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为支点,撬动数学课堂

2023-04-14 22:32黄嫚
数学教学通讯·小学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动手实践生活情境游戏

[摘  要] 以“生活”为支点,可以很好地撬动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展现出趣味性、真实性、生动性和高效性,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效率。研究者要对建构高效数学课堂进行探索,挖掘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利用现实生活为学生建构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要通过创造生活情境、生活问题、动手实践和生活游戏来展示数学教学的探究性、趣味性、生动性、真实性,以期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

[关键词] 生活;生活情境;生活问题;动手实践;游戏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数学学习抽象枯燥,教师应如何处理好学生思维的形象性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让数学脱去神秘的外衣,更好地进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笔者认为,以“生活”为支点,可以很好地撬动数学课堂,让数学课堂展现出趣味性、真实性、生动性和高效性,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的效率。

一、生活情境:彰显数学教学的探究性

(一)搜集生活素材,探寻知识源泉

不少小学生对数学学科的感知是抽象难懂,究其原因在于数学教学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事实上,数学信息大多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现代教育观提出“用教材教”,而并非“教教材”,那么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效甄选、整合、重组教材,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实施创新教学。因此,在新知学习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自主搜集一些与新课内容相关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采集生活实例的活动中自觉沟通数学与生活,探寻知识源泉,萌发应用意识,进而在后续的新课教学中形成丰富的新知体验。

案例1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课前作业:搜集身边的长方体、正方体物品,观察其特征,并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这一课前作业为学生提供了与新知“亲近”的机会,所以在课堂中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一上课,不少学生就积极主动地展示了他们搜集的各种物品,比如火柴盒、魔方、饼干盒等,并自主自发地开始汇报自己的制作体会与感受。有学生这样描述:制作长方体需要准备6个面,相对的2个面需要一样大;制作正方体只需要准备6个同样大小的面就可以了。由此可见,搜集生活素材给予了学生直接感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机会,并能借助于自己的动手操作进行描述。同时,这样的过程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使其对数学的兴趣更进一步。

(二)沟通生活创境,趣味与激情并进

生活中充满数学,数学又源于生活。如果教师能沟通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来创设教学情境,让生活走进数学,让学生看到数学中的生活,接触生活中的数学,则可以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为了彰显数学教学的探究性,教师要巧妙沟通生活创境,打造趣味与激情并进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数学,充分理解数学知識。

案例2  圆的面积

教师课件呈现农村牧牛的情境:一只牛被绳子系在青草地的一个木桩上,牛儿悠闲地吃着草和晒着太阳。

师:你们看到青草地上吃草的牛能不能提出一些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呢?(学生小声讨论着)

生1:牛被拴在木桩上能吃到的草有多少呢?

师:非常好,你们能算出牛可以吃到草的面积吗?你们认为它能吃到草的面积与什么有关?

……

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认识学生,才能去教育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通过对该学段学生的观察,教师发现这些学生很喜欢探索生活的问题,上述情境的创设极好地验证了这一点,同时也充分展示了“生活教育”的思想。正是因为教师基于对小学生的观察与了解而精心设计,从而为学生提供了开展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去思考、发现、质疑、探索、认识和掌握数学,建构了高效数学课堂。

二、生活问题:体现数学教学的真实性

教材中呈现的数学例习题是编者精心编制而成,这些例习题都是静止的、抽象的,从而往往与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相矛盾。如何才能改变这一现实呢?笔者认为,单纯地抛出课堂例习题,则会让学生更加畏惧抽象枯燥的数学问题,最终造成厌学现象。如果教师可以将这些静态的数学问题进行整合、创造,融入生活元素将其改造为动态的、富有生活味和时代气息的数学问题,既可以充分体现数学教学的真实性,也更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勇敢地跳出教材束缚,很好地结合例习题与生活实践,精心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在探究富有真实性和数学味的数学问题中,感受数学探究的乐趣,提升思维能力。

(一)联系生活助力理解

案例3  加减法的一些简单运算

例题:185-98。

由于已有知识储备的不足,不少学生一开始无法理解“185-98=185-100+2,先减100再加2”的算理。针对这一情形,笔者创设了超市购物的情境,即“红红妈妈去超市购买了98元的生活用品,付给营业员100元,找回了2元”,让学生从喜闻乐见的生活场景去理解其中的算理。这样一来,学生就能轻松、顺畅地理解了“多减去了需加上”的道理,也理清了其中的算理。

(二)联系生活助力应用

案例4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

问题:如图1,已知幸福村的6户人家分别坐落于A、B、C、D、E、F处,水站位于点S处。现需借助S处的水站为这6户人家供水,你能设计出几种安装自来水管的方案吗?请用实线画出你认为最佳的一种方案图,并计算最少需要多少米自来水管。

本题的设计巧妙地沟通了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引发了学生的深度思考与探究,让学生在活用长方形与正方形周长等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同时,培养了思维的灵活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这种装水管的常见现象中也蕴含了如此深奥、有趣的数学知识。这样一来,则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信心倍增,乐于去探索和感知数学中的奥秘,使得枯燥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灵动和有趣。

三、动手实践:凸显数学教学的生动性

数学教学离不开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拔节与实践活动不可分割。尽管如此,传统教学中不少教师将教学的重心置于知识传输,有部分教师尽管想要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但设计的活动却毫无章法,缺乏一定的理论指导,也缺少具体可行的操作程序。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设计有效的动手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使其在探究中习得知识、发展思维,让其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和提升实践能力。如此课堂,方能凸显数学教学的生动性和提升学生的能动性,进而提高教学效率。

案例5  认识图形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熟悉的物品,我们一起来说一说它们分别是什么。(教师用课件出示物品图片:粉笔盒、易拉罐、足球、魔方等,学生自由发言)

师:它们的形状是否一样?

生(齐):不一样。

师:大家看,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些物品,你们能在最短时间内将形状相同的物品放在一起吗?(学生积极地进行操作,很快物品被整齐地归类放好)

师:你们真棒!那么,大家想一想,你们是按照什么标准分类的呢?为什么这样分?请在小组内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说一说你们讨论的结果,最后我们各个小组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发言最精彩。(学生展开热烈地讨论,很快有了结果,每个小组踊跃上台发言)

师:下面,老师有一个问题,你们为什么会把茶叶筒、接力棒和易拉罐归为哪一类呢?你们可以摸一摸,在桌子上滚一滚,看看有没有新发现?(学生边操作,边思考)

生1:它们都有两个圆形。

生2:它们的形状类似。

生3:它们的底都是圆形。

……

师:那我们能不能给诸如此类的物品起个名字,该叫什么呢?(学生自由表达自己想到的名字)

师:你们起的名字都很有特色,老师也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圆柱,你们觉得如何?(教师课件出示“圆柱”二字,并将抽象得出的立体图形附在旁边)

师:你们为什么会把排球、皮球、足球和乒乓球分为一类呢?让我们像探究圆柱一样去摸索这一类物品,开始吧!(学生又一次在思考中操作,在操作中探索)

生4:它们都圆圆的。

生5:它们都是球。

……

师:相同地,你能为它起个名字吗?

生6:球。(就这样,这一类物品的名字也得出了,随后教师用课件呈现抽象的立体图形及名字)

师:那你们为什么把粉笔盒、牙膏盒、皮鞋盒、魔方分为一类呢?這样分类可以吗?还是分成两类呢?(学生再次进行交流)

生7:我觉得应该分成两类,魔方应该归为另一类。

师:很好,那你们能不能为前面的三个物品的归类想出一个名字?(在师生共同讨论后,教师用课件展示抽象的立体图形与名字“长方体”,之后用相同方法认识魔方这个立方体)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4个新朋友。下面,我们分别取出这4种物品,在桌子上滚一滚、推一推,你能发现什么?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的任何想法、观点和联想,只有在实践中经历推敲与检验,才能在学生大脑中形成深层记忆。以上案例中,每个环节都融合了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极好地锻炼了学生多感官协同合作的能力,让学生获得了“真”的知识。只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后续的应用中更加得心应手。同时,这样的活动设计也提升了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建构了高效的数学课堂。

四、生活游戏:展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

数学游戏具有雅趣的形式、丰富的内容和无穷的奥秘,同时也具有潜在的育人功能。数学教育实践充分证明,游戏对于数学学习具有极大的价值。既然游戏对于学生的学习如此有效,那么该如何实施呢?笔者认为,教师可以设计引起学生兴趣的生活游戏,展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主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使其快乐地游戏和富有个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案例6  分类

游戏1:同桌两人一组,交换整理书包。

游戏2:请每个小组自主分类桌子上的学具。

游戏3:观察图中的人物,并自行制定分类标准进行分类。(教师课件出示相关人物形象)

教育的外延就是生活,因此,游戏的设计需与生活极好地沟通。本例中的游戏都源于生活,其中游戏1让学生在整理书包中,自觉探索得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从中初步感知简单的分类;游戏2则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方法,或按颜色分类,或按形状分类,让学生充分感知与体验不同分类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分类结果;游戏3是让学生自定分类标准,学生只要有清晰的分类标准,就可以得到充分肯定。就这样,教师通过小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游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在游戏中乐学和在游戏中发展。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唯有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相联通,让他们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探索数学和掌握数学,才能让数学教学变得生机盎然。教师应当对建构高效数学课堂进行更多的探索,挖掘生活与数学的联系,利用现实生活为学生建构一个熟悉的学习环境,创造生活情境、生活问题、动手实践和生活游戏,来展示数学教学的探究性、趣味性、生动性、真实性,从而让数学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和高效。

作者简介:黄嫚(1980—),本科学历,中小学高级教师,从事小学数学教学与研究工作,曾获徐州市数学优质课竞赛二等奖。

猜你喜欢
动手实践生活情境游戏
高效学习三角形的方法研究
在小学数学中实施探究性活动的教学研究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利用生活情境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的探讨
关于优化教学策略和建立空间观念的实践与思考
例谈打造生活化物理课堂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论初中物理实验课堂的创建
浅析生活情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