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23-03-28 02:38高铭李成程京亚
传播与版权 2023年6期
关键词: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媒介融合

高铭 李成 程京亚

[摘要]在融媒体时代,新媒体行业发展迅速,对全媒体人才需求较高,使职业本科院校新闻专业既迎来发展契机,也面临新的挑战。新闻写作是新闻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文章从职业本科院校新闻专业的新闻写作课程要求出发,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并结合职业本科院校学生的成长特点和教学实践,探究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关键词]媒介融合;职业教育;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应用于媒体领域,使传统新闻生产和传播模式发生改变,各类媒体不断融合,社会也对全媒体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而传统新闻业务类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已无法满足当下传媒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职业本科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面临严峻挑战,需要根据“人才类型、知识结构与实践要求”等多方面因素进行探索,实施新闻专业及其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

一、媒介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意义

(一)改善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人才培养模式,适应行业发展需要

职业本科院校是在高等教育中培养应用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一环。当前,国家对职业本科院校发展十分重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战略。2021年1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做好本科层次职业学校学士学位授权与授予工作的意见》,该文件明确了本科层次职业学校的学历认证与授予有效性。在新闻学科体系中,新闻传播大类被纳入教育部《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这些国家政策在一定程度上鼓励职业本科院校开设新闻传播类课程,助力培养具备新闻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也明确提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在新闻学科体系中,新闻写作课程占据重要地位,与新闻学、广播电视学等专业课程内容紧密联系。职业本科院校开设新闻传播类课程、开展新闻写作人才培养、实施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等不仅可满足当下传媒人才的市场需求,而且为后续适应行业发展需要、开展新闻实践和改善人才培养模式奠定基础。

(二)提高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教学质量,解决当前教学问题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和科技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前沿新闻理论和先进媒介技术广泛应用于媒体领域,使新闻媒体体现融合思维。例如,CCTV在2022年全国两会上,运用“5G+4K/8K+Al”新技术,全方位地获取和报道新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媒介融合不仅意味技术与媒介的融合、信息与信息的融合,更彰显信息观念与受众群体、社会现实的融合,媒体行业也呈现智能化与生态化的特点[1]。同时,随着媒体形态的整合,传媒生态发生巨大变革,传统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无法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强调,“推进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改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也指出,“坚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职业本科院校加强对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新闻写作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和价值观,将新闻传播学、社会学等知识融入新闻报道,提高专业技能和素养,适应新媒体工作需要。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师也可增加新媒体知识的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对新媒体平台的认知和掌握程度,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合理安排课程内容,提高新闻写作课程教学质量,有效解决当前教学问题。

二、媒介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路径

(一)创新教学理念:应用技能型+跨媒体型+领域专业化

职业本科院校有别于以培养学术研究型人才为目标的本科院校,其办学以培养创新应用技能型人才为主。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的新闻写作课程教学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引入新媒介概念,强化网络新闻的编排、分发等教学内容,组织有特色的实习,并设立专业实习基地等,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实习机会。同时,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学科建设中新闻写作课程也应以融合为基本思想,引入“中央厨房”理念,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的融媒体实验室,融合各领域(教育、财经、科技、艺术等)课程内容,培养和拓展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其具备各领域的专业知识。

在媒介融合时代,新闻人才的教育和培养应主张多方面融合。在教学过程中,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要强调以更广、更全面的角度和系统的形式表达,将文字、摄影、解说、后期制作等相融合,鼓励学生摆脱传统的新闻写作思维方式,使学生认识到采访与写作不仅是收集资料和写作稿件,还要思考如何应用新的媒介技术手段多方位、高效率地收集和呈现信息,具备胜任相关媒体岗位的能力,从而在毕业求职中脱颖而出,符合社会对全媒体人才的要求。

(二)搭建多元教学模式:文本案例+线上线下联动

1.引导学生阅读

目前,部分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很好地展示整个新闻作品,不利于学生知识、素质、能力的协调发展。因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阅读主流新闻媒体在各种媒介上发表的新闻稿件或荣获新闻奖的作品,如《人民日报》、新华社、《南方日报》等主流新闻媒体的文章,让学生在写作时以主流新闻媒体的新闻报道为学习参照,加强学生的新闻写作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新闻素质。教师也应通过对新闻作品的解读,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互动讨论,督促学生充分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础知识[2]。但是,新闻写作课程理论内涵十分丰富、内容种类多样,受限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将相关内容完全呈现。

2.开展数字教学课堂

2021年,笔者在《新闻写作基础》第一堂课中对100位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学生进行了相关调查。调查结果显示,94%的学生对该课程感兴趣,并期望能在该课程中掌握相关的新闻写作能力。90%以上的学生选择了混合式学习方式,并乐于与教师进行线上线下合作。20%的学生对新闻学的认识处于浅表水平,52%的学生对新闻写作课程的内容和要求不明确,而4%的学生则不了解。由此可见,学生具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和较强的竞争意识,教师可利用新媒体时效性强、传播速度快、个性化定制和多点触控的特点和优势,为学生搭建信息学习平台和智慧教学课堂,使学生能更方便地掌握最新的新聞动态。同时,教师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为学生提供免费在线学习视频课程,让课程教学变得更加有趣和生动,丰富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实践证明,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教师重新构建课程评估,使教师可对学生的课堂实践成果、出席率、参与课堂互动等过程性指标进行分析,客观评价学生的学业表现,并通过考试促进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运用新媒介技术,建立线下为主、线上为辅的混合教学联动平台,可丰富该课程内容。

(三)丰富教学内容:三微一端+写作技巧与策略

1.写作题材及工具的多元化教学

云存储、云传输等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海量存储成为现实。大量的信息传输和存储丰富了新闻报道内容和素材,大量的背景材料也极大地拓展了新闻报道的范围。如今,新闻报道多体现在微博、微信、微视频、新闻客户端上,即通过“三微一端”呈现。因此,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应多层次、多角度地组织内容教学,将讲评和新闻报道的比较、分析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生对原有基本知识的掌握,并通过“三微一端”加强对学生新闻写作和多媒体综合规划能力的培养。同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的资讯格局和人们的交往与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形成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并且网络教育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在此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应明确对学生传媒职业素养的培养,探索如何高效应用网络并使之成为实现新闻人才走向社会、服务社会的有效途径,使学生学会应用各种软件,发挥媒介工具的优势,锻炼采写、摄影、剪辑等多种能力,从而实现新闻采访与写作的高效教学。

2.丰富新闻采写实训渠道

目前,大学校园拥有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资源,教师可引导学生借助校园内各种信息和平台资源,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际的新闻采访活动中来,有效提高自身的新闻写作能力。同时,教师也可利用多媒体技术,在本学科或班级中建立微信群或视频网站,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从选题、策划、采编、剪辑、排版、出版等方面进行教学,并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分组辅导。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可获得一些实践经验,真正提升新闻写作技能。教师也通过对学生进行新闻写作的实践训练,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提高新闻写作水平,不断提高新闻文稿的严谨性和精确度。

(四)引入多维度考核机制:学生实践+师生双评+竞赛评比

在新闻写作课堂上,教师除了改进教学方式和拓展学生实训,对课程考核也要突破常规,注重对学生新闻实务的考核,让学生用作品证明能力。例如,教师在讲课之前,可先组织学生进行专题或竞赛训练,让他们自己动手或组成小组,要求学生把文字、图片、音视频、动画、VR等多种媒介元素有机融合并完成作业,其中优秀学生可获得奖励。然后,教师引导各小组成员就各自的作品进行探讨,使学生发现问题并进行改正,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最后,教师让学生以汇报的方式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并邀请业内专家进行评估,以小组评审与导师评审为基础,评选最佳作品,并在这个过程中加入“师生双评”环节,通过师生互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优化培养方案。此外,教师还可积极引导学生参加新闻写作相关比赛,以赛促学,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鼓励学生动手实践,提高新闻写作水平,助力职业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和高层次的技能型人才。

(五)加强思想建设:新闻教学融入思想政治内容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指导职业院校上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推进职业教育领域‘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努力实现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新闻专业是培养未来新闻人才的一门学科,它必须与课程思政相结合。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哨兵”,肩负发现社会热点问题、引导舆论、促进社会共识、塑造社会价值观的重任[3]。新闻教学与课程思政相融合,关系到“为谁而学”的教育任务。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中,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要切实传递和坚定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责任与信念,把课程思政与课程内容相结合,践行时代所赋予职业本科院校培养社会主义新闻人才的历史使命。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也应将学校方针、改革理念、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思维方式等因素融入教学顶层设计,提高课程思政的实效性,从而培养合格的新闻人才,使其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忠实践行者[4]。

例如,笔者在新闻写作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注重选择融合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例,并阐释相关理论的概念、知识点和介绍不同类型的新闻报道。笔者选取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作为个案,通过讲解这篇通讯内容,让学生了解松骨峰战斗、马玉祥在火灾中拯救朝鲜儿童的事迹以及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苦中作乐的故事,使学生深入领会作者把形象叙述与抒情议论相结合、使“情”动人和使“理”为“理”的写作方法,促使学生感受到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从而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实现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形成正确的新闻价值观。

三、结语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职业本科院校新闻写作课程必须积极、主动地寻求课程改革,以媒体融合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以多种形式实现产学跨领域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新闻写作课程教师也应创新实践教学方式,打破学界与业界沟通的时空壁垒,逐步积累和更新融媒体新闻传播的知识和技能,提高教学科研能力,从而推动职业本科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良性循环,使人才培养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求[1],为国家培养更优质的新闻人才。

[参考文献]

[1]郭宇风.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语言的变化及特点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2(18):124-126.

[2]闫旭凤.融媒时代独立学院《新闻写作》教改探析:以“山西大学商务学院”为例[J].今传媒,2020(12):139-142.

[3]孙琦.新闻类课程融入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与思考[J].新闻世界,2021(10):93-96.

[4]高田.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研究:以《新莱茵报》编译出版为基础[J].东南传播,2021(04):54-57.

[基金项目]2020年度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人文社科)“中华优秀文化融入高职本科思政教育研究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21WCXTD021);2021年度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十四五”规划高等教育研究课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职业本科网络与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融合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1GQN82);2021年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规则项目“‘融媒时代背景下职业本科高校新闻写作课的教学实施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GDGSGQ2021011);2022年度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质量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融媒时代背景下职业本科高校新闻写作教学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高铭(1991—),男,河南濮阳人,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师;李成(1958—),男,黑龙江哈尔滨人,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科技处教授;程京亚(1990—),女,山东聊城人,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教研室主任,讲师。

猜你喜欢
新闻写作课程教学改革媒介融合
论梁衡新闻写作的致胜“三招”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新闻专业实际应用课程《新闻写作学》课堂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基于学生能力培养的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媒介融合背景下对新闻记者素质的要求
2011—201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综述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媒介融合语境下的新闻业务流程再造
普利策调查性报道女性获奖者作品对英语专业新闻写作的启示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床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