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学生心理弹性提升路径探究

2023-04-12 04:11马丽华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3年3期
关键词:心理弹性初中生

【摘 要】心理弹性能帮助个体成功应对逆境并达到适应良好的发展状态。基于心理测评结果,教师可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开展团体辅导、协同家校力量增强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促使初一学生积极应对生活中的变化与挑战。

【关键词】初中生;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3)12-0072-03

【作者简介】马丽华,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东延路实验学校(江苏苏州,215127)教师,一级教师。

从小学步入初中,初一学生需要应对身心发展、环境变化、学业压力、人际关系等带来的挑战。在面对相似困境时,一些学生迎难而上,一些学生则出现逃避、放弃或自我设限的状况,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不同。心理弹性又称心理韧性,指人们在面对挫折、困难或逆境时能有效地应对和适应,并保持心理健康的一种能力。[1]国内外研究表明,保护性因素在心理弹性的形成及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保护性因素指能减轻不利处境对儿童消极影响的因素,与危险性因素相对。这些保护性因素既可以是个体外部的因素,如社会支持,也可以是个体本身的一些特点,如自我效能。[2]若保护性因素能与危险性因素抗衡,学生的心理状态便能保持在健康水平。

为初步评估初一学生心理弹性与保护性因素发展水平,笔者所在学校(以下简称“学校”)连续3年采用胡月琴、甘怡群编制的《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对初一学生进行团体施测。该量表共27个条目,包括目标专注、情绪控制、积极认知、家庭支持和人际协助5个维度。[3]前3个维度为个体内部的保护性因素,后2个维度为个体外部的保护性因素。量表采用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代表心理弹性越高。测评结果显示,初一学生心理弹性水平整体良好,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依次是积极认知、目标关注、人际协助、家庭支持和情绪控制。笔者根据心理测评结果,从增强心理弹性保护性因素的角度出发探究初一学生心理弹性提升路径。

一、校本课程赋能生命成长

校本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补充,具有多样性与灵活性的特点,能多层次满足时代发展和学生需求。基于心理测评结果及相关访谈内容,学校心理教研组联合德育处开发校本课程“锻造心理弹性,塑造强大内心”。课程共5个主题,分别对应《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中的5个维度,每个主题下设2~3个课时,共计12个课时。课程周期为整个初一学年,每两周进行一次,课程内容根据学生实际需求进行调整。针对情绪控制主题,开设“多彩的情绪”“我的情绪我做主”“考试焦虑有良方”课程,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觉察与表达情绪,掌握情绪管理方法,提升情绪控制力;针对家庭支持主题,开设“亲情手账”“有话好好说”课程,鼓励学生和父母进行有效沟通,学会与家人更好地相处;针对人际协助主题,开设“同理心训练营”“我的交友指南”课程,帮助学生探索人际交往奥秘,培养同理心和社交能力;针对目标关注主题,开设“目标攻略地图”“遇见自律的你”课程,指导学生设立合理目标,寻找保持专注的方法,增强目标感与自我管理能力;针对积极认知主题,开设“撕掉消极标签”“向失败学习”“种下希望,耕耘美好”课程,引导学生悦纳自我,培养学生的成长型思维和希望感。

为确保课程效用最大限度地被学生内化并延续至生活,心理健康教师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定期向学生征集作品并加以展示,如设计“能量存折”记录成功经验,绘制“积极关系树”发现他人优势,制作“考后复盘”微视频对考试结果进行合理归因。

二、团体辅导关注个别差异

团体辅导指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其助人机制在于获得情感支持、体验积极关系、发展适应行为、重建理性认知。[4]心理健康教师基于心理测评结果筛选12名低心理弹性水平学生(心理弹性得分低于3分)并征询学生意见,在学生同意之后形成心理弹性成长团体。心理健康教师带领团体开展以“增强抗逆,弹性生活”为主题的系列团体辅导,总计8次,每周1次,每次1小时,具体如下。

在相识阶段,心理健康教师介绍团体的目标与愿景、搜集学生的需求与期待、建立团体契约,通过组织“相似圈”与绘制“人际通行证”活动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实施阶段,心理健康教师综合运用角色扮演、脑力激荡、冥想等形式开展丰富的体验活动,帮助学生在安全信任的团体氛围中挖掘自身优势、调节消极情绪、增强目标感、发展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心情涂鸦”活动帮助学生宣泄情绪,“蒙眼过路障”活动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绘制人际蜘蛛网”活动引导学生寻找社会支持,“记录从一件小事做起”活动提升学生的掌控感。结束阶段,学生在“优点大轰炸”“互赠临别寄语”“我的收獲”等活动中处理离开团体的情绪,并将所学内容迁移到实际生活。

三、协同育人丰富支持系统

1.建设接纳支持型班集体

良好的班集体是学生心理弹性外部保护性因素之一,尤其对初一学生来说,这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适应初中生活。在接纳支持型的班集体中,学生的归属感与班集体认同感高,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更为紧密。学生在遇到挫折或挑战时能从班集体中汲取力量,获得人际支持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美国学者亨德森和米尔斯坦提出了可提升学生心理弹性的“六策略训练计划”,分别是:订立清楚而详细的规范制度,创设友好关爱的班级氛围,鼓励学生相信自己的能力,为学生提供建言献策的机会,增强每个人的亲社会倾向,传授生活技能和社会技能。[5]这些策略几乎涵盖了班集体中影响心理弹性形成和提升的保护性因素。

在班级建设中,学校有效运用“六策略训练计划”来提升学生的心理弹性。第一,在班级建设初期,班主任与学生共同制订班级规范,商定集体与个人的中长期目标,描绘班级发展图景。第二,班级开展“日行一善”“日行一赞”“一周大事记”等常态化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欣赏他人,培养利他行为,促进形成良好的班集体氛围。第三,班级推行班干部轮岗制,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与问题解决能力。第四,心理健康教师在班级中设置心理委员岗位,发挥同辈互助力量,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并就反馈的共性问题进行讨论,就个别问题进行个别辅导。第五,学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技能,培养亲社会行为。接纳支持型班集体的建成是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合力的结果。

2.营造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围

健康的家庭互动氛围和科学的教养模式是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从心理测评结果来看,家庭支持这一维度得分相对较低,这表明家庭中存在不良的互动模式。研究表明,提升青少年心理弹性的家庭氛围应具有宽容、支持、尊重和理解的特征。[3]因此,为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能力,帮助家长营造平等尊重的家庭氛围,学校选拔家庭教育经验丰富的教师,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

针对初一学生家长,家庭教育指导师团队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入学前,开设“小初衔接”讲座,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认识初中与小学的差异,指导家长协助孩子进行升学准备。第二,入学后,学校根据家长的需求与困惑,开展相应的沙龙活动为家长答疑解惑,如“手机管理有妙招”“亲子冲突巧破解”主题家长沙龙。第三,定期推送家庭教育系列微课,为家长提供切实可行的指导,如微课《沟通“心”方法,有话好好说》《科学养育,遇见自律》《家庭会议操作指南》等。

【参考文献】

[1]袁月,卫虹,于洪.中学生心理弹性、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8(8):7.

[2]马伟娜,桑标,洪灵敏.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述评[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8.

[3]胡月琴,甘怡群.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的编制和效度验证[J].心理学报,2008,40(8):11.

[4]樊富珉,金子璐.品格与责任:儿童和青少年学校团体辅导教师实践手册[M].第1版.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9:20.

[5]陈新星.“心理弹性六策略训练计划”在大学生创新心理品质培养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2011(35):2.

猜你喜欢
心理弹性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代数学习探究
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心理弹性和核心自我评价对高中生考试焦虑的影响
幼儿教师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
烧伤患者伤残接受度及心理弹性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的影响
乳腺癌患者心理弹性与生活质量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