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与悦读
——谈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3-04-15 04:38缪海妹江苏省南通市鹤涛小学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23年3期
关键词:语文过程能力

■ 缪海妹(江苏省南通市鹤涛小学)

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师的一项任务,学生自身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样有益于提高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以及对信息的获取能力,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工作中,教师除了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感知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还应该在课外阅读引导方面给予足够重视,采取合理的教学手段,让学生感受阅读的魅力。其次,书写与鉴赏能力的培养同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使其能够享受阅读过程,感受阅读的快乐。

一、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意义

实现语文知识的丰富化。小学生在参与自主阅读活动的过程中,其自身素养也在逐渐提高,通过自主阅读,逐步增强学生的知识储备,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后续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奠定坚实基础。

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加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逐渐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利于降低语文知识的学习难度,从而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增长见识,延伸思维。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意味着学生阅读量的增加。通过阅读,学生能够对社会、生活、自然科学等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阅读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使学生增加见识,思维得到进一步延伸,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初期阶段,该阶段学生所掌握的能力会对其后的学习产生深远影响。对此,教师一定要在提升学生阅读能力和语言能力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身的见解,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展开互动和交流,表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

二、小学语文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以兴趣为导向,实现阅读和悦读的融合

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中落实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做到足够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针对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由于其年龄相对较小,因此通常不具备较高的学习意识,并且该阶段学生对新鲜事物、游戏等具有较为浓厚的兴趣,所以要想直接开展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是比较困难的。基于此,教师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充分融入“悦读”理念,以兴趣为导向,采用提高学生阅读兴趣的手段,使学生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阅读,以此作为基础,不断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对于实现培养目标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对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激发和调动,需要教师能够对学生自身的性格特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与掌握,在此基础上组织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活动内容与学生的兴趣点相符,从而提高培养效率。

例如,教师在开展《猫》这一课的教学时,为了迎合学生的兴趣点,教师可以对阅读形式进行灵活转换,通过组织趣味活动来为学生提供有效的引导和指导,实现阅读向悦读的转化。教师在课堂上可以进行多种类型游戏活动的设计,从而有目的地促使学生开展自主阅读。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提供多幅不同的图画,让学生自主思考,并对各图画中所包含的关键词进行标注,根据课文内容,按照故事情节做好图画的排序。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将学生划分成多个小组,由其中一个小组的成员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进行提问,其他小组抢答,以此来组织提问游戏。教师在实践中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节,更容易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从而获取文章的有效信息。

2.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

与其他阶段的学生相比,小学阶段的学生好奇心相对较重,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之一特点,更为高效地落实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以及指导工作。并且,为了实现阅读与悦读的有机融合,教师可以采用提问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展开自主思考,在分析的过程中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开展《草船借箭》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课文内容作为依据,在课堂上对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周瑜给诸葛亮出难题的原因是什么?若在该事件中少了东风的加持,诸葛亮还会有其他方法吗?周瑜和诸葛亮的人物特点是怎样的?两个人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作者采用怎样的方式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由于该文章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动画,让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与文章内容结合,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回答以上问题。教师采用此种方式还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能够更主动进行思考。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学生的提问过程,同样是对文章内容深度思考的过程。

教师要想提高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效果,可以组织相应的竞赛活动,在给学生较短时间进行阅读后,回答教师的问题。比如对《故宫博物院》这一课的教学中,便可以加强以上方法的应用。该文章属于说明文,教师给学生讲解此类文章的阅读方法和技巧之后,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快速阅读课文,获取关键信息。在此过程中,教师允许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阅读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比赛中,通过比赛来进行有效训练,使学生通过该活动显著提高自身的自主阅读能力。

3.注重阅读内容的延伸,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不断练习和积累。对于小学语文教材来说,其内容有一定局限性,难以充分满足新《课标》要求的阅读量,在这样的情况下,为了实现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目标,还需要小学语文教师能够在做好教材内容教学的基础上,适当进行阅读内容的延伸,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课外读物的阅读,以此来实现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更为高效地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进行培养,这对于进一步提高阅读与悦读的结合效果是非常有利的。教师在实践中,可以将语文课本的内容作为依据,更具针对性地为学生选择课外阅读的内容,教师还应该结合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综合考虑,保证延伸的阅读内容和小学生自身的能力和水平相符。阅读内容应尽可能丰富,覆盖多个领域,使学生能够在阅读之后,提高对阅读的兴趣。

例如,教师在开展《从军行》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应围绕课文的主题来为学生选择相应的课外读物,在课堂上适当为学生讲述木兰从军的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对该故事的兴趣,从而在课下查找相关资料,自主地展开阅读。要想保证学生自主阅读的有效性,教师还可以与学生之间定期组织相应的阅读分享交流活动,通过该活动对学生的自主阅读情况进行检验,教师在了解学生近期阅读概况的基础上,为学生选择书籍,从而弥补学生阅读量的不足,有利于使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内容延伸的过程中,同样应在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方面给予足够重视,学生在养成良好阅读习惯之后,教师无须对学生提出过多要求,学生便可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来阅读各种各样的文本,这更加容易提高其自主阅读能力。另外,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悬念设置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为学生推荐有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课外阅读篇目。比如在完成《牛郎织女》这一课的教学工作之后,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比较经典的神话故事,也可以根据推荐篇目搜索影视片段在课堂上进行播放,通过此种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神话故事的阅读兴趣,从而在课下主动搜索相关读物进行阅读。

4.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课堂教学的过程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互动的过程,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更为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互动过程中,学生可以向教师提问题,并且向教师表述自身的想法。教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耐心解答,从而使学生掌握知识。然而就目前实际情况来看,虽然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激发学生参与师生互动的兴趣,但却很难使学生“开口”,导致师生互动效果难以达到预期。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落实阅读教学工作之前,应预先对学生近期状况有一个了解,将学生自身情况作为依据,采用合理可行的教学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此种方式,有利于减少学生发言的压力,使学生踊跃表达自身想法。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首先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此次阅读的主要目标是使学生能够认识文中的生字,对文章内容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在学生初步阅读之后,教师应提问学生此次阅读的感受,接下来让学生积极发言,与教师和其他学生分享自己对文章的感受,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发言之后,教师应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和补充,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在这之后,教师继续为学生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对文章展开更深层次的研究,从而分析和感悟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例如,教师对于《繁星》这首现代诗的教学中,因为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对现代诗的了解相对较少,难以对这首现代诗所表达的思想内涵有一个更为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期。为了解决该问题,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为学生创造更为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以及阅读氛围,促使学生能够积极加入阅读教学活动中,进而对文章内涵有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图文声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对这首现代诗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等有一个了解,通过此方式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的学习过程中。接下来,教师可以与学生共同朗读这首诗,并且在此过程中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为学生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比如“繁星在本文表达的是怎样的含义?”接下来让学生带着问题再次阅读全文,从中寻找答案。学生在本次阅读过程中,对文章内涵的了解能够到达一个新的高度,有利于使学生掌握自主阅读的方法和技巧,从而提高自身的自主阅读能力。教师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与学生之间展开高质量的互动沟通,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局面。并且,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同样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更愿意向教师表述内心的真实想法。

5.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的信息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该技术在各行业、各领域中的融合渗透程度越来越高,实现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有机融合,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大量的实践研究表明,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的融合,有利于吸引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更快地调整学生的课堂状态,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落实课堂阅读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在信息技术的应用方面给予足够重视,通过该手段提高自身的阅读教学水平,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奠定坚实基础。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对信息技术的应用建立微信学习群,不定期地在群中分享高质量文章,并且让学生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或者在微信群中分享相应的微课视频,通过让学生观看视频,逐步提高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使其能够在平时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入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在微信群中定期为学生讲述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此实现课堂内部教学与外部教学的结合,进一步提高对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培养效果,使学生的阅读能力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得到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在实践工作中还可以采取建立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利用该平台对近期发表的优秀文章进行分享,以此来让学生展开自主阅读和思考。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可以为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更重要的是,还有利于提高学生自身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使学生的阅读覆盖面得到进一步扩大。

总而言之,提高学生自主阅读能力是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目标,小学生在拥有良好的自主阅读能力之后,便可以为其未来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小学生的特点进行综合性考虑,落实合理可行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兴趣,在课堂上为学生提出具有引导性的问题,注重对阅读内容的延伸,与学生之间展开有效的互动与交流,或者是加强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融合与渗透,促使学生能够逐渐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增强其综合素养,这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语文过程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