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是你,冬雪是你

2023-04-16 02:13周好
莫愁·家教与成才 2023年4期
关键词:老同事张老师

周好

悠悠数十载,在我成长历程中,阅读总会在一旁驻足,如一潭平静包容的湖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磁场。

提笔时,想把阅读称为我的好朋友,仔细想想,又没那么妥帖,遂将阅读称为我的老同事——比起普通同事和老师要多一份亲密,比起朋友又多一份敬重。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阅读的,数十载的朝夕相处才渐渐和这位老同事生出了一份像战友一般惺惺相惜的情愫来。

我和阅读的缘分,能追溯到我还不识字的时候。那会儿我与外公外婆、太公太婆在苏州木渎乡下同住。一方庭院、几畦菜田、淳朴的小镇、熟悉的邻里……是理想中车马慢、书信也慢的田园牧歌式的老日子。文静的我不喜欢去田野里玩耍,偏爱去太公太婆房间里看电视,印象最深的是87版的《红楼梦》。那时候年纪还小,并不能真的看懂,只记得宝玉掀起红盖头的那一刻愣住了,随后便东倒西歪地发了疯;外面是张灯结彩、热闹喧腾,黛玉房里则是寂静冷清,她蹙眉缓缓抬眸:“宝玉,你好……”随后便泪尽了。

虽然最初我以电视剧的形式结识了《红楼梦》,但从某种意义上講,这就是我文学的启蒙,我想了解剧中人物悲喜的命运,我想知道他们为何落得如此结局,我想去一探究竟。

上了小学之后,我遇到了阅读启蒙的良师——语文张老师。张老师让我们每人准备一本阅读记录本,用来记录自己的阅读情况。我从小好胜心强,暗自和其他同学比起了阅读记录本的数量。暑假里,为了能读更多的书,每天一睁眼,牙也不刷,我就捧起书开始读,一读就是一整天。印象中,那个暑假不算长,但在完成作业之余,我读完了二十多本文学读物。萧红的《呼兰河传》、罗尔德·达尔的《查理和巧克力工厂》《詹姆斯与大仙桃》、艾弗琳娜·哈斯勒的《香草女巫》……张老师整理出的书单越多,我读完的书越多。在一场数量的暗暗较劲中,广泛的阅读使我阴差阳错地爱上了阅读本身,它逐渐成为我的习惯。我不再为了阅读而阅读,而是出于纯粹的热爱。

小升初之后,阅读的老同事性质更加显而易见起来。从一种纯粹的爱好本身,添上了类似于知识工具的性质。

从初一开始,每个年级都会有一份必读书目,并作为试题呈现在试卷上,如《格列佛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时候,阅读不仅仅停留在我想读的领域,还有一部分被引导的工具性的阅读——从单纯地看故事过渡到对文字和段落的理解、记忆。一分为二地来看,虽然考试的形式客观上使阅读本身带上了一点强迫性,但在结果上确实把我引向了更有深度的阅读。

经历了初中阶段,我意识到阅读不能仅仅停留在轻松和娱乐的阶段,也应该包含对真知灼见的领悟、对深刻思想的探寻,这也是我把它称之为老同事的原因。阅读,如同一位深沉的老者给予我温和的慰藉,启迪关于人生的思考与认知,照亮前行的方向。

我记得高一连续几个晚自习,去二十四小时阅读亭里看张爱玲的《红玫瑰和白玫瑰》;高二考完期中试的晚上,一口气看完了余华的《活着》,哭得稀里哗啦;体育课自由活动时间溜去图书馆阅读东野圭吾的《白夜行》,都快要推理完了却找不见书了,至今还保留着悬念;高三每天写完作业都会奖励自己看一会儿《人类群星闪耀时》,相信自己也会成为尽管不那么明亮,却闪耀着独特光芒的星星……高中学习压力很大、时间很紧的光阴里,阅读和我同甘共苦。

2022年,我考入大学,如同跨过了人生的一道大坎,一段时间的“愣神”后,重新开始寻找自己原初的阅读体验。

阅读之于我,是在孩提时给我甜味的糖果,是在青涩时陪伴我书写的掌灯,是在成长中为我拨开片片云雾的益友……悠悠数十载,在我成长历程中,阅读总会在一旁驻足,如一潭平静包容的湖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的磁场。无论我是春风得意,抑或是消极沮丧,它始终凝神谛听、循循教导,渐渐把我从一个懵懂的小孩引向一个有独立价值观的大人。很庆幸能和这样一位老同事相识相遇,往后余生,春华是你,冬雪是你,请多指教啦。

1.去年读了哪些书?今年计划读哪些书?

我读了东野圭吾的《梦幻花》《假面山庄》,后来着手了解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目;进入大学后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季羡林老先生的《牛棚杂忆》等一系列历史类书籍,又读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可惜是半知半解,未能全部领悟。

今年,我计划有针对性地涉猎和自己专业相关的书籍,如《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三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原理》等,另外想再读一遍《共产党宣言》,期待有新的体会和发现。

2.如何做到坚持读书?

就像前文所说,我并不是一开始就喜欢阅读的,而是在长久的相互陪伴中和阅读生出了惺惺相惜的情愫。不是我刻意坚持,而是我自然而然地、时不时地就想去找找它,听听它的建议,倾诉我的心声。

非要说如何坚持的话,可能是因为“有用”。阅读于我而言,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医愚;另一方面,治愈。尽管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但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可能全部来源于切身实地的实践,那么阅读就成为求知不可或缺的途径。阅读也是消磨时光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无论是平静闲暇的、满心欢喜的,还是艰难困苦的,它会以独特的方式承载你内心盛不下的情绪,安放你的心灵。

3.读书与成长的关系?

读书在陪伴我成长的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了我的价值观、人生观等。虽然俗套,但它确实拓宽了我的视野,延展了我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同时,它也毫不吝啬地陪伴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好老师、好同事,帮助一代又一代人生长智慧。

(作者系南京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一学生)

编辑 闫清 1453337028@qq.com

猜你喜欢
老同事张老师
写给张老师的一封信
张老师的“药方”
张老师喝茶
老人也需自控力
见老同事感怀
我俩都是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