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六 自我评估

2023-04-12 09:46郭霞
《学习方法报》历史中考版 2023年40期
关键词:所学抗战中国共产党

郭霞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 浙江嘉兴南湖纪念馆开设了《开天辟地大事变》纪念展。作为中国红色旅游重要地区之一,嘉兴南湖见证了()

A. 中华民国的成立

B.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C. 五四运动的发展

D.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2.  “党员由大革命时期的6万多人减至1万多人——全国有组织的工人由300万下降到3万,各地农民协会910万会员大部分散落。”面临这一处境,中国共产党()

A. 决定与国民党合作

B. 创办黄埔军校

C. 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D. 发动南昌起义

3. “对军事方面,从前我们骂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段材料出自()

A. 八七会议 B. 古田会议

C. 中共二大 D. 中共一大

4. “它受到国共两党的祝贺和国内外舆论的赞扬,但同时也震惊了敌人,日军惊呼‘对华北应有再认识,并向华北增兵,对各抗日根据地进行残酷的‘扫荡。”这里的“它”指的是抗日战争期间的()

A. 平津保卫战 B. 百团大战

C. 南京保卫战 D. 徐州会战

5. 下表为抗日战争部分史实,对其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联合抗日

B. 粉碎日本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C. 增强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D. 中共在抗战中的中流砥柱作用

6.  某次会议的会场正上方悬挂着一条引人注目的横幅:“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两侧墙上张贴着“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等标语,靠墙插着24面红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奋斗的历程。这次会议是()

A. 遵义会议

B. 中共七大

C. 中共八大

D.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7.  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两次重要会议,对其共同点解读正确的是()

A. 都形成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

B. 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C. 都是社会主义道路良好开端

D. 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益探索

8.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思想理念的重要载体。下列书籍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A. 中国近代化的艰辛探索历程

B.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C.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D. 第三世界政治力量发展壮大

二、非选择题(共26分)

9.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发动的起义走的都是俄国式的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结果都以失败而告终。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及时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从实践上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三座大山的主要力量盘踞在中心城市,农村是它们统治的薄弱环节。

——摘编自《浅析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

材料二 长征开始后,广大干部、战士眼看第五次反“围剿”开始以来,红军迭次失利,现在又几乎濒于绝境,这与前四次反“围剿”胜利发展的情况形成鲜明的对照。他们由此逐渐觉悟到,这是排斥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挥方针的结果。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

材料三 面对日军侵略,中共中央在九一八事变后随即发表宣言,东北地区的爱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影响和领导下组织抗日义勇军,一度形成抗日斗争的高潮。继东北爱国军民开始抗战后,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屡掀高潮。为促使国民党蒋介石政府合作抗日,中共中央不断调整政策……为国共两党合作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准备了全民族抗战的前提条件。

——摘编自张从田《确立“十四年抗战”的重大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中国革命道路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们党“纠正错误”的转折点是什么?这个“转折点”具有怎样的标志性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为“全民族抗战”的形成所做的努力。(4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的认识。(2分)

10.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當时在我国农村,占农户总数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约占有全国80%的土地,占全国农户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约占有全国20%的土地。195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通过,到1952年年底,土地改革在大陆基本完成,这既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意义,也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三 1983年后,虽然全国农村地区的人民公社取消了,但土地仍然实行公有制,没有出现私有化。广大农民走的双层经营的道路,既发挥了集体的优势,又实现了大包干,符合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低下的现实,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积极性,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概括土地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土地改革的“政治意义”。(4分)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认识。(2分)

(3)材料三蕴含了党和政府怎样的智慧?(4分)

(4)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国家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想。(2分)

(参考答案见第41期)

猜你喜欢
所学抗战中国共产党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非所学
我们家的抗战
忆·抗战
抗战音画
抗战,在未被占领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