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研究

2023-03-31 17:20刘桂
当代体育 2023年7期
关键词:家庭作业体育锻炼分层

刘桂

在全面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过程之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主要教学目标,教师着眼于学生个性化成长发展的具体要求以及学科教学目标逐步调整教学思路,抓住逻辑起点,围绕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组织家庭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活动。在精准分层以及科学实施的过程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体育核心素养水平,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进一步提升,不再疲于应付、消极抵触。教师需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围绕学生分层、作业分层和评价分层一步一个脚印的引导学生,实现稳扎稳打,确保学生在教师的循循善诱下享受整个体育学习的全过程,独立自主的完成体育家庭作业。

1 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要求

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分层设计以及实施相对比较复杂,是一个漫长和艰巨的过程及任务。教师需要尽量避免一蹴而就以及急于求成,明确具体的设计以及实施要求,讲究方式方法,真正实现对症下药。

首先,教师需要注重家校融合,逐步延伸体育教学内容,关注初中生的体育锻炼需要,将体育教学与体育家庭作业融为一体,保障前后连贯与一脉相承。及时巩固学生的体育学习成果,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充分凸显体育家庭作业的辅助作用和价值,确保作业分层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

其次,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兴趣为基础,定期组织开展体育教学活动,将其与体育家庭作业分层相结合,关注学生的性别、体育学习兴趣、锻炼基础以及发展潜能,有效融合比较简单的体育运动内容,全面把握基本学情,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实现分类设计。让学生产生更多的驱动力,自觉完成层次性的家庭作业,进而在家庭之中逐步强化个人的运动技能。

最后,教师需要注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及亲子互动,积极组织家庭休闲活动,全面创新体育运动形式,实现家庭之间的良性互动以及交流。鼓励家长与孩子一同参与家庭体育消费活动,合理安排孩子的空余时间,根据天气状况适当丰富休闲活动内容以及形式。通过这种形式来全面凸显家庭体育的重要价值以及育人优势,实现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齐头并进以及互利共赢。

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凸显地方文化特色,了解不同区域初中体育教学的特殊要求,丰富作业形式及作业内容。拉近学生与生活以及学生之间的距离,给予学生更多的运动选择,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确保体育文化运动对学生的吸引力更足,让学生能够形成自主锻炼的意识和行为习惯。比如体育教师可以借助民族特色,围绕竹竿舞、打陀螺以及跳皮筋等民俗活动让学生在课外自主完成体育家庭作业,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氛围的理解,凸显体育课外训練的趣味性,让学生看产生更多的熟悉感和认同感。

2 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分层设计与实施对策

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分层设计符合大势所趋,有助于践行生本理念,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真正实现强身健体。教师需要注重科学引导和勇于创新,充分凸显学校体育的导向作用,确保学生实现乐学善学,享受整个体育学习的具体过程。

2.1 学生分层

学生分层是分层教学活动是基础和前提,教师需要抓住分层教学的核心和根本,为这一教学模式的有效践行做好准备,确保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层次化引导下实现全面成长及发展。家庭作业分层需要以学习任务为依据和参照,促进层次化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密切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围绕学生差异设置层次作业。在逐步推进教学评价改革时,教师想方设法的践行生本理念,结合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体育锻炼态度、体育精神、体育兴趣以及体育锻炼能力,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逐步完善学生成长档案袋。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学生的发展差异及发展情况,以成长档案为依据和参照,综合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诉求,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进而为后续的层次化教学活动开展铺路。比如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的学生能够保持端正的体育锻炼意识和态度,拥有浓厚的体育学习兴趣,身体素质比较好。能够主动自觉地完成体育锻炼任务,主动抓住有利的时间,提升个人的体育锻炼能力,深入掌握课堂所学,实现融会贯通。第二个层次的学生体育锻炼能力一般,身体素质有待提升,但是学习能动性较强,锻炼态度比较好,具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在课内外学习时,这一部分学生离不开家长和教师的恰当引导。第三个层次的学生身体素质有待提升,体育锻炼态度不够好,缺乏一定的体育学习能动性,体育锻炼能力停滞不前,存在消极敷衍的情绪,没有主动自觉的完成体育锻炼任务。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分层为后期的作业分层做好准备,真正实现环环相扣以及前后对应。需要注意的是,学生是一个单独的个体,发展速度相对比较快,情绪波动比较明显。有的学生能够主动参与课内外锻炼活动,身体素质也和体育兴趣会产生变化。教师则需要灵活调整教学分层模式,积极优化分层手段,保障分层结果能够契合实际情况。进而充分凸显后期分层作业设计的针对性、有效性,全面夯实学生的体育学习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和体育核心素养。

2.2 作业分层

作业分层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一点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明确作业分层的重点以及核心,进而实现对症下药。在分析学生分层情况的基础上,教师还需要抓住分层教学的核心和重点,促进分层体育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充分尊重学生关注分层情况,保障分层作业设计的多样性和科学性。促使学生主动在家庭生活中自觉完成体育锻炼任务,逐步形成健康的身心状态。首先,教师需要站在学生的视角,结合学生的主体差异性以及个性诉求自主设计学科作业。现代化的分层作业要求教师以学生的差异为基础,明确具体的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将选择权、主动权交给学生,结合不同的运动项目设置对应的作业任务,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的兴趣爱好自行完成,抓紧家庭生活时间,积极实现体育锻炼和大胆探索,确保学生能够产生自主锻炼体育的主动性和自信心。比如教师可以以仰卧起坐、一分钟跳绳以及坐位体前屈为切入点,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以星期为单位,明确学生的锻炼时间,学生需要保持每周不低于50分钟的体育锻炼时间及频率。为了避免学生天马行空,教师还需要制定学期体育锻炼训练表,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鼓励家长扮演监督者的角色,及时记录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以及频率,确保学生完成每天的体育锻炼任务,家长则需要签字确认。另外,教师还可以主动设置体育锻炼训练营,一方面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另一方面需要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让学生能够逐步形成锻炼意识,主动接受父母的监督,根据个人的情况自觉完成锻炼任务表,认真对待家庭作业。

其次,教师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精心设计亲子活动,全方位、多角度落实好体育家庭作业设计工作。作为学生自主锻炼的重要载体和功能,家庭作业的体育教育作用不容忽略,结合学生分层的基本结果分析不难发现,一部分学生还未形成良好的自主锻炼意识,家长对体育锻炼不够重视,认为家庭锻炼会侵占学生的学习时间,不利于学生的学科成绩,因此存在许多消息抵触情绪。科学高效的亲子体育锻炼活动有助于端正学生以及家长的体育锻炼态度,让家长意识到体育锻炼对学生成长成才的促进作用,进而为学生的家庭体育锻炼提供必要的支持。家长也可以保持良好的自主性和自觉性,与孩子共同参与体育锻炼,营造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氛围,帮助学生塑造完善的体育锻炼意识,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全面夯实学生的体育锻炼基础,为后期分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比如教师可以以平板支撑为主题,结合这一锻炼项目录制微课,简单示范平板支撑的标准动作,详细讲解动作要领,然后将其上传到家长群中,引导家长自行下载、共同观看以及演练,明确不同的作业要求。第一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坚持两分钟以上,第二个层次的学生需要坚持1.5分钟,第三个层次则需要坚持一分钟。在与家长共同合作以及自主锻炼的过程中,学生的锻炼意识比较足,能够全身心投入,仔细观看微课,与家长共同合作,深入探讨平板动作的基本动作要领,进而共同锻炼。有的家长甚至会与孩子一起比赛,在竞赛机制的影响下,学生的参与能动性以及欲望比较足,能够主动超越自我,逐步延长个人的支撑时间,积极磨砺意志品质。在亲子活动的過程中,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能够深入感受体育锻炼的乐趣以及奥秘,全程参与,端正态度,主动利用家庭时间锻炼身体。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和支持,逐步优化家庭锻炼氛围,共同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意识,潜移默化的提升双方的锻炼水平以及能力。

最后,教师可以积极设置小组运动活动,以组织开展合作学习小组为前提,鼓励学生互相指导、共同监督,全面提升整体的教学质量以及学生的综合锻炼能力。结合实践学习经验分析不难发现,在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以及共同进步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内容更加丰富,学习效果也可以得到保障。教师着眼于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目的,与复习学生的课堂所学为基础,围绕体育课堂活动中学生的综合表现,针对性的引导学生,强化学生对体育动作技术以及体育知识的理解。在全面实施课后活动时,教师则需要根据学生的分层情况,以小组合作为前提精心设置复习巩固任务和作业,保障最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能够自然而然的锻炼身体。比如教师可以以脚背外侧踢球为主题,让学生自主领悟,高效学习脚背外侧直线和变向运球,根据学生的课程所学主动抓住教学难点,以自绕杆以及运球接力为依据,鼓励学生自主分析运球技巧。在课后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分层练习以及同质小组,让学生自主跨越不同的障碍物,掌握脚背外侧变向运球的核心。学生能够自行观看、自由分工,及时指出各自的不足。有的学生还会亲自示范,主动解决组员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在合作锻炼的过程中,学生能够自主调整障碍物的距离以及路线,适当提升个人的训练难度,自觉高效的完成家庭体育任务和作业,全面体验不同的作业活动形式,掌握其中的体育动作要领,真正实现个人以及全体成员的全面成长及发展。

2.3 评价分层

在设计分层作业时,教师需要以学生的全面成长及发展为基本目标,明确作业设计的依据和前提,通过作业评价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在教学评价时,分层作业是非常关键的参照,教师需要全面系统的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分析学生的锻炼频率、锻炼成果,意识到学生的不足以及闪光点,针对性的调整教学思路,稳步提升整体的体育锻炼质量,首先,教师需要注重量化评价,采取打分的形式系统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积极优化量化评价标准,全方位展现学生的学习情况,为后续的终结性评价做好准备。比如在围绕体育锻炼训练学习表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主记录个人在家庭锻炼中的时间以及频率,主动提供真实准确的信息,确保教师量化评价的针对性、有效性以及科学性和真实性。教师会以月度为单位,回收学生的记录表,将纵向对比与横向分析相结合,进一步审视学生的锻炼情况。有的教师综合对比同一个层次学生的体育锻炼情况,根据学生的锻炼时长以及锻炼频率进行打分,提出不同的评价改进意见。让学生能够对个人的身体素质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及认知,进而实现取长补短。

其次,教师需要注重赏识评价,抓住教学评价激励的重点以及核心,积极激励学生的良好表现,逐步创新评价模式。在布置体育家庭作业时,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在自主锻炼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锻炼意识,提升个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分层作业的差异性比较明显,教师需要综合考量主客观因素,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有的学生比较厌倦,直接逃避家庭体育锻炼,希望获得外界的认可。教师则需要增强学生活力,主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实现科学合理的赏识,让学生能够保持良好的家庭体育锻炼欲望。量化评价的审视作用比较明显,教师需要关注学生在家庭体育锻炼过程中所遇到的困难及障碍,鼓励学生与家长以及其他的成员进行合作。比如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脚背外侧踢球活动的合作情况以及家庭任务完成程度,积极创新课件导入环节,关注学生的分层情况,明确不同的路线以及距离,鼓励不同层次的学生自觉完成体育锻炼任务。在细心观察的过程中了解学生的锻炼效果,组织开展赏识性教学评价的活动,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为后续的教学活动做好准备。

最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落实终结评价任务,以过程性评价为根本,有效融合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明确最终的评价结果。围绕日常家庭作业组织教学评价活动整合多种评价方式,逐步建立量化评价表,成立学生的成长档案记录袋。将体育考试情况与日常家庭作业评价融为一体,保障评价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日常作业的评价占据30%的比重,考试成绩则占到70%的比重,教师则可以围绕终结性评价有效融合两大评价结果,提供真实准确的评价信息。然后根据最终的评价结果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以及教学任务,促进分层教学活动的有效落实。

3 结语

在全面实施初中体育家庭作业分层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差异性,尽量避免区别对待学生,在分层设计以及分层实施的过程中稳步提升初中体育教学质量。让学生能够主动锻炼身体,高效努力的完成家庭作业,实现个人的身心健康成长及发展。确保学生都能够自觉完成小组作业、亲子作业以及自主作业,真正意识到家庭体育作业的趣味性,主动锻炼个人的技能,掌握课堂所学,实现反复巩固以及拓展延伸。

(作者单位:苏州市相城区东桥中学)

猜你喜欢
家庭作业体育锻炼分层
特殊的家庭作业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Special Homework 特殊的家庭作业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谁帮派翠克完成家庭作业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当孩子的家庭作业过多时
跨越式跳高递进与分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