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问题解决 探寻区域研修路径
——以幼儿园“周计划”制订与实施的区域研修为例

2023-04-05 23:01李红兰
新班主任 2023年2期
关键词:研训研修研讨

□ 李红兰

教研工作是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的有效专业支撑。为此,我们开展了相关区域主题研修活动,以问题为导向,抓实研讨过程,引导教师在计划制订与实施的过程中聚焦问题,基于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制订规范性、全面性、系统性的周计划,谋求教育理念和目标的一致,并积极探索有序有效的研训路径。

问题一:计划制订前需要收集哪些信息?计划制订中需要注意什么?

研训路径:共读书籍——瞄准“困惑点”,让全员“思”起来

读书使人明智。阅读经典的教育专著能有效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拓宽教师的研究视野。通过共读、导读,可以让教师谈读书感想、讨论教育热点问题。在区域研修中,我们采用了“共读一本书”的方式,以更新研修团队成员的教育观念,统一研修主题。

1.共读专著。如何使“周计划”的制订更加聚焦、更有价值呢?研修团队带着问题广搜专业书籍,精心筛选并集体推送阅读内容,其中美国玛乔丽的《发展适宜性实践——学前教育活动的组织与评价》就是成员重点阅读的书目之一。这本书给予一线教师具体的策略与建议,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计划是活动实施的关键,制订计划能帮助教师有序实施一天的教育活动,也能统筹安排一周的活动。

2.阅读交流。通过一个阶段的研读,团队成员以读书沙龙的形式畅谈所得,共同梳理教育理念。研读中,教师认识到高质量的计划既要顾及群体,也要关注个体;既要基于正在发生的事情,也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计划制订前需围绕幼儿“前期经验、发展需求、个体差异、整体发展、学习方式”等方面做好准备工作,应在遵循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整合家园共育、保育工作、生活课程、区角游戏等方面,循序渐进地展开,从而引导幼儿系统、持续地学习与发展。

3.研修小结。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因此,要让教师提前理解与领悟研修主题背后的理念,选取合适的书籍精读、共读是一种有效的举措。在研修过程中,教师带着问题去研读,带着任务去梳理,将阅读分享、研讨与实践相结合,达成共识。

问题二:计划制订中需要关注什么?计划实施时如何调整?

研训路径:专题研讨——寻找“聚焦点”,让全园“研”起来。

在区域研修过程中,我们采用线上线下专题研讨的方式,让理念内化并落地,以凝聚教师的智慧,解决问题。

1.问题研讨梳理。在研修活动前,教研员向片区园发布研修主题:请梳理教师在计划制订到实施中存在的困惑。研修活动中,各园代表分享各自存在的问题:“我怎么知道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达到预设的目标?对于临时出现的教学契机,该如何应对?作为管理者怎样支持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接着,团队成员共同梳理、总结:在实践中,原有的计划固化,限制了教师自主性、创造性的发挥。于是,我们以“如何让计划具有可操作性,教师更有自主性 ”为主题进行探索,让教师在各园的实情上再审议,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关注幼儿的游戏与学习方式。

2.问题解决运用。幼儿园根据园所实际情况,对原有的计划进行优化调整,增设了“重点观察”“时间留白”“反思与调整”“材料添置”等栏目,旨在突出自主性,满足教师的意愿和需求。如在计划模板中增设“反馈与调整”,一方面可以注明因课程、教师、幼儿、特殊天气等因素需要变更,另一方面根据一周实施的具体情况、观察情况等进行重点反馈、及时调整,做好课程预设和生成。

3.研修小结。教研员提前抛出问题并明晰任务,让各园代表有计划地去收集问题、聚焦问题、研讨问题、明晰问题的核心症结,从而有效探寻问题解决的策略。各园线上学习后组织班级教师继续研讨如何更好保障一日活动的课程质量,支持幼儿的发展。

问题三:在计划实施中如何关注生成?教师如何评价计划实施的有效性?

研训路径:现场诊断——选树“示范点”,让全市“学”起来。

现场研讨的过程也是教师之间情感交流、思维碰撞、智慧共享的过程。在研修过程中,我们通过“现场诊断”的方式对周计划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度交流,再把优化后的研修成果推广至全市幼儿园,以点带面。

1.现场研讨。某幼儿园开展了现场观摩活动,参与人员结合幼儿园周计划观摩了园所实施情况,该幼儿园教师根据园本创生课程“乐玩、乐思、乐学”的培养目标,在计划实施中关注幼儿的发展需求,对计划进行动态调整,具有可操作性和自主性。如在区域游戏材料使用反馈记录中,教师通过观察幼儿的游戏状态、与材料的互动、表征表述等行为,结合家长、幼儿、教师等多方参与等评价结果,运用观察、倾听、分析等方法解读,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支持和引导。

2.研究诊断。团队成员根据某幼儿园的研究成果介绍,现场查看了周计划从审议到实施再到反思、调整的过程,并分组讨论,肯定了该园周计划的合理性及可行性。团队成员达成了共识:周计划是教师开展班级活动的行动指引,需要通过正确观察、科学解读、有效支持保证实施到位;完备的周计划可以保证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增强教师对幼儿生活和学习的关注与思考,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减少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3.研修小结。在研修过程中,教师从单纯研究计划制订,到关注幼儿的表现、兴趣、经验、需求等,体现了以幼儿为中心的研修理念。同时,研修既诊断了研修成果,同时为各园提供了研修样例,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推广作用。

问题四:如何根据园所与班级特点制订适宜的周计划?

研训路径:自我优化——立足“出发点”,让全员“动”起来。

在研修成果推进的过程中,我们会结合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幼儿园开展跟进式研讨,在注重差异性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区域内幼儿园保教质量整体提升。

1.自我优化。在计划制订和实施中,我们指出需结合园所实际、教师专业水平、幼儿游戏水平对园本教研开展具有实效性的审议。如农村幼儿园重点关注户外游戏中幼儿与自然资源的互动,让幼儿积极地亲近自然,促进幼儿整体发展。而城区园更需关注在区角游戏中幼儿与自然资源的互动。

2.研修梳理。第一,重视整合,具有全面性。在“计划制订”的研修过程中,教师要整合各项活动的培养目标,并结合幼儿的游戏水平、师幼互动、观察评价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促使学习内容从单一的领域功能迈向全面育人。第二,关注生成,具有自主性。拟订计划是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并非束缚教师组织活动。教师需通过观察,对班级幼儿的行为表现、作品等进行解读,在提供有准备的支架下进行调整,助力幼儿深度学习。第三,强化反思,具有系统性。实施计划中对幼儿的发展状况、材料添置、师幼互动、区角设置、资源开发等方面进行反思,并结合下周计划中“工作回顾”“工作重点”“经验梳理”等栏目,使周计划能承先启后、前后贯通。第四,注重全园参与,具有实效性。计划的落实需要教师、家长、保育员、幼儿等多方面共同配合。通过研修,教师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全员参与计划的制订中才会达到理想效果。

3.反思总结。聚焦幼儿学习与发展,制订适切的周计划,能让我们的保教工作有序有效开展。此次,在“思、研、学、动”四个阶段的研修中,通过专家引领,先进园示范带动,各园自主审议的研训方式,逐步引导教师科学、规范、系统地制订周计划,助力区域保教质量提升。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研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也是课程建设不断推进的过程。

猜你喜欢
研训研修研讨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构建校本研训模式 提升教研活动实效
2020年创新教育实践线上研训系列活动持续开展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2018 年妇女/性别研究研训班在京举办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