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于伶戏剧在新疆传播状况研究

2023-04-15 08:06何菲菲
新疆艺术 2023年2期
关键词:夜光杯剧作日报

□ 何菲菲

剧作家于伶先生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后期,一批中国共产党人来新疆工作,他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文化、进步的思想,而且带来了最佳的宣传方式——话剧演出,将以反帝反封建、抗战锄奸为内容的现代文艺作品不断引入新疆。话剧演出作为最能反映时代、最能发挥宣教作用的艺术形式在全疆各地蓬勃发展起来。具有进步思想、宣传抗战锄奸、激发爱国热情的剧本被介绍进新疆,并搬上舞台,这其中就包括于伶的戏剧作品。

于伶(1907-1997),中国革命话剧的拓荒者,左翼戏剧运动家。其戏剧创作和戏剧活动贯穿左翼戏剧、国防戏剧、“孤岛”戏剧、新中国戏剧等各个时期。在国防戏剧发展的高潮中,于伶用笔名尤兢创作国防话剧二十余部,发出人民大众“不为奴隶”的吼声,因此被戏剧界称为“国防专家”。尤兢(于伶)创作的国防话剧常常取材于新近发生的社会事件,剧本具有很强的纪实性和报道性,演出具有极好的现场宣传效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全民族抗战锄奸的热情,他创作的国防戏剧在全国各地的很多剧团及组织都曾经演出过,且都取得了很好的演出效果。

现存《新疆日报》(1938-1949)刊载有于伶创作的话剧《警号》《我们打冲锋》《以身许国》《夜光杯》《血洒晴空》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的演出信息,本文以此为切入点,管窥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蓬勃发展的新疆戏剧运动对新疆现代文化发展,以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所发挥的积极作用。

一、于伶戏剧在新疆的演出与传播情况

据现有资料来看,《警号》是第一部在新疆演出的于伶戏剧作品。该剧为纪念“九一八”事变而创作,真实反映了东北人民屈辱的生活和悲惨的境遇。“新兵营”于1938 年演出《警号》。①《我们打冲锋》是新疆省一中的经典保留剧目,省一中多次在话剧比赛、演剧募捐等活动中演出该剧。1938 年10 月底学联会组织了大中部学校话剧比赛,省一中演出《我们打冲锋》并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11 月28 日-30 日,学联会响应寒衣募捐,举行游艺晚会,省一中再次演出该剧。1939 年11 月,省十二小举行各年级话剧比赛时演出了《警号》和《我们打冲锋》。②《血洒晴空》(原名《飞将军阎海文》)根据飞将军阎海文轰炸日本旗舰“出云号”的事迹创作。1948 年5 月14日、15 日为庆贺新疆迪化第一女子中学校庆,该校师生在西大楼演出“《血洒晴空》……等独幕剧。”③五幕话剧《夜光杯》是尤兢(于伶)创作的第一部多幕剧,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当红舞女郁丽丽刺杀大汉奸应尔康未遂,不幸牺牲的故事。1945 年3 月15 日-20 日,由中央军校第九分校天山剧团作为第四次公演的剧目搬上舞台。1948 年1 月,警备司令部剧宣八队以崭新的布景、灯光、道具、服装及优秀的演员将《夜光杯》呈现在了舞台上。1948 年8 月,剧宣八队前往景化、绥来、昌吉、头屯河等地巡回演剧劳军,先后公演《夜光杯》等名剧达三十余场,备受热迎。④独幕广播剧《以身许国》讲述几个青年女子“以身许国”的故事。1942 年7 月,“县立女校为了加强家庭与学校紧密的联系,……当晚七时并招(召)开晚会,表演话剧,女校为‘以身许国’……”⑤除了将于伶剧作搬上舞台演出外,他的剧本也曾被介绍到新疆。据《新疆日报》载,1944 年新疆省教育厅从上海等地购来大批剧本,其中就有于伶1943 年创作的《杏花春雨江南》。⑥

独幕剧《我们打冲锋》由省一中演出后,《新疆日报》刊载了一些评论文章,⑦从评论文章和社会反响中可以看出《我们打冲锋》等独幕剧在新疆的演出获得了极好的效果,也反映出新疆民众对于伶戏剧及其艺术创作的接受程度。这给新疆的戏剧工作者带来了引进和演出于伶剧作的信心。

于伶的多部剧作在新疆演出,持续受到新疆戏剧工作者——包括由延安来新疆的中共党人和进步文艺工作者的关注,甚至在明知演出某些剧作有极大难度的情况下,他们仍然克服困难坚持演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这悲剧的主角们曾唤醒成千百万同胞的雪耻精神,给人们以血的教训”“尽情地暴露了敌伪的无耻,卑鄙,荒淫,显示了中华儿女的庄严,果敢与不可被战胜的力量!”⑧在新疆这样“是战场又不是战场”的地方,新疆各族民众即便不能直接上前线去打仗,他们也关心着前线战争,思考可以为抗日救亡做些什么。于伶剧作在新疆的演出,正契合了新疆民众的思考与现实需要。

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现代戏剧运动从萌发到成熟、从独幕剧到多幕剧的创演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但从于伶剧作和其他百余部现代剧作在新疆的演出及传播可以窥见,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疆现代戏剧运动的发展是比较迅速的。新疆戏剧运动虽起步较晚,但在延安来新疆的中共党人和进步文艺工作者的推动下,国内其他地区成熟的剧本和演出经验通过各种方式传入新疆,使得新疆戏剧运动在剧本选择和剧目排演上起步较高,加速了新疆戏剧运动的发展进程。

二、于伶戏剧在新疆传播遇到的困难

新疆地处祖国边陲,受制于各种因素,现代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晚于国内其他地区。直到在延安来新疆工作的中共党人的积极引导和推动下,新疆戏剧运动才得以迅速发展。现代戏剧在新疆的传播和接受缺乏基础,从于伶戏剧在新疆的演出和传播所面临的重重困难则可以窥见新疆戏剧运动的艰难发展。

“剧本荒”是抗战时期全国各地戏剧运动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新疆,“剧本奇缺”的现象则更为严重。《新疆日报》作为当时新疆最有影响力的报纸,1938-1948 年间刊载的话剧剧本屈指可数。“剧本奇缺,影响了剧本的选择;物质的条件,更影响了剧本的演出。”⑨选择最合适的剧本才能产生最佳的演出效果,于伶的《警号》《我们打冲锋》《以身许国》《血洒晴空》《夜光杯》等剧的成功上演,《杏花春雨江南》剧本的引进减轻了新疆戏剧运动的“剧本荒”压力,促进了新疆戏剧运动的发展。

其次,新疆缺乏专业的戏剧人才,导演、演员几乎都未经过专业训练,排演难度较大的剧本不太容易搬上舞台。“导演太差了,以致影响到好的剧本和优良的演员,使演出失去应有的成绩。多数的演员不研究语言,太快或者太慢,太低或者太高。动作有时和台词含义不一致,多数演员不研究表情。……场面上演员的相互联系太差、常有部份演员无动作无表情的木立着……部份演员旧剧习惯太深未能革除、如动作声音等方面、受(爱)作小丑式的滑稽。……有些演员时常背向观众……部分演员不熟练,在台上表现张皇失措”⑩1938 年有关大中部学校话剧比赛的评价恰好反映出此阶段新疆戏剧运动所面临的戏剧人才缺乏的困难。1945 年军九分校天山剧团排演《夜光杯》,“所有演员都知道自己的话剧艺术是很幼稚的,所以由全体演员组织导演团,由任希英同志负导演全责。并决定恭请省文化运动委员会赵丹,朱今明,王为一,徐韬诸先生来剧团指导。”⑪赵丹等人不仅指导了天山剧团,还受邀去指导了其他剧团,甚至影响了当时的联合公演。由此可见,当时新疆极度缺乏导演、表演等方面的专业戏剧人才。

此外,新疆还缺少现代化的剧场,道具布景简单粗陋也直接影响演出的效果。直到1945 年《夜光杯》在迪化上演时依旧面临着舞台布景、灯光等方面的困难。“不会用灯光,并且乱用灯光”“[夜光杯]是相当成功的剧本,但是剧中人物如:郁丽丽,殷汝耕,郭平对演员们都是生疏又很难揣摸的角色,而各场面的插曲,跳舞,大都市的效果及灯光,道具等都是很难作到好处的。”⑫在《剧宣八队与〈夜光杯〉》⑬一文中,作者这样评价道。但作者也对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下还能如此演出的精神表示敬佩。可见舞美、灯光、道具布景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一直制约着新疆戏剧运动的发展。

于伶剧作政治意识鲜明,宣传鼓动性强,屡遭当局禁演,其中以《夜光杯》尤甚。其凝聚人心的思想遭当局所忌,和上海等地一样,于伶戏剧《夜光杯》在新疆也遭遇了不得不“停演”的命运。

于伶剧作在新疆演出所面临的困难和复杂性折射出新疆戏剧运动的艰难,同时也反证了于伶剧作所具有的进步意义。同时,新疆观众对于伶剧作的接受增强了戏剧工作者的信心,他们坚持不懈,努力将这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剧作搬上了舞台,这是他们对于伶及其戏剧艺术的信任,更是他们对于伶剧作传达的爱国意识、所包涵的进步理念的认同。新疆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相较国内其他地区较为落后,但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在由延安来新疆工作的中国共产党人的引领和指导下,不断引介国内以抗战救亡为核心内容的进步剧作,把身处抗战大后方的全疆各族人民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同一件事情上——反帝抗战,不同民族间语言、文化的差异被弱化,统一国家的认同被强化,逐步形成了与延安“一脉相承”的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的政治文化,形成了统一的国家意识,加强了民族团结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于伶油画肖像

三、于伶戏剧在新疆现代文化建设中的意义

尽管新疆戏剧运动面临着巨大的困难,但戏剧工作者还是坚持开展戏剧活动,从选择剧本到演出剧目,不断缩小与上海等地戏剧运动的差距,这个过程也反映出新疆戏剧运动的发展变化。于伶剧作在新疆的传播就是这一发展变化的见证。

早期于伶独幕剧在新疆的演出和传播吸引了一批观众,增强了新疆的戏剧工作者引进和演出于伶剧作的信心。后期多幕剧尽管演出条件简陋,但也获得了极好的演出效果。这在某种意义上也可以折射出现代戏剧传播发展的过程——剧作培养观众,观众提高审美,进而推动剧作不断发展。于伶的《警号》和《我们打冲锋》是新疆戏剧工作者的主动尝试,有了回应后《以身许国》《夜光杯》《血洒晴空》《杏花春雨江南》等剧作陆续上演。传播推动接受,接受反促传播。传播和接受共同推动新疆戏剧运动的发展,演出质量和观众审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

选择《夜光杯》演出显得尤为特殊。《夜光杯》是一出抗战戏剧,但它也是一出都市戏剧,“《夜光杯》是暴风雨前的苦闷象征,是伟大战斗到来时的前奏曲。是世界各国在伟大的历史转变前都曾经过的奇迹,是人间少有的绮丽的,悲艳的,传奇的英雄故事!尤竞⑭除了真实反映了这个故事,并把它典型的戏剧化了。实是个不可多得的剧本。”⑮《夜光杯》以舞女的风俗生活为创作话题,着重反映舞女的进步思想、抗战锄奸的爱国精神。该剧在新疆的上演宣传了关注国家兴亡、惩锄汉奸的进步思想,激起了民众的抗争精神,更为重要的是,都市世俗戏剧在新疆话剧舞台上的演出,都市人物形象、生活环境在舞台上的展现,满足了新疆各族民众对上海等地都市生活的想象,更是对当时极端宗教“反世俗”思想的一种“悄无声息的刺破”。

于伶剧作在新疆的演出推动新疆戏剧艺术提升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是推行男女合演。早在1938 年,新疆学院在林基路等人的指导下,曾经尝试男女合演,但遭到盛世才政府的阻挠。1939 年初,新疆省政府正式发布《暂时取消男女合演新剧》的通令,自此之后,新疆的话剧不得不继续采用“男扮女装”“女扮男装”的方式演出。直到1944 年7 月,伊宁塞风剧团,演出曹禺名剧《蜕变》,才首次冲破新疆禁止男女合演的限制。军九分区天山剧团演出《夜光杯》时“最初决定是仍旧循例用‘反串’演出,最后才又决定聘请女角扮演者。”⑯该剧的演出能获得如此好的社会反响,与推行男女合演有着很大的关系。“在扮技方面,因为未异性扮演角色,所以获得一大成功,可说在迪化话剧史上向前迈进了一步。而给以后的演出者一个启示。以异性扮演角色的话剧不必再现丑了。”⑰《夜光杯》是1939 年禁演通令实施后迪化剧坛第二次⑱男女合演的剧目。《夜光杯》的演出,打破了封建束缚,为进一步推行男女合演作出了贡献,推动了新疆戏剧运动的现代化进程。

结语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于伶剧作和其他现代戏剧在新疆的演出推动了新疆戏剧运动的发展,提高了新疆戏剧工作者和观众的审美水平,反映出新疆民众经历的从“内地同胞”到“世俗中的我”的心理过程和对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的认同过程。这个过程也是如何发展本地戏剧运动、如何发展本地现代文化的思考过程,是呼唤本地原创剧作和原创文学作品的过程,更是不断借鉴、吸收、达到与国内其他地区现代文化同步的过程。这种思考、这种积累、这个过程为新疆当代剧场戏剧及当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注释:

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乌鲁木齐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乌鲁木齐文史·第13 辑》,新疆人民出版社1987 年,第33 页、第75 页。

②白浦《大中部学校话剧比赛前晚在西大楼举行督办主席均位临》,《新疆日报》1938 年11 月1 日;《学联会响应寒衣募捐——后日举行游艺晚会各学校均参加演剧歌舞》,《新疆日报》1938 年11 月25 日;汁子《十二小举行各级话剧赛》,《新疆日报》1939 年11 月25 日。

③《一女中明校庆》,《新疆日报》1948 年5 月14 日。

④参见广告《军九分校天山剧团第四次公演》,《新疆日报》1945 年3 月15-20 日;《剧宣八队献演〈夜光杯〉》《新疆日报》1948 年1 月9 日。

⑤良玉进《各校动态》,《新疆日报》1942年7月24日。

⑥《教厅新购剧本一批》,《新疆日报》1944 年2 月1日。原文为“计有:……于伶著的《杏花春雨江南》……”

⑦《中学部民族公敌师范演剧本(同上)》,《新疆日报》1938 年11 月3 日;模《谈谈大中话剧比赛(续)》,《新疆日报》1938 年11 月5 日。

⑧《大时代的前奏曲——[夜光杯]剧情介绍》,《新疆日报》1945 年3 月14 日。

⑨《[夜光杯]排演琐记》,《新疆日报》1945年3月14日。

⑩《中学部民族公敌师范演剧本(同上)》,《新疆日报》1938 年11 月3 日。

⑪《[夜光杯]排演琐记》,《新疆日报》1945年3月14日。

⑫《[夜光杯]排演琐记》,《新疆日报》1945年3月14日。

⑬ 唐明《剧宣八队与夜光杯》,《新疆日报》1948 年1月23 日。

⑭ 此处尤竞即为尤兢,也就是于伶。

⑮《大时代的前奏曲——[夜光杯]剧情介绍》,《新疆日报》1945 年3 月14 日。

⑯ 逸川《幕里幕外——“夜光杯”演员访问记》,《新疆日报》1945 年3 月28 日。

⑰ 一苇《“夜光杯”观后》,《新疆日报》1945 年3 月25 日。

⑱ 第一次是1945 年飞飞剧社演出《国家至上》。

猜你喜欢
夜光杯剧作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智珠2则
葡萄美酒夜光杯
消失的夜光杯
月映祁连玉,酒泛夜光杯——酒泉夜光杯雕技艺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灵感日报
灵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