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息肉之十问十答

2023-04-06 02:15邓东锋
家庭医学 2023年5期
关键词:肿瘤性胆囊癌胆汁

邓东锋

近年來随着体检的普及以及影像检查设备的进步,身体内部脏器的细微变化也会被捕捉出来,胆囊息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经常会有人体检时被告知有“胆囊息肉样病变”或“胆囊隆起性病变”。这让不少人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紧张心理,甚至心理蒙上了一层“癌”的阴影。

胆囊长在人的腹部右上方,肝脏的下面,形状像梨子或鱼鳔。肝脏每天分泌胆汁800~1000毫升,其中约500毫升进入胆囊;胆囊壁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可以使胆汁浓缩4~17倍。进餐后,胆囊就会把浓缩后的胆汁排人肠道,帮助消化食物。

胆囊息肉是胆囊黏膜向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病变的总称。近年来胆囊息肉的检出率越来越高,我国成人体检中,胆囊息肉的超声检出率为4.2%—6.9%。

胆囊息肉可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肿瘤性息肉两大类。非肿瘤性息肉有胆固醇性息肉、腺肌症、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肿瘤性息肉有胆囊腺瘤和早期胆囊癌等。

胆固醇性息肉占胆囊息肉的80%以上,肿瘤性息肉约占5%。少数胆囊息肉可发生癌变,或本身可能就是早期胆囊癌,建议及时找专科医生就诊。

胆囊息肉是怎么形成的?

胆囊息肉的种类比较多,不同种类的息肉有各自不同的发病原因。代谢综合征在胆固醇性胆囊息肉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炎性胆囊息肉与慢性胆囊炎有关。胆囊结石、大量饮酒、吸烟、不良饮食习惯、代谢综合征、年龄大于50岁等,均是胆囊息肉形成的危险因素。

胆囊息肉最常见的症状为上腹部闷胀不适,一般不重,多可耐受;少数人可有右上腹隐痛、恶心呕吐、厌油腻食物。由于疼痛的部位常在上腹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有“十人九胃”的认知,部分胆囊炎常常被误诊为“胃炎”。

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可以完全消除胆囊息肉,如果胆囊息肉经过医学评估需要治疗干预,唯有手术治疗手段可选。

①最大径>10毫米或影像学检查测及血流;②最大径为6~9毫米,影像学检查未测及血流的,每半年复查一次超声等影像学检查;③最大径<5毫米的无症状胆囊息肉,每年进行一次超声检查;④胆囊息肉合并胆囊结石。

胆囊息肉的手术方式主要有胆囊切除术、保留胆囊的息肉摘除术。因“保留胆囊的息肉摘除术”部分患者术后息肉易复发,近年来已逐渐被大家摒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胆囊切除术的金标准。对术前评估可疑胆囊息肉恶变者,需要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确认为恶性后进行胆囊癌根治术。

一般情况下,胆囊切除后对人体没有明显影响;少数人胆囊切除以后,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胆囊切除术后出现腹胀、腹泻等消化道功能紊乱症状,可能与手术改变胆汁排泄、浓缩规律相关,可以补充消化酶、解痉剂等药物对症治疗;②胆囊切除术后胆源性腹痛,可能与胆管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有关,轻型患者可临床观察或药物治疗;③胆囊切除后部分患者在若干年后会发生胆管结石,但是发生比例不是很高;④胆汁反流性胃炎或反流性食管炎,可以通过少食多餐、少吃高脂肪的食物、服用保护胃肠道黏膜的药物来缓解症状。

在胆囊切除的24小时内,病人尚未排气、排便时,应严格禁食,此时主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补充机体所需营养;术后第二天起,病人逐渐从试饮水过渡至流质饮食,如米汤、果汁、酸奶等,然后再逐步改为大米稀粥、鸡蛋羹、蔬菜等。

在胆囊切除术后的1~2月内,病人仍需避免高脂饮食,同时逐步加强营养。可少食多餐,选择细软易消化的食物。建议尽量少用油类烹饪,饭菜以清蒸、炖煮为主;提倡食用蔬菜瓜果、面条、米粥、馒头、蛋清、瘦肉等。

胆囊切除术2个月后的病人,经过机体自身代偿,消化功能也在逐渐恢复。病人可逐渐加强营养并恢复到普通饮食。脂肪食物的摄人量根据病人的自身情况进行调整。同时可多食用优质蛋白,如鱼、虾、禽、豆制品等;多食用含膳食纤维高的粗粮,如玉米、小米、燕麦等,可促进胆汁排泄。

猜你喜欢
肿瘤性胆囊癌胆汁
miR-142-5p通过CCND1调控胆囊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
胆囊肿瘤性息肉病变的临床、影像学特征
脑部CT平扫图像直方图分析鉴别肿瘤性与非肿瘤性脑出血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自噬蛋白Beclin-1在胆囊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胆囊癌的治疗现状
胆汁淤积性肝病问题解答
介入治疗髂静脉肿瘤性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