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的应用与思考

2023-03-28 13:24孙卿卿
数学教学通讯·高中版 2023年12期
关键词:复习教学变式思维导图

[摘  要]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高三数学复习教学中,能让知识变得更具层次性、逻辑性与整体性. 文章从“基础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网络”“解题思路梳理,形成解法体系”“辅助变式训练,优化问题串链”三方面例谈思维导图的实际应用,并从“注重‘以生为本”“难度循序渐进”“过程因人制宜”“点评足履实地”四方面谈一些思考.

[关键词] 思维导图;复习教学;变式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简称“新课标”)提出:数学课堂上,教师应尽可能地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促进创造性意识的形成. 常规按部就班的复习教学模式,常因缺乏提炼与总结,使得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处于点线状,难以让学生真正意义上建构完整的认知结构. 而思维导图的应用则让课堂显得更具层次性、逻辑性与整体性.

思维导图的应用

思维导图是东尼·博赞根据人类大脑工作原理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能有效启发人类思维、锻炼人类智力的思维工具. 它作为具有统筹功能的思维工具,不仅能激发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还能可视化学生的学习思路与认知线路.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高三复习教学中,能起到优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等作用.

1. 基础知识梳理,建构知识网络

高三复习,不再是帮助学生寻找、巩固各个章节现有的结构,而是带领学生自主总结、梳理之前接触过的知识、技能、规律与解题技巧等,鼓励学生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理解性地加工并构建出具有个体色彩的知识结构图.

案例1 “立体几何”的复习.

立体几何涉及的知识面广、量大且杂. 在复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以空間几何体作为核心知识,从简单几何体与点、线、面的位置关系两个角度进行分类. 其中,点、线、面的位置关系存在垂直与平行两个模块;简单几何体存在分类、画法、表面积与体积三个模块. 只要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建构出这个“知识树”的主干,那么立体几何的思维导图就基本形成.

学生在整理知识时,可将各个知识纳入该主干网络,迅速检索相匹配的知识线路,达到触类旁通的境界. 这种知识梳理方式不仅能促进学生动手、动脑,还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结构与知识之间的联系,最终建构成清晰、完整的立体几何概念网络图(见图1).

随着立体几何思维导图的诞生,学生对零碎的知识有了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在后续解题时就能用辩证的眼光去分析与处理. 由此可见,思维导图具有梳理知识、完善体系的重要作用.

2. 解题思路梳理,形成解法体系

例题教学在高三复习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并应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题,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讲题、解题是高三复习教学亘古不变的主题. 正如爱因斯坦所认为的:若将结论直接呈现在学习者面前,则学习者无法体会探索与发现的乐趣,更无法感知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难以清楚地理解实际情况.

鉴于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注重结论与知识形成过程的关系,带领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可视化的特点,充分理解知识建构与问题解决的过程. 同时,将一些难以形容的虚拟信息转化成清晰的导图形式,为学生思考提供依据与方向,学生根据丰富可视的导图展开分析、联想,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案.

案例2 若△ABC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已知AB=AC,线段BD为腰AC的中线,BD=3,则△ABC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本题是一道经典例题,题干简洁明了,但涉及的知识点与数学思想却很丰富. 本题可以从“数”与“形”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解决,如从“形”的角度构造阿波罗尼斯圆或直角三角形;从“数”的角度联系二次函数、角表示边以及基本不等式等知识.

解题方法很多,学生在实际应用时,难以从整体出发全面掌握并选取最优解题方法. 若将每种解题方法罗列到一起,用思维导图进行展示则清晰明了,各种解题方法的优势也一目了然.

3. 辅助变式训练,优化问题串链

高三复习内容多、题量大,“题海战术”百害而无一利,那么用什么样的方法能让最少的问题全面覆盖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呢?实践发现,精选典型例题,通过问题串链的方式进行变式训练是完善学生认知体系、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的基本载体.

摒弃“就题论题”的教学方式,对经典例题进行适当的引申、变化、挖掘等,能最大限度地提升每一个问题的教学价值与意义,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 最常见的是变式教学,它可将一些静态问题延伸为动态内容,但知识本质与核心思想并不会因为问题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一般情况下,复习课型会将变式教学渗透其中,让学生万变不离其宗提炼数学思想方法,感悟知识本质.

变式教学一般从小题热身开始,通过经典例题来拓展变式,学生的思维经历由浅入深的变化过程. 将思维导图应用在变式过程中,不仅能帮助学生链接各个知识点,还能促使学生自主发现知识点间的联系,形成相应的解题技巧,发展逻辑推理能力.

案例3 如图2所示,若F是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点K(-1,0)的直线l和抛物线C:y2=4x相交于点A,B,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恰好为D. 证明:点F必然是直线BD上的一点.

具体证明过程如下:

为帮助学生厘清本题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关系,在解决本题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引导与点拨,鼓励学生将解析所获得的条件与结论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整理出来(见图3),并根据变式设计原理,从不同的条件与结论出发,为变式训练的开展提供明确的设计思路.

(1)问题的变式.

变式1 条件“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恰好为D”(第三条件)与结论互换.

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过点K(-1,0)的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A,B,点B,F的连线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D. 证明:AD与x轴是垂直的关系.

变式2 条件“过点K(-1,0)的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A,B”(第二条件)与结论互换.

已知F为抛物线C:y2=4x的焦点,直线l过点F,且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B,D,过点D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A. 证明:直线AB必过定点K(-1,0).

(2)问题的推广.

变式3 已知F是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0的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A,B,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恰好为D. 证明:点F,0是直线BD上的一点.

变式4 条件“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恰好为D”(第三条件)和结论互换.

已知F是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0的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A,B,若BF与抛物线相交于点D. 证明:AD与x轴为垂直的关系.

变式5 条件“过点K-,0的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A,B”(第二条件)与结论互换.

已知F是抛物线C:y2=2px(p>0)的焦点,过点F的直线l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B,D,过点D作x轴的垂线与抛物线C相交于点A. 证明:直线AB必过定点K-,0.

变式6 更换焦点F为一般点(a,0)(a>0).

已知过点K(-a,0)(a>0)的直线l與抛物线C:y2=2px(p>0)相交于点A,B,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 证明:点Q(a,0)必然位于直线BD上.

(3)问题的迁移.

变式7 将问题背景换为椭圆.

变式8 将问题背景换为双曲线.

在思维导图的帮助下,本题的变式拓展条理清晰,难度由浅入深,知识基本上全面覆盖. 学生通过一道例题的研究,就能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一类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与新课标所倡导的“减负增效”“以生为本”等理念相契合.

几点思考

1. 注重“以生为本”

新课标提出: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亲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与推理等活动过程,充分感知学习是活泼、主动且富有个性的动态过程. 由此可见,让学生动起来是教学的核心,但光“动”还不够,教师还要制造一些机会给学生带来心理、智力与认知上的挑战,只有真正地“震撼”到学生的内心,才能从真正意义上打造出“活而不乱”“动静结合”的课堂.

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复习教学中,要注意不能急于求成,而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绘制、总结,若将思维导图模式化,就会严重束缚学生的思维,无法将思维导图的作用落到实处.

2. 难度循序渐进

复习课型一般具备容量大、时间紧等特点,思维导图可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认识更多的知识,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因此将思维导图应用到复习课堂上是不错的选择. 在实际应用时,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基础水平差异、接受能力差异等,在课程安排上应遵循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难度呈阶梯状上升的原则,让学生经历思维逐层递进的过程,从而绘制出完整的思维导图,并建构完整的知识结构.

3. 过程因人制宜

新课标一再强调:要为学生营造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环境,以增强学生的实践与创造力. 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改变教师“一言堂”的现状势在必行. 在应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时,教师可综合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心理素质与学习能力等,为建立“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学习小组奠定基础. 良好的合作小组能有效地将碎片化知识增构建成结构清晰的图式,因人制宜的过程使得每一个学生都获得发展的机会.

4. 点评脚踏实地

新课标强调:数学学习评价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要注重数学核心素养形成与发展的情况;课程评价不仅要注重教学成效,还要注重学习过程. 在课堂中,师生围绕思维导图积极互动与交流,并对导图内容进行点评,点评方式多样化,如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等. 点评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耐心倾听与思考,充分了解设计者的真实想法,从中获得启示. 当然,教师应多角度鼓励与肯定学生的成果,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信心.

总之,思维导图作为一种脉络清晰、指向明确的信息处理工具,能让知识变得更具层次性、逻辑性与整体性,绘图过程不仅能陶冶学生的情操,还能有效促进学生形成与发展独立思考能力和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作者简介:孙卿卿(1986—),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从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复习教学变式思维导图
一道拓广探索题的变式
聚焦正、余弦定理的变式在高考中的应用
课后习题的变式练习与拓展应用
化学“微专题”复习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问题引路,变式拓展
高中历史的有效复习策略探析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