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金梅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变化,学校会在线下、线上两种教学模式之间切换,每一次切换,教师、家长、孩子就要在较短的时间内调整状态。在这一次次调整过程中,教师与家长、孩子的沟通、协调工作至关重要。
当我接到学校由线下教学改为线上教学的通知后,我就准备给全体家长写一封信。在这封信里,我首先站在家长的角度,表达了我对各位家长难处的理解。然后,我详细介绍了我们班孩子的学习情况以及我们班在各项活动中的优异成绩,争取家长的信任。另外,为了缓解线上教学给家长和孩子带来的压力,我为家长提出了几点具体建议:一是每天晚上花10分钟跟孩子聊聊他们当天的课堂表现,让他们感受到爸爸妈妈在关注自己;二是每天晚上花10分钟了解教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检查、督促孩子完成作业;三是请家长配合孩子完成朗读、背诵、听写、默写类作业。最后,我真诚地向各位家长的配合表示感谢。
我把信发到家长微信群,没过一会儿,就不断收到家长的回复,真情满满,让我感到亲切与温暖。我想,这就是以心换心,以情动情。
线上教学开始后,教师除了召开线上家长会、下发《告家长书》,最好还能把家长当作亲朋好友写一封“家书”,以真情赢得家长的理解与信任。
一个班级有四十多名学生,每个家庭各有各的情况,这让线上教学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教师在加强线上教学管理的同时,要有足够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发现问题,及时沟通,尽快解决。
小Y的父母离异,她跟着妈妈生活,线上教学期间,我从作文中了解到母女关系十分紧张。于是,我经常与小Y在QQ上聊天,以便及时了解情况。
一天,小Y发给我一张作业截图,问我她写的“座”字错了没,她说妈妈非说她写错了,逼着她重新写。我仔细看了看,这个字写得的确不规范,“坐”字两个“人”之间的一竖出头太短。我委婉地指出她的错误,让她慢慢重写一遍。她边改错边和我抱怨妈妈对她的种种不好,我安抚完她的情绪就赶紧给她妈妈打电话。
“喂?你好!喂……喂……”我对着手机呼叫,可手机那头一直没有回应。我检查了一遍电话号码,号码无误,对方已接听,但就是无人应答。我又继续说:“喂,你好,是小Y的妈妈吗?我是李老师。”过了许久,电话那头隐约传来抽泣的声音,听起来很克制。我瞬间反应过来:妈妈居然被自己12岁的女儿气哭了。
“小Y妈妈!消消气!孩子还小,你别太较真了……”我劝慰她。
电话里,小Y妈妈一个劲儿地哭诉小Y的种种不是,我静静听完才耐心地劝导她:“您的女儿在我眼里十分优秀、聪明,试着多关注她好的一面吧,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您在与孩子交谈时要注意语气和措辞,不要总是以命令的口吻、指责的语气说一些伤害母女感情的话。以刚才的事情举例,小Y的字没写规范,你可以写一个规范的字,再轻言细语地引导她对比,让她自己发现错在哪里,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说她就是错了,逼着她重写。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急于求成,您不要太焦虑了。要知道,教育孩子不是生活的全部,不要因此丢失了生活中很多原本属于你的快乐……”
她从开始不停打断我的话进行反驳,到后来静静地听我讲述,最后与我说再见时,她已经破涕为笑了,我这才安心地挂断电话。
过了几天,小Y发给我一条消息:老师,感谢您那通带有“魔力”的电话,我喜欢现在的母亲大人!我欣慰地笑了。
像这样的及时沟通,几乎每周都有。我从来不在线上课堂或班级群里直接点名批评犯错的同学,而是及时单独打电话给家长,了解情况,分析原因,及时调解。
线上教学期间,班级事务更加繁杂,一名班主任要管理四十多名学生,显然有些力不从心。这时候,可以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借巧力、使妙招,和班干部一起为网课学习保驾护航。
我接手班级的第一个月就成立了“班级自主管理智囊团”,智囊团成员共8名:6名小组长,1名书写总负责人,1名诵读总负责人。8名成员由学生自荐或互荐产生,学习能力、组织能力、自我管控能力比较强,信息技术运用能力也相当突出。小组化管理将整个班级化整为零,1名小组长管理7~8人,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出勤管理。每节课课前,智囊团的6名小组长提前5分钟来到直播课堂,教师在正式授课前2分钟提醒各位小组长清点自己的小组成员并及时汇报出勤情况,小组长及时联系未到的同学,督促他们尽快进入课堂。
作业反馈。教师每天批改完作业后,及时将全班同学的作业提交情况、订正作业名单、模范作业名单发布到智囊团群里,各小组长找出自己小组的成员并及时将作业情况反馈给学生本人。这样的师生配合让作业反馈及跟进工作更加高效。
辅助课堂。教师提前对书写总负责人和诵读总负责人进行培训,教会他们使用腾讯课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共享屏幕、分享资源、优化课件等工作交予两名小帮手。这样一来,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上课状态,有更多精力调控课堂,从而提升线上教学的效率。
总之,教师要用心、用情坚守“云端”,坚持家校共育,让成长之花在“云端”绚丽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