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崇善文化”建设的乡土化实践

2023-04-19 02:49蒋海燕
新课程 2023年24期
关键词:花桥乡贤青年教师

文| 蒋海燕

在追逐中国梦的新时代,作为基础教育的工作者,作为乡镇小学的管理者,有责任有义务在推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帮助广大师生树立文化自信,同时要凸显地方和学校的文化特色,建设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一、精准定位,凸显地方“善文化”特色

建设校园特色文化,要用历史的眼光去发现学校所在地方的优秀历史文化和优良传统,要用发展的眼光去发现地方文化对学生品格发展的助推作用,更要用创新的眼光去找到地方文化和学生发展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既要继承,也要发扬,但其浩如烟海,这就需要每个学校找准一个“点”,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扩展开去,逐步形成自己学校的特色文化。

花桥镇是一个人杰地灵的江南小镇,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诞生了很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杰出人士和对社会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名人,如被誉为“明文第一”的归有光、现代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炎培、热心致力于改革的爱国乡贤蔡璜、一生清廉的王逢善、舍生取义的爱国文人陶琰、重情义的著名教授徐燕谋、支持家乡教育事业的陆大民,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贵品质是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是富有地方特色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

花桥的小学周边有“集善桥”“集善公园”“集善社区”等善意充盈的教育资源,因此,进行“崇善文化”建设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历史底蕴,能够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情况下实现推进校园特色“崇善”文化建设和传扬花桥乡贤“崇善”传统的紧密黏着和步调一致。学校立足人本,着力打造以“善”办学、以“善”育人、以“善”发展的“崇善文化”特色,在促进师生共同成长的同时,也推动了学校特色的形成和发展。

二、多管齐下,发挥地方“善文化”潜力

文化是人创造的,所以也必须由人去继承和发扬。各地学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之外,还得坚持“以人为本”,扎扎实实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和优秀乡贤文化的结合。

(一)党员干部:在乡贤品质浸润中弘善正行

党员干部是学校办学的先锋,应该比普通教师具有更高的思想站位和更强的整合教育资源的能力。他们是建设校园文化的舵手和主心骨,是学校特色文化建设的方向制定者和蓝图绘制者,也是持续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领头羊和中流砥柱。党员干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心中有光、脚下有路、眼前有活、手里有法,在确定好学校文化建设的重点或核心之后,应该围绕关键词去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同时结合师德师风教育提升整个学校教职工的思想觉悟、文化凝聚力以及思维和行为的靶向性。

1.学习黄炎培:有理想信念。花桥杰出人物黄炎培,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中国的职业教育事业,为我国现代教育制度的建立,特别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开创了农村职业教育的先河,引导了乡村教育改造运动的方向,展示了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复兴中华民族的精神。学校党支部应将党员理论学习和“做新时代的黄炎培”主题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在树理想、说理想、追理想的过程中坚守初心使命,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德施教,不断提高思想觉悟,确立正确目标,做好成长规划,做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好老师。学校党员干部要严格按照教育局制定的“七认真”要求和青年教师“一二三”考核工程细则,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健全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档案,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培训与研修,全面储备教育教学、行政管理等后备力量。落实青年导师制,校级领导班子有计划、分层次选聘骨干教师,担任青年教师成长导师,逐步形成以老带新、分工合理的导师制团队。指导青年教师对个人的成长进阶进行合理规划,力求将个人的专业成长和培育时代新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完美融合。

2.学习王逢善:有道德情操。花桥乡贤王逢善,是明朝的清官。他清贫一生,为民操劳,为官清廉,能秉公为百姓办事,深得百姓喜爱。学校要发挥党支部领航作用,把学习王逢善的活动贯穿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过程;党支部书记上好“铸师魂 强师德 正师风”系列书记党课。学校要经常性开展以下活动:(1)开展师德师风教育,坚持落实师德第一标准,成立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主体责任,形成责任链条,层层传导压力。(2)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学习日”活动,学校班子领学,教师代表交流发言,全体教师共同参与。(3)开展师德榜样教育,引导教师见贤思齐,以王逢善为榜样,经常性深入开展“廉洁从教”教育,每学期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和“拒绝有偿补课承诺书”。同时,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公布学校举报电话,主动接受群众的监督;建立教师职业行为正、负面清单制度,组织教师自查自纠,给内心敲响警钟。(4)期末总结大会上,举办“师德师风”竞答活动、“师德师风”演讲比赛,教育引导青年教师弘扬高尚师德,以高素质教书,以正能量育人。

3.学习归有光:有扎实学识。花桥乡贤归有光,是明代著名散文大家,唐宋派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明文第一”。学校党支部要持续推进“群雁领航”项目,常年开设“弘善讲堂”。党员干部带头学习归有光,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开展“党员教师示范课”“骨干教师风采课”“新教师亮相课”等活动,通过课堂展示和评议研究提高教师教学能力;举办青年教师“基本功竞赛”“微课比赛”,以赛促能,以评促教;经常进行随堂听课,对青年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辅导,突出“规范+特色”办学。学校分学科聘请专家,除了进行课堂教学大教研指导外,还进行教研论文撰写等业务指导,夯实青年教师成长基础;组建“善雅书会”,举办读书沙龙,指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级教学竞赛、经验交流、论文评比,使其在共读共写中提升师能,努力做有扎实学识的新时代好老师。

4.学习陆大民:有仁爱之心。花桥乡贤陆大民,出生于花桥天福村,新中国成立后返回家乡设立陆氏奖学金,建陆陈氏图书馆,倾全部家产,支持家乡教育事业。学校党支部要把学习陆大民关心教育、回报家乡人民的活动落到实处,每年开展“党员教师进社区 百名教师访千家”教师回报社会活动。党员教师和中层人员带头下沉社区,深入群众,开设教育政策、学习方法、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等咨询点位,为各个社区的家长答疑解惑。同时,党员干部带领一线教师走进学生家庭,与家长进行面对面沟通交流,耐心解答家长关于教育的疑问和对学校的意见与建议,为家长和学校搭建了沟通的桥梁,为家校协同育人开启了宽敞的大门。学校党支部成立“崇善志愿者”团队,由党员干部带头常年坚持“阳光食堂 无忧午餐”验菜和陪餐活动、“车站有我 护你安全”公交车站执勤活动、“红马甲”守护学生上下学等志愿服务活动,将浓浓的师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学校每学年举办“善模善样”表彰大会,表彰各类优秀教师,以鼓励全体教师学习陆大民,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二)全体教师:在书会共读共写中善学善教

花桥是文人墨客会聚的地方,花园路上至今还保存着明代散文家震川先生(归有光)的“至美书院”。花桥是著名现代作家叶辛的故乡,附近就有一座叶辛故乡文学馆。这些文人雅士给花桥营造了一种崇文尚学的氛围,留下了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优良传统。阅读是教育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花桥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都毫无例外地推崇阅读。为继承和发扬花桥文人好读善写的优良作风,积极营造教师乐学、善学的良好氛围,学校要通过共读活动形成“善学”之风,提高教师的“善教”能力。

1.以读促研:促进学校“善文化”内涵建设。教师们在“善雅书会”的组织下共读花桥先贤著作,在读书交流活动中阐述自己对学校“善文化”的见解,进而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善意”来提升自己的“善意”,加强对学校“善文化”的认同和主动践行。教师们把读书收获和自己的思考研究汇编成了校本教材《我们的善文化》,并在上校本课的时候带领学生一起研读,引领广大学生了解学校的“善文化”,培植学生的“善品”,引导学生的“善行”,实现了“善文化”的继承、发扬与现代转化。

2.以读促教:助力教师提升“善教”能力。“阅读要走在教学的前面”是“善雅书会”一直强调的理念。教师们通过共读花桥教育家、思想家的故事和著作,明确了教学承担着引领儿童发展的责任。带着这种理念,各组教师定期开展教学研讨,努力引导学生从乐学到善学,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教师教学中坚持以“善的教育”引领学生的成长,抓住一个“善”字来继承和发扬地方优秀文化,提高学生对“善”的理解层次和自觉践行程度,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

3.以读促写:助推学校“崇善教育”品牌建设。阅读,让教育教学更优雅、更优质。共读花桥乡贤著作的活动促使教师转变了教育观念,使教师在一次次的共读共写团队活动中逐步享受阅读、享受教育、享受生活,也学会了主动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主动提高业务水平。教师们在阅读中聚焦教育教学热点,关注学科专业话题,在写作中找到了自身专业成长的方向和路径,发表了不少文章。这些文章也成为宣传学校“崇善教育”的一块块招牌,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

(三)善小学生:在德育实践活动中明德向善

居善地,举善行,育善人。作为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之魂既要能够让小学生理解,吸引小学生,又要让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维度有效践行。学校要汲取花桥地区的善人善事,努力涵养学生善的品质,打造以“崇善文化”为特色的“崇善教育”学校。学校既积极倡导“崇善”的价值追求,又充分强调“力行”的行为实践,开展注重知行合一的特色德育活动。

1.阳光体育,善待自己。这是身心健康类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主要引导学生学习奥运健儿、举重冠军唐卫芳和皮划艇冠军“国家级运动健将”唐鑫等花桥杰出运动员的精神,在德育活动中学会顽强拼搏、自强不息、勇于奋斗、坚持不懈、充满自信、团结协作。如每天利用大课间活动时段和课后服务时段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游戏,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得到体脑的协调发展,在心理游戏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会积极思考,阳光成长。

2.宣讲善的故事,善待他人。这是传统美德类德育实践活动课程,在各年级选拔“善的故事宣讲员”,组建“善的故事宣讲团”,定期在校园内外宣讲关于花桥地区乡贤的“善的故事”,如归有光为民请命的故事、蔡璜援战送军粮的故事、蒋德麒不贪名利为国奉献的故事、陶岘牢记祖训的故事、陶琰舍生取义的故事等。“善的故事”的宣讲,使讲故事和听故事的人都受到花桥乡贤美德的熏陶,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把花桥的优良传统继承和传扬下去。

3.寻访花桥善人,善待社会。这是综合实践类德育实践活动课程。本项目主要由辅导员老师带领学生代表去寻访“花桥善人”,了解这些生活在花桥的善人为社会所做的善事,然后在校园内、微信公众号及其他平台上进行宣传,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美德,引导学生善待社会、学做善人。如“江苏省见义勇为英雄”孙雪根、“无声理发师”唐春弟、“火场英雄”唐惠平等,这些生活在现代的“花桥善人”,散发出花桥古今贤人都具有的善的品质,让“红领巾寻善员”们大受感动、深受教育,从而把善的理念扎根心中。

4.四季田园,善待自然。这是劳动教育类德育实践活动课程。作为“鱼米之乡”的花桥,自古以来就是生产粮蔬之地,勤劳和吃苦耐劳是花桥人民普遍的美德。近年来,地方开辟了天福生态园和“百亩良田”作为生态种植示范区,又涌现了“江苏省乡土人才”刘地等新型职业农民,这都给学校推广劳动教育提供了学习资源。学校聘请花桥地方劳动模范,指导学生分班级分区域全员动手进行种植劳动实践活动,让学生近距离体验生产种植劳动,学会根据劳动任务选择合适的材料和工具,掌握基本的劳动技术与方法,初步养成不怕脏、不怕累、坚持到底的劳动品质,通过劳动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种植,学会感恩大自然的馈赠、珍惜劳动成果。

任何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必须向深度和广度拓展,才更有生命力。地方乡贤的优秀传统是当地学校文化建设走向纵深的有力支柱。借助它的力量,学校的特色文化建设可以走得更远。倘若能够持之以恒,必能使学校形成越来越深厚的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花桥乡贤青年教师
美美的花桥港
“蜀”润乡贤,“陶”享美好
花桥邂逅
让新乡贤助力乡村组织振兴
宋泽平:当代乡贤赋能乡村振兴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清代雷州半岛糖贸易及其规范化——以新发现的雷州花桥碑刻为例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花桥 古树流水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