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时代下商丘文化形象的影像化表达与传播研究

2023-04-06 09:10张晓风
声屏世界 2023年3期
关键词:商丘词条专题片

□ 张晓风

河南商丘市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代文化在此都有丰厚的积淀,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商丘文化,如火文化、古城文化、华商文化、木兰文化、黄河故道旅游文化等。这些文化在今天也更是有待传播和发展。新世纪以来,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5G技术的发展以及媒介影视化发展,传统的电影制作、纪录片、专题片、宣传片等影像形式传播散发出强劲的活力,为商丘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新的机遇。

商丘文化形象的类型分析

在商丘文化形象的传播中,仅影像化的表达就有很多种,共同促进商丘文化的传播与发展。经过收集与整理,本研究将商丘文化的影像化表达大致分为电影故事片、纪录片与专题片、电视剧以及新媒体影像四种类型,而新媒体影像主要指借助各种短视频平台等传播的作品,具有形式多样、传播迅速等优势,但是也存在收集困难、影像语言不成熟等问题,因此本研究的研究范围不包括新媒体影像。

基于传播效果的考虑,本文收集的所有资料均来自于网络,通过相关关键词进行信息查询。因为只要在网络上有相关词条的存在,就会形成阅读量,进而形成传播。经过搜索,关于商丘影像的词条一般出现在开机宣传、上映宣传、学术研究以及专题发布会上。在资料的收集中,对于影像资料中包含有商丘故事、商丘人物、商丘风景、商丘拍摄场景、商丘历史、商丘重要建筑等元素的作品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影像资料36个。

电影故事片。本研究共收集与商丘有关的故事片14部,有院线电影、网络电影以及微电影。截至2021年1月,收集的故事片有院线电影《乡土情深》(2007)、院线电影《请不要对我说谎》(2016)、院线电影《我不是王毛》(2016)、院线电影《我的青春不好色》(2017)、微电影《傻娘》(2017)、院线电影《李学生》(2018)、院线电影《暗影迷凶》(2018)、网络电影《走过你的青春》(2018)、院线电影《加油兄弟》(2019)、院线电影《火线出击》(2020)、网络电影《按下葫芦起来梨》(2020)、网络电影《神勇小飞虎》(2020)、微电影《心在一起》(2020)、院线电影《驻村第一书记》(2021),其中院线电影9部,网络电影3部,微电影2部。从创作时间上可以看出,从2016年开始,每年都有相关作品出现。

电视剧。本研究共收集与商丘有关的电视剧5部,分别为《醉颜红尘》(2011)、《忠武好少年之超能学院》(2019)、网剧《七品芝麻官》(2019)、《青年康熙》(2019)与《商丘往事》(2020),而真正产生较大影响力的只有《醉颜红尘》。可以看出,宣传商丘的电视剧数量相对来说非常少,且都是在最近几年才得到关注。

纪录片与专题片。本研究共收集与商丘有关的纪录片与专题片17部,分别为《从小朱集到商丘》(2004)、《〈解放中国〉:解放商丘》(2010)、《探秘商丘》(2010)、《商魂》(2011)、《话说运河-黄河故道》(2012)、《〈探索·发现〉之大商》(2014)、《驯火记——历史上的消防》(2015)、《舌尖上的商丘》(2015)、《中国通史之梁武帝治国》(2015)、《〈中原老家河南〉系列纪录片商丘篇》(2016)、《〈中国故事〉商丘古城部分》(2018)、《中国影像方志·柘城篇》(2018)、《古城星云》(2019)、《记住商丘,在这里沙漠变粮仓,河道变绿洲》(2019)、《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2020)、《黄河故道百年变迁》(2020)、《老家河南》(2021)。该类型作品的最大特点在于纪实性,因此该类型作品对于商丘文化的传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经过对商丘影像资料的收集,发现纪录片与专题片最多,其次是电影作品与电视剧作品,图1是商丘文化影像资料类型比重图,可以清晰地看到,在创作类型方面,纪录片与专题片占比为47%,电影故事片占比为39%,电视剧类型占比为14%。

图1:商丘文化影像资料类型比重图

从图2可以看出,在整体的创作趋势上,作品的数量是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在2010年前发展相对来说比较缓慢,2010年到2020年作品数量呈现出快速增加的趋势。

图2:商丘文化影像资料创作年份趋势图

商丘文化形象影像化作品的量化分析

本研究采用量化的研究方法,针对统计的作品从上映时间、类型、商丘文化元素等多个指标进行分析,研究影视作品中对于商丘文化的呈现程度以及作品的传播效果。

指标说明。一、表格制作说明。在作品的搜集过程中,按照作品的三种类型(电影故事片、电视剧与纪录专题片)对基本信息进行了统计。研究统计使用WPS表格进行,主要基本信息有片名、主创人员(导演、编剧、制片与演员等)、类型、上映信息、时长、商丘文化元素、豆瓣词条情况(评分/评论)与其他。

二、基本指标说明。首先是主创信息,主要是指参与影片制作的主要创作人员与参与机构,一般包括导演、编剧、摄像、演员与制片等。通过对影片主创人员的分析,了解影片制作人员与商丘的关系,即是否影响商丘文化的传播效果。通过对参与机构的分析,可以了解政府机关或者社会团体等机构对于影片制作的推动效果。

其次,商丘文化元素。通过影片中包含的商丘文化元素的分析,对影视作品中包含商丘文化元素的呈现方式和产生效果进行梳理和总结。

最后,豆瓣词条情况(评分/评论)。本研究选择了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影评论网络社区豆瓣,使用豆瓣数据信息原因在于其是一个大众评判的平台,可以此评判观众对于影片的欢迎程度。①因此,通过豆瓣对于影片的收录情况、评分人数、评分等方面试图分析与商丘有关的影视的传播影响力、受欢迎程度与影片质量。

数据分析过程与结果。一、上映情况和豆瓣词条信息。“上映情况”一栏的研究可以看出商丘影视文化作品的创作规律,获得作品生产的时间规律以及作品的完成度。通过对“豆瓣词条信息”一栏进行分析可以很直观地查看作品的质量以及影响力。本研究一共收集了36部与商丘有关的影像作品,其中真正在院线或者网上上映的有24部,占比约66.67%,换言之,33.33%的影片没有真正实现上映或者缺乏影像资源,有些影片作品信息仅仅存在关于影片作品的开机宣传网络词条,比如说《暗影迷凶》,可以查到的资料信息仅仅是2018年制作,还有李海江导演的《火线出击》等一些作品也仅仅只有零星信息,这些作品对于商丘文化的传播效果微乎其微。

商丘文化影视资源作品在“豆瓣词条方面”的考究有三个方面:豆瓣词条存在情况、豆瓣评论与豆瓣评分情况。豆瓣词条存在情况与上映信息基本一致,但是个别影视作品进行过上映,但是依然没有豆瓣词条记录,在上映的24部作品中,存在豆瓣词条记录的有10部,占41.67%,然而占所有影片统计量的27.78%,同时存在豆瓣评分或者评论的有6部,占所有影片统计量的16.67%。从影片统计中可以发现,纪录片与专题片作品播出率比较高,一共收集17部,有16部存在资源,但是存在豆瓣词条记录的仅有3个,分别为CCTV10《地理中国—古城星云》、CCTV6《中国通史之梁武帝治国》与BBC《中国故事》商丘古城部分,这三部纪录片都存在很高的评分和比较多的评价人数,而其余的13部存在影像资源但是没有豆瓣词条记录。

二、商丘文化元素。本部分主要针对搜集的相关作品,总结作品中所包含的商丘文化元素多少以及文化类型情况。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测量,一是作品题材的选择,二是作品内容中包含的商丘文化元素。经过资料的统计,在电影故事片与电视剧这两种类型作品方面,题材的选择多来源于商丘本地的故事原型,比如作品《李学生》和《驻村第一书记》。《李学生》取材于李学生生前英勇救人的真实事迹,李学生是商丘市睢阳区人,生前在浙江温州打工,2005年2月20日李学生为抢救两个孩子,自己则被火车撞倒,献出了年仅37岁的生命,其英雄事迹感动全国。《驻村第一书记》的拍摄地为河南省宁陵县,自1995年起便是最高人民法院定点帮扶的两个贫困县之一。这部作品是由最高人民法院影视中心、河南晨曦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相关单位联合拍摄的献礼脱贫攻坚战、记录伟大时代变革的主题电影。其他作品与商丘文化元素相关的程度,也仅限于拍摄地在商丘,比如取景于“商丘古城”“森林公园”“黄河故道”“清凉寺”与“火神台”等,作品中呈现出与商丘文化相关的元素,但是相对于取材于商丘本地故事原型的作品,则文化传播效果并不显著。在纪录片与专题片方面,作品中所包含的文化元素相对来说比较丰富,针对商丘的文化或者风土民情进行了充分的记录与展现。比如专题片《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一共八集,全方面展现了商丘的历史文化;又比如说《探秘商丘》中展现了觅火寻根到商丘、长寿乡奇遇记、血火归德府、古刹谜踪、叩问汉兴之地、千年石室王陵揭秘、重访木兰祠与虎跃豫东等商丘文化,作品画面呈现出立体与丰富的效果。

三、作品的主创信息。本部分的研究主要包括作品的导演、编剧、主演以及出品机构。首先主创人员是商丘籍贯的,比如电影《我不是王毛》的编剧李海江就是商丘籍;《请不要对我说谎》的导演郭高见是商丘人;《傻娘》的导演是商丘知名记者李双军;《我的青春不好色》的摄像师由商丘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教师杨睿担任;专题片《游商丘古都城,读华夏文明史》和《黄河故道百年变迁》均是由商丘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冉祥华导演,《〈探索·发现〉之大商》的脚本由原商丘文联主席、商丘旅游局局长尚起兴创作。其他作品的制作与播出基本上也都与商丘人或商丘相关机构有所联系,比如《记住商丘,在这里沙漠变粮仓,河道变绿洲》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出品,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与中共商丘市委网信办共同出品,商丘广播电视台参与制作。经过整体分析统计,在统计的36部作品中,主创信息与商丘相关的作品有17部,占比47.22%,接近一半的作品是商丘籍贯人员和商丘相关机关参与支持制作与播出。

统计结果分析与总结。一、上映情况与豆瓣词条方面。本研究以传播学理论5W模式②作为研究支持,其第五个要素“效果”指出信息到达受众后在其认知、情感、行为各层面能够引起的反应,是检验传播活动的重要标准。因此,存在豆瓣评分或者评论的一些影像作品,我们可以认定为形成了一定的传播效果,而没有上映或者没有资源的这类影像作品,说明传播影响力度较低。真正具有较高影响力的作品比重仅为6.67%,可见作品的影响力远远不足。从2004年到2020年,一共产生了36部与商丘有关的作品,平均每年2.25部作品,作品数量也比较少。

二、题材选择和商丘文化元素方面。对电影故事片与电视剧两种类型作品统计分析可见,虽然一些作品的内容和商丘文化相关,但是融合度不足,甚至仅仅是作为拍摄地存在,根本谈不上是对商丘文化的传播。从“主创信息”可以看出商丘机关单位和本地籍创作者对于家乡文化的传播具有一定的责任意识,但并没有实质性的助益。

商丘文化影像化表达与传播的不足及策略调整

德国哲学家本雅明认为“21世纪是一个机械复制的时代,灵光消逝的时代”,当下是一个媒介的时代,人们可以借助视觉化的影像进行文化的记录与传播,并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基于视觉的影像传播行为,泛指不是由单纯的纸质文字媒介和单纯听觉媒介传播信息,而是由视听媒介或视觉媒介传播信息所形成的一种社会文化传播现象。视觉传播的基本含义在于视觉因素,特别是影像因素,占据了传播文化的主导地位。”③通过上文的统计分析与总结,商丘文化的影像化表达存在作品数量少、影响力低、文化元素含有量低、自发性创作少等问题。为让商丘文化更好地借助影像媒介的优势进行传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策略调整。

提高影像作品的上映有效性。一方面,相对于纪录片与专题片来说,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更受欢迎,其所具有的故事性对于观众来说有较大的吸引力,因此可以制作一些电影故事片或者电视剧增强商丘文化的影响力,同时要兼顾作品的质量,不能只制作不上映,毕竟只有上映才能实现最终的传播效果。另一方面,纪录片与专题片本身的记录性与真实性比较适合文化的记录与传承,但受欢迎程度比较低,虽然大部分此类作品都已经上映,可是存在豆瓣词条记录的情况与之不成正比。

加大影像作品宣传力度。在传播效果层面,恰当的宣传策略对于文化的传播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统计资料中的纪录片与专题片作品的质量都很高,但是影响力却不足,这说明需要加大宣传,可以从政府机关、传媒机构以及教育机构等方面进行实施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目前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受众广泛,已经成为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那么可以将商丘文化制作成各种不同的短视频内容,借助新媒体平台进行传播。

举办影像作品展映评比活动。要想增强商丘文化影像作品的影响力,可以举办电影节和学术研究等相关专题的活动。商丘从2018年承办中国科普科幻电影周(展),对于商丘的城市影响力有很大的提高,因此可以开展针对商丘文化举办特色电影展映活动,如商丘文化影像作品展、商丘文化微电影大赛、商丘大学生微电影大赛、商丘文化纪录片大赛等。也可以与国内其他电影比赛进行联谊,承担举办任务,如山西大同市与成龙国际电影周进行联合,每年举办时有有大量的流量明星来到大同,对于大同的文化传播、经济发展、扶贫工作等都具有很大的推动。“万峰林国际微电影盛典”组委会每年会与不同的城市合作举办短片大赛,对于当地的文化发展与传播也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2017年6月由中国文化信息协会国际影视文化交流专业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中国影视文化交流促进会和三都县委县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微拍大赛活动。此次活动有来自全国各地近百所高校的300多名90后学子,带着30多架航拍飞机、50多台4K摄像机、20多台VR和300多部摄录设备,最终共完成近150部新媒体影像作品,并且传播至2000个朋友圈和1000个视频网站,可想对于当地文化传播的影响力有多大。

结语

本研究对商丘文化形象借助影像媒介的表达与传播形式进行探讨,并对所产生的效果加以分析,发现在传播过程中存在作品数量少、文化元素内容单一、传播影响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在当下的媒介时代,对于文化有着很多记录与传播的方式,最为直观化和形象化的方式莫过于影像。影像能够更加真实记录的同时也能更好地适应媒体的发展,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这对于商丘文化的传播以及商丘品牌形象的塑造有着积极作用。

当下媒体影像创作日趋大众化,能够发挥大众广泛参与的优势,因此地域生活现状和地域文化往往会成为大众创作的题材选择。社会区域的生态文化不断发展,在变迁的过程中也亟需记录和传播,因此,商丘文化可在传统影像传播方式之外借助新媒体传播平台扩大影响力。

注释:

①张晓风.大陆独立纪录片电影节媒介内容研究——基于大陆三大独立纪录片电影节展映影片的定量分析[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9.

②1948年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过程及其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 Who、Says what、In Which Channel、To Whom与With What Effect.

③罗飞.新媒体影像传播研究[M].成都:四川出版集团巴蜀书社,2013.

猜你喜欢
商丘词条专题片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师范学院美术作品选登
商丘之旅
让更多企业在商丘长得大、飞得高
中国梦 (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插曲)
梦想阳光(大型专题片《必由之路》主题歌)
浅析对电视专题片节奏的把握
2016年4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2016年3月中国直销网络热门词条榜
浅谈新闻及专题片中的同期声采访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