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积累:语文写作教学路径的多元探寻

2023-12-02 00:47谢祥华
成才之路 2023年31期
关键词:国学经典语文能力积累

谢祥华

摘要:写作是知识输出的具体形式,能集中体现学生的语文能力。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学生将语文理论知识转化为语文实践能力的桥梁。国学经典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是传统文化的典范,蕴藏着祖先的智慧,闪耀着理性的光芒,可以给语文写作教学注入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不竭动力。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可从国学经典入手,对学生进行培养和形塑,以使学生在多元表达中生成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并逐步学会知识迁移和运用,最终写出好作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国学经典;积累;写作教学;路径;语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3.24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3)31-0085-04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宁德市“十四五”(第三期)基础教育科研立项课题“国学经典积累到写作应用的研究”(课题编号:2023JJK037)研究成果

写作是语文教学的重难点,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较高,具有较大的教学难度系数。一提到写作学习,部分学生就会立刻产生畏难情绪,这会在一定程度上给语文写作教学的顺利推进带来阻碍。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写作教学没有依托,难以取得良好教学成效,智慧的语文教师要不畏困难,努力寻找到突破这一教学难点的方法路径。要想顺利突破写作教学“费时、费力、成效甚微”的困境,语文教师就必须学会巧“借力”,多元探寻教学路径。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代表,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师可以借助国学经典资源开展写作教学,从而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注入源源动力。

1.继承文化基因,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中华民族拥有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史,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血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1]国学经典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文化的精髓。语文教师如果能深入挖掘国学经典的内涵和价值,定能传承文化因子,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教育教学目标实现。

2.赓续精神内涵,实现立德树人目标

阅读国学经典,就好像穿越时空,与古人进行思维交流与碰撞[2]。在思维交流与碰撞过程中,学生的认知会被充分激活,进而能够在国学经典的熏陶和感染下主动汲取国学经典中的精神营养,实现对事物的认知逐渐由浅层向深层推进。这样,学生的个体素质修养会得到有效培养,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会更加正确,语文教学的立德树人效果也会更加突出。

写作是学生语文学习成效的重要反馈方式,其有助于深化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和认识。语文写作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语文知识的魅力,保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生成。然而,当前的语文写作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语文写作教学活动的顺利推进。常见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写作兴趣不足、无话可说、缺乏写作技巧等。下面,笔者进行具体说明。

1.兴趣全无,不愿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最直接动力。无论哪一学科,兴趣的价值都显而易见,有了兴趣的支撑,学生往往能够克服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主动进行知识探索和研究。而学生一旦对学习内容缺乏兴趣,即使简单的学习任务,也很难较好地完成。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语文教师开展的语文写作教学活动功利化倾向明显,甚至将语文写作教学变成了一种“应试文制作”过程,仿佛写作的目的就是在考试中取得高分,而不是表情达意。在这样的写作教学模式下,部分学生会认为写作无趣、无聊、无意义,因此很少主动参与到写作活动中,写出来的作文可读性也较低。

2.脑袋空空,没得写

影响写作教学顺利推进的另一个原因是,学生脑袋空空,根本不知道从何处下笔。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体验,是收集、再现、重组生活经验的过程。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必须要有丰富的素材积累。正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即使对话题非常感兴趣,也愿意主动参与到写作活动中,但如果没有知识储备,缺乏写作素材,也终究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对此,语文教师如果能够给出学生有效指导,让学生从国学经典中寻找相关写作素材,并引导学生通过读写结合来增强情感体验,学生一定可以在多重分析、思考中写出好作文。然而,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并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相关引导,导致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脑袋空空,因此常常无从下笔。

3.技法欠缺,不会写

写作就是作者在语言符号的辅助下,完成表情达意或向外界传递知识信息,有效达成与人沟通交流目标的过程,其并不是语言符号的简单组合,而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化工程。这意味着,写作过程既需要素材的辅助,又需要写作技法的支撑。因此,要想让学生真正写出好的作文,语文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还要教会学生掌握相关写作技巧,以使学生能够将各种写作素材以最优化的形式呈现出来。然而,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并不注重写作技法的传授,导致学生写作技法欠缺,难以写出好作文。

国学经典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观、具体的呈现方式。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渗透國学经典,引导学生对国学经典进行积累和识记,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语文素养[3]。当学生具备了足够的国学经典积累后,其自然就有了表达的底气,写起作文来自然也就能得心应手了。因此,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国学经典创新写作教学内容和形式,以使国学经典真正成为写作教学效果提升的助推器。

1.呈现交际语境,唤醒学生写作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能够帮助人类孜孜不倦地进行知识探索和学习,一个人一旦对某一事物产生学习兴趣,其感知活跃度就会被充分激发,思维就会变得异常敏锐,记忆也会变得更加持久。古今中外,凡是在某一领域有所建树的人无不对自己所从事的领域有着浓厚的探究兴趣。在语文写作教学中,大多数不愿意参与写作活动的学生都是因为缺乏写作兴趣。写作教法千千万,但真正能够发挥作用的一定是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那一个[4]。要想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语文教师就要对学生群体的属性和特征进行精准研究和把握。小学阶段的学生兴趣较为广泛,他们通常对国学经典充满好奇心,语文教师如果能够抓住他们的这一属性特征,创设相关语境,让他们在特定的环境中对相关知识进行感知,那么定能快速调动他们的认知积极性,激发他们参与写作学习的兴趣。以“介绍一种事物”的写作训练教学为例,这样的写作训练旨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积极搜集相关资料,再有顺序地对事物展开详细介绍。在实际教学中,经过本单元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介绍事物的方法,但是部分学生对这一话题的敏感度还远远不够,参与热情也不高。对此,语文教师不要着急让学生写作,而是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本单元课文《将相和》的动画视频。在学生观看完动画视频后,语文教师可以将和氏璧的图片放大展示给学生。这时,学生就会认认真真地观察图片。然后,语文教师可以顺势给出引导:“先仔细回忆视频中介绍和氏璧的方法,再详细说一说。”在动画视频营造出的交流语境中,在语文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学生表达欲望强烈,写作兴趣高涨,写作学习氛围异常浓郁。在以上教学案例中,语文教师如果直接要求学生借助国学经典进行写作,学生可能会表现得十分畏惧,但以图文结合、视频与文字结合等趣味化的方式呈现国学经典内容,营造交际语境,则可以给学生带来感官上的刺激,促使学生快速进入沉浸式学习状态。由此可见,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出发,合理融入国学经典,以活跃课堂氛围,促使写作教学迈向崭新台阶。

2.结合写作主题,帮助学生明确立意

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立意十分关键。立意是文章的统领,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5]。在日常语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类作文,内容丰富、书写工整、语言生动形象,但在阅读完作文后却感到一頭雾水,不知道学生到底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情感。造成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的作文立意不清。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帮助学生写出主题明确的作文,语文教师就要教会学生立意。立意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难以对其形成深刻感知。对此,语文教师可以写作主题为线索,从国学经典中寻找相关依据,将相关内容进行串联,并挖掘出其中蕴藏的中心思想,以帮助学生快速形成阅读感知,促使学生在阅读感知中逐渐学会立意。以“我想对您说”这一习作的教学为例,这一习作所在单元的前面几篇课文为学生提供了切入视角,但部分学生仍会感到无从下笔。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给学生有效的写作指引,语文教师可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中的“父母之爱”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讲述相关主题的国学经典故事。相对于写作训练,学生往往更喜欢口语表达,因此参与口语交际的热情更高,表现更为踊跃。一学生讲道:在“孟母三迁”的故事中,为了给孟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不惜三次迁居,这个故事充分表达了孟母的爱子之心。另一学生讲道:在“欧母画荻”的故事中,欧阳修的母亲为了满足儿子读书写字的愿望,想尽一切办法为他创造条件,用荻草当笔杆,在雪地上教欧阳修写字。在所有学生都讲述完自己知道的相关主题的国学经典故事后,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对这些故事进行分析,如归纳主题、解构故事呈现方式等,以此让学生明确故事主题以及主题呈现方式,帮助学生构建起清晰的写作立意。这样,学生会受到深深触动,对写作主题形成崭新认知,写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显著提升。在语文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以主题为线索,引导学生从国学经典中寻找依据,可以帮助学生明确写作立意,促使学生形成整体调控意识,从而为学生写出主题鲜明的优秀作文提供有效助力。

3.诵读国学经典,铺垫学生写作基础

写作是认知的呈现和情感的表达,需要实实在在的落实。然而,要想写作教学能够有效落实,语文教师就必须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语文基础知识是学生观察力、分析力、思考力形成的先决条件。只有有了丰富语文基础知识的铺垫,学生才有可能写出文质兼美的好作文。语文写作教学中涉及的语文基础知识内容较广,包括字音、字形、字义、标点符号、作文格式、语言表达顺序、语法等,语文教师要逐一落实。国学经典的遣词造句、符号运用、语言表达等都堪称典范,都非常适合用于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因此,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诵读国学经典,帮助学生夯实写作基础。以“‘漫画’老师”这一习作的教学为例,这一习作练习要求学生从性格、外貌、兴趣、爱好等方面入手对教师进行描写和刻画。学生要想写好这篇作文,就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以便在刻画教师外貌、性格等特征时能够准确知道该使用哪些字词、成语和句子。对此,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借鉴以前学过的国学经典———《师说》一文进行遣词造句。在语文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开始回忆《师说》的内容,并尝试找出其中适合用在自己作文中的句子,进行写作构思。一学生这样写道:唐代散文大家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而我的老师,不仅能传道授业解惑,还能给我们带来无限的欢乐,可以说她是一个“全能型”老师……这名学生将《师说》中“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句子用到了自己的作文中,不仅让自己的作文瞬间生动起来,还使自己的作文提高了层次,更具可读性。外在的形式会给人带来直观感受,直接影响读者的第一印象,而语文基础知识正是作文“外形”的载体。因此,为了让学生的作文水平更上一层楼,语文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打好“地基”,有效帮助学生夯实语文基础知识。

4.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学生作文内容

要想写出一篇好作文,并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其需要多方面因素的助力,素材积累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6]。如果学生具有大量的素材积累,并能够合理运用这些素材,那么其写起作文来必能文思如泉涌,很快就完成,且写出来的作文质量也会很高。可见,素材积累是写好作文的关键,其会对学生作文的质量产生较大影响。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因此,语文教师应重视引导学生进行素材积累和合理运用。国学经典是一个资源宝库,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积累并合理运用这一宝库中的资源,以使学生能够写出好作文。在实际教学中,部分学生缺乏分类意识,习惯于将积累的素材堆叠在一起,因此在写作时不得不从凌乱的素材中搜索想要的内容。这不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而且找不到合适的素材。对此,语文教师要进行针对性引导,让学生在积累素材的过程中进行有效分类,如景物描写类、父母亲情类、师生情感类等,以便学生能够快速准确地对素材进行合理运用。以“推荐一本书”这一习作的教学为例,在教学这一习作时,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翻阅自己的读书笔记,并根据自己的摘抄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国学经典书籍进行介绍,以此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一学生推荐了《论语》这本书,并根据自己积累的素材讲述了孔子教育弟子实行仁政的故事。因为有了素材的积累,学生写作文时可利用的材料是丰富的,写起作文时更加轻松自如,作文内容也更加丰富多彩,更能吸引读者目光。

5.立足生活经验,升级学生写作能力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写作不竭的动力之源。学生生活经验不够丰富,知识面相对较窄,难以对事物生发出较为深刻的情感。对此,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广泛阅读经典作品,并对自己感兴趣的经典作品进行仿写,以此让学生可以在脑海中逐渐形成稳固的写作模型,从而为学生写作能力的升级做好铺垫。以“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习作的教学为例,学生生活经验不足,对家乡的感知不够深刻,虽然教材中给出了环境变化、工作变化和生活变化等写作指引,但部分学生依然感到迷茫。对此,语文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刚背完的杜甫的《江畔独步寻花·其六》进行环境仿写。《江畔独步寻花·其六》描写了花、彩蝶、黄莺等事物,这些事物能够为学生进行环境仿写提供支撑。一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这样写道:二十年后,我的家乡河水清澈见底,一群小鸭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好热闹啊!一只最小的鸭子被头顶上的彩色蝴蝶吸引了……写作是生活的真实反映,是作者情感的表达,教师引导学生结合国学经典进行写作练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

综上所述,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典范,蕴藏着祖先的智慧,可以给学生带来诸多启迪和思考,对语文写作教学的顺利推进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语文教师要综合考量多重因素的影响,有效将国学经典与写作教学衔接起来,从不同维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学生对作文的逻辑层级展开分析、规划,以便学生能够顺利找到写作的最佳定位点,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EB/OL].(2019-06-15)[2023-04-20].https://www.gov.cn/xinwen/2019-06/15/content_ 5400577.htm.

[2]吕红霞.国学经典促进小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5):73-74.

[3]邵玲.国学经典诵读与小学语文习作相融合的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0(10):113-114.

[4]戴春健.陶行知“生活教育”理念下“真写作”的教学路径[J].语文世界,2022(07):24-25.

[5]向守富.整合阅读与写作,创新古诗词教学路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21(12):70-71.

[6]袁爱国.基于写作的“教、学、评一致性”研究———兼及教学路径探寻[J].教育研究与评论,2021(10):9-13.

Accumul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Studies: a Pluralistic Exploration of Chinese Writing Teaching Paths

Xie Xianghua

(Gutian CountyShanyang Central Primary School, Ningde City, Fujian Province, Gutian 352266, China)

Abstract: Writing is a specific form of knowledge output that can centrally reflect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abilities. Writing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and a bridge to help students transform theoretical knowledge of Chinese language into practical abilities. Chinese classics are an important carrier for inheriting Chinese civilization, a model of traditional culture, containing the wisdom of ancestors and shining with the light of rationality. They can inject strong spiritual strength and inexhaustible motivation into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writing. In the teaching of Chinese writing, teachers can start from the class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and cultivate and shape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generate observation and thinking abilities through diverse expressions, and gradually learn how to transfer and apply knowledge, ultimately writing a good essay.

Key word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classical Chinese studies; accumulation; teaching writing; path; Chinese language ability

猜你喜欢
国学经典语文能力积累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浅谈农村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素材的积累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积累,为学生写作增光添彩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