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与研究

2023-04-05 03:25赵静
关键词:教师应德育科学

赵静

当前科学课堂中,教师侧重“知”的讲解,也就是知识、观念的灌输,却忽视了“情”“意”“行”等方面的掌握,导致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应尝试通过渗透德育促进“知情意行”统一和谐,让学生在思想方面受到熏陶的同时,加强情感上的体会、理解。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应根据科学的学科特点和小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把握和落实德育。

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意义

(一)学生得到综合素质培养

当前社会越来越重视各方面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分数已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具有良好学识的同时还要具有优秀的品德,只有德才兼备才是最重要的。课堂学习的重点在于掌握知识,学会应用及解决问题,而德育的开展还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明辨是非,不会轻易被外界不良因素影响。素质教育提出后,各学校都积极响应新的教育政策,并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间接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平,但某些地方仍存在问题。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德育的渗透,课堂中不仅要重视向学生传递基础知识,还要融入德育内容,以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使学生获得正确的道德观念及素养,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二)对学生实施全面的教学

德育对学生成长及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一影响具有深远性。而且,学生年龄不同所实施的德育重点也应有所不同,小学阶段多是对学生开展基础的德育,让其在潜移默化中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品质。而无论是习惯还是品质都需要长期坚持才能表现出应有的效果,所以,应将德育融入各学科中,将知识与德育元素相结合,以便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提供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在实施德育时,应重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的结合,二者只有统一且相互协调才能更好地提高德育效果,让学生健康成长的同时掌握相应的学科知识。

(三)助力教师实现多元化的教学

以往的德育工作中,教师多是将德育与学科教学分割为两个独立的个体,一方面,结合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另一方面,针对德育工作安排向学生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念。二者泾渭分明的教学方式不仅会耗费更多珍贵的课堂时间,还会让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和无趣,教学效果也会受到影响,但如果在学科知识中融入德育内容则可以有效缓解这一问题。如在科学课堂中融入安全教育,学生会觉得德育与科学知识相结合的形式非常新颖,且内容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更愿意主动将精力投入到学习中,直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因此,在当前德育阶段中,教师应重视学科知识与德育的融合,助力多元化教学模式落实的同时,还能实现高效德育。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路径

(一)结合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科学本身是一门较为严谨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也应保持这种严谨、严肃的精神,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品质。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应尽量使用专业术语与口语搭配的描述方式,演示实验中则要尽量保证规范、准确,以便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在耳濡目染中,学生自然会逐步形成严谨的品质。另一方面,小学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课程,很多理论知识都可以用实验表述,因此,为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严守实验结果,引导学生经历猜测、观察、判断、推理等过程,体悟科学家艰辛发明的同时,养成科学严谨、敢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固体的混合与分离”一课时,为了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锻炼观察力,并培养严谨的科学精神,教师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构建高效科学课堂。首先,以谈话的形式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生回顾之前所学旧知,并回答“固体”“物体”等答案,教师要指出有的学生用词不严谨的问题,并用专业术语继续与学生沟通:是的,上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固体,知道了固体有形状、体积和质量。那么,固体的质量怎么测量呢?学生可以讨论后回答,回顾天平的使用方法,为后续研究固体混合现象做准备。其次,教师准备黄豆、玉米粉、绿豆等固体且都为等量的50 g,引导学生观察这三种固体在体积上有什么不同,并演示将三种固体混合在一起,观察混合后所占据的空间是否存在变化。这一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和讨论空间,引导学生思考固体混合后质量及所占空间的变化情况。随后,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验证固体混合前后的质量和占据空间是否有变化,通过实验现象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学生在实验前要先明确需要测量的数据,熟悉正确使用工具测量的方法,过程中教师可以适当渗透德育,如安全规范操作、不能洒落固体等,推动实验活动顺利完成。由此,学生可以认识到固体混合前后质量上不会发生变化,但占据空间会产生变化,从中感受到科学的奇妙之处,加强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同时,认识到实验操作是否规范会影响实验结果,进而形成科学严谨的态度。

(二)重视生命教育,学会健康生活方式

生命只有一次,是每个人最宝贵的财富,而“珍爱生命”则是学生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生年龄较小,认知水平也有限,容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教师应重视科学知识与生命教育的结合,从科学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生命是如何延续的,进而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开展主题班会或讲座,进一步深化学生保护生命、珍爱自然的意识。

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出版社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用种子繁殖”一课时,学生需要掌握植物的繁殖方式,为了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融入生命教育。首先,教师先提出问题:植物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能否举例说明?日常生活中是否看到过父母种菜或种花,他们又是如何繁殖这些植物的呢?学生听清问题后在小组内展开激励的讨论,结合生活经验写下自己了解的知识。之后,各小组汇报讨论情况,再由教师总结、归纳,发现植物可以用种子、根、茎、叶等繁殖。为了让学生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5 种植物的繁殖视频,条件允许的情况还可以种植不同繁殖方式的植物,对比其成长变化,让学生认识到物种得以延续的方式。其次,当学生掌握植物的繁殖方式后,可以认识到植物用根茎叶繁殖后代,属于营养繁殖或无性繁殖。为了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应在课后指导学生用营养繁殖的方式栽种植物,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扦插、压枝、分株等技术,动手繁殖自己喜爱的植物。过程中有些学生会因为缺乏经验或方法不当,而出现植物繁殖失败的情况,教师应引导其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不可复制性,懂得珍爱自然。同时,通过知识迁移由植物繁殖引申到学生自身,让学生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及生活阅历,感受生命的神奇之处,并在未来的成长道路中健康生活、珍爱生命。

(三)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劳动意识

小组合作是当前教学中常用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借此引导学生展开探究。由于科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部分合作学习内容有着较强的实践性,需要学生动手操作、推理和计算才能得出结果。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科学探究活动,要求学生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并在探究结束后整理好器材、保持卫生整洁。如此一来,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亲自动手加强对知识的印象,还可以在实践中提高劳动意识和技能。

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点亮小灯泡”一课时,学生要了解简单电路,并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进行想象和猜测,教师应采取实验探究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首先,在课堂中教师要先讲解理论知识,帮助学生了解灯泡、导线、电池的结构和作用,用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再设计“点亮小灯泡”的活动,让学生在利用教师提供的资料练习连接实验器材,讨论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并明确电流流动的方向。由此,学生可以对电路图有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之后再进入分组实验环节,教师要为学生准备小灯泡、电池、导线等材料,要求其对照电路图连接实物。出乎意料的是,整个实验过程中最影响实验效率的环节竟然是导线与灯泡、电池等材料的连接,大部分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都不规范,甚至还有部分学生未去除导线外部的绝缘层就将其连接到电池上,影响了实验的最终结果。这种情况不仅影响了实验进度,也说明其生活中很少劳动,缺乏基本的劳动意识。教师要对实验环节进行引导,先指出学生操作中不规范的部分,如灯泡应放在电路的中间位置、导线在连接时应去掉绝缘层、导线与电池的衔接要稳固等。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进行演示实验,帮助学生掌握操作技巧及注意事项。通过这样的探究活动,学生不仅可以掌握科学知识,了解电路的基本结构及组成,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劳动意识。此外,每次实验探究活动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分工合作整理实验台、将器材放置到原本的位置并保持实验室环境整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和技能。

(四)课后总结回顾,拓展延伸渗透德育

课堂虽然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但也只占据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部分时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科学知识拓展、延伸到生活中,才是教学的另一个重点。教师可以从教学内容出发,在回顾、总结中合理渗透德育并进行延伸,以创造更好的生活环境。德育就像是一颗种子,需要教师在潜移默化中根植在学生的心田,这样,种子才能生根发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例如,在学习江苏凤凰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食物与营养”一课时,课堂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认识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掌握了辨别食物中脂肪和淀粉的方法,教师要通过将知识延伸到生活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首先,教师提出问题:没有任何一种食物中可以包含所有营养成分,所以我们要吃不同的食物,那么,为了保证身体健康,一天中应如何安排饮食呢?学生则七嘴八舌展开讨论“要多吃蔬菜和水果”“饮食要营养均衡”“少吃垃圾食品,好好吃饭”“不能挑食,也不能暴饮暴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回答展开德育延伸,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两张图片,分别是垃圾食品与正常早餐的营养成分对比,让学生直观看二者之间在营养成分上的差异,再通过真实案例讲解认识到常吃垃圾食品的坏处和多吃蔬菜、水果的好处,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健康与饮食有着密切的关系。其次,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课外继续检验其他食物的营养成分,制作成一份常见的食物营养成分表,并回到家里与家长进行交流,检验自家餐食是否营养均衡,利用课堂所学知识帮助父母优化饮食习惯。由此,学生既可以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又可以参与家庭活动,一举两得。

总的来说,在科学教育中适时渗透德育,能在加强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真正实现教书育人。在学生今后的学习道路中,小学科学课堂中所学的知识可能会被遗忘,但形成的优良道德品质及良好的人格品质会让学生受益终身。因此,教师要尝试将德育渗透到科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以促进学生综合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德育科学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浅议优秀器乐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科学拔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