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油中黄曲霉毒素B1均匀性和稳定性分析

2023-03-29 07:44陈姗姗李婧李超吴坤刘李婷
食品工业 2023年3期
关键词:亲和柱黄曲霉植物油

陈姗姗,李婧,李超,吴坤,刘李婷

陕西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农副食品所(西安 710048)

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是二氢呋喃氧杂萘邻酮的衍生物,含有一个双呋喃环和一个氧杂萘邻酮(香豆素)。AFB1是已知的化学物质中致癌性最强的一种。AFB1对包括人和若干动物具有强烈的毒性,其毒性作用主要是对肝脏的损害。在天然食物中以AFB1在各种黄曲霉毒素中最为多见,危害性也最强,国家质检总局规定AFB1是大部分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7]。其中,坚果类食品与植物油类食品检出率最高,试验通过植物油在不同周期内产生的AFB1含量进行稳定性试验测试,从而得到AFB1在一定周期内的稳定性[1]。

1 材料与方法

采用GB 5009.2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族和G族的测定》[8]第三法 高效液相色谱-柱后衍生法。

样品用乙腈和水超声提取后,稀释,稀释液过免疫亲和柱,收集洗脱液经氮吹流动相定容,上机测定。均匀性试验:分别测定10组A、B、C(A、B、C为三个不同浓度的样品)的平行样中的AFB1。稳定性试验:在均匀性试验后,分3次间隔5~7 d后测定A、B、C各10个样中的AFB1含量。

1.1 材料与试剂

乙腈、水、吐温20、甲醇。

1.2 仪器与设备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型号LC-20AD,配有荧光检测器、分析天平、光化学衍生器、全自动固相萃取仪[5]、氮吹仪。

1.3 前处理方法

称取5 g试样于50 mL离心管中,加入20 mL乙腈-水溶液(84+16,V/V),涡旋混匀,置于超声波中20 min,在6 000 r/min下离心10 min,取上清液备用。准确移取4 mL上清液,加入46 mL的PBS,混匀过免疫亲和柱[6]。免疫亲和柱内的液体放弃后,将上述样液过免疫亲和柱,调节下滴速度,控制样液以待样液滴完后,加入20 mL水每次10 mL,以稳定流速淋洗免疫亲和柱。待水滴完后,抽干亲和柱。在亲和柱下部放置10 mL刻度试管,用2 mL甲醇洗脱亲和柱,控制1~3 mL/min的速度下滴,再抽干亲和柱,收集全部洗脱液至试管中。在50 ℃下用氮气缓缓地将洗脱液吹至近干,用初始流动相定容至1.0 mL,涡旋30 s溶解残留物,经0.22 μm滤膜过滤,收集滤液于进样瓶中以备进样,同时做空白试验。同时加质控试验。

1.4 数据分析统计

对A、B、C这3组植物油中AFB1含量进行均匀性评价、稳定性评价。对采用GB 5009.22—2016[4]中的第一法、第二法与第三法的结果进行方法间比对。

2 样品均匀性及稳定性检验

2.1 均匀性检验

按照CNAS-GL003:2018《能力验证样品均匀性和稳定性评价指南》[2]的规定,采用单因子方差分析法进行样品均匀性检验。从制备好的A、B、C的3个浓度水平样品中随机抽取10份样品用于均匀性检验,每个样品重复测定2次。在短时间内由同一测试人员,使用GB 5009.22—2016[9]的测试方法、相同测试条件对样品进行项目的检测。样品均匀性试验采用单因子方差统计分析进行评定,只有当样品中检测含量的F值小于F临界值(F0.05(9,10)=3.02)时,表明制备样品均匀。样品均匀性检测数据见表1,方差分析见表2。

2.2 稳定性检验

盲样考核参加实验室均在省内,在此过程中,不同地方气温差异不大,盲样考核样品采用领样形式,1 d内可到达各参加实验室,样品在传递过程中常温保存。

模拟样品传递过程中的条件,在试验期间的不同时间间隔,抽取10个样本、每个样本重复测定2次,检验方法、检测人员、仪器、实验室条件与均匀性检验相同。稳定性试验持续时间为21 d,测定时间间隔按先密后疏的原则设计,共分为3个间隔。样品分别于制样后天进行检测。以均匀性试验所得结果为参比数据,采用t检验方法进行稳定性检验。当t值小于tα(n1+n2-2)时,则表明2个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即制备样品稳定。样品稳定性性检测数据见表3。

表3 测定结果 单位:μg/kg

3 结果与分析

通过测定分析A、B、C的3组浓度水平的样品,结果表明,在室温25 ℃左右时,无显著性差异体现于样品内和样品间,样品均匀性结果合格,在1月内样品稳定性结果合格。证明这3浓度水平样品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可作为植物油中AFB1含量测定的能力验证样品[3]。

4 结论

通过此次试验结果得到黄曲霉毒素B1在固定的环境温度影响下一个月之内黄曲霉毒素B1含量可稳定不变的规律性,从而为各个实验室在制作盲样考核数据提供参考,得到数据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
亲和柱黄曲霉植物油
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
QuEChERS-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植物油中16种邻苯二甲酸酯
IAC-HPLC-ESI-MS/MS法测定不同产地柏子仁中4种黄曲霉毒素
鸡黄曲霉毒素中毒的临床表现、实验室诊断与防治
肝素亲和柱在乳铁蛋白检测中的应用优化
中国食用植物油供需平衡表
黄曲霉毒素免疫亲和柱重复利用的探讨
家兔黄曲霉毒素中毒的治疗与预防
等离子体聚合废植物油及其润滑性能
ORS-ICP-MS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多种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