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共育对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作用探究

2023-04-15 04:38史雯婕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甘肃省嘉峪关市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共育家校习惯

■ 史雯婕(嘉峪关市长城路小学/甘肃省嘉峪关市)

小学阶段,阅读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语言能力,也是一项终身学习的技能。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可以提升其口语与写作能力,同时对其综合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意义。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非常关键。但是,传统教学中,多数教师都采用灌输式方法,为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不是让学生自主寻找问题的答案,如此一来,学生的阅读乐趣被严重剥夺,在被动适应的状态下,他们很难在阅读中形成个性化的理解。在新课改背景下,人们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呼声越来越高,小学语文自然也要相应课程改革的号召,探索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其自主阅读能力。家校共育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家校共育可以使学生得到个性化的阅读体验,从而促进其阅读效果的进一步提高。

一、家校共育对提升阅读能力的重要作用

家校共育是指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发挥家庭、学校两方面力量,一方面,在课堂上由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另一方面在家庭中由家长在学生阅读过程中给予陪伴。与此同时,在教师与家长积极沟通的情况下开展阅读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自主阅读意识,在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陪伴学生成长,使阅读成为学生学习生活中一项重要内容。

从家校共育的视角来分析小学阅读教学,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作用:第一,学校和家庭均可参与到阅读活动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在家庭参与的过程中,加深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促进其阅读质量的提升;第二,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可以更加轻松地找到阅读的方法与技巧,教师可以随时掌握学生的阅读情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监督与管理,引导其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第三,教师可以从趣味性着手,为学生推荐一些书籍,组织亲子阅读活动,这样就能将其阅读的兴趣激发出来,提升亲子陪伴的效果。

二、家校共育下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面临的问题

1.家校缺乏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视度

当前家庭,独生子女居多,因此多数家庭对孩子的教育问题非常关注。虽然看起来人们都非常关注孩子的学习,但在培养能力上却普遍存在一定偏差。例如,一些家长对子女的考试成绩非常重视,但是在监督与管理学生学习上,却分不清重点,普遍将大量精力和时间放在课程内容上,或者放在熟练度上。同时,学校的语文教育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对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视度严重不足。因为考试的内容很难通过培养阅读能力体现出来,因此很多教师为了提升考试的成绩,在平时的教学中就会过分强调题型、培养答题能力,在这种教学理念的影响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自然得不到很快提升。

2.家校缺乏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关注度

众所周知,培养阅读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才能实现。对于小学生来说,在语文的学习中,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技能,并且通过不断练习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方面,在学校的语文教学中,单纯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开展阅读学习,或者为其布置一些阅读作业,这对于阅读效果的提升必然存在不足,不管是课堂上还是课后阅读的时间都比较有限。另一方面,从家长的角度看,当前多数学生的家长都没有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他们忙碌了一天,下班回家之后,只想放松一下,多数不愿意指导孩子阅读,或者忙于家务,没有与孩子一同阅读的时间,这种情况下,学生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家长、学校之间缺乏互动

从上文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不论是学校还是家庭,都非常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但家校合作是这项工作的关键,这一点却被人们忽视了。通过调查得知,学校与家长缺乏联系,这是当前家校合作效果不理想的关键因素。学生阅读兴趣、阅读习惯的形成是在学校、家长的不断交流和沟通中加深的。目前,家长、学校之间缺乏互动,家长对孩子的学习进度不了解,自然也不能在家庭教育中通过开展阅读活动加深与孩子之间的感情。

三、通过家校共育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方法

1.创建家庭氛围,培养良好阅读习惯

众所周知,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于维持阅读兴趣有直接影响。然而要想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就必须对学生进行长期培养,只有发自内心、主动地去阅读,他们才会发现阅读中存在的乐趣,从而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例如,通过家校合作,可以开展一些阅读活动,比如“每天阅读半小时”,家长利用早晨或者午休的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家长一定要有耐心,当发现学生的注意力有转移的情况时,应及时提醒他们。或者可以为阅读制造一些仪式感,比方说在早晨起床后的30分钟进行一些文章的阅读,或者在晚上临睡觉前,家长阅读文章,孩子听,这样孩子会感觉非常放松,使其认识到阅读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从而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在课前设置讲解文章的环节,让学生对在家中阅读的书籍、文章进行讲解,通过分享发现存在于文章中的“美”,并且与其他同学交流,这样可以了解很多不同的文章,从中挑选自己最感兴趣的,作为以后阅读的内容。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不仅可以集中学生在阅读中的注意力,还能帮助其再次提升对文章的认识。

2.进行亲子阅读,营造轻松的阅读氛围

兴趣是小学生最好的教师。在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时,不管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认识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关键时期。但是,由于家庭之间存在差异,学生个体也存在很大不同,因此对学生阅读习惯、兴趣的培养都应该采用不同方式。一些家长的文化程度比较高,可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帮助其形成阅读兴趣和习惯,但多数家庭都比较普通,家长认识不到培养阅读习惯、激发阅读兴趣的重要性。所以要想通过家校共育的方式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必须明确阅读兴趣、习惯性形成的重要性,学校可以通过开座谈会、家长会等形式,说明阅读的重要性,并带领家长一同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在浓浓的家庭氛围下不断激发阅读兴趣。另外,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要认识到不同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应该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的不同,帮助其选择不同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喜欢的阅读材料,在此基础上开展亲子阅读活动,这样一来自然可以显著提升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实施快乐阅读,利用竞赛激发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都是比较跳跃,他们非常喜欢与人交流、互动。但是,在传统阅读教学中,都是教师主导,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会受到明显限制,并且缺乏对阅读的考核,因此很多学生都不明白为什么要阅读,甚至由此失去对阅读的兴趣。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帮助学生拾起对阅读的热爱,家校都要做出一些改变。一方面,教师应该每天带领学生开展阅读比赛,以夸奖、鼓励的形式帮助学生树立起对阅读的信心,给予表现优异的学生以肯定,帮助其发现阅读的乐趣所在;另一方面,家长也应该及时与教师交流,及时了解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且对他们的进步表示鼓励,在家校双方的刺激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坚持阅读,并且对阅读这件事产生兴趣。

例如,期末时,教师可以组织一场舞台剧,通过表演和体验感受教学中最为深刻的文章,也可以通过朗读会、“书香家庭”评选等形式,带领家长一同观看学生阅读。通过多样化的阅读活动,学生的阅读水平可以得到充分展现,阅读能力也会得到相应提升。当学生受到家长和教师的双重肯定与赞扬后,他们会逐渐发现阅读中存在的乐趣,同时家长也可以在多样化的活动中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明确孩子阅读能力的变化。

4.利用信息技术,采用灵活的教学形式

新时代背景下,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产品在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教育模式也深受其影响,这是传统教育迈向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从学生角度来说,在阅读过程中由于缺乏生活经验,在阅读过程中难以完全领会文章的意境,这时可以通过一些辅助手段加深其对文章的理解,从而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四时田园杂兴》一课的教学中,由于古文的表达比较抽象、隐晦,学生们很难真正把握和理解,所以不可避免地会影响阅读效果。如果教师可以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古诗词想要表达的意境直观地展示给大家,那么学生就可以从不同角度感知文章的意境,从而直观感受古诗词描绘的画面,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掌握有关知识内容,同时还能进一步提升其思考能力,并且对于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非常重要。

5.家长监督反馈,留出充足的阅读时间

众所周知,小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比较短,自主学习意识比较弱,他们在阅读过程中需要有家长从旁监督。在自主学习习惯形成的初期,小学生需要在家长的陪伴下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外任务,好的阅读环境可以让他们身心放松,更好地将精力投入到阅读之中。所以,家长应该按照学生的作息,帮助其制定相对固定的阅读时间,可以是在晚饭后的一小时或者睡前的一小时,家长不仅要确保学生的阅读时间,同时还要确保阅读地点是固定的,这样时间长了,他们自然就会习惯在固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家长应该为孩子提供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排除外界因素的影响,集中注意力在阅读上,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在阅读过程中,家长应该对孩子的良好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在他们不愿意阅读的时候给予其耐心的引导。另外,还要将孩子每天的阅读情况及时反馈给教师,遇到问题也要及时与教师沟通和交流,不管是在对阅读时间的把控上,还是在选择辅导的方式上,家长都要多留一些时间与教师交流,这样可以避免阅读指导的盲目性。

6.学校组织活动,家长积极主动参与

在家校合作过程中,学校会经常组织亲子阅读活动,家长对这些活动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比如家庭读书活动等,这些都是非常好的阅读资源,也是加深家校合作与沟通的宝贵机会。家庭读书活动可分成“教师荐读”“学生自读”以及“家长共读”几个环节。在家庭读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目,然后由学生从中选择一本,并且要求其在阅读后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写下来。同时家长也可以从中选择一本有趣的书,与孩子一同阅读,通过亲子阅读交流活动,在家庭记录册中把有意义的部分记录下来。到了活动后期,教师可以引导家长、学生一同开展汇报交流活动,各自组织开展亲子表演,通过表演的方式展示出自己的阅读成果。另外,还可以利用评价机制,对家庭阅读活动中表现优秀的家庭给予奖励。家长参与这类活动,不仅可以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同时还能学到很多阅读指导的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提升阅读能力。

7.家校共同参与,突破阅读指导的瓶颈

当前,很多家长都在家校共育阅读活动中存在一些困惑,他们虽然明白陪伴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但在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时,往往感觉力不从心。这种情况下,应该从家校共育的视角上去寻找答案,教师可以通过建立微信群的方式与家长交流,针对陪伴阅读开展交流,家长可以在微信群中提出自己的疑惑,教师则可以围绕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家长的疑惑,通过微信群把相关阅读指导建议发给大家,这样微信群即可成为家校共育的一个重要交流平台,帮助学生突破阅读的瓶颈。另外,还可以通过家长群把美文推送给家长,这样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升阅读素养,将学生在学校中的点滴进步展示给家长。

综上,阅读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在学校教育工作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入新的阅读教学模式,为学生设置直观的阅读情境,帮助其丰富精神世界。同时,课后,教师还应该指导家长做好阅读陪伴,加强家校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家校合作的优势,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共育家校习惯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校社共育,推动“双减”有效落地
Home-school Cooperation Makes Our Party Branch Activity Colorful 家校共建为党庆生
上课好习惯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家园共育·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家访是家校联系的"润滑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