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湾区科技创新如何跑出“加速度”

2023-04-15 21:11罗志恒
中国新闻周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大湾加速度科技

罗志恒

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演进,逆全球化和断链脱钩等形势日益严峻,中国加强自身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尤为突出。科技创新具有区域集聚的规律,与产业能够形成协同效应,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均在科技创新上持续发力并取得较好成果。其中,大湾区实体经济活跃、消费市场庞大、人才智力丰富、开放程度领先,具有科技研发与产业创新的重要优势。

伴随全球产业和科技版图的深度重构,大湾区成为了电子信息、软件、医药等领域的全球科技竞争前沿,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载体。国家已提出要在大湾区建成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提升新兴技术原创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大湾区肩负着引领国家科技自立自强、争取全球科技创新主动、助力畅通国内国际大循环的重大使命。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能力虽已达到国内领先,但与全球科技创新前列的城市群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概要而言,主要还存在四大不足:

其一,原始创新能力成果不足、基础研究投入偏低。以生物医药为例,当前国内已拥有几家发展较快的仿制药企业,原创药研发能力则在逐步提升,而大湾区在这个经济价值高、指标意义强的领域却任重道远。此外,新材料、新能源、海洋产业等同样是大湾区应深入打磨原始创新能力的重要领域。

其二,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重点产业“断供”“断链”风险上升。新冠疫情期间,汽车制造业成为受影响最严重的产业之一。大湾区汽车产业并未独善其身,广汽、东风日产等整车企业均面临供货难题。究其原因,大湾区车企中高端芯片仍依赖海外供应。近年来,广东提出打造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推动粤芯、华润微、增芯等项目加快建设,但考虑到大湾区尚不具备芯片领域关键设备、材料、工艺等环节的核心技术实力,在国际不稳定形势的影响下存在“断供”“断链”风险。

其三,科技体制机制不适应新的形势,不利于一流人才的引进培养。目前,中国科技管理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当今时代和中国现实国情的需要。例如,一些繁琐冗杂的经费管理、人才评价制度没有彻底淘汰,重大科技咨询和决策制度不够科学化,科技创新政策与经济、产业政策的统筹衔接不够,鼓励创新、包容创新的社会环境不够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不完善,高校人才培养与业界需求不匹配等。成果转化和收益分配制度不够完善,可能导致许多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阁。

其四,金融支持创新作用未充分发挥。中国金融体系一直以来以间接融资为主,通常占到80%以上。对于初创期科创企业而言,风险高、抵押品少等特征与银行信贷准入标准存在较大差异,股权融资往往较信贷融资更为有利。风投创投方面,国内风投机构大多缺乏健全的考核体系、完善的退出渠道、专业的管理团队等,虽然大湾区已涌现出深创投、深圳高新投等业绩卓著的国资风投机构,但撬动规模更大的社会资本仍面临一定困难。科技金融方面,知識产权融资虽取得相当成效,但评估变现难、不良风险控制难、监督考核机制不合理等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未来,大湾区有必要从五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从基础研究看,大湾区要加快布局高水平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体系,保障基础研究投入;从技术攻关看,要围绕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关键领域和集成电路、信息通信、新型显示、动力电池等重点方向,组建高校院所、链主企业、有实力的科技型企业等多主体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实施新一轮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此外要加强对“卡脖子”和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从成果产业化看,强化粤港澳成果转化协同,对接《香港创新科技发展蓝图》,发挥香港在微电子、生命健康等领域科技优势,促进技术转移和研发成果实践,孵化一批独角兽企业,支持香港“再工业化”,此外,支持科技成果权利人依法行使自主处置权、收益分配权及定价权,简化相关国有资产评估要求;从科技金融看,统筹利用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公共财政、社会资本等支持科技创新发展,支持深交所、港交所、广期所建设完善创新支持市场体系,继续实施广东科技企业“全链条培育计划”以及深圳“星耀鹏城”、广州“领头羊”、东莞“鲲鹏计划”、佛山“添翼行动”等政策举措,助力大湾区科技型上市企业扩容提质,发挥好大湾区政府引导基金的引领作用,支持各市及所属区县的政府引导基金设立产业子基金,重视撬动社会资本,培育发展“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风投创投产业集群;从人才支撑看,积极探索新型引才、用才、留才模式。

猜你喜欢
大湾加速度科技
“鳖”不住了!从26元/斤飙至38元/斤,2022年甲鱼能否再跑出“加速度”?
大咖论道:大湾区超级“极点”强势崛起!
大湾区城市大洗牌
大湾区的爱情故事
天际加速度
摁下粤港澳大湾区“加速键”
创新,动能转换的“加速度”
死亡加速度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