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不可以已
——刘跃进先生《从师记》读后

2023-04-14 13:25黑龙江朱红权
名作欣赏 2023年10期
关键词:从师罗先生良师

黑龙江|朱红权

刘跃进 著 《从师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 年5 月版

荀子曰:“学不可以已。”近来,细致阅读了刘跃进先生的《从师记》一书,感慨良多。在阅读的过程中,头脑中就一直萦绕着这句名言。我虽与刘跃进老师素昧平生,但因为我的沉浸式阅读,所以又好像是老熟人。阅读两遍过后,刘老师一路成长的学人之魂在我的心间烙下了深深的印痕。他的为学之勤、为人之真深深地打动了我这个学问门外汉。

刘老师从师问道的经历让人艳羡,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他为什么能够“转益多师”,归根结底还是由刘老师本人的学养、修养、态度决定的。

我是一个高中语文教师,读完此书,非常想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学生和他们的同龄人,让这些十六七岁的孩子及早地了解学人成长的路径、方法,期待他们能从中获得一些感悟,汲取一些求学的力量。

很多人看过《从师记》后,都深有感慨,对于一个学人来讲,有良师引路太重要了。刘老师在引言中也说道:“一个学者在成长的过程中,能遇上好老师,往往会影响到他的一生。”并且他把老师分为三种:“一是直接授业的老师,二是间接师承的老师,三是衷心私淑的老师。”可以说,在这三个方面,刘老师都遇到了很多良师。刘老师学而不已的精神为他的成长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这也让我思考,优秀的学生和良师之间也是互相寻找的关系。这种幸运是和他的努力对等的。

刘老师出生于大跃进时代,经历了很多社会动荡,想要享受安安静静的读书时光实属不易。可是,他从来没有断绝过阅读。即使在特殊时代,他也是捧读不辍,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去拓展自己的视野,阅读了《子夜》《第二次握手》等作品。后来,又如饥似渴地阅读王愿坚、峻青、浩然、杰克·伦敦、凡尔纳等大作家的名著,对一些经典课文更是背得滚瓜烂熟。他就在这浪漫而坚实的文学梦想之路上不断前行着。上天是眷顾读书人的,1977 年恢复高考后,刘老师考进了梦寐以求的南开大学,他的人生开启了新的一页。从这以后,刘老师的求学之路更是让人艳羡。他也像一尾早就渴望自由游泳的鱼一样,扑向了向往已久的大海。随着阅读视野的进一步开阔,他的人生也慢慢发生了改变,他的作家梦逐渐转为了学者梦。尤其是叶嘉莹先生归国,他有幸成为叶先生的第一批学生,深受其治学风采的影响。他在《从师记》中写道:“真正促使我对古典文学产生浓厚兴趣的,应当是著名学者叶嘉莹先生。叶先生点燃了我的古典文学研究梦想,让我们理解了文学的力量在于兴发感动,同时,叶先生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知道,生命的意义在于生生不息之追求。”读到刘老师这段感悟,我仿佛也是在叶嘉莹先生的身边受教了一样,内心充满感动,充满向上、向学的生生不息的力量。我也知道,这同样已在我的内心植入一颗关乎成长的种子,我会用余生让它慢慢发芽,慢慢生长。有朝一日,它也会长为参天大树,至少它足够供我乘凉,足够让我享受它的荫庇。

读学术大家的回忆性散文,随处都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我仿佛看到了刘老师在木讷寡言的周振甫先生面前百问而未获其答的尴尬、窘迫,又仿佛看到了刘老师在温文尔雅又富有家国情怀的叶嘉莹先生身旁的勤勉、谦卑。每一个学者都给刘老师的学术人生着上了非常丰富的色彩,每一个成长瞬间的感动都足以让我们这些读者感同身受,让我们为之动容。其中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刘老师向罗宗强先生求教的一段经历,这段经历,让我知道了什么叫治学,什么叫良师。

为了指导刘老师的一篇学年论文,罗先生先为他补课,为他安排了《文心雕龙》辅导,在辅导的过程中对其进行点拨,并且引导他进一步阅读经典。刘老师也是以一向的勤奋认真的态度完成了学年论文。他本以为罗老师会很满意,会表扬他,可是罗老师把他叫到家里,批评了一顿。这让刘老师很惊讶。可是我们看看罗先生的理由,又不能不折服。“第一,罗老师说我态度不认真,字迹潦草,还有很多错字。下次交稿,必须认真誊抄,一丝不苟。第二,对古代经典作品,一定要认真研读,准确理解,然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第三,写文章不能随心所欲,一定要有明确的主题、严密的逻辑。”看过罗先生的这段批语,我特意又翻开《从师记》这本书的扉页,那里附录了两张刘老师求学时的笔记,我再次仔细端详,已然是达到书法水准了,这却被评为“字迹潦草”,我们可以看出罗先生对于学生的要求之严。后经选题修改,多稿交流,再经罗先生逐字逐句审阅,刘老师的论文才得以通过,并获得了罗先生的赞扬。

看过这段经历,让我认识到,像罗老师这样的大学者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刘老师的求学态度也让我想起了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描写:“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求学之路上,如果没有“俟其欣悦,则又请焉”的劲头,是不会成功的。我也艳羡他们师生都是学界大家,他们互相寻找到了成就彼此的良师和贤徒。

而今的刘老师之所以能有这么高的成就,除了治学之功以外,还有他的永远不忘恩师之德。我们翻开《从师记》,对老师的真切记忆扑面而来,甚而老师曾经对他说过什么话,他都记得十分清晰,这样的求学者,才是真正的无功利、有情怀之人。这也滋养出了他的为人之德。刘老师以德求学,以德成学,以德树业,这是最朴素的成才之路,也是最可借鉴的成长之路。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颠。”(陆游:《寒夜读书》)刘老师是一个“书癫”,他所就教的那些大先生们也是“书癫”。

猜你喜欢
从师罗先生良师
退房“骂死”销售经理,要担责吗
医学教育家培养工程:一种让良医成为良师的有效探索
良师“林黛玉”——《香菱学诗》教学杂想
鲍贤伦
浅析《论语》中的治学之道
老来学艺
良师·阶梯·加油站
胡贤华
罗先生的婚姻
爱无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