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回顾的批注教学策略

2023-04-04 00:59朱楠楠
江西教育C 2023年3期
关键词:语文能力

朱楠楠

摘   要:在统编版单元整体编排方式下,教师可以尝试在单篇教学之后,利用一课时对单元内容进行统整,以梳理和回顾的方式,再次夯实单元要素,助推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生长。单元统整,不仅在于认知面的扩展和信息量的增加,更在于对某一方面的聚焦与深入。

关键词:单元统整   解读用意   批注策略   语文能力

在单篇教学中,教师要依托教材的编排,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批注方法,提高批注能力,形成批注意识。

一、单元统整下的编排用意解读

首先,从课文内容的角度来看,该单元的三篇课文存在着鲜明的共性,即以回忆生活的方式,叙述了童年时代的故事(这也契合了单元人文主题),叙事过程包含了人物鲜明的情感变化轨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单元中“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首先概括三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并一起梳理人物情感的变化轨迹,再以表格的方式整体再现,最后通过课后习题进行分析。三篇课文的课后习题虽然略有不同,但其指向性却很相似。《牛和鹅》是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后习题重在引导学生借助示范批注,大致了解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重在从广度上了解方法,暂不要求学生进行有深度的探究;而《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则重在训练学生从理解的角度,针对自己的困惑进行理解和批注;《陀螺》一文则聚焦“体会比较深”的地方,重在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借助批注用语言进行梳理和描述,提升学生理解的层次。

由此来看,三篇课文的选择和课后习题的设置,依循批注学习的基本规律,以第一篇课文《牛和鹅》为统领,以纽带的形式激活学生的原有认知,促使学生了解批注的多个角度,为后续深入的语言训练奠定基础。而后面的两篇课文《一只窝囊的大老虎》和《陀螺》,则是在《牛和鹅》的基础上进行聚焦和深入,重在训练学生依据疑问和阅读感受进行批注。

由此,在单元统整阶段,教师就可以进一步明确单元统整的目标:在广度上,全面了解批注的角度和方法;在深度上,训练学生进行质疑式批注和感受式批注。

二、单元统整下的语文要素再解读

统编版教材设置的单元语文要素有时不止一个,比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其一,学习用批注的方法阅读;其二,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体会人物的心情。这绝不是编者的随意为之,两大要素之间必然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

首先,看要素关系。以本单元的两个语文要素为例,第一个要素的核心是“学习批注”,第二个要素的核心是“体会心情”。批注的范畴是广泛的,简言之,只要学生有困惑、有体会、有想法,都可以运用语言进行批注,学生对于批注拥有绝对的自主权。因此,这个单元中的“批注”,既是单元学习的目标,又是达成深度阅读的方法。“体会心情”,则是落实批注的载体。本单元三篇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并不直接,而是蕴藏在文本语言中,需要学生从人物的言行细节中品味、感知。因此,只有基于思考的“批注”,才能将“体会心情”真正落到实处。

其次,看课文内容。这三篇课文都是回忆童年生活的往事,蕴藏着真挚的情感,且情感还在不断变化。《牛和鹅》中主人公对鹅前后态度的变化蕴藏着情谊;《一只窝囊的大老虎》中的情感随着情节的推动而跌宕起伏;《陀螺》描绘了“说陀螺—做陀螺—得陀螺—斗陀螺—悟陀螺”的历程,情感轨迹一波三折。

由此来看,丰富而不断变化的情感,不仅是这三篇课文的特质,更是学生进行深度批注的极好资源,体现了编者将这两个要素归于一个单元的匠心:用批注之策,开辟“体会心情”的最佳路径;用心情范本,承载“学会批注”的适切资源。两者之间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只有真正明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与编者站在相同的视野下。

三、单元统整下的批注能力提升

(一)打太极:示范批注再学习

为了幫助学生感悟批注,搭建批注学习的阶梯,《牛和鹅》从不同的角度,提供了不同的批注,旨在借助示范性批注,告诉学生什么是批注,批注可以从哪些角度展开。为了给予学生品味感知和实践操作的空间,编者对示范批注的数量进行了严格控制,提供了最典型的示范批注。鉴于此,教师不妨从 “了解批注维度和方法”的定位中走出来,搭建实实在在的批注平台,鼓励学生高效吸收、内化编者提供的方法,将习得的方法直接应用于实践中。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不仅再度巩固了批注方法,还深化了文本内容的学习,两大语文要素在相同的单元统整活动中得以真正落实。

(二)深挖洞:批注落点再挑选

《牛和鹅》中的示范性批注为学生呈现了多维度的批注策略,因此在学习第二篇课文时,学生习惯于全面铺开,运用不同的批注理解课文。然而,如果整篇课文的学习全部围绕着“批注”进行“广撒网”,则与教材单元编排的定位不符,无法帮助学生深度掌握语文要素。

对此,教师不妨紧扣第二个语文要素,将批注的着力点设置在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细节上,力图借助批注真正实现与课文人物的对话,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例如,在教学《一只窝囊的大老虎》时,笔者依循课文内容,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了解每一步心情变化背后的原因,并提出全新的问题,由同桌之间互相解决对方的问题,看谁能把对方讲得心服口服。

在这一板块的教学中,“单元统整之网”越收越小,在单篇教学“广积粮”的基础上,展开了有针对性的“深挖洞”。

(三)巧回炉:批注语言多元化

语文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是靠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的学习就能实现的,而需要学生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加以提升。在单篇教学完成后,教师应组织学生现身说法,运用习得的批注方法,在课前预习时用批注来阅读;在突破重点时,用批注促深思;在拓展联系时,用批注进行链接……学生呈现出来的批注,往往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只批结果,不批过程,批注内容信息单一。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完善示范性批注。编者在《牛和鹅》中提供的示范批注,是基于学生首次正式接触批注这一前提,有着教学的局限性。当学生以单元统整的视角重新走进课文,教师可以将原本的“示范”看成需要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的范本,组织学生紧扣这些示范进行讨论:编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批注?并尝试给这些批注增加诠释性元素。

其二,完善原始性批注。编者在后面两篇课文中,都设置了批注的空档,在预习和学习中,学生能够留下自己最真实、最原始的批注。随着能力的生长、意识的发展,这些批注不但是学生学习的见证,而且是单元统整的跳板。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重新批注,也可以直接在原始批注上进行修改,从而见证单元统整之后的思维成长。

参考文献:

[1]张军.统编语文教材单元教学一体化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9(26):38-40.

[2]李思瑶.统编语文教材“提问策略”单元教学建议[J].教学与管理,2021(17):51-53.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语文能力
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把准语用点,让课堂彰显语文味
不因人文失语言 要因语言悟人文
应用型本科人才语文能力培养策略研究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语感
语文活动课中教师的角色地位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探索与实践
巧用课堂生成 推进语文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