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过程的实施

2023-03-28 07:53赵瑜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家乡教材资源

赵瑜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教学要传承文化的多样化价值,培养学生理解文化的能力。“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实施,旨在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为其组织各类实践活动,提高高中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借助任务群为学生提供理解和参与当代文化的平台,提高语文素养。下文就“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实施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一、深度挖掘教材资源进行整合运用

现在高中语文教材当中,有“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内容,可以作为学生引领,在必修教材的第四单元,但是任务群在选择性必修中并没有专门设置,所以需要教师将其和其他任务群的讲解同时进行,引领任务群的教学设计。

例如:《家乡文化生活》内容教学重点在于带领学生关注家乡的文化,任务群具有语文性特点,教师可以设置学习活动,提供学习资源,要求学生随时记录参与过程。具体活动内容是“记录家乡的人和物”“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参与家乡文化建设”,以上三个活动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而且层层递进。学生可以通过采访的方式,对于家乡的人和事进行记录,有助于学生增加对家乡的了解。在参与活动期间,深入调查家乡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最后根据家乡文化建设的现状,促进学生树立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愿景。对于学生来讲,家乡的事物都比较熟悉,单元当中给出三个资源,包括《调查的技术》《访谈法》《节日与文化》,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以后,对于调查问卷和访谈等方法能够形成深刻理解。必修教材内容的呈现为任务群教学能够提供支持,教师可以对本单元内容综合利用,开发和设计对应教学活动。

教材当中的其他资源合理利用也能引导学生进行任务群学习,感受语言文字之美。“当代文化参与”教学目标需要在课内与课外学习过程当中落实,带领学生参与当代的文化生活,发挥教材资源应用价值,完成任务群教学目标。

例如:必修上第二单元包含《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以上篇目当中,袁隆平院士奉献于科学是高中生要学习的精神;工匠精神对于国家、社会和企业都有重要影响,以工匠精神的含义入手,进行论证分析,有助于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时代含义;张秉贵是一名售货员,在平凡岗位勇于热情书写不平凡的故事,其中蕴含的劳动精神和品质对于高中生形成正确的“三观”有重要影响。教材给出的模范事迹,蕴含着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课文当中的主人公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为祖国和社会做出贡献,值得所有人学习。高中生需要寻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积极参与劳动,注意身边不平凡的劳动者,学习其优秀品质。

资源整合阶段,可以选择必修二与本单元的任务一和任务四全面整合,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将任务群教学目标有效落实。任务一能够为学生学习提供研讨话题,包括“劳动的美丽”“劳动的价值”“无私奉献”“诚实劳动”,在专题研讨阶段,教师鼓励学生组建学习共同体,共同参与专题研究。任务四和单元内容的整合需要学生根据本单元学习内容,正确认识劳动意义和价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可以联想到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等工作者,对比本单元学习的劳动者,体会张秉贵这样的工作者对自身工作的极致追求。

将教材当中文本资源进行整合,引领学生对于模范事迹全面学习,感悟其中的劳动精神。学习任务的设计,通过专题研讨方式完成,为学生搭建讨论学习平台,体会劳动的时代价值,关注身边劳动者,通过感受、理解和关注等方式,循序渐进深度学习,形成社会责任感。

专题研讨活动安排需要有助于学生思考问题,关注生活中的劳动者,在教师的引领之下,思考相关问题,组织课题小组,关注平凡岗位工作者,选择典型事例对平凡工作者进行描述,通过交流示范学习。本单元内容的整合,从文本内容出发,关注不同教学活动,将阅读和写作等学习任务有机融合,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将任务群目标有效落实。教材第二单元文本内容讲解以后,基于小组研讨、写作等活动,引领学生展开任务群学习,凸显“当代文化参与”主题,要求学生面向生活中的劳动者,参与问卷调查、访谈等类型活动,记录和收集劳动者相关的信息资料,整理调查报告。活动设计方面,对比第四单元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地完成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关注生活,从身边的劳动者身上学习其劳动精神,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教材内部资源丰富,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将教材资源全面整合,落实于教学活动当中,才能完成任务群教学目标。

二、创建“当代文化参与”学习共同体

课堂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十分重要,让学生学会合作,组建學习共同体,辅助“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的教学过程顺利进行。因为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学习主动性能够得到提升,合作之前,师生之间共同确立活动目标,提出合作期望,让学生能够明确合作过程的分工,培养学生集体责任感,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学生合作学习期间,教师需要给予其自学空间,在学生讨论阶段,发挥引领作用,及时指导,仔细观察学生合作状态,如果学生存在偏离主题的情况,需要教师发挥调控和引导作用。学生合作讨论以后,教师及时进行总结,要求学生写学习日志,记录组内学习情况,培养学生反思的习惯。

三、利用“当代文化参与”课堂生成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由于学生所处生活环境不同,其思想观念各不相同。在任务群教学方面,要为学生营造合作探究学习氛围,在自由交流的环境下产生思维火花,生成其他资源,教师需要善于抓住这些生成资源。比如:某教师在“当代文化参与”教学过程中,组织交流活动,设计校园标语,融入二十四节气文化要素,要求学生合作讨论。某组学生提出标语可以选择“中天秋似水,四海月如霜”,其他组学生认为该标题并未将中秋的“团圆”寓意表达出来,提议将其改为“中天秋似水,四海永团圆”。有的学生认为,修改以后标语和对联的对仗性和工整性要求不符,有的学生认为,凸显标语主题更为重要,最终所有学生都认同后一种标语。老师没有预料到出现这种情况,但是却及时将生成资源巧妙利用,鼓励学生深入讨论,使其意识到主题对于标语的影响和重要性,体现课堂教学深度。

四、巧用“互联网”优势辅助实施教学

互联网的发展为教育注入更多新鲜血液,高中语文课标明确提出“课堂教学可利用信息技术对于教学内容全面整合,探索教学改革的网络化路径,拓宽学生学习途径”。“当代文化参与”的任务群教学,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对当代的文化生活主动参与,能够在合作和探究学习环境下提升核心素养。所以,任务群教学阶段,教师应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巧妙运用互联网和任务群教学相互融合,为任务群教学营造良好环境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可以利用网络收集学习资料,积极参与文化生活,从中提取重要信息。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整合、筛查信息方法,为其合作学习提供支持。

综上分析,高中语文“当代文化参与”任务群教学实施阶段,需要教师关注教材内部教学资源的挖掘,注重资源的整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应用合作学习模式,充分利用课堂生成资源,借助互联网优势,增添语文课堂魅力,让任务群教学过程提质增效。

猜你喜欢
家乡教材资源
教材精读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资源回收
资源再生 欢迎订阅
夏天的家乡
家乡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