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思考

2023-04-16 01:23孙淑芹
商展经济 2023年5期
关键词:金融市场艺术品艺术家

孙淑芹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062)

艺术品金融化是在当今经济高速发展背景下,经济学与艺术学的跨接,国际上主要采取基金方式,国内近年来创新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艺术品拍卖市场火爆,艺术品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1 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历史与概述

中国艺术市场很早就有,据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有把书法作品当作商品交易的行为。魏晋时期,由于佛教的兴盛,写经成为一项职业 ,《魏书·刘芳传》记载:“芳常为诸僧佣写经论,笔迹称善,卷直以一缣,岁中能入百余匹,如此十数年,赖以颇振。”

隋代的书法市场早于绘画市场形成,主要原因在于隋代不断扩大的抄经需求。唐代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古画市场的形成,不但有了专业的书画交易市场,而且形成了较为规范的价格与评估机制。宋代,由于宋徽宗对艺术的喜好,书画市场更加完善、健全,其中艺术品交易经纪人——书侩的出现标志着宋元艺术市场运作开始走向规范化。明清时期,艺术市场进一步发展成熟,且出现了明码标价的书画经营商店。例如,清乾隆二十四年(1759)郑燮自书润格,对作品进行标价:“大幅六两,中幅四两,小幅二两,书条对联一两,扇子斗方五钱。”至此,中国艺术商品化渐趋成熟,市场交易更加规范。

近代,由于古代艺术市场依托的封建经济制度土崩瓦解,使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有了明显衰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物质水平的大幅提升,人们对精神生活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艺术品逐渐融入人民生活并发挥着重要的精神引导作用,市场秩序和艺术评价体系逐步规范有序,艺术市场也重新焕发生机。

相较国际市场,中国艺术金融市场虽然开始的较晚,但是在艺术金融产品创新及艺术品份额化交易模式等方面形式多样且市场火爆,发展的速度、态势都令人瞩目。本文通过研究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历史发展、影响因素和危机不足,分析艺术金融产品创新模式、价值价格、市场因素多维度变化,比对国际市场发展状况,以探索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模式机制。

2 影响当代中国艺术金融市场的多重因素

2.1 艺术品自身的因素

个性、独特审美及唯一性是艺术品自身价值的重要体现。艺术作品与普通商品不同,每件艺术品都是艺术家在特殊阶段独创的产物,比如画家作品有早、中、晚分期,即使是同主题的画作,不同时期也会存在明显差异。唯一性使艺术品具有稀缺特点,保障了艺术品市场交易、投资能够预期继续保值甚至增值。艺术品由艺术家创作,是艺术家灵感瞬间爆发和个人思想与审美的体现,创作过程具有偶然因素,同一时期的不同艺术家,甚至同一艺术家不同的创作阶段,其作品的面貌迥然不同,所以每件艺术品都呈现出独特性和鲜明个性。

美国经济学家哥德哈伯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吸引注意力,因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影响艺术品价格的决定因素应是艺术品所能吸引的注意力。例如,虽然领域内专业人士公认一些艺术品水准一般,但市场价格不相符的很高,仅由于其作者是某些美术家协会负责人。一些权威拍卖行的拍卖经历表明,艺术品的价格是个随时调整的动态过程,其随着吸引注意力的升高而升高,但也很可能随着吸引注意力的下降而大幅下降。

2.2 艺术品的价值及双重属性因素

艺术品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产物,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有价值呈现的艺术载体。由于艺术品具有不同的价值存在形式和属性,本文把艺术品分为精神属性和物质属性。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归属精神属性,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则属于物质属性。

2.2.1 艺术品价值的精神属性(艺术价值、历史价值)

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是艺术品价值精神属性的重要内容。艺术品的艺术价值是艺术家思想和情感及社会文明共同的结晶,也是艺术家风格和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其附着特有的认知方式和精神文明方面的内涵。艺术价值能够实现独特的审美需求,艺术价值越高,越能满足和愉悦人们的精神心灵,这正是艺术价值区别于普通产品价值且存在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对同一件艺术品的艺术价值可能有不同的认识,因此艺术价值只能相对稳定。

艺术品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不同,它是时代赋予艺术品的,不是作品本身就有的。不同的时代及不同的欣赏群体,艺术品呈现的历史价值也不同,例如古代一些著名艺术家活着的年代其作品无人问津,现在却拍出天价。

2.2.2 艺术品价值的物质属性(使用价值、经济价值)

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共同构成了艺术品的物质属性。提供给人类可使用的价值是一切物品成为商品的前提,与普通商品不同的是,艺术品的使用价值包括实用性和有用性两个方面,例如陶器、玉器等物品,可以用来盛物、炊煮和祭祀礼仪,这主要是艺术品实用性的体现。此外,艺术品能够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带来愉悦体验,给人以精神享受,这主要是艺术品有用性的表现。需要注意的是,古代艺术品由于时代久远,使用价值的实用性方面会融入艺术品历史价值中,而主要体现精神审美的艺术品使用价值的有用性则会与艺术价值融为一体。随着商品经济的到来,艺术品的经济价值显现出来,其中通过市场价格体现的市场价值是其经济价值的重要内容。艺术品市场价值的评估与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使用价值关系密切。

2.3 市场需求因素

艺术品与普通商品相似,价格受到市场需求的影响,不同的是,艺术品的供求曲线与单件艺术品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因而,对某件艺术品市场的需求越大,其价格就越高;但与普通商品不同的是,同一件艺术品在不同时期需求差别很大,甚至市场零需求,例如拍卖行的流拍。影响市场需求的原因主要是艺术家的知名度,因艺术创作不像普通商品批量生产,产出量有限,名气大的艺术家作品供不应求,市场价格自然大幅上涨。此外,艺术市场的价格形成必然受到社会的整体经济状况,也就是社会宏观经济的影响。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们对艺术品的审美需求是建立在一定生活水平之上的,属于自我实现需求一类。因此,经济的发展是艺术品市场发展的基础,当经济发达、生活富足时,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才会提高,艺术品投资才能出现。

3 探索中国艺术金融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模式机制

3.1 市场危机与存在问题

中国的艺术金融市场一经形成即呈现出迅猛的发展态势,各种艺术金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拍卖市场异常火爆,拍卖天价不断刷新。但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许多以往市场表现很好的艺术品多次在国内外艺术市场惨遭流拍,随之而来的是各种崩盘、泡沫、炒作等说辞。本文认为,这些市场危机表象的背后,真正需要人们思考的是艺术品、艺术批评及收藏观念存在的问题。

3.1.1 利益驱动下,某些艺术家没有深耕积累、潜心创作,而是包装营销、急于牟利,大量投市场所好的庸俗作品泛滥,而深刻反映艺术家思想情感,深刻反映时代精神且经得起历史检验的高质量作品缺乏

由于缺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领悟,缺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和对当下文化问题的深层思考,某些艺术家难以创作出鲜明时代性具有本民族特色的高水准艺术作品。这些艺术家创作时并不是心无旁骛,其更多考虑自己的作品能否参加西方展览得到国际认可,因而创作的作品与中国的历史文化、社会现实和中国人的价值观不一定相符,而是极力迎合西方人需要的喜好和情调。

3.1.2 部分当代艺术批评误导了收藏家和受众,甚至助长了部分欠水准艺术作品在市场上的高价交易

有批评家和市场研究专家揭开当代天价艺术品的做局内幕。艺术批评家的职责在于运用专业知识对艺术家、艺术作品、艺术现象及艺术市场等方面做出专业、准确、科学、客观的学术分析和评判,艺术批评家的重要作用在于透过艺术表象揭示其背后的深刻内涵。真正的艺术批评是沟通艺术家、收藏家及大众的桥梁,且是艺术家正确审视自己的重要参照。

艺术批评家除了要关注中国社会、民族时代之外,还要从中国现实出发,积极改变与重建以西方话语权为主导的当代艺术 现状,对世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提出中国的思考、观点及建议,只有这样才能促使艺术家朝着创作鲜明中国思想内涵作品的方向发展。

3.1.3 收藏家的审美水平、文化品味、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待提升

一些收藏家在收藏观念上暴露出崇尚虚荣和投机的成分,成功的商业炒作使更多的投机商加盟,导致了国内外投机商的各种商业阴谋。真正的收藏家在收藏、玩赏、学习交流、市场历练中不断提高认识和审美,拓宽艺术视野,关注国家、民族和时代,发掘、扶植和推动真正的当代艺术,推动以大众收藏群体为主导的新市场秩序的逐步形成,最终推动艺术家、艺术批评家、收藏家和艺术市场的共同完善。

3.2 当代艺术金融市场健康良性发展的思考

我国艺术品市场需求旺盛,具有独特的收藏文化和艺术品特点,但艺术品市场投机现象较高。着重研究艺术品投资者动机、行为、偏好的机制和边界,建立艺术金融分析框架,探索更完善、更适合的艺术品市场模型是未来艺术金融领域可以拓展的方向。

3.2.1 完善相关机制和法律法规

相关制度的完善是稳定艺术金融市场价格,预防投机、非理性投资行为出现的重要环节。完善艺术品金融市场的各种制度和运行机制、出台或修正相关法律法规是建立良性、健康发展艺术市场的保障,其中亟待规范的核心问题有:(1)建立艺术品版权、信息、托管、保险等规范机制;(2)统一规范艺术品鉴定及评估的方法与科学性;(3)对文物业、证券业制定或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及行业政策;(4)规范艺术金融市场秩序,建立资源共享、标准统一的艺术金融信用评价体系;(5)在法制化基础上,明确监管主体,界定监管职责,进一步提高监管力度与能力。尤其是对艺术金融市场中交易管理办法、申购份额及涨跌幅限制等具体问题统一严格规定。

3.2.2 整合立体化艺术金融信息数据库

部分数据由于单纯依托静态,可能会被人为涂改,将这部分延伸到自动交易数据层面,从而多维度分析、观察交易数据,降低人为加工和造假的成分,解决人工确权、贸易真实性和自偿性问题。

3.2.3 推动艺术金融创新持续发展,创新艺术金融最优惯性模式,形成全新的技术范式

技术范式是指一种通用模式,例如要想艺术品网购,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把艺术品放在购物车,然后在线支付完成下单,还有分期付款、打折、白条等功能,以最优的技术结合体完成上述全部交易流程就是技术范式。

从新技术范式探索出发,突破艺术品金融壁垒,形成技术方法通用、技术标准统一,预防或降低金融风险、优化艺术金融市场生态环境,建立统一通用的技术体系。未来,艺术品必将成为重要的资产形式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因为吸引众多消费者投资的艺术品电商模式、艺术品类证券化交易模式及艺术品质押贷款模式等都是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随着建立和完善通用技术统 一体,上述交易模式更加灵活便利,交易渠道也会更加畅通多样化。

3.2.4 理顺并规范艺术品供给者、服务供给者与消费者之间关系

设计出台艺术金融健康发展的新交易模式,以技术手段的不断创新使消费者减少盲目参与艺术品交易,消除金融泡沫。例如,一些艺术金融交易中,存在造假风险,因而需要加强信用评级、还款保障、本金保障等方面的技术手段。

艺术金融化是21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最为常见的发展趋势,有关艺术品投资和理财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譬如艺术基金、艺术品抵押再融资、艺术银行、艺术保险、艺术信托、艺术理财产品等,中国艺术金融市场的迅猛发展已经使世界艺术金融市场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中国艺术金融产业如何利用这一大好机遇在全球艺术金融市场的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优势和作用,是所有艺术金融人亟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猜你喜欢
金融市场艺术品艺术家
金融市场:寒意蔓延【精读】
假如金融市场崩溃,会发生什么? 精读
艺术品鉴,2021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常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艺术品鉴,2020年征订中……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Copula模型选择及在金融市场的应用
让金融市场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