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修炼手册

2023-04-03 22:10何述
书城 2023年4期
关键词:福斯欧文萨特

何述

生死是人一生都需要去面对的议题,既然避无可避,不如直面生死,勘破生死。为读者带来《旅行中的生死课》的陆晓娅曾是新闻人,和伙伴们一同创办过为留守儿童服务的公益组织“歌路营”。《旅行中的生死课》记录了她在旅程中对生死的观察和思考,她所提出的“生活意义的思考与追求”,如何在老年“重新建构”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生命过程,如何使“生”与“死”的“过渡”变成一段精彩的旅程。陆晓娅觉得自己的很多人生积累都适合大学生,她还在大学开设“影像中的生死学”公选课,和学生们探索生命与死亡,并借由這个契机,前往美国会见了团体心理治疗权威、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欧文·亚隆,那是一趟堪称以死亡做媒的旅行—恰逢欧文·亚隆的妻子玛丽莲逝世,路上同行的柏晓利医生也沉浸在丧夫之痛中,留下来的人,注定要用余生继续探索存在主义心理治疗的四大命题:死亡、自由、孤独和生命的无意义—在经历了挚爱之死后,这些与你更加血肉相连。此次远行,也让陆晓娅深刻地感知到,生死面前,所有人一体同命。

陆晓娅在巴黎的蒙帕纳斯公墓找到美国文学批评家、小说家苏珊·桑塔格的墓,看到几束枯萎的玫瑰。桑塔格的生命也曾骄傲、热烈地绽放过,七十一岁的她直到生命的最后一个月才愿意思考死亡,因为她从不认为死亡会属于她。这是一个不屈的女人,她在因乳腺癌化疗的日子里也在日记中写道:“在忧伤之谷,展开双翼。”如今,她重返巴黎,长眠于这块黑色的大理石之下,而这份对命运的不屈,也会像这束枯萎的玫瑰一样,艳色已褪,气节永存。

陆晓娅还找到了法国哲学家让-保罗·萨特和西蒙娜·德·波伏瓦的合葬墓,墓碑简洁干净,白色大理石上一朵朵红色唇印分外醒目。萨特表现出人类灵魂的深渊,避免了精神上的死无葬身之地。在波伏瓦常去的花神咖啡馆,作者坐在咖啡桌边,仿佛能看到波伏瓦当年在此潜心阅读的模样。波伏瓦塑造了一个不死的福斯卡,这是她的长篇小说《人都是要死的》里的主人公,也许正是那个时代让波伏瓦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脆弱:巴黎被德国人占领,灵魂伴侣萨特被关在战俘营,一切都充斥着焦虑和恐惧。可是,这个不死的福斯卡又有多少幸福感可言呢?他喝下来自埃及的不死药,经历了战争、瘟疫和宗教冲突,看到重建和新生,有过一次又一次的爱情,然而没有死亡这个终点标牌,他的人生:

对于不死的人来说,爱情只是一个偶然事件。

我眼里永远流不出眼泪,心中永远点不燃烈火。

一生中的玫瑰花太多了,春天太多了。

痛苦抑或快乐,被永恒稀释,冷漠和厌倦成了常态,福斯卡在太阳底下游荡,那又怎样呢?人,归根结底是时间的单位。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何为痛苦、何为欢乐,那便宛如一个死人。

旅行中最浪漫的事,莫过于和所路过的风景对话,在陆晓娅的作品中,这样无声的对话无时无刻不在发生。有时候是一座雕像,有时候是浪涛拍岸的悬崖,有时候是一把椅子。

日本建筑师黑川雅之说:“从后面看,椅子是物品,从前面看,椅子是空间。”

椅子的浪漫在于,这份空间的“独白”恰恰可以由经过的任意一个人来填充,从而自然而然建立起你和这个陌生事物的亲密联系。在世界的不同角落,陆晓娅和不同的椅子相遇,她明白,椅子不单单只是一个“物件”。它们是生命故事的载体,甚至是生命故事的参与者。

在一座小岛上,陆晓娅发现了一把灰色的木质长椅,它老态龙钟,却与海峡两相对望。铭牌上的文字透露出这是一把纪念逝者的椅子—逝者Joff甚至都没活到二十岁,真令人惋惜!然而,这把椅子,并非孤零零被安置在一个凄楚之地,看到它的人,同时也会看到宏伟的大桥和行驶而过的帆船,光影会投射在这把椅子上,也会有世界各地的游人在这把椅子上感受如此风光,万物的轻抚和人间的温暖都会在它上面停留,这难道不是一种对死亡的浪漫阐释吗?

细心的陆晓娅还发现铭牌上有一首温馨的小诗《在你身旁》:

你无法看到我、触摸我

但我就在你身旁

你的眼泪仍然会让我心痛

你的悲切使我陷入忧伤

请勇敢点让笑容展现在脸上

而不要让悲伤流露

我爱你,只不过是在一个不同的地方

然而,我仍在你的身旁

当你坐在这把椅子上,也许能听见Joff在你耳边吟唱。一场跨越生死的对话,就这样悄无声息地发生了。陆晓娅认为,悲伤是无法凭空消弭的,一座墓碑如果成为间隔亲人的阻碍,那这份温情将会越来越冰冷,相反,偶尔坐下来闲话家常或是在墓碑前默默倾诉,这份和已逝亲人之间的联结将会越来越强大。所以相较于传统的哀伤理论,现在很多心理治疗师已经认识到“尽快忘却逝者”并非更好的选择,因为哀伤中存在着“爱”。如果没有对逝者的爱,何来哀伤?爱与哀伤是成正比的,也正因如此,这些我们为逝者所流下的眼泪何尝不是值得被收藏和珍视的珍珠呢?因此,作者发出倡议:在所爱的人故去后,请给哀伤一把椅子吧。

作者走过一座座墓园,在大卫雕像前完成关于“此生未完成”的思索,和欧文·亚隆一同感受生命中的爱与痛,以旁观者的身份反观生和死的命题。然而,于她而言,也有自己需要修行的生死课。当她将母亲的骨灰与父亲的骨灰合葬后,独自旅行。望着壮阔的野性的海,内心得到了一种治愈。对于一些人而言,疗愈悲伤的不是温柔的抱慰,而是去敞开自己,与壮阔的事物相遇,与更具永恒感的大自然相遇,才能更好地生活。

猜你喜欢
福斯欧文萨特
走进福斯集团
自因还是自为?*——萨特自因理论探究
时间
蛋糕和龙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凯里·欧文 停顿运球
控球大师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凯里·欧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变脸 凯里·欧文
萨特的电影剧本创作与改编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