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数学神秘的面纱
——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探讨

2023-04-05 03:17刘加勒
考试周刊 2023年5期
关键词:整体分数知识点

刘加勒

南京大学郑玉信教授指出,基础教育阶段的教学不应求全,而应求联。哲学理论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教学更是如此,知识点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从小学人教版数学教材的编排来看,每一单元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进行,不同年级的教材中也有同一主题的不同难度阶层的数学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数学自身特点学习整体的数学知识,摆脱传统支离破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形式,基于联系观展开大单元主题整合教学,从而让学生经历比较、归纳、整理、聚合、融会贯通等过程,最终将知识、技能、思想、方法融为一体,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

一、 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概述

所谓大单元主题教学,就是从整体考虑单元学习内容,可以是教材中设置的具体的某个单元的教学也可以是跨单元之间的教学,以分析学生的学习起点为基础,把握学生的成长需求,把握好数学知识之间的关联,把握好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关系,从大概念、大单元出发展开教学,创设有效的探究与问题情境,突破一个个小概念、小知识点的同时,逐步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思考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形成概念、寻求规律、获取结论,从而将小概念逐步发展成大概念,最后形成有联系的知识网络。

二、 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的意义与价值

人教版数学教材以单元为单位进行编排,每一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围绕同一主题而设计。如果在教学中,教师只采取“单打一”的方式,其结果必然会造成学生在知识记忆中的杂乱无章与知识应用上的混淆,不利于学生的知识学习与应用,更不利于学生找出知识的本质与内在规律。大单元主题教学就是在把握单元主题的基础上,融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发挥整体教学功能与价值,将单元内的知识进行联系或是将跨单元的知识进行整合,使得学生将知识各部分进行联系,探究知识的本质与规律,从而实现知识、技能、思想与方法的融合,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对学生的发展,还是教学成效的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

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能够让学生获得结构化的有机学习。通过学习知识,将单元内的知识组织成有序的、紧密的知识链、知识网。而在此过程中,学生必将经历比较、辨析、归纳、聚合等深度思维,感受数学的整体张力。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视野会更加的广阔,学习起来会更加地轻松,思维潜能与创造精神会得到充分地释放。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数学本身就是以思维为支撑的一门学科。没有学生的思维参与,没有学生思维力的提升,那么便没有数学学习上的进步与实现。通过大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将单元内的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将有联系的单元内容进行联系。这样一来,就保证了联系观在数学教学中的存在与渗透,这有助于扩展学生的思维深度,增强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究其根本,数学学习的成败实质是学生数学思维发展的成败。通过大单元主题教学,教师不但会整合具体的某一单元内容展开教学,还会将与这一单元内容相关的其他单元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扩展与延伸。这样一来,就既使得整体观、联系观落地生根,又能够真正增强学生对数学材料的概括能力、推理能力、认知能力,有助于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灵活性、批判性、独创性与敏捷性,从而提升数学素养。比如,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在讲解“比和比的应用”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就可以融合本单元教材中前面安排的分数除法的内容,以及一二年级所学习的简单部总关系、相差关系,三四年级所学习到的三步、四步复合数量关系对学生进行讲解,让学生了解比的知识内容,其实与前面数量关系的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前面数量关系教学内容的又一种新的呈现形式。这样一来,建立了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知原来现在学习的新知识——比,其实自己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这就不会让学生的认识是被动的,不再让学生的认识是点状的,而是一个有着联系的整体,让知识实现了纵向的关联拉伸与横向的勾连,促使学生的思维从简单到复杂、从局部到整体、从单一到丰富的逻辑等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促使其思维品质得以提升,形成思维的互联网,引领思维走向深度。

(三)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大单元主题教学下,学生学习新知识时会自动的将新旧知识进行联系,串点连线,织线成网,从而编织成属于自己完整的知识网络。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等智力因素,以及兴趣、动力等非智力因素都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这就有助于学生深入探究学科知识,形成核心素养。如,在教学“圆”这一单元时,在讲解圆的周长和面积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联系之前所学习到的正方形、长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内容,这样将周长与面积这一大概念进行联系,在跨单元的主题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通过正向迁移,学生很容易的就能够理解此章节内容。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会更加省力,而且还能够获得无穷的兴趣。同时,他们也会感觉到,原来数学学习是如此的简单,这种快乐的体验终将会变成学生们的学习动力与兴趣。在学习动力的驱动下,学生会主动地学习知识,并且在此过程中真正学会使用系统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将单个的数学知识点放在大的知识网络背景下去整体把握。在此大背景、大框架与大体系之下,学生们的学习视野和数学眼界必定会更加开阔,核心素养也必然悄然形成。

(四)有助于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提升数学教学效果,构建高效的数学教学,是每一位数学教师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教师会从教材内容的整体出发,将原来的点状教学转化为结构化的教学。而实施结构化的教学,教师就要研读教材,明确整体结构以及知识点的具体分布,并遵循着接受、比较、质疑、完善的教学思路展开教学。与此同时,教师根据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找寻学生们能力的生长点,找准教学活动的设计点,让数学教学走向深处,这无疑有助于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三、 小学数学大单元主题教学路径

(一)确定单元目标,凸显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是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的方向指引,更是大单元主题教学效果的验证标准。为了让大单元整体教学顺利进行,教师必须要对单元教学目标进行确立,研究教材内容,确立单元教学任务,确立教学重难点,从而设计合理科学的教学活动方案,保证整体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和科学性。以“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本单元设计了三项内容: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解决问题(分数乘法应用题)与倒数的认识。在研究教学内容、研读教学要求之后,教师要明确自己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分数乘以整数、分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且能够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小数乘分数以及分数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将具体的数学运算运用于实际的问题解决中,了解倒数的意义与应用。研读这一单元的教材内容之后,教师就可确立本单元的教学重难点:分数乘整数、分数、小数以及混合运算的方法。确定完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之后,教师便可以搜集各种教学资源,整合教学例题,整合之前所学的整数乘法以及小数乘法的知识,设计教学过程,从而以旧知识为铺垫,让学生们内化新知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再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练习题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运用知识,以让学生进一步扎实知识基础,掌握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自主投入学习过程中,深化重点知识的理解,提升学习效率。

(二)整体把握内容,重构教学单元

数学知识本身就是有机联系的整体。从人教版小学数学十二本教材中来看,很多知识都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应该深入理解人教版教材的编排体系,深度分析教材中自然单元知识模块与学生认知水平之间的本质联系,从而整体把握重构教学单元,依靠教材教学实现超越教材的境界,从更高的角度看待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始终在同一主题范围之内经历数学认知的体验与学习,从整体视角展开探究与学习,从而实现高效教学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的深度学习真正发生。就人教版六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下册来讲,这两册书中都涉及了百分数的知识,而这两册书中的内容,其实是递进与上升的关系。从这一角度看,将这两个教学单元进行整合教学有着可行的价值,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认知实现跃升,还能让他们的计算技能与认知能力得到锤炼,达到多层递进、立体建构的教学效果。对这两部分的内容,教师可以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实施跨层统整,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整体性,感受知识的本质与共性。另一方面,将两册内容的知识进行整合,也能够突出大单元的重点主题,帮助学生养成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思维能力。

(三)注重教学评价,适时把控进度

大单元主题教学不是在一个课时或是两个课时这样短时间内完成的。所以,为了确保大单元主题教学顺利完成,教师应该将评价贯穿在大单元主题教学的始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自己的教学进程进行追踪评价。比如,在“圆”这一单元的教学中,在教学的不同阶段,教师都要进行追踪评价,并且对教学阶段进行反馈,从而以反馈结果为原点,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反思自己现阶段的学习情况。在此过程中,教师对全班每一个学生进行跟踪性的评价,应该借助网络平台,这样会让评价更加及时、更加准确,借用软件等新技术手段,形成个性化的追踪成长档案,以让教师、学生和家长三个方面共同关注这一结果。当单元教学结束之后,教师要依据教学资料和素材,结合各个阶段的追踪评价,对学生进行整体评价,从而为后续的其他大单元的规划教学奠定基础,也帮助学生审视自己在大单元学习中的学习表现以及掌握情况,促使其能够真正树立整体意识,让学生能够自觉融入大单元主题学习的新世界中。

(四)借助可视概念图,构建知识网络

单元主题教学中涉及的知识是繁杂反复的,更是交叉关系较强的。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这些基础知识,并且融会贯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教师要积极利用可视化的概念图,以知识点、关联线实现数学知识基础面的架构,为学生搭建起大单元知识网络,从而让学生能够以清晰的思路与积极的状态融入大单元学习中。如,在“圆”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本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很多,但是知识点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都是围绕圆这一主题开展的,这时教师就要巧妙地运用概念图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与圆相关的所有知识点,并且展示各种类型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解决圆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点、线、面的结合。在概念图的引导下,教师也更加方便地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一步步地深入学习,让学生在知识架构图的引导下,不断向上爬行,进行知识网络的构建,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渐入佳境。

(五)紧扣学段学情,围绕素养设计

俗话说,花有花的香,树有树的高。在小学六年的教学过程中,不同学段的学生有着各自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鉴于此,展开大单元主题教学,教师就应该紧扣学段学情,围绕核心素养展开设计。比如,“图形的变换”这一内容在低年级学段、中年级阶段和高年级阶段的侧重点就不一样,无论是平移、对称还是旋转,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都应该注重学生的学段特点和核心素养的结合,强调更高层次上的内在连接和结构统一。只有围绕核心素养要求,分层次设计,整体通盘考虑,才能够顾及所有层次的学生,才能够真正让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落地生根。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做好不同学段学情的观察,细心观察每一个学段中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衔接情况,了解那些断层知识点,留心那些薄弱环节,那些遗漏点和陌生点,综合各个学段的学情,制定出综合性、针对性、统整性较强的教学活动,这样才能够将知识进行整合,才能够将三维育人目标和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六)重整教学内容,灵活实施教学

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教师便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重新整理教学内容,将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灵活实施教学,从而达到整体教学的目标。大单元主题教学能够真正将知识的探索与知识的巩固两个模块的内容进行统整,给予学生充分的探索空间,让他们在汲取新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进行知识的运用。比如,在“分数除法”这一单元的教学中,教师便可以围绕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单元教学主题为“分数除法”。教材中编排了分数除法、解决问题、比和比的应用这三个内容。因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课程安排需要,对第一个模块的内容进行整合,讲解分数除以整数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几何直观,演绎推理出分数除以整数的概念与计算。在讲解整数除以分数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学会自己运用几何直观,以演绎推理来理解掌握整数除以分数的概念与计算方法。以这两节种子课为基础,学生自然而然就能够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算法从而顺理成章地完成第一模块的知识。当学生经历了几何直观以及演绎推理探究的过程,学习了相关的知识后,教师就可以让学生站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角度审视第二模块的内容,让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独自探索,这样既给予了学生充分的探究空间,也能够发展学生的数学学力,让他们快速灵活地解决问题。在讲第三个模块时,教师可以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主架构起比和比的应用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在新旧知识的联系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整体性与连接性,又真正让他们投入知识的学习中来,在思考、学习、探究、实践、联系、摸索的过程中,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与发展。

四、 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核心导向与教育创新改革的教育时代背景下,教师应该积极应用新型教学方法,高效整合教学知识,实施大单元主题教学,关注学生动态生成,定位单元主题,融合教学内容,开展具有联系性、优化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工作,加强学生主体知识的建构,帮助学生不断寻找数学的魅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整体分数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分数的由来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可怕的分数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算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