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模式运用研析

2023-03-31 03:17沈文强福建东山县白埕小学
小学科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沈文强(福建:东山县白埕小学)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地影响着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教育领域也应顺应时代潮流的变化,将科技融入课堂。将信息技术融入课程教学,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的阶段,教师应该不断改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互联网技术的帮助下促进自身知识能力的增长。对于小学数学而言,因其学科性质,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可以运用“互联网+多媒体”这一手段,使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出最大的优势。

一、小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导下,教师要进一步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多媒体”已融入教学活动,成为全新的教学模式。但因为教师受到客观以及主观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应用仍不够顺利,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对于很多教师来说,因受到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犹如一堂课的指南针,如果没有这个指南针,一堂课就像无本之木,知识点难以落地。基于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前,确定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引之下获得更好的教育。其次,当今社会对学生的教育越来越重视,从某种程度上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忽略,学生多在教师的掌控之下学习。虽然这从表面上看能尽快地完成教学目标,但学生的思维受到限制,不符合教育的目的与初衷。鉴于此,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结合实际的教学经验,把课堂的话筒交给学生,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真正提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能使课堂氛围变得更加活跃,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这一模式下也能够更顺利地开展。

二、“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模式的作用

“互联网+多媒体”依托现代信息技术,能够将学生难以理解的一些知识内容,用声、形、图等技术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相对较小,思维能力较弱,尤其是对数学这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如果教师能在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互联网+多媒体”这一手段,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会更加顺利。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将需要学习的数学内容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进一步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以教学《鸡兔同笼》为例。有一个笼子,笼子中有鸡也有兔,鸡和兔共有8 只,有26 条腿。问鸡有几只,兔有几只?题中有两个变量——鸡和兔,鸡的只数增多,兔的只数就要减少,反之鸡少了兔就多了,但它们总的只数和腿的条数是不变的。在教学中,学生理解鸡与兔是两个变量十分困难,教师单纯用语言是无法让学生很好理解的。而采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开展教学,就可以形象生动地揭示问题的本质,有助于学生理解鸡兔这两个变量,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模式的运用

(一)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也应该秉持这种观念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因为只有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感兴趣的,他们才会更愿意去学习,在课堂上注意力也会更加集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内容是不感兴趣的,加上学生年龄较小,很容易被一些其他现象分散注意力。对此,教师更应不断地创新教学手段,使学生能够在“互联网+多媒体”这种教学手段下提高自身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统编数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的教学,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位置的表述,但是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很多时候经常是教师直接给学生画示意图。虽然本单元课程比较简单,学生学习起来也比较快,但对教师来说,仍应在课前主动地设计好授课的节奏,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能由浅入深地对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在这一单元中,因为学生在每做一道题就要画示意图,教师在讲解时如果利用黑板的手段,会非常麻烦。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将一些比较难以在黑板上展示的示意图呈现出来。同时,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考查时,也可以设计一些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有极大的兴趣参与到课程活动中,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小学阶段,是学生思维活跃,且处于心理与身体发展同步提升的关键阶段,小学数学教师,掌握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逻辑性强的学科性质,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打造充满趣味性的教学内容。

(二)丰富教学内容

践行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还要不断地完善自身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运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资源为学生丰富教学内容。教师要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展现教学内容,在完成课标要求的教学内容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度。

例如,在统编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的教学手段,以多媒体技术进行展示,让学生更清晰地观察这两种物体,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两种物体的不同,这就避免了教师在讲台上努力地讲知识点,学生想象不出物体的具体形状。“圆柱与圆锥”这一单元,已经从之前的二维图形,转变为三维物体的学习,如果不能让学生实际观察这两种物体,会对学生进入初中后的三维物体的学习,带来很大困难。只有引导学生认真地进行观察,他们才能知道这两种物体是怎样从二维图形转换为三维物体的。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的开始,对其后续的发展影响极大。很多学生在小学养成了不良的学习习惯会一直延续到整个学生生涯,尤其数学。作为一门需要比语文英语思维能力更强的学科,数学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并且教师不应该用刻板的教学方式去模式化地教育学生,而应该不断丰富与创新课程内容,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倾听学生的想法,从学生的立场出发,而不能为了赶进度而忽视学生的好奇心。教学水平高的教师应学会用自己的积极情绪去带动学生,只有在让学生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所有的教学工作才会事半功倍,学生也才会更加喜欢学习。数学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一名高素质的数学教师,应该随时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真正爱上数学。

(三)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大部分教师已经形成了一种刻板的教学模式,讲完新课,做练习题,做完练习题开始讲题。教师从认为学生不会的点开始提问,尤其在一些教学年限长的教师中,这种刻板的教学模式尤为常见。学生问问题的机会越来越少,而大多数教师为了赶进度,主动提了很多问题让学生去思考,这样其实是禁锢了学生的思想。长此以往,限制了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多媒体”提高学生的探索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统编数学教材六年级下册“圆柱与圆锥”单元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穿插问题的引导,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理解知识点。教师可以在课前提出问题“圆柱和圆锥与之前学习的正方体和长方体有什么异同”,让学生思考,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就会带着问题去预习。同时,教师在课堂上也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提问,这样学生就会跟着教师的思路,深入内容本身。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日常小事,让学生体会到其实生活离数学不远。如,本单元中圆柱与圆锥好像看起来与日常生活联系不大,但其实日常生活中的点滴都会运用到数学理论,让学生真正对数学感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对于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不再是面对习题单纯地进行作业训练。教师应及时转变教学模式,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这样就能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主动发掘生活中的数学知识,找到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的场景,让学生进入这一场景,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从而实现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质的转变。

综上所述,“互联网+多媒体”技术在日常的生活中应用得越来越广泛。教师应发挥“互联网+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完善与创新教学模式,使课堂更加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支持下,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教师可以应用“互联网+多媒体”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探索问题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成绩。

猜你喜欢
多媒体教学内容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