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教材编排特色,搭建学“文”习“言”平台

2023-04-10 13:37张海燕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3年2期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小古文

张海燕

[摘 要]古文是汉语文化的精髓。统编语文教材在小学阶段所编选的一些小古文,契合学生认知与心理发展需要,故事性强,富有童趣,便于学生从阅读中了解中华历史文化、明理悟道,感受文言的博大精深。在优化小古文的教学设计上,教师要围绕教材内容,激发学生对古文学习的兴趣,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积累文言知识,在学“文”习“言”中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关键词]统编语文教材;小古文;编排特色;学“文”习“言”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3)04-0054-03

季羡林认为:“读国学,可将文化的种子撒播在人的心里。”小古文语言精练,内容丰厚博大,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积淀和载体。小古文的教学,要规避僵化的讲解、背诵,教师要重视对文化的挖掘,从识字、解疑、品读中指导学生深入学习;小古文的教学设计,要把握梯度特点,顺应小学生语言、心理认知的需要,引导学生从朗读吟诵中体会古文的意蕴。教学中,笔者围绕统编语文教材的编排目標,以螺旋上升的方式聚焦文言文的教学,为学生搭建了学“文”习“言”的良好平台。

一、明晰教学定位,发挥文化育人功能

小学阶段的小古文教学,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都要指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其中,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一)分析文言的字义,提高学生识读能力

从文化传统来看,小古文作为文言范本,语言简练,意蕴丰富,长短句错落有致,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文化审美品格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小古文教学中,对文字的释义讲解是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汉字的解读,需要分析字理,解构字义,而古代汉语的意义与现代文还存在一定差异。要想全面解析文言中的文字,需要从古代汉语文化中找出古代文字的本义。比如,《守株待兔》中写道:“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句中的“走”字,现代汉语解释为“走路”,但在古代汉语中,“走”则为“跑”。从字源演变来看,金文中的“走”字,上半部为挥舞双臂,下半部为脚趾,意为狂奔快跑。在本文中,“走”即为跑之意。因此,对小古文的教学,教师要将重心放在对古代汉语字义的分析上,让学生了解古代汉语字义与现代汉语字义的异同点,激发学生对古代汉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文言识读的能力。

(二)抓住文言的意义,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读小古文,除了要关注字义解析,还要结合小古文的写作特点,指引学生关注文言文所承载的故事及其所展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言文是古代汉语的一种书面表达形式。小学阶段的小古文,多以故事为主。教师在讲解小古文时,要联系文言文的意义,解构其与现代语言一脉相承的关系,让学生从中领悟小古文的文化魅力。统编语文教材所编选的小古文,内容趣味、生动,符合小学生的心智发展规律。小古文中的故事又渗透了哲学道理,利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思。比如,《守株待兔》全文39个字,将农夫看到兔子撞死在树桩后,想通过侥幸来获得意外成功,最终田地荒芜的故事写得清清楚楚。由此,阐述了“要想成功,就要努力奋斗,单靠运气是不能获得成功”的道理。再如,读《司马光》,从司马光智救同伴的故事中,学生体会到在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沉着、冷静,要找准关键点,机智应对。小古文的学习,既要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表达形式,又要指导学生去品读它的文学意蕴,感受人物的优秀品格,体会故事的深刻哲理,帮助学生积累人文素养。

(三)感知文化的内涵,促进优秀品格养成

语文教学要发挥其文化传承的作用,就要引导学生从文言学习中探究汉字所蕴含的文化寓意,增进学生的文化修养。文言文最能够体现传统文化的深厚。透过这些文字,教师要从人物解析、故事寓意的探究中,循循善诱,让学生去体会文言所承载的丰富文化价值。如车胤虽然家境贫寒,但却拥有勤奋、好学、坚强的意志品格;李白从“铁杵成针”的故事中感受到做事情要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从《学弈》中,学生明白了专心致志、乐于探究的求学态度;在《王戎不取道旁李》中,学生体会到观察生活,从生活中获得智慧的好处。在文化的熏陶中,学生获得了关键能力,养成了必备品格,发展了核心素养。

二、明确教学价值,启蒙学习意识

小古文的特色体现在“小”,浅近易懂的文言语言,简练质朴的思想,充满故事性、童趣化的表达,能够帮助学生从阅读中认识、了解圣贤的思想,撷取民族智慧。小古文是中华文明的积淀,其蕴含的丰富哲理、智慧、思想,对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

(一)学习小古文,传承文化思想

在教材编排中,小古文的引入有助于学生了解中国历史文化,深植民族精神之根。如阅读《两小儿辩日》,学生明白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道理;阅读《古人谈读书》,学生懂得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阅读《书戴嵩画牛》,学生理解了“耕当问奴,织当为婢”的生活道理;阅读《伯牙鼓琴》,学生学会了珍惜友情,感悟到“人间知音难觅”的道理;阅读《精卫填海》后,学生感悟到精卫的毅力、决心和挑战自然的勇气,形成了坚韧、执着的品质;在阅读《学弈》后,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养成了专心致志的好习惯;阅读《囊萤夜读》,学生从中学会了读书的方法……在小古文的阅读中,学生传承了先贤的智慧和思想。

(二)学习小古文,启迪学生智慧

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文质兼美,蕴含着丰富的人类智慧。解读小古文,教师要抓住小古文的文学特色,让学生从读、背、思中去体会小古文的精神内涵。小古文的学习,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难度,但这些短小、精练、易懂的小古文,能为学生后期学习文言文奠定基础。小古文故事性强,又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便于学生从中明理悟道,亲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编者在编选小古文时,大多是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经典故事及充满童趣的小古文,这就降低了文言文学习的难度。另外,插图、注释的配合,也能增进学生对小古文的理解与体悟,启迪学生的智慧。

三、螺旋上升设计,整体架构教材

(一)聚焦文言知识,理清教学思路

小古文的教学,教师要坚持学生本位,坚持螺旋上升的设计理念,聚焦小古文文化传承的核心,统筹好整体编排架构。统编语文教材所编选的小古文,中年级有6篇,高年级有8篇。选文以寓言、故事、神话、历史类题材为主,篇幅及字数相对较少。如《精卫填海》《守株待兔》《司马光》等故事学生较为熟悉;《杨氏之子》则立足儿童视野,从巧妙对话中彰显孩子的机智、敏捷与幽默,契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对此,教师可联系学生的生活展开小古文的教学,引导学生从小古文的阅读中发现生活的哲理。而在《古人谈读书》的教学中,教师要启发学生思考对读书的不同看法,指导学生借用工具书、注释来辨析文言的意义。在梳理教学思路时,教师要侧重于对文言知识的讲解,使学生能够从阅读中汲取文言精髓,提高古文学习兴趣。

(二)抓住教学重点,落实学习任务

从编排方式上看,统编语文教材中的小古文有的以单篇形式出现,有的以多篇形式出现。单篇小古文的学习,重点应放在“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说说每句话的意思,发表对文章的看法”上;多篇小古文的学习,以“理解课文意思,明白其中的道理,理解故事情节,写出人物特点”“把握内容要点,理解人物思维,展开想象,把重点部分写具体”为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认知需求,由简到繁,设计螺旋上升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先认识小古文的写作特点,了解小古文的表层意义,再进行文言解读,感悟小古文的思想、哲理。如在学习《铁杵成针》时,在教学目标上,可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尝试去把握小古文的主要内容。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先从基本的字词释义入手,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铁杵、“铁杵成针”的意义是什么;接着,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学习难读、难认的字,如“逢”“卒”等字;最后,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大意,并对李白的品格进行归纳。小古文的教学,教师在梳理层次目标时,要将课文内容、单元目标相结合,让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小古文。

四、重视吟诵朗读,体会文言意蕴

新课程理念强调,诵读诗文时要展开想象,体会诗文的意蕴和情感。在中年级的小古文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诵读时对语调、韵律、节奏、情感的把握。

(一)多种途径吟诵,读出文言味

朱自清认为:“文言文和旧诗词等,一部分的生命便在声调里,不吟诵不能完全领略它们的味儿。”在学习小古文时,教师要带领学生多吟诵,让学生感受文言的停顿,把握其意蕴。同样,“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也是小古文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吟诵小古文,要落实好“三读”策略。一要读对,确保诵读时字正腔圆;二要读会,在多次诵读中实现熟读成诵的目标;三要读好,把握文言的节奏与韵律,读出抑扬顿挫之感。小古文的学习,除了要理解文言内容,还要让学生从吟诵中获得情感熏陶。小学生对音韵具有良好的感知力,在吟诵文言文时,最先触动学生的是音韵和节奏,犹如唱歌一般,能够激发学生对小古文的学习兴趣。

(二)利用注释,抓住文言知识点

叶圣陶提出“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强调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渔,让学生习得学习的技能,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教学小古文,对文言知识点的学习,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注释,指导学生从注释中理解文言文。如学习《书戴嵩画牛》时,对于“牛斗,力在角……今乃掉尾而斗,谬矣”一句,文中配有“乃”“掉”“谬”等字的解释。结合注释,教师让学生对照斗牛的情景去观察。学生发现,斗牛时既有“尾搐入两股间”的情形,也有“掉尾而斗”的情形。通过认识斗牛的不同情形,学生明白了认识事物不能道听途说,而是要学会辩证思考的道理。

五、鼓励亲历体验,深刻理解文意

(一)借助插图,拓展学生的文言想象视野

在统编语文教材中,几乎每篇小古文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旨在以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解读人物、理解历史事件。插图中有人物,有场景,有服饰,有姿态,有背景,这些图示化信息,更具视觉表现力。如《囊萤夜读》一课的插图中有几、书简、囊、亮光、少年等。分析插图学生可以了解到:晋朝有一个少年,非常热爱读书,但是他家庭贫困,没有专门的书房,总是席地而坐,就着长条凳来读书;这时的书籍,很多都是写在竹简上的,所以称为“书简”;夜晚天色暗了下来,为了能读书,少年便抓来一些萤火虫,将其放入囊中来照明;根据这个少年的发型,可以猜测其年龄较小。配合插图的解读,再回到小古文的阅读中,学生就能够很自然地抓住文本的主要内容,体会到车胤深夜读书的奋斗精神。图文并茂的编排方式,契合小学生形象化的思维方式,能够促进学生想象力的发展。

(二)顺学而教,吃透文言旨趣

在小学阶段教学小古文,教师要立足学情,找准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古文鉴赏的能力。在学习《司马光》时,学生对“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句子中的“跌”“没”感到难以理解。教师在教学时可以暂时抛开对文字的解析,通过生活实例,在课堂上将玩具小人沿着水杯壁推向水中,小人在与水接触后,很快沉入水中。这个过程,与文本中的“跌”与“没”形成照应。对文言词句的表达方式,学生容易产生陌生感。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展开情景模拟。如在地上画出一個大“圆圈”代表瓮,在表演跌入瓮中时,学生跌入瓮的姿势可以各不相同。有的学生跳入瓮中,有的学生滚入瓮中,有的学生倒入瓮中。学生在生动的表演中体会到跌入瓮中的危急性,从而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

总之,小古文的学习要重视学生的亲历、体验,调动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主动去亲近文言文,多途径领会文言文的意义。教师要把握教材编排结构,结合小古文学习特点,灵活设计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文言文,了解文言文的历史文化,从生活情境中去感知文言文,使学生在多元理解中发展语文素养。

[ 参 考 文 献 ]

[1] 洪胜.聚焦·激趣·诵读:统编教材小学文言文教学策略谈[J].小学教学(语文版),2021(4):62-64.

[2] 谢芳.扎实读背  习得语感:小学统编版教材文言文诵读教学策略探析[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21(3):37-38.

[3] 丁雪花.品学结合  开启小学文言文多元化教学[J].新智慧,2021(2):13-14.

(责编 刘宇帆)

猜你喜欢
统编语文教材小古文
“要素·活动”式教学:统编语文教材实施的一种路径
生涯启蒙与学科整合之旅
统编语文教材之新闻体裁作品编写探究
玩转小古文,提升语文素养
巧借句式判断 激趣古文阅读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