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延安精神滋养各民族学生 办有根有魂有梦的教育

2023-04-19 07:53王世忠
科教导刊 2023年34期
关键词:延安精神红色思政

王世忠,李 桢

(中南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4)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了百年纵贯一脉相承的伟大建党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大会主题,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作为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的一脉,延安精神穿越时空传承的红色基因,在当代依然以一种独特的精神形态发挥着重要作用[1]。重视从延安精神中汲取教育智慧和力量,用好红色资源,对新征程上培养各民族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1 弘扬红色文化,培植新时代教育之根

揆诸历史,延安精神既体现在中国人民的奋斗历程和奋斗业绩中,也反映在中华文脉和红色文化中。弘扬延安精神,传播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对于增强当代国家文化凝聚力,筑牢教育之“根基”,有着重要价值。

1.1 增强历史自觉,厚植理想信念之基

延安精神沉淀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基因血脉和精神追求,属于中华民族共有历史记忆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符号,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才能在成长成才路上找到精神灯塔和动力源泉。因此,引导各民族学生从诸如延安精神这样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化标识中共享历史荣光,正确认识中华民族开天辟地、改天换地、翻天覆地、惊天动地的奋斗史、实践史、创新史、发展史,是培根铸魂、启智润心的有效途径。让学生在体验中华文化开放胸襟和时代活力的同时,形成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进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涵育坚定的政治信仰。

1.2 融合课程教材,加强学科渗透教育

红色文化教育要遵循教育的一般规律,按照一体化、分学段、由浅入深、有序推进的原则,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艺术体育教育等各个环节,贯穿于启蒙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领域[2]。把延安精神的价值元素有机融入各级各类育人课程和教材内容中,教育引导各学段学生领会延安精神的思想精髓和价值意蕴,推动延安精神进课堂、进教材、进师生头脑。与此同时,鼓励学校利用当地红色文化资源,基于校本课程进行适应性融合,做好顶层设计,为推动延安精神等红色文化与日常教学的有机融合提供指导思路。在语文、思想品德、历史等课程标准的修订中,适当增加延安精神等红色教育内容的比重,课程结构科学合理,学习难点与重点均匀分布,知识内容体系循序渐进。

1.3 多方合作协同,注重主题实践教育

发挥延安红色史库的育人功能,以革命旧址为“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链接的空间载体,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如组织学生前往延安革命纪念地、历史博物馆、革命旧址陈列馆等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参观学习;组织学生阅读延安精神故事、观看红色电影、欣赏红色歌剧;组织学生慰问老红军,近距离聆听前辈们的革命故事和英雄事迹等。让学生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寻访红色印记、感悟峥嵘岁月、凝聚精神动力,在学思践悟中切身体会延安精神的形成历史、本质内涵和时代价值。但目前很多中小学校由于师资、场地等方面的条件限制,独立建构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教育等课程有一定难度,因此,要联合多方主体协同开发,通过与高校、博物馆、文化馆、纪念馆、图书馆等建立合作机制,共同开发情境教育体系,把红色资源转化为深化主题教育的生动教材。

2 坚持立德树人,铸就新时代教育之魂

“立德”是人才培养的基础,“树人”指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学校作为学生意识形态建设的主阵地,肩负着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如何把延安精神融进立德树人的生动实践,融入铸魂育人使命的时代答卷,是摆在每个学校面前的重要课题[3]。

2.1 突出一个“核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公而忘私,国而忘家”“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延安精神的底色。在中华民族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作为激昂的主旋律,始终激励着各民族中华儿女不懈奋斗,创造出新的伟业。延安时期,中华大地上大批爱国志士不畏艰难险阻,奔赴“延安”这个革命大熔炉,投身民族解放事业,呈现了延安精神内核中爱国主义情怀的生动历史切片。“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首先要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4]。通过强化延安精神的红色教育功能,开展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比如沉浸式现场实景教学、重温少先队入队誓词、共青团入团宣言和入党誓词等活动,增强活动的仪式感、参与感、现代感,拓展辐射力和影响力,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2.2 抓好两个“重点”

以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为重点。延安精神具有党性教育的感染力,为思政工作和思政课程提供了丰富多维的教育素材。因此,要以抓好两个重点为契机,有效推进延安精神进校园,切实加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资源供给与条件保障,强化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经费保障,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健全准入制度,严把选聘政治观、师德观、业务关,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以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为主力军,开展思政课学校教育专题讲座,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真信笃行上下功夫。加强对延安精神思政育人的理论思考和实践架构,科学定位各学段思政学习教育目标,将延安精神融入大中小学思政课,实现思政教育同频同振,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政治定力。以延安精神有力支撑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政治高度、理论深度、历史厚度、情感温度和实践力度。

2.3 做到三个“结合”

延安时期,共产党人“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生产自救,把穷苦边区“烂泥湾”变成了陕北“好江南”,这种自力更生、团结一致、无私奉献、矢志奋斗的优良作风在新时代更加具有启智润心的价值。以延安精神进校园为抓手,把延安精神的好故事、好传统、好作风播撒到学生心中。一是勤劳节俭精神结合学生艰苦奋斗教育,引导学生珍惜当下生活、克勤克俭、节约用水用电、杜绝攀比炫富行为;二是团结友爱精神结合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教育学生养成开朗、宽容、正直的个人品德,培养家庭责任感,尊重他人、以礼待人,建立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做言行文明谦和、举止从容大方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三是自力更生精神结合学生挫折教育,强化学生在生活中自立自强的精神,在困难面前百折不挠,在挫折面前不迷茫退缩,在披荆斩棘的路上绽放精彩人生,收获辉煌。通过延安精神教育,不断丰富延安精神的时代特色,引导广大师生笃志力行、书写华章。

3 培育时代新人,实现教育强国之梦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无论时代发展在哪一步都不会过时”,赋予了延安精神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中更加开阔的凝视与诠解。作为“永久教材”的延安精神伴随着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彰显着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在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中,在持续而历史性的解读中,其内涵和价值也越来越立体、全面、丰富。

3.1 赋能培养机制,建强高质量教育体系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基于“刀刃向内”的自我革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提出了一系列战略措施,开创了中国革命新局面。以延安精神为启发,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系统推进学前教育、特殊教育普惠保障、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打造职业教育重要增长极,发挥出高等教育的龙头作用,加快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同时,要更加重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结合我国人口变化趋势,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合理规划布局城乡学校,办好必要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完善寄宿制学校建设保障,推进覆盖全区域、全阶段的学校共同体建设,切实提高乡村地区、偏远地区、民族地区等后发展区域的教育质量。此外,强教必先强师,要把加强中国特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强国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大力培养锻造一支结构合理、优势互补、德才兼备、充满活力的高素质现代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3.2 聚焦核心功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不仅是延安精神的核心,也是党始终不变的理想信念、初心使命、性质宗旨的集中体现,更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让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通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教育问题,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是延安精神在教育视域下以人民为中心内涵的新时代解读。通过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从青少年成长规律和成长的阶段目标出发,打破传统思维定式,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改变单一的“大水漫灌式”教育,针对各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多做“滴灌式”教育,让教育回归育人正常轨道,回归其促进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各族人民在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福祉、共享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共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荣光的同时,也要共担起实现中国梦的责任和使命。

3.3 激发创新活力,推进资源共享智慧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实行了一系列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传承延安精神,才在极其恶劣的生存条件下,在政治、经济、社会、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阶段,延安精神的历史经验让我们深知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质变的过程。根据历史环境与社会发展条件不断创新教育思维和方式,顺应时代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教育转型是大势所趋。通过纵深推进教育改革创新,整合上下游资源,联合各级各类学校教育,共同建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创新、融合发展的教育共同体。要重视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新技术对教育教学工作的赋能作用,结合垂直领域的有效应用,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打破时空限制,增强发达地区与偏远地区学校之间的沟通和互动,完善教育的有效公共服务能力,在教育主体的良性互动中提升教育的全面性和精准性。

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5]。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庚续红色血脉、弘扬光荣传统、厚植精神根基,不断提升延安精神的教育启迪功能,传递延安精神的新能量,续写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新篇章,办有根、有魂、有梦的新时代教育。

猜你喜欢
延安精神红色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红色是什么
延安精神跨越时空
延安精神照耀着我们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红色在哪里?
延安精神传万代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