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与红船精神※

2023-04-05 12:54秦正为
党政干部论坛 2023年1期
关键词:红船弘扬总书记

○秦正为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1]。“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开篇即为“红船精神”。“红船精神”指以嘉兴南湖游船为载体的建党精神[2]。“红船精神”与新时代强调的“初心”“使命”紧密相关,与习近平总书记密切相联。

一、习近平总书记是红船精神的提出者

“红船精神”是由习近平首次提出的。2005年6月21日,时任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在《光明日报》发表署名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公开提出了“红船精神”,并对其概念和内涵进行了概括和论述。

“红船精神”的提出不是偶然的,而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精神成果。简单来讲,其历史依据是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和圆满闭幕,其社会基础是中国近代的革命斗争,其实践基础是中国共产党的建党活动,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其文化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嘉兴建立了南湖革命纪念馆,仿制了中共“一大”南湖会议船,当地群众称之为“红船”。2005年,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中,嘉兴开始酝酿“红船精神”大讨论。当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习近平率领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到南湖瞻仰红船,并对“红船精神”大讨论予以高度重视和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习近平高瞻远瞩、深思熟虑,正式提出了“红船精神”。此后,“红船精神”的概念逐渐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同和传播。

二、习近平总书记是红船精神的阐释者

习近平对“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进行了科学阐释。

关于“红船精神”的基本内涵,习近平在《弘扬“红船精神” 走在时代前列》一文中将其概括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3]习近平对此进行了具体解释。第一,“中国共产党沿着红船的航向,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始终站在历史和时代发展的潮头”。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创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二,“中国共产党扬起红船的风帆,以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矢志推动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前进”。正是有了这种精神,中国共产党才能历经曲折而不畏艰险,屡受考验而不变初衷,由小到大,由弱变强。第三,“中国共产党载着红船的意愿,以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努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正是有了这种精神,才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确定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一个政党的显著标志,使忠诚为民成为贯穿中国革命和建设全过程的一条红线。

关于“红船精神”的历史地位,习近平指出,“红船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党的先进性之源”。具体来讲,“中国革命精神之源”在于:“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无不与之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党的先进性之源”在于:“红船正是走在时代前列的象征,‘红船精神’就充分体现了走在时代前列的精神,这也就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

关于“红船精神”的重大意义,习近平指出,第一,“‘红船精神’是激励我们把握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和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大胆探索、创新创业的强大思想武器”。第二,“‘红船精神’是鼓舞我们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不畏艰险、艰苦奋斗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红船精神’是鞭策我们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本质要求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求真务实、一心为民的强大道德力量”。[3]2017年10月3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重游南湖,瞻仰红船,再次强调,“红船精神”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并指出,“小小红船承载千钧,播下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开启了中国共产党的跨世纪航程”[4]。

三、习近平总书记是红船精神的传承者

“红船精神”作为一种建党精神,是与革命先驱的艰苦奋斗经历紧密相连的。当代中国共产党人要传承好“红船精神”,一是要继承先烈遗志和优良传统,二是要传承红色基因和红色精神。习近平有着与生俱来的红色资源和红色基因。

习近平的父亲习仲勋,1913年出生,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8年转为中共党员,1933年担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中共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1934年担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陕甘边特委代理书记、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1935年在错误的肃反中被关押。1945年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1950年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1953 年任政务院(后为国务院)秘书长。1959年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1962 年受冲击,被污蔑为“习仲勋反党集团”。1978年后主政广东,为改革开放“杀出了一条血路”。习近平的母亲齐心,1926年出生,1940年参加八路军,1943年入党,对革命终生不渝。习近平出生于红色家庭,深受红色精神的熏陶。

习近平对红色精神、红色基因情有独钟,一再强调传承的重大意义。习近平在给父亲的信中写到:“一是学您做人……坦诚忠厚、谦虚谨慎、光明磊落、宽宏大度;二是学您做事,爸爸自少年就投身革命,几十年来勤勤恳恳、艰苦奋斗、为党和人民建功立业;三是学习您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执著追求,无论是白色恐怖年代,还是极‘左’路线时期,无论是受人诬陷,还是身处逆境,爸爸对共产主义的信念仍坚定不移;四是学您的赤子情怀,像一头老黄牛,为中国人民默默的耕耘;五是学您的俭朴生活,一贯崇尚节俭,有时几近苛刻,这样的好家风我辈将世代相传。”

据统计,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前往全国各革命老区,用脚步丈量信仰高地,其足迹遍布了河北西柏坡、山东临沂、福建古田、陕西延安和铜川、贵州遵义、江西井冈山、安徽金寨、宁夏固原、山西吕梁、上海、浙江嘉兴等地。如,2013年2月在视察兰州军区时,指出要发扬红色资源优势,将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2014年5月在视察新疆军区时,强调要把红色基因融入官兵血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2014年12月在视察南京军区时,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016年2月在视察井冈山时,强调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多接受红色基因教育,等等。同时,他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大会中强调,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红色基因。如,在2016年“七一”讲话中,告诫全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在2017年党的十九大上,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2018年全国“两会”上,强调“红色基因就是要传承”,要“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让红色精神激发力量”,等等。

四、习近平总书记是红船精神的践行者

习近平不仅有着红色基因,而且从幼年便开始接受红色锻炼。他1969 年初作为知青到延川县梁家河村插队,直到1975年10月才离开,一呆就是7年。“年龄最小、地方最苦、时间最长”,可以说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生涯的鲜明印记[5]。在此期间,他也有过迷茫、彷徨,但最终坚定了人生目标、树立了自信,先后写了八份入团申请书、十份入党申请书;他什么活都干过,什么苦都吃过,和乡亲们挑粪拉煤、拦河打坝、建沼气池、吃玉米团子。正因如此,他被选为党支部书记,被称为“好后生”“好书记”“敢说敢做敢担当”。习近平自己也说“陕北高原是我的根”“永远是黄土地的儿子”,提出对他一生帮助最大的“一是革命老前辈,一是我那陕北的老乡们”,因而坚定了不变的信念,那就是“要为人民做实事!”清华大学4年,中央军委机关3年,习近平毅然选择了放弃北京的优越环境到条件艰苦的河北正定工作。在正定,作为县委副书记、书记,他住办公室、吃大食堂、骑自行车下乡、到百姓家聊天,同时招贤纳士、改革创新,最终带领正定人民群众摘掉了“高产穷县”的帽子。此后,在厦门,在宁德,在福州,在福建省委、浙江省委、上海市委任上,他夙夜在公、勤勉为民,不断传承红色基因,2007年10月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2012年11月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017年10月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2022年10月又一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

纵观习近平的成长轨迹,从农村党支部书记到中共中央总书记,从普通百姓到国家主席,从现役新兵到军委主席,从西北高原到华北平原再到东南沿海,从农民到大学生到军人再到干部,他身份众多,经历丰富,但始终未变的是红色基因、红色精神,是“初心”“使命”。习近平曾说:“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的确,他都做到了,其原始动力就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就是以人民为中心的人民情怀。“红船精神”就是习近平在2005 年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背景下提出来的,党的十八大后实施的八项规定,开展的反对“四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等均是对“红船精神”的切实践行。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与党的十八大后第一站到深圳表明改革开放的坚定决心一样,习近平带领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前往上海、嘉兴重申“初心”和“使命”。在嘉兴,习近平重新强调“红船精神”,并告诫全党:“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入党誓词,字数不多,记住并不难,难的是终生坚守。”[4]正是基于这种清醒认识和切实践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才发生了根本性变革、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而这正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人民践行“红船精神”的集中体现。

五、习近平总书记是红船精神的弘扬者

“红船精神”是建党精神,是革命精神,指导我们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海党的一大会址、嘉兴南湖红船是我们党梦想启航的地方。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我们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4]2017年12月4日,弘扬“红船精神”座谈会在浙江嘉兴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并在瞻仰南湖红船时强调要结合时代特点大力弘扬“红船精神”,让“红船精神”永放光芒,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重要指示,要在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上,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使其绽放新的时代光芒。要深化对“红船精神”等革命精神的学习宣传,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加大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引导人们积极投身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6]。当前,我们要把弘扬“红船精神”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根本指导思想,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

习近平本人就是弘扬“红船精神”的典范。在2005年提出“红船精神”之后,习近平对以“红船精神”为源的红色精神高度重视,多次提出要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他在2006年提出“弘扬长征精神”,2009年提出“弘扬延安精神”,2011年提出“大力弘扬苏区精神”,2013年提出“沂蒙精神要大力弘扬”“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2015年提出“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伟大的抗战精神,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2016年提出“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弘扬伟大长征精神,走好今天的长征路”,等等。在此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了要弘扬“中国精神”。在2018 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满怀豪情地说:“我们要乘着新时代的浩荡东风,加满油,把稳舵,鼓足劲,让承载着13 亿多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中华巨轮继续劈波斩浪、扬帆远航,胜利驶向充满希望的明天!”[7]毫无疑问,这艘“中华巨轮”就是由“红船”发展而来的。秀水泱泱,红船依旧;时代变迁,精神永恒。1963 年,董必武曾为南湖专门写有楹联:“烟雨楼台革命萌生此间曾著星星火;风云世界逢春蛰起到处皆闻殷殷雷。”这是“红船精神”的生动写照。

“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2017年12月1日《人民日报》重新刊发习近平的《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并在“编者按”中写道:“今天我们重新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这篇重要文章,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8]党的二十大指出,要“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红船精神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定在二十一世纪继续发挥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作用。

猜你喜欢
红船弘扬总书记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红船
雕红船
红船向未来
一叶红船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总书记的告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