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着目标前进
——谈教师如何指导学生的意志行动过程

2023-04-05 23:01马志国
新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意志挫折困难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支配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目的的心理过程。由于意志总是与行动相联系,总要在行动中体现出来,所以也称为意志行动。学生坚持课堂学习,坚持跑步锻炼,坚持打扫卫生,都是意志行动。

意志行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一是采取决定阶段,包括明确动机、确立目的、选择方法等;二是执行决定阶段,包括执行计划、克服困难、承受挫折、拒绝诱惑等。意志行动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良好的意志品质主要有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持性等。这些,我们后面结合学生心理和班级管理实际再具体讨论。

那么,各个年龄段的学生都有怎样的意志发展特点?我们又该如何指导学生的意志行动呢?

正确认识学生意志的发展特点

第一,小学生的意志发展特点。

小学生意志发展的特点是,由具体的不稳定的动机和目的,逐渐向有社会意义的比较稳定的动机和目的过渡。比如,到中年级后,为了迎接考试,他们在复习功课时可以坚持不看电视。由于他们还不善于思考,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两个环节之间很少有时间间隔,常常是想到了就做。他们在学习或其他活动中克服困难的能力还很差。

就小学生意志品质的特点来说,一是自觉性还很差,他们不善于自觉地安排活动,一方面喜欢模仿别人的行为,一方面又任性执拗不听别人的意见。二是果断性也比较差,他们遇到问题常常会犹豫不决。三是自制性和坚持性还较差,他们不善于自我控制,所以课堂上容易出现混乱局面,甚至出现故意捣乱的现象。

第二,初中生的意志发展特点。

初中生的意志品质,如独立性、果断性、坚持性等,都比小学生有了明显的提高。他们几乎事事都喜欢自己独立行动,不喜欢家长过多干涉和监督,不喜欢成人在旁边指手画脚,甚至拒绝成人必要的帮助。他们能自觉地坚持完成作业或其他任务。初中生一般不喜欢长时间地犹豫不决,总想干脆利落地下决定。他们特别崇尚勇敢,文艺作品中胆大敢为的人物常常成为他们的偶像。初中生的一个新特点是,他们开始有了意志培养的自觉意识,特别崇拜那些意志坚强的人。

但是,初中生的意志品质还很不成熟。有的学生在遇到困难时没有毅力,不能持之以恒,缺乏自信,容易灰心丧气,有时还会草率行动,意气用事。这说明他们意志的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发展得还很不够。最突出的问题是他们的自制性较差,特别容易冲动,同学间闹点矛盾就容易引起冲突,与家长闹点矛盾也容易离家出走。他们往往还不能正确理解意志品质的含义。比如,有的初中生为了锻炼意志,站在危险的建筑物上往下跳;还有的学生把执拗当顽强,将鲁莽视为勇敢。

第三,高中生的意志发展特点。

高中生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都有了较好的发展,也有了较高的自制性,比较善于把握自己的言行和情绪。在高中生身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与初中生明显不同的意志特点。如果说初中生的果断性仅仅表现为“尽快行动”的话,那么,高中生能在深思熟虑后才下决断;如果说初中生的意志力更多地体现为激发行动的力量,那么,高中生的意志力却体现为不仅能激发行动而且能抑制行动。高中生意志锻炼的自觉性,比初中生也有了更大的发展。他们往往以自己崇敬的人为榜样,积极主动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如自觉地学习,坚持体育锻炼。

当然,高中生仍然会表现出意志薄弱的一面。比如,高中生的坚持性常常有偏差,会错把顽固执拗当成顽强坚持,也会把灵活机动地改变方法与轻率放弃意志行为混同一谈,认为改变方法是意志不坚定的表现。再如,有的高中生还容易冲动妄为,缺乏自制力。

指导学生的意志过程

在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的意志,首先是对学生意志行动过程的指导,让学生能坚持向着目标前进。前面谈到,意志行动过程分为采取决定的阶段和执行决定的阶段。下面分两步来谈。

第一步,采取决定阶段的指导。

首先,指导学生解决好动机冲突。

动机冲突从形式上分为三类。一是双趋冲突,所谓“鱼和熊掌不能兼得”。比如,学生报考志愿时两个专业都喜欢,却只能选报一个。二是双避冲突,所谓“前遇断崖后有追兵”。比如,有的学生既不想写作业又怕挨批评,两样他都想逃避,但必须选择一种后果来承受。三是趋避冲突,所谓“既想吃又怕烫”。比如,一名学生既想加入校足球队为学校争光,又怕训练耽误时间影响自己的学习成绩。动机冲突从内容上分为两类。一是原则性冲突。比如,周末既有精彩球赛又有志愿活动,是看球赛还是参加志愿活动?二是非原则性冲突。比如,周末晚上是去看电影还是在家里看电视?

怎样指导学生解决动机冲突呢?

就动机内容说,对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应指导学生将低层次需要让位于高层次需要,比如,放弃看球,坚持去做志愿者;对于非原则性的动机冲突,应指导学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取舍,比如,想看电视就看电视,想看电影就看电影,不过多犹豫。

就动机形式说,最能考验一个人意志的是双趋冲突。“鱼和熊掌兼得”的时候是不多的,我们应指导学生懂得,放弃的东西未必就是不好的东西,即使都是美好的东西,该放弃的也要放弃。比如填报志愿,就要思考之后断然放弃一部分。

其次,指导学生确定好行动目的。

在许多情况下,学生会同时有两个或多个目的。这些目的可能相互冲突,相互矛盾。在下面两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指导学生付出较大的意志努力来确定目的。

一种情况是,在并存的目的中,如果每个目的都有吸引人之处,不同目的越是同等重要,个人对于每个目的所抱的态度越接近,选择的困难就越大。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靠意志力来确定一个合适的目的。实在不行,我们可以让学生抓阄来决定。

一种情况是,在多种并存的目的中,有一个目的对个人有益,使个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另一个目的对个人来说无关紧要,但它对社会却是有益的。这种情况,更能看出人的意志品质。我们要指导学生从较高的境界出发做出选择。

最后,指导学生选择好行动方法。

在什么情况下选择行动方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呢?一是有几种方法可供选择,二是供选择的方法使用时存在困难,三是可选择的方法是否合乎道德标准。后两种情况常常交织在一起。比如,完成作业时遇到了不懂的题,可选择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悄悄拿来同学的作业“参考”一下;二是先请别人讲解,然后靠自己的努力解答出来。这种情况下,我们给予恰当指导后,学生也会愿意选择后一种方法。

在方法的选择中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可供选择的方法都不违背社会道德,又都存在一定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可以指导学生,不要总是犹豫不决,而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适当权衡比较,果断地选择并行动。

第二步,是执行决定阶段的指导。

采取决定只是“头脑中的行动”,只有执行决定才能达到目的。因而,执行决定是意志行动最重要的阶段。

首先,指导学生执行计划。

在计划的执行中,学生轻易放弃已经选择的目的和方法,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而执拗地固守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预定目的和方法,也是意志薄弱的表现。这两种意志薄弱的表现,时常可以在学生的学习和其他活动中看到:有的轻言放弃,昨天订的计划今天就扔掉了;有的一意孤行,明知方法不行也不肯变通。

在计划的执行中,人的意志在两种情况下得以体现:一种情况是,在采取决定阶段所确立的目的和方法是合理的,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只是在行动中遇到困难。这种情况下,我们应指导学生,不能轻言放弃,要克服困难坚决执行计划,锻炼自己的意志。另一种情况是,在采取决定阶段所确定的目的和方法,在实际行动中发现是不切实际的。这种情况下,我们就应指导学生不要一意孤行,而要及时改变或调整先前不切实际的目的和方法,不能把这看作是意志软弱。恰恰相反,这种坚持性与灵活性的统一,才是良好的意志品质。

其次,指导学生克服困难。

在行动中遇到的困难多种多样,归结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一是内部困难,二是外部困难。外部困难总是通过引发内部困难而起作用的。比如,正准备放学回家,天下雨了,甲生一见雨就心烦,连连叫倒霉;乙生一见下雨心生欢喜,细雨蒙蒙,正好雨中走一回。

怎样指导学生增强克服困难的能力?一是考虑目的的可接受性。确定学习目标应针对自己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应该既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是经努力可以达到的。二是学会对困难有恰当的主观判断。我们如果在心里把困难放大,就会被困难吓倒,难以战胜困难;如果在心里把困难缩小,就会藐视困难,容易战胜困难。三是对行动后果要有深刻理解。学生对行动后果理解越深刻,克服困难的信心就会越大。

再次,指导学生承受挫折。

面对挫折,人的反应是不尽相同的:有的能承受严重的挫折,坚韧不拔,百折不挠,能控制情绪,冷静分析处境,改变行动方法和策略,必要时暂时退却或等待时机;有人稍遇挫折就可能意志消沉、颓废沮丧或一蹶不振等。

我们要指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挫折耐受力。

一是对挫折有正确认识。我们要指导学生,不要惧怕挫折,认识到挫折是人生应有的内涵,甚至是人生的一种助力。不用说保尔,不用说张海迪,不用说那么多英雄,生活中很多普通人,都在经历挫折后收获了自己成功的人生。

二是学会进行心理调节。比如,学生意外地考了一个糟糕的分数,因老师不太了解情况而受了一次冤枉的批评,因人数有限没能第一批入团。对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这样进行心理调节:①宣泄压力。②情绪转移。这两步的作用在于缓解自己的情绪压力。③激励信心。④优势诱导。这两步的作用在于重新发现自己的优势。⑤反馈调节。⑥前景吸引。这两步的作用在于用已有的成绩和可见的前景激励意志。

三是勇敢地经受挫折的考验。我们应该指导学生理解,挫折犹如在偏离航向或脱离实际时亮出的红牌警告,使自己清醒过来,重新认识环境和困难,重新调整努力的方向。勇敢面对挫折的考验,就会发现挫折犹如“加压泵”,会让自己调集全身心的力量去努力奋斗,使自己的心理受到锤炼,走向成熟,练就顽强的意志。

最后,指导学生抵制诱惑。

学生意志是否坚定,也表现在意志行动过程中能否抵制诱惑。所以,我们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具体方法学会拒绝诱惑。一是坚定已有目的,二是划清心理界限,三是认清诱惑危害,四是远离诱惑情境,五是及早拒绝诱惑,六是借助外力监督。

需要说清的是,所谓需要拒绝的诱惑未必都是不好的一面。比如,电视中的球赛节目本不是坏事,但学生正在完成家庭作业时,它就成了应该抵制的诱惑了。所以,不仅要抵制不好的诱惑,而且还要抵制任何干扰目的实现的诱惑。

猜你喜欢
意志挫折困难
困难中遇见团队
困难我不怕
时代新人与意志砥砺
挫折使我更坚强
挫折
选择困难症
《西厢记》中的理性意志与自由意志
生活需要挫折
有困难,找警察
自由意志的神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