。例如,教师要告知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不能过于激动,要确保自身的安全;要坚持“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原则,不能为了赢得比赛而引发矛盾,更不能去欺负其他的游戏参与者;当在游戏中遇到困难时,要及时向教师寻求帮助[2]。在区域游戏开展的过程之中,教师要实时关注幼儿的动向,确保幼儿的安全,保证游戏有序开展。

(二)帮助幼儿制订游戏时间规划

在幼儿开展区域游戏的过程之中,充分的游戏时长是基本保障。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帮助幼儿在课余或空闲时间合理地规划游戏活动,根据时间的长短设计不同的游戏,丰富学生课余生活[3]。例如,在晨间活动时间,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开展简单的折纸游戲;在课余时间,教师可设置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游戏项目等。

(三)引导幼儿主动认知世界

在创设幼儿区域游戏时,教师需密切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认知能力及兴趣特点,从实际情况出发设计多样化的游戏,在满足幼儿需求、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础之上,引导幼儿主动认知世界。例如,就小班而言,教师可设计缓解幼儿消极情绪的区域游戏;就中班而言,教师可设计能够充分调动幼儿感官的区域游戏;就大班而言,教师可设计更具启发性和思维性的区域游戏。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类型的区域游戏,可以激发不同年龄幼儿探索世界的欲望,进而逐步提升其对世界的认知水平。

二、区域游戏融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策略

(一)通过区域游戏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

幼儿的情感需求是多样的,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将其融入区域游戏活动中,能够更好地满足幼儿的情感需求,使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需注意的是,教师在组织区域游戏时一定不能急躁,一味追求结果,这样做不仅达不到预设的教育效果,还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压力,使其排斥游戏活动。教师要多给幼儿倾诉和表达自己的机会,再针对性地进行引导,由此方可实现教育目标。

例如,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赛车区”,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参与到“文明交通”的区域游戏中,使幼儿主动学习知识,从而了解到不同种类的汽车、车道的设计、交通规则等知识。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幼儿了解红绿灯的作用,交通警察如何去指挥交通、如何对违反交通规则的司机进行处置等交通知识。幼儿在这样的区域游戏中进行体验,能够获得相关的生活经验与技能,还能够体会交通警察的辛苦。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在“医疗区”内扮演医护人员,进行“救治伤病员”的区域游戏。幼儿在“救助病人”时,教师应要求幼儿的动作尽可能标准规范。这个区域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体会医护人员的伟大。教师还可以让幼儿扮演宇航员、消防员等角色,让幼儿在游戏中认识到这些职业的工作内容与价值,使幼儿体会到各种岗位上的人的无私付出,初步培养幼儿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再例如,在开展“大灰狼与小红帽”的区域游戏前,教师要以问题引导幼儿:“假如你在树林里遇到了一只大灰狼会怎么办?”有的幼儿表示会大声喊救命,还有的幼儿表示会很害怕,不知道要怎么做等。幼儿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后,教师便要根据幼儿的情绪进行引导,将《小红帽》的故事讲给幼儿听,然后提问:“大家觉得故事中的小红帽表现得怎么样呢?”有的幼儿说:“小红帽很聪明,最后成功摆脱了危险。”教师再接着引导:“那大家能不能也像小红帽一样聪明呢?”之后,教师在班级里开展“大灰狼与小红帽”的区域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将自己的想法演绎出来。对于在游戏过程中表现勇敢的幼儿,教师要予以表扬,并让其继续保持,使其懂得遇到危险一定要先冷静,不能给坏人机会,最后再想办法摆脱。对于面对危险不知道怎样做的幼儿,教师要对其进行鼓励,让幼儿之间互相讨论、互相鼓励,并适当进行心理干预,帮助幼儿缓解恐惧感。在参与区域游戏的过程中,幼儿的情感会发生变化,教师再加以引导,能使其情感需求得到满足,帮助幼儿克服消极情绪,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通过区域游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

在幼儿园区域游戏当中,幼儿的参与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能够增强团队意识。因此,为了从小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使其形成合作精神,教师在区域游戏过程中可以采用合作互动式教学,培养幼儿良好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和抗压的心理素质。

很多区域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沟通与交流能力,并且还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与意识。比如在“套圈”区域游戏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能够对幼儿的身体素质进行培养,同时还能发展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在课前准备相应的道具,包括跳绳、瓶子、呼啦圈等,在课堂上向幼儿进行展示,并问他们:“你们知道老师手上拿着的是什么东西吗?”等幼儿回答后,教师再让幼儿猜测:“同学们,你们觉得今天老师会带你们玩什么游戏?”这样的问题能够较快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主动投入教学活动中。然后教师为幼儿介绍游戏规则,将全班幼儿分为两支队伍,比如月亮队、小花队等。在游戏开始后,每个队伍分别派出一名幼儿,用打了结的绳子套瓶子,然后由另外的队员拖拽套住的瓶子,将瓶子拖至自己队伍前面则算作获得一个“宝物”,哪支队伍获得的“宝物”更多则为获胜方。在实际的游戏过程中,幼儿通常更愿意套瓶子而不愿意拉瓶子,而且多数幼儿如果在套瓶子时一下没有套中,就会一直套下去,直至套中瓶子为止。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引导幼儿,使其认识到分享与合作的重要性,并让幼儿明确游戏规则,即每个幼儿只有两次套瓶子的机会,而且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套完,在套瓶子的过程中,由其余队员负责将瓶子拉回来,如果两组幼儿均套中了瓶子,那么哪组幼儿将瓶子拿到手的速度更快就算赢。这种竞赛区域游戏不仅能有效锻炼幼儿的上臂力量与胳膊控制能力,提高幼儿身体素质,还能够提高幼儿的配合度,培养幼儿的团队精神、合作能力、规则意识以及竞争意识等,并让幼儿体验成功、失败等不同情感,有利于幼儿心理健康的良好发展。

再例如,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时,可以将幼儿比较喜欢的卡通人物融入其中,比如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深受幼儿喜爱,教师便可以创设“羊村快乐运动会”的区域游戏。教师首先用情境创设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小朋友们,今天天气十分明媚,于是羊村决定要举办运动会,你们要不要参加这场运动会?”幼儿异口同声地回答道:“要!”之后,教师为幼儿设置具有障碍物的场地,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主题曲,并将提前准备好的羊角头饰发放给幼儿,由此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教师通过亲身演示的方法来告知幼儿如何绕障碍物前进,并指导幼儿展开初步的尝试,再将幼儿科学合理地分成四个大组,两名幼儿为一小组。两名幼儿一起夹着一个小球前进,需要在小球不掉落的情况下抵达终点,率先抵达的小组获胜,该小组所在的大组积一分。以此类推,最终累积分数最高的大组获胜,可以得到一定的奖励。教师将团队合作精神巧妙地渗透于游戏之中,使得幼儿能够加强交流与合作,培养自身的合作能力与合作意识。

(三)通过区域游戏改善幼儿的日常行为

幼儿处于心理发育的初始阶段,一旦受到打击或者遇到与自己想象不符的事情,往往会以哭闹的方式发泄情绪。若幼儿园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对此加以引导,让幼儿一直保持这样的心理素质,最终会导致其不能正确地对待学习中、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其心理素质也会越来越低,时间久了,幼儿就很难适应社会生活。因此,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方式对幼儿进行引导,比如通过评价幼儿的行为,让他们知道自己的对错,能够明辨是非,逐渐改正日常的不良行为习惯。

例如,在吃午饭时,有个幼儿将所有的米饭倒到桌面上,然后又用手捡回碗里,以此反复。教师需要立即制止幼儿的这种行为,并告知其这样做的不对之处,然后在第二天午饭前让幼儿开展“好好吃饭”的区域游戏。在游戏中,教师先教给幼儿一首以“珍惜粮食”为主题的儿歌,让幼儿用手掌打拍子,一人唱一句,进行儿歌接龙。比如第一个幼儿唱道:“谁来好好吃饭呢?”第二个幼儿可以接:“我来好好吃饭!”然后第三个幼儿接唱道:“怎么好好吃饭呢?”第四个幼儿继续接唱:“一勺一口不掉粒。”幼儿还可以对该儿歌内容进行自我创编,有的幼儿能够想到“吃饭不能剩饭粒”,有的幼儿会想到“吃饭时间不打闹”等。这个区域活动能够引导幼儿在吃饭时自觉做到不剩饭,不弄脏饭,不打闹等,使幼儿学会珍惜粮食,懂得吃饭的基本礼仪。

此外,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活动考验幼儿,并针对幼儿的不同反应对其进行个性化教育。例如,教师可设计“棒棒糖诱惑考验”的区域游戏,给所有幼儿都发一根棒棒糖,然后规定其必须将棒棒糖保管好,半小时以后才可以开始吃。教师将棒棒糖发放到每个幼儿的手中,并开始计时,在幼儿保管棒棒糖的过程中,教师可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观察,这期间,幼儿可以做其他任何事情。整个过程中,教师会发现部分幼儿反复拿出棒棒糖,还有部分幼儿一直在询问时间,甚至个别幼儿已经开始吃棒棒糖。半小时后,教师宣布幼儿可以开始吃棒棒糖,并在幼儿吃棒棒糖的过程中对抵挡住诱惑的幼儿进行表扬,多给這部分幼儿一根棒棒糖。对于已经提前将棒棒糖吃了的幼儿,教师要适当地进行引导,向他们说明没有抵制住诱惑的后果。这一活动能够培养幼儿抵制诱惑的能力,并引导幼儿将这种良好的品质延伸至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让幼儿明白“任何诱惑都会有一定的陷阱”的道理,进而做到知行合一,自觉抵制诱惑。教师还可通过这一活动让幼儿明白自己的错误,即违反了活动规则,就可能受到一定的惩罚,但只要及时进行改正,下次就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进而达到培养幼儿知错能改的目的。通过区域游戏活动的开展,教师能够观察、评价幼儿的行为,为幼儿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对改正幼儿日常的不良行为习惯有极大的帮助,对培养其健康的心理也有积极作用。

结语

简而言之,在幼儿园教育中为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渗透非常重要,健康的心理对幼儿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区域游戏时,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幼儿的不同心理,采取合适的游戏方式,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满足幼儿的情感需要,培养幼儿的团队意识,使幼儿能够改正自身不良的行为习惯等。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多加观察,关注幼儿心理健康,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婷.关于幼儿自主游戏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究[J].读与写,2021,18(18):273-274.

[2]祝群惠.在角色游戏中促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J].中外交流,2019,26(32):359.

[3]傅建光.魅力体育健康心理:浅谈幼儿园体育游戏促进幼儿心理健康[J].文渊(高中版),2021(05):1700.

猜你喜欢
区域游戏实践策略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提高初中生牢记英语单词的实践教学策略
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幼儿园区域游戏质量
课程游戏化背景下班级区域游戏创建的新思路
高级英语课程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实践策略研究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试分析高中班主任班级管理中用心管理的实践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