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文旅融合助力淄博市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及优化策略

2023-04-15 22:34郭洋静
乡村科技 2023年23期
关键词:农文淄博市融合

郭洋静

聊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山东 聊城 252000

0 引言

近年来,山东省淄博市紧抓农文旅融合发展机遇,进行农、文、旅三大产业的有机融合,助力乡村振兴。在2022 年公布的山东省第三批全省景区化村庄中,淄博市张店区湖田街道北焦宋村、淄川区昆仑镇北山寺村、博山区石马镇南沙井村等22 个村庄位列榜单,淄博市成为仅次于临沂市、济南市的第3 个入选全省景区化村庄数量较多的城市。推进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需要结合具体案例,发现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解决现实难题,从而为乡村振兴注入适应时代发展的“强心剂”。

1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适配性

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目标、发展路径、功能作用等诸多方面都具有较高的适配性和契合性,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协同发展。

1.1 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目标相同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而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都致力于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以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着力点和落脚点,以产业振兴为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淄博市始终将“三农”工作置于首要战略地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8 年以来,淄博市相继制定多项乡村振兴专项工作方案,聚力推进数字赋能、环道超车,在国内率先制定出台打造数字农业农村中心城市行动方案,突出粮食、蔬菜、果业、畜牧等优势主导产业和特色种养业、加工业、农文旅等特色产业,高质量推进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农文旅融合肩负着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历史使命,是新时代我国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新目标和新使命[2]。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为重要路径,农文旅融合发展也致力于实现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过程中,各地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紧抓基础设施建设,充分挖掘生态涵养产品,传承激活乡土文化,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可提升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价值,稳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1.2 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路径相似

农文旅融合,顾名思义,就是将农业产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进行融合,以农为基、以旅为形、以文铸魂,实现跨产业的深度融合,最终达到经济发展目的。农文旅融合兼具多维效应,具体表现为经济效应、社会效应与资源效应[3]。其发展路径主要是以产业为依托,通过功能重组、体制创新、产业升级、技术渗透等实现资本、信息、技术、人才等要素整合,推动文旅产业与农业产业有机整合[4]。农文旅融合往往会催生乡村发展的新业态,如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农业体验等。乡村振兴以乡村为立足点,力争充分发挥乡村地区的农业资源潜力,促进农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旨在整合和利用社会各界资源,以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等[3],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和文化全面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从发展路径来看,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皆以产业融合为中心实现其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大致相似。

1.3 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功能作用互补

农文旅融合与乡村振兴战略在功能作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互补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农文旅融合为乡村振兴释放新动能,提供发展新路径。淄博市在农文旅融合发展过程中加快培育乡村发展新业态,打响了朱水湾轻奢度假村、淄博琉璃博物馆、焦裕禄纪念馆等乡村旅游品牌,在不断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带鼓村民腰包、实现乡村富裕的同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探索乡村治理新途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和提高乡村治理能力,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二是乡村振兴拓宽农文旅融合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向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目标迈进,农民获得感、幸福感大大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也逐渐提高,对精神文化的需求显著增加,为农文旅融合拓展了消费市场。另一方面,乡村振兴促进基础设施逐渐完善,乡村人文居住环境逐渐完善,各地乡村积极探索新的发展方案,为农文旅融合提供内生动力。

2 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实质是将生态农业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进行整体上的统筹开发,实现资源、要素、技术、市场需求在农村的整合集成和优化重组,最终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扩大产业范围,实现农牧民就业增收[5]。农文旅深度融合,能够有效解决乡村产业、乡村市场、乡村文化和乡村治理等方面的难题,带动乡村地区全面振兴。

2.1 解决乡村产业单一和竞争力不足问题

“农业+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模式打破了原来单一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以农业产业为基础、旅游休闲为形态、风土文化为灵魂,推动农业与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以沂源县燕崖镇为例,看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淄博样板。作为淄博市的“后花园”,沂源县有着5万hm2林果资源。计宝峪村是沂源县燕崖镇的一个小村,背靠青山,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村建设施老化,除了林果业外“一无所有”,是典型的“贫村”。为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实现乡村振兴,沂源县委、县政府统筹规划集各村特点、形式多样的文旅路线,实现“你有我无,你无我有”的差异化发展,如燕崖镇朱家户的美食佳宿、石井河的休闲采摘、计宝峪的晒秋和农产品加工、姚南峪的传统古村落等。燕崖镇积极推动乡村吃住游一体化发展,打造相互联动又极具差异的特色产业链,吹响农文旅融合号角。除积极发展旅游民宿外,燕崖镇也立足其优势产业基础,拉长林果产业链,与相关企业合作建设枝条粉碎、菌棒加工、香菇种植示范园,发展香菇深加工、菌棒有机肥还田及果蔬分拣、单冻、包装及深加工等10余个项目,进而发展食用菌循环产业,打造果蔬全产业链条[6]。燕崖镇抓住农文旅融合的机遇,实现了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其他产业协同发展,解决了产业单一化和低端化问题,提高了其产业竞争力。

2.2 解决乡村市场供给不平衡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程度越来越高。农文旅融合以新时代背景下游客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改变过去吃农家饭、干农家活的传统文旅产业形式,对传统文旅进行创新升级,实现乡村文旅产品供给多样化。淄博市临淄区稷下街道高娄村始终以农文旅融合发展作为实现乡村振兴的主要抓手,以当前文化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强对农文旅产业的有效开发,不断拓展农文旅市场相关产品和服务。在2023 年4 月梨花盛开之际,高娄村在“百亩梨园”内设网红打卡、特色小吃品尝、汉服走秀、非遗展览等项目吸引广大游客身穿汉服前来拍照留念,极力满足游客多样化需求。同时,利用村供销社成立的契机,打通农资日用品下行和农产品再生资源上行的双向渠道,提高乡村产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适应能力,促进乡村市场发展。

2.3 丰富乡村文化内涵

乡村沉淀着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辉煌灿烂的农耕文化,乡村文化中的建筑、装饰、节日风俗等也展现了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农文旅融合发展以美食、古村落、手工艺品、历史古迹等为依托,可促进乡村传统文化创新升级。淄博市政府部门高度注重以文塑旅,在《齐长城生态文化旅游带开发建设规划》中提出,重点规划建设齐长城博物馆和淄川马鞍山、博山禹王山、沂源龙王崮等齐长城遗址展示项目,提升完善齐长城沿线景点,打造齐长城旅游慢道和绿道,建设齐长城驿站,打响“ 长城人家”古村落品牌[7]。同时,淄博市积极规划以琉璃工艺为主题的体验游精品路线,积极策划琉璃小镇项目,为游客打造琉璃体验之旅。淄博市还提质发展淄博美食。除淄博烧烤外,还弘扬鲁菜文化精髓,挖掘包括周村烧饼、子曰烧饼、马踏湖全鱼宴等特色美食和地方小吃。此外,淄博市大力保护和宣传古村落,对淄川上端士村、梦泉村、博山和尚村、周村、沂源姚南峪村等多个古村落进行宣传,充分利用当地的乡村文化资源,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的文化内涵,让游客踏着历史印记感受时代变迁,满足游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其旅游体验感。

2.4 破解乡村治理失灵和空心化难题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乡村治理失灵问题若得不到及时解决,必然影响乡村的全面振兴。农文旅产业的有效融合,可提高乡村产业竞争力,吸引青年人士来此创业、外流人员返乡就业,缓解乡村地区“空心化”问题,促进乡村功能向多样化、丰富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淄博市博山区凭借当地农文旅资源优势,大力推动红叶柿岩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曾经的“穷山薄水”已然变为今日的“好山好水”。博山区红叶柿岩的建成和运营完善了当地的基础设施,也解决了垃圾随处堆放、污水肆意横流等人居环境难题,美化了乡村环境,间接促进了乡村治理现代化发展。另外,据相关机构统计,红叶柿岩旅游区的建成已带动500 人返乡就业,其中不仅有外出务工人员,还有许多高学历人才[8]。当地的老神颜美食街也带动了当地人返乡就业的热潮,为附近村庄的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大量村民返乡保证了乡村治理的参与主体,有利于推动村民自治。同时,农文旅融合发展强化了农村集体经济基础,发展特色、多元化的产业,形成了纵深完整的产业链,带动了全村村民增收致富,增强了其集体意识,提高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乡村治理失灵的困境。农文旅融合发展还实现了产业发展与乡村功能的有效结合,乡村原有的生产生存功能发展为旅游度假、生态维护、新业态培育等功能,极大地拓展了乡村治理的功能和服务范围。

3 淄博市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现实困境

3.1 产业融合度不高、供给单一,产业链纵深不足

淄博市作为一个老工业城市,以农业为依托有效整合第二、第三产业资源的难度较大,产业融合核心竞争力不足,难以实现产业链纵深发展。据2022 年相关部门数据统计,在产业结构上,淄博市一二三产业占比分别是4.3%、49.8%、45.9%[9]。尽管淄博市始终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和数字化水平,但是由于农村产业化整体水平较低,第二、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也限制了第一产业的发展。这恰恰说明淄博市农文旅融合度较低,技术和资本投资较为有限,不利于提升产品附加值,导致供给单一、产业链纵深不足,农文旅融合只能停留在表层。以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聊斋城旅游景区为例,其依托蒲松龄故居,打造以聊斋故事为主题的组群名园风景区,投资1.6 亿元,加大对聊斋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但洪山镇聊斋城一直以来陷入单一观赏体验的困境,没有与当地其他特色产品进行横向联系,也没有将聊斋城风景区各类资源进行纵向开发,仅依靠宣传蒲松龄故居和聊斋文化吸引游客,未能真正做到跨产业和多元化的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之间没有发挥协同和辅助作用,难以实现农文旅融合的长远发展。

3.2 淡旺季分明,全季旅游体验感差

传统旅游有明显的淡旺季,对乡村振兴的助力有限,淄博市农文旅融合发展也面临着传统旅游发展的困境。一方面,淄博市依靠乡村自然风景,主打赏花、踏青、避暑类景点,自然风光的季节性变化对其影响较大。另一方面,乡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等极具时节性特征,游客能体验到乡村田园乐趣的时间较为有限。进入农家休闲时节时,景区的吸引力大幅下降,农文旅融合发展也陷入旺季路上人满为患、淡季景区不见人的尴尬困境。例如,淄博市寨里镇朱水湾村度假村地处山区,海拔746 m,山林茂密,青石环山,雨季时形成山水,贯穿整个度假村,是夏季戏水避暑的旅游胜地。度假村在山上设北欧风格木屋、LOFT 公寓、集装箱套房等80 余间,也设户外烧烤野餐区、露天泳池、盘山木栈道、CS 实战基地和越野摩托车基地等娱乐项目,吸引了广大旅客前来旅游体验。但就度假村的地理位置和娱乐项目而言,存在明显的季节性问题。绝大多数游客都在夏季前来游玩避暑,感受自然风光。当天气转凉,多项娱乐项目体验感不佳时,游客数量明显减少。

3.3 部分工作人员综合素质较低,服务质量不尽如人意

我国旅游业服务质量与消费者不断升级的旅游消费需求仍有一定差距,农文旅融合中的服务质量问题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的出游体验。淄博市农文旅融合中的工作人员,除进行整体统筹规划和协调运行的专业人士外,更多的还是食、住、行、娱等行业所需的服务人员,其中当地和邻近乡村村民占绝大多数。一方面,他们的思想理论、文化素质、专业素质等较低。从业者中的当地村民绝大多数是年龄在40 周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未受过高等教育,文化水平较低,服务意识不强,也没有接受专业的服务培训,在服务过程中可能存在服务细节不到位、遇突发事件等不能进行及时妥善处理等问题,服务质量提升空间较大。另一方面,当地的服务人员年纪较大,身体素质较差,在旅游旺季可能会出现体力不支、力不从心等情况,进而影响游客的出游体验。

3.4 乡村吸引力薄弱,专业人才匮乏

相较于城市,乡村地区在地理位置、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均处于弱势地位,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强,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导致乡村专业人才缺口大。一是乡村众多岗位的薪资水平、福利待遇、各类补贴等都与城市差距较大。二是城乡差距使越来越多的人向往城市生活,纷纷涌入城市,大量人口转移导致乡村人才缺失。三是乡村发展前景有限,无法满足高学历人才的理想抱负。乡村地区能够提供的资源和平台较为有限,产业基础薄弱、结构单一,难以实现高学历人才的长远发展。另外,淄博市所属区域仅有一所高层次大学,对此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较小,专业人才稀缺。

4 淄博市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优化路径

4.1 实现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产品供给

淄博市政府应动员各部门实现跨产业、跨行业、跨地区和跨部门的资源优化配置,创新农文旅资源整体布局,以组合优势驱动延长产业链和价值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引导产品生产由原来的单一化、低端化向多样化、高端化和精品化的方向发展,提升产业效益,促进产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打造乡村振兴“新引擎”。

4.2 注重全季节体验,唱响旅游“四季歌”

淡旺季鲜明的传统旅游对乡村振兴的助力有限。因此,淄博市需要克服这一困难,打破这一困境,为游客带来全域全季节旅游体验,实现乡村全季节盈利。淄博市应对旅游路线进行创新升级,除了规划乡村旅游聚集项目、文旅特色精品线路等外,还应将淄博市旅游项目按照全域全季节理念进行整合规划,让游客春赏花、夏避暑、秋观叶、冬玩雪,唱响“一年四季有看头,一年到头有赚头”的“四季歌”。春季,淄博市可以开发自然风景类、历史文化类旅游路线,如齐山、原山、潭溪山等山水生态观光线路和焦裕禄纪念馆、马鞍山红色旅游区等红色研学线路。夏季,淄博市可开发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体育与健身旅游等活动项目(如抓好齐长城和淄河沿线淄川峨庄写生小镇、朱水湾村度假村、沂河源田综合体、博山红叶柿岩等田园休闲线路),支持发展体育旅游(举办田园马拉松、铁人三项等乡村旅游体育项目)。秋季,淄博市可发展会展旅游、自然风光游和民俗游等,如淄博振华琉璃、周村古商城、中华传统民俗文化创意园等。冬季,淄博市可推出冬季冰雪旅游、历史文化旅游、聊斋文化等淄博特色主题旅游,如淄博梓潼山滑雪场、齐文化博物馆、蒲松龄故居等。

4.3 加强服务管理,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旅游服务质量是旅游业的内在属性,也是衡量行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农文旅融合要想实现“以旅兴农”,除了要充分挖掘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外,还要保证旅游服务质量,为出游者提供高质量和人性化的旅游服务。淄博市在农文旅融合发展中,要对服务质量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各旅游景区应对应聘者进行相关知识考核和能力检测,定期对服务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和有针对性的技能训练,如景区景点讲解、职业道德培养、安全急救措施、突发事件处理等,以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职业素质。与此同时,对旅游服务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更新和拓展新的监管方式,确保为游客提供高效、优质服务。

4.4 重视人才作用,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振兴是农文旅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方面。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振兴离不开人才这一核心力量。淄博市应破解乡村人才匮乏的难题和困境,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人才培育路径,为实现农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打造一支优秀出色的人才队伍。首先,重视培养本土人才。本土人才多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一方面,他们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对于当地农业产业、经济发展状况等都比较清楚和了解。另一方面,依靠种植业为主要谋生手段的农村人,对学习和提高自己农业方面的知识水平具有极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为人才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平台。淄博市在充分利用“淄博人才金政50 条”广泛吸纳优秀专业人才的同时,应抓住人才外流的“痛点”,解决好人才返乡就业中出现的问题,为人才返乡解决后顾之忧,增强他们的返乡意愿。最后,实行“农村+高校+企业”的多元主体培养方式,为培养乡村人才提供多方面助力。淄博市各乡村应积极地与当地高校和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协调合作机制,形成乡村振兴共同体。一方面,乡村可为高校相关专业人才提供培训、实习和就业机会,提高大学生实践能力,使其切身感受农文旅融合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乡村欢迎企业投资和人才的输送和培养,拓展乡村人才供给渠道。

4.5 应用数字技术,推动实现农文旅数字化融合

随着社会发展,数字化或将成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引擎。农文旅融合要加入数字化元素,应用数字技术,借助互联网、大数据等为实现农耕文明、乡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发展提供新契机[10]。淄博市应在农、文、旅产业发展中融入数字技术,实现产业数智化、生活智慧化、治理现代化,并促进城市技术、人才、管理、资金等资源下沉,实现技术进乡、人才返乡、金融到乡、农品出乡和农商助乡的繁荣盛况。

5 结束语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更迭,乡村振兴也需要奇新思路。农文旅融合是对传统文旅融合的创新发展,是适应乡村文旅市场需求的必然选择,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响应。农文旅的跨界融合催生了各自带动、相互融通、协调发展的新业态,获得了“1+1+1 >3”的最佳效果。新时代背景下,淄博市应贯彻农文旅融合新理念,积极寻找乡村发展新元素,以“农”兴乡村,以“文”促发展,以“旅”期未来,讲好乡村振兴新故事、绘好乡村振兴新画卷,让农文旅融合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劲动力。

猜你喜欢
农文淄博市融合
《欢庆》
淄博市大力推进交互式在线教学系统应用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学研离距离推动“农文旅”三产融合
——来自蜜梨之乡的科技小院
融合菜
浅谈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山东省淄博市鹏翼美术教育作品展示
《融合》
中方向越南移交“红通”毒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