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的现状及其未来应用模式研究

2023-04-05 07:55蔡政儒杨晓波
科技资讯 2023年3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智慧

蔡政儒 杨晓波

(浙江树人学院 杭州浙江 310015)

中国人口老龄化正在快速发展,老年人口增速较快,过去的20 年间,全国老年人口的增速远远超过了总人口的平均增长速率。从老年人口比重提高幅度看,2005年全国老年人口的比重已经超过10%,老龄化趋势日趋明显[1]。在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下,如何养老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即将步入老龄化社会时,养老资源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多。对于社会上逐渐增加的养老问题,政府和相关机构需要妥善解决。养老模式的改革不仅仅要减轻养老带来的经济负担,而且还需要保障老人的生命健康。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应该要结合现代科技技术,实现智慧养老。

1 智慧养老的定义及特点

智慧养老的前身是“智能居家养老(Smart Home Care)”,最早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原来的名称为“全智能化老年系统(Intelligent Older System)”,该系统构建了一种全智能化老年公寓,通过计算机技术、无线传输技术等手段,在地板和家电中植入电子装置,密切关注老年人的日常起居,全方位保障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使老年人能够安享晚年。“智能居家养老”的核心是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构建面向家庭养老、社区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的物联网系统与信息平台,合理利用社会各方面资源,老年人可以享受到高品质、高可靠性的居家养老服务。

2008年11月,IBM公司在纽约召开的外交关系理事会上宣布了IBM的“智慧地球”行动,并于次年将“智慧地球”聚焦到“智慧城市”理念上来,并对其进行了全面解读。对“智慧城市”提出了4 个愿景:一是利用物联网技术,实时感知城市的运行状况;二是将大数据与互联网相互结合,为智慧城市提供基础平台;三是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借助政府优惠政策,为智慧城市发展提供动能;四是通过各个部门之间的业务协同,不断推进“智慧城市”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随着“智慧城市”的快速进展,“智慧消防”“智慧交通”“智慧社区”等一系列“智慧”应用被开发并应用到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面对人民群众对养老的更高要求,再从以往的“智能养老”逐渐过渡到“智慧养老”领域。

1.1 智慧养老的定义

无论是“智能养老”还是“智慧养老”,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大力支撑,因此智慧养老是对智能养老的升级,二者在信息技术的运用上具有递进关系:(1)系统与设备的能力方面,“智能”主要体现在设备或者装置能够根据不同的现场状态,在程序控制下做出不同的判断,并实施相应不同行动的能力,“智慧”则进一步体现对影响现场状态的多种因素进行相关性和系统性的分析与预测,以产生“更适合的”“更聪明”判断的能力;(2)人与系统的能动性方面,“智能养老”主要体现了系统与设备对老年人身体、现场相关信息的检测和控制,老年人处于被动接受状态,“智慧养老”强调系统、设备、人、现场融为一体,老年人以显性或隐性方式主动干预设备与系统的运行,以得到更健康、更有尊严、更愉悦、更有价值的老年生活。

该文参照了清华大学互联网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智慧养老产业白皮书,给出智慧养老的定义。智慧养老(Smart Senior Care,SSC)是指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整合政府、社区、养老机构等生态系统,为老年人提供优质、快捷的养老服务。简单来讲,智慧养老是以老年人在生活、健康、娱乐等需求为基础,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提供智能、交互、友好的养老服务,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指数。

1.2 智慧养老的特点

智慧养老要实现的目标是为老年人提供高水平的养老服务,需要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实现对养老装备、养老服务人员、养老服务数据的高效率管理和决策分析,因此智慧养老在技术支撑、管理与服务模式等方面具有与传统养老不同的特点。

1.2.1 技术先进

智慧养老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为智慧养老提供了技术保障,老人日常生活中的身体健康数据、言谈行为数据、活动路径数据完全透明第保存在智慧养老系统中,并由云端数据分析系统持续进行分析和监视。

1.2.2 服务人性化

智慧养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观念,将老年人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将老年人的使用体验作为最终追求。通过专业化的智能设备硬件、人性化的配套软件,向老年人提供丰富的、个性化的、人性化的养老服务,且服务不受地域限制,老年人可根据自身需求随时随地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

1.2.3 服务高效化

智慧养老通过高科技手段整合了现有的分散的养老资源,通过后台算法优化养老资源配置,实现供需间的精准匹配,大大提升了养老资源利用效率,改善了养老服务质量,同时又降低了养老成本,减轻了老年人的经济负担。

1.2.4 服务综合化

智慧养老不但能提供老年人的日常起居服务,还能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日常生活层面,为老年人提供生活护理、医疗保健等服务;在精神文化层面,为老年人提供学习娱乐、社会交际等服务。此外,智慧养老还可以让老年人再就业,焕发人生第二春,充分发挥其丰富的社会经验和知识技能,实现更广阔的社会价值。

2 智慧养老的发展状况

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社会各界高度重视养老领域,政府相继颁布了一系列养老领域的扶持政策,将养老服务与市场相结合,大力发展社区养老、康养结合等新型养老模式,为智慧养老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养老产业均衡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8年政府出台了智慧医养相关意见,目的是推进智慧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选取部分基础较好的省市进行试点,在试点成功的基础上逐渐向全国推广,同时鼓励相关企业加大智慧养老产品的研发力度,将成熟的智慧养老产品向全国多个示范街道(乡镇)推广应用,同时建成多个示范基地,形成研发、生产、服务等全产业链。

2019年政府进一步加大养老产业的发展力度,明确以“智慧养老”为核心,借助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智慧养老产业向纵深发展,工作重点包括制定面向智慧养老的产业标准、通过应用试点,探索适合国内现状的智慧养老发展模式,同时与国内众多养老院合作,建设一批高效、智能的“智慧养老院”,满足老年人的高质量养老需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也发布公告,正式批准了我国养老服务领域第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养老机构服务安全基本规范》(GB 38600-2019)。

在未来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会与社会养老服务并行,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完善更加具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智慧养老也会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智慧养老产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2020 年我国智慧养老产业规模已突破4万亿元,今后每年还将以18%的比率不断增长。

智慧养老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基础,为了满足老年人全方位的生活服务和养老需求,需要研发更加智能、友好的养老设备,如助老机器人等,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养老服务,同时利用智能设备的交互特性,进一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品质,使科技更好地为老年人服务,使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更加幸福,老有所乐,老有所为[2-4]。未来的智慧养老不但要解决老人的生理需求,还要解决老人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是基础,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如智能家具帮助老人起床、吃饭等;另外,智慧养老能够帮助老人解决心理需求,如智能机器人能够陪伴老人,倾听老人心理诉求并提供帮助。

由于许多老人不愿意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选择在家乡生活,本地养老,而许多青年离开家乡去外地工作,长时间生活在其他城市,没有足够时间照顾老人。同时现代社会中老人和子女都要求有自己的“自由空间”,从而导致空巢老人的现象出现越来越多,独居老人不仅子女离家,而且由于丧偶、离异等情况一人独自居住,是比空巢老人更弱势的群体。独居老人在家中存在许多安全隐患,而且老人的身体比较脆弱更容易受到伤害,如滑倒、扭伤在青年人身上发生时不会出现危险,在青年人身体自愈下就会解决问题,但是对于老人而言会造成更大伤害,脆弱的骨头可能会断裂导致老人倒地不起。在老人出现跌倒、窒息、突发疾病等情况时,如果无人能够及时提供帮助则极易让老人生命发生危险。对于处于居家养老的独居老人,智慧养老能够提供巨大的帮助,能够监测老人身体状态,实时更新老人的健康指数,清楚了解老人的健康状况,从而提前预防老人疾病的恶化。在老人出现意外,如突然跌倒、扭伤或者身体不适、突发脑梗、心梗时。每一秒的救援时间都至关重要。因此,智慧养老设备的开发将会发挥巨大作用。

现在国内许多物联网企业、可穿戴设备提供商、健康监测设备提供商致力于研发有关智慧养老的设备。例如:生命体征监测仪,能够持续监测老人的呼吸、心跳等生命数据,记录老人体动、离床记录,收集这些数据进行睡眠质量分析、呼吸慢病分析,从而知晓老人的健康状况;如果老人生命数据出现异常,如呼吸过速、呼吸暂停、心跳过缓、心跳过速等现象,生命体征监测仪就会发出警告。再如:智能防跌倒检测仪,可用于智能分析老人跌倒风险,当老人进入卫生间时,该仪器可进行多姿态跌倒识别,如绊倒、摔倒、晕倒等。基于可穿戴传感设备的行为识别具有空间限制小、设备简单、受外界环境干扰小、能最大化地保护隐私等优点[5-7]。但是,穿戴这些设备并不是适合所有的老人,具有一定的门槛。有的老人由于年龄过大、身体不适等原因无法正常使用这些穿戴设备。而且这些设备会影响到老人的生活,改变老人的生活习惯,如设备可能会发出声音、亮光等。可以采用线上监控智能看护模式的智慧养老,利用监控获取老人位置、身体姿态等数据,再根据这些数据进行分析老人的健康状态,如果出现跌倒、晕倒等状况可以及时通知监护人员以及老人家属。线上监控智能看护模式的智慧养老,可以不需要老人佩戴设备,不会干扰老人的正常生活。而且在收集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尝试结合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算法,智能分析老人行为轨迹和运动状态,实现智能看护作用[8-9]。

3 智慧养老的未来应用模式

3.1 与智慧社区的融合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打造智慧型居家养老新模式,通过将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养老服务结合,大大地提高了养老服务水平,让老人在家就可以安享晚年。

这种智慧养老新模式就是将政府、医疗机构、服务商、个人、家庭连接起来,左手是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需求,右手是各种社会资源和服务。而将老人需求与社会服务对接起来的,就是老年信息服务平台。依托“智慧社区”服务平台,不但能够整合多种资源,还能形成完整的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完善居家养老、紧急救助、走失定位等多项服务功能,普惠老年群体。

坚持“智能+社区+产业”的布局模式,完善智慧养老产业链,构建 “云平台+产品服务+智能终端+App”融合创新养老生态系统,用科技力量推动智慧养老。例如:老人在家,只要通过手机就能点餐;选择需要的食品、用品,便利店店员就会送货上门;定时签到,方便居委会掌握老人健康和出行情况等。

居家养老和智能养老的结合,相信未来,这种智慧社区养老新模式会在各地市进行建设、推广,打造以社区老人为基本服务对象的区域化、多功能、综合性平台,为老人提供一个生活服务更便捷、环境更美好,智能、人文、宜居的现代化创新型智慧社区生活圈。

3.2 与智慧医院的融合

智慧养老需与智慧医院相互融合,通过医养结合,打通医院与社区,为了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居家护养等服务,与医疗机构开展深入合作,配备线上家庭医生,使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针对智慧养老在具体服务上存在的问题,可以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体系,将各种老年类疾病纳入医保范畴,减轻老年人的求医负担。另外,人工智能+大数据的应用,可有效助力医疗发展。目前,已经在医学上应用的人工智能主要有AI+辅助诊疗、AI+医学影像、AI+药物挖掘、AI+健康管理。

智慧医疗(WIT120)是通过打造健康档案区域医疗信息平台,利用最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实现患者与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医疗设备之间的互动,逐步实现医疗信息化。医疗信息化建设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针对老年人的生命体征变化,借助大数据技术,实时跟踪老年人的体征变化,记录老年人的日常起居行为,为每位老年人打造出细致全面的“健康档案”。譬如每位老年人的生活习惯、病情诊治、康复医疗等过程都可以进行全程追踪,利用物联网和大数据等手段,为智慧养老提供科学依据。

3.3 与智慧城市相融合

智慧城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城市的各个部件相融合,是知识社会的重大创新,面对城市治理的因素错综复杂,引入“城市大脑”等理念,可以实现城市的精细化和动态化管理,有效提升城市治理能力,改善市民尤其是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智慧养老与智慧城市相融合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智慧养老的建设体现了智慧城市建设中“以惠民为本源”的宗旨,从养老领域体现了党和国家执政为民的思想。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行政、经济和生活的智慧化,也就是政府的智慧管理、企业的智慧运营和民众的智慧生活。其中政府和企业的智慧化最终还是要以“惠及民众”为目的。建设智慧城市,归根到底还是要服务于民众,通过建设智慧城市可以为智慧养老奠定基础。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更多的是偏向行政管理和企业发展方面,而在民生方面做得还不够,尤其在智慧养老方面还有许多欠缺。这就需要深入了解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以智慧城市为辅助手段,将智慧养老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不但老年人受益,而且满足了家属的要求,让智慧养老成为联系党和民众的桥梁,真正体现出智慧城市建设要最终惠民的宗旨,体现出党和国家执政为民的思想。

智慧养老的建设完善了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给智慧城市管理增添了新的活力。目前的智慧养老模式主要有家庭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这3 种。其主流方式是以社区为中心,通过线上线下连接起各服务机构和居家养老个人,并提供各种服务的社区智慧养老,这就给社区的社会治理赋予了新的职能。社区是人们赖以生存起居生活的基础,在社区原有的政策宣讲、行政管理、民事调解、便民服务、协助治安等功能基础上增加智慧养老功能,改变了社区以行政管理事务为主,居民服务比较欠缺的现状,同时密切了社区与政府、企业、家庭的关系,成为社区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民心工程,成为社区开展行政管理、社会治理有效渠道,给智慧城市管理增添了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智慧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